21世纪重庆“城市空间”的电影美学嬗变

2022-03-07 08:40尹葰嫣虞吉
当代文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城市空间重庆空间

尹葰嫣 虞吉

摘要:21世纪以来,以重庆为拍摄地的电影出现“井喷”,重庆这一“城市空间”在电影中呈现出自然风景、日常生活、人文、人际关系等新的美学特质。本文以21世纪重庆“城市空间”大幅度进入电影银幕空间生产的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作为自然的风景空间、历史存留的废墟空间、现代化的新生活空间、人际关系空间、超现实感的空间这五层空间实践的文本表达,探究重庆“城市空间”电影美学的独特成因和重庆“城市空间”建构的新路径。

关键词:21世纪;城市空间;电影美学;重庆

21世纪以来,以重庆为拍摄地的电影出现“井喷”,从《生活秀》中的階梯到《迷城》中的跨线桥,从《疯狂的石头》中的罗汉寺到《我的女友是机器人》中的摩登大厦,从《日照重庆》中的码头到《火锅英雄》中的防空洞,从《浮城谜事》中的过江索道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的隧道……这些电影所呈现的重庆“城市空间”形成了鲜明的个性。重庆的地理、人文、生态和景观为“城市空间”的运用和形塑提供了丰富的美学想象和创新的可能,成为纷繁多姿的当代中国电影现象中不可忽视的一维。

重庆作为重要的“城市空间”在抗战时期和“十七年时期”的电影中都有大量的呈现。1965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水华导演的《烈火中永生》以许云峰、江姐等的革命斗争为集中文本,表现当时艰难的地下革命斗争和严酷的狱中斗争情景,以及身陷囹圄的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革命信念和献身精神。《烈火中永生》中的重庆“城市空间”大多选择黑夜里的山路、疾驰的押送车、冰冷且充满各种酷刑工具的渣滓洞等,凸显出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晦暗和冰冷”的城市空间特征。199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李前宽、肖桂云、张夷非导演的《重庆谈判》再现1945年抗战取得胜利后中共领导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和平、民主、团结,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故事。《重庆谈判》中重庆的“城市空间”大多集中在历史性故址,更多呈现山城旧风貌。在这一时期的电影城市空间中,重庆大多作为红色经典和红色精神的承载者,是饱含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历史文化表征的形象。

列斐伏尔认为生产空间(to produce space)即空间生产,空间生产是空间本身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生产。①在空间生产中,城市空间是人类迥乎不同的生存空间。城市空间是城市特性和特征的物质表现,它是城市中最易识别、最易记忆的部分,是城市特色的魅力所在。②电影是空间的艺术,电影“城市空间”生产是空间三性生产的整合,借助电影文本生产城市空间,满足人类对空间三性生产的现实需求。

电影空间可能是对于真实的空间的再现和记录,也可能是人造空间。在艺术电影中空间的地位尤其重要。电影空间既是物理性与地理性的所在,也是艺术家的创造。空间在电影中承担着极大的表意功能。电影空间集表现、再现、创造和表意于一体,是电影创造者造出的幻象空间,也是电影观影者具身体验的表意空间。从21世纪涌现的以重庆为拍摄地的电影来看,重庆“城市空间”出现了五种新的空间审美内涵:第一层空间是作为自然的风景空间;第二层空间是在历史存留的废墟空间;第三层是现代化的新生活空间;第四层是人与人交往的人际关系空间;第五层是超现实感的空间。

一  反思性:自然风景空间的电影主题表达

现代化建设和新施工技术的引入带来的摩天大楼、高空建筑、商业化标志物在重庆“城市空间”中派生的同时,自然风景空间更多地出现在电影文本的空间呈现中。原因一是人类对“居城市而有山林之乐”的美好自然生态追求,二是现代自然科学理论的演进与发展,三是21世纪以来重庆规划有度、营建有力的城市建设。本循着“道法自然”演化规律的重庆“城市空间”建设,象征着个性化的空间符号元素诸如棒棒、吊脚楼、洞子、火锅等有迹可循,而象征着共性化的高楼大厦、现代交通、江岸大桥等等也随处可见。自然的山川、江水、雾气等与桥梁、隧道、轻轨等现代化建筑物相融洽,创建出重庆“城市空间”奇观——漫天的雾气中缓缓展开了集古老与现代于一体的魔幻的山水城市画卷。

21世纪电影中的重庆“城市空间”既不是柏拉图所讲的“理想国”,也不是莫尔所称的“乌托邦”,反而更接近霍华德所描写的“田园城市”。在电影空间呈现中,现代重庆城市中既有山城城市赤裸的传统农屋剖面又有现代摩天大楼呈现,二者呈交织状在城市中和谐共生成为空间建构的电影审美表征之一。几乎所有表现重庆“城市空间”的21世纪电影都出现了自然风景空间。值得注意的是,电影文本中21世纪电影中的重庆自然风景空间倾向于通过城市漫步的方式呈现。电影中的“漫步”是构建起电影城市空间与人的情感交流的双向方式。以人(观众)为主体感受和经验为内部前提的影像空间生产,才最终会从视觉方面对城市空间达到一种“诗化”,亦即在现代化的电影“城市空间”表达中进行反思。

“我们栖居,并不是因为我们已经筑造了;相反地,我们筑造了并且已经筑造了,是因为我们栖居,也即作为栖居者而存在。”③《最后的棒棒》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重庆具有特色和代表的“棒棒”职业在现代化社会下正在消失。《迷城》讲述了在城市念大学的贫寒学子赵坡将发廊洗头妹甘秀带回乡下游玩却引发一场犯罪的故事。《浮城谜事》讲述了一个汽车撞人而引发的婚姻悲剧,娄烨以手持摄影再现重庆城市中雨雾山水等自然空间,构成完整的电影城市空间呈现。

重庆的电影“城市空间”生产从主题表达方面反思了人类如何在自然中栖居。重庆城市空间的特色构成元素如跨线大桥、索道、船舶、筒子房、火炉、鱼市等在电影空间中作为现代城市的建筑形象若有若无的出现,而电影空间中重庆的三峡、嘉陵江、水雾都表现出人在重庆城市这样一个现代和落后并存的自然环境中的矛盾心情,在电影多样的主题表达中使观众可以反思“城市空间”的自然属性。

二 历史价值:废墟空间的电影情节构成

电影中的废墟空间是消除空间性的各种神秘色彩,并揭示披着面纱的工具性,这是从政治实践和理论角度认清当今时代的关键之所在。④电影中的废墟空间呈现是创作者对历史的无限遐想,是对已成为历史废墟的特定空间的图像拆卸与解构式阅读。废墟连接电影空间与现实空间,是历史、时代和城市变迁的印记。

城市变迁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一座城市的历史与记忆反映了与人类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和精神品质,城市定位、城市性质、空间布局皆依附于城市的历史演进。⑤城市空间历史演进的意义在于其价值,某些景观在城市进化过程中会被逐渐抛弃并且不再影响城市演化,从而成为城市空间的装饰,但它却体现了城市空间文化属性发展的过程。相反,高质量的历史存留遗迹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形成了城市空间中独特的废墟空间景观。废墟空间并不是没有任何价值,而是具有见证历史的价值。

情节是艺术作品中主要事件的链条、事件的核心,情节是作为艺术家创作的产品在具体的题材中产生的,它反映并发展了作品的客观认识方面。⑥对电影而言,情节存在于电影叙事中,是指电影中人物形象与人物本身的矛盾体现。人物形象随着电影情节发展时,电影文本自身也进行着银幕演绎。电影情节直接关联电影意义探索和思想传输,积极推动电影文本发展。21世纪电影中的重庆“城市空间”关联着过去与未来的客观历史价值,通过电影画面的多义性表达在电影情节层面直接相挂钩。

在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中,重庆的城市空间则成为了一种掠影式的画面闪现。在电影文本中船和码头的意象是电影情节中萧红即将去往武汉的情节串联点。赵宝刚导演的《触不可及》也展现了战争中的重庆城市空间以及城市建筑遭遇大爆炸的画面,有着双重特工身份的主角傅经年也随着这一电影情节而结束了自己的爱恨情仇。

三 现代性:新生活空间的电影创作者审美选择

生活空间其实是建筑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生活中的所有空间。传统生活空间包含住宅空间、公共绿地空间、配套设施空间和道路空间。⑦1990年代是經济全球化加速的时代,对重庆的城市空间发展来说也不例外。城市发展的职能目标和指导思想也必须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服务于工业生产、发展经济到更加重视城市的服务职能和生活空间营造,将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需求以及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首要地位。⑧重庆直辖后现代化建设速度飙升,人类生活空间有了新生活空间。如防空洞和重庆嘉陵江两岸停泊的船只扩展成新娱乐空间,如新建的桥隧和轨道交通变成新交通空间,如顺桥隧间隙而立的高楼大厦和桥下空地里的低矮楼房共同构成新住宅空间。

现代化发展的重庆城市空间为居民带来了便捷的新生活,但也带来经济和生活质量的落差。从电影文本对重庆城市空间的选择出发可以看见现代性的内涵。毕竟,现代性如瓦尔岱所言是最不易定义且含义丰富的概念。现代性所带来的某些东西是没有现存的表达的,其意义必须在具体作品中而不是在预先存在的参考词典中找寻。⑨

杨庆导演的《火锅英雄》直接将对重庆城市空间的关注从地上转移到了地下,影片中围绕重庆主城地下密布的防空系统空间展开的故事编织、利用地上的火锅文化及典型元素展现商业与艺术并存的重庆城市空间。张一白导演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以青春片的类型聚焦重庆城市空间轻轨、森林火锅、十八梯、江景等各处景观及发生在这些生活空间中的故事,展现都市青年的爱恨欢喜。《疯狂的石头》中宁浩运用黑色化的镜头语言及倒叙、插叙和悬念设置的电影叙事手法,在电影的城市空间生产中展现了两岸江景和雾中重庆城市剪影、错落不平的楼房、高空中的两江索道、穿隧道而过的轻轨、长满苔藓的石墙和石阶等建筑元素。

霍建起导演的《生活秀》是一个例外。尽管《生活秀》的电影文本是发生在武汉的故事,但与《万箭穿心》等取景于武汉的电影不同,霍建起在拍摄电影《生活秀》时取景于重庆而非武汉。对文本中城市空间的整体改换,霍建起在自己的导演阐述中解释道:“我很喜欢重庆,山城、万家灯火,那种雾蒙蒙雨蒙蒙的感觉,还有雨中石板路,都能给人一种想象……其实我拍戏一直很注重影调、注意摄影,因为我一向觉得影像特别能表达故事……我希望这部影片拍出来后,尽管不是武汉的吉庆街,但是全国人都认为这是吉庆街。”⑩霍建起电影空间生产选择重庆是基于导演的审美选择。霍建起选择在重庆城市高楼林立之中的一条破破烂烂的夜市街作为吉庆街的取景地,也正是由于他认为观众能够从与重庆繁华城市空间起对比作用的这样一条夜市街的空间影像选择中,体会到隐藏在主角来双扬心中“潜在的现实生活的变迁和复杂”,⑪能够让观众看透影片中所要表现的普遍伤感主题和怀旧心态,并且能够从城市空间的选取中满足导演的审美表达。

四  落差感:城市人际交往空间的呈现

正像纯粹空间研究经历从古希腊开始的和谐有序世界,到笛卡尔主义者、莱布尼茨与贝克莱与牛顿主义者对“空间是独立实存者,还是一种非独立的附属品”的问题论争,到休谟对神学意义上绝对性空间的怀疑论挑战,康德回应上述困难而提出的先天直观形式观点,以一种人类学上的绝对“主体”出发建构“主观”道路。3H时代梅洛·庞蒂建立空间与身体的“第三空间”存在论关联。第三空间内在于原初视觉经验,是随经验内容变动而变动且继续存在的境域化空间,境域化的空间更多关注人,尤其是更关注人作为主体在空间中的感觉和感受。随着3H时代让步于3M时代(列维·施特劳斯等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福柯、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空间哲学出现研究断桥,20世纪下半叶综合时代以来列维纳斯、利柯等对现象学的复兴对空间哲学研究起到续接作用,哲学和社会科学呈现出某种整体性的空间转向。

“空间”作为核心概念不仅关注人,还应反思当代社会人类人际交往空间、人类生存处境与人类未来命运的关系。这也是电影空间研究需要关注的方面。人的本性是社会性,人际交往是人的本能。在大城市中,人际交往建立在生活轨道重叠的空间当中,人与人之间只有通过持续的交往和接触才能建立人际关系,否则这种关系就会趋向浅层和短暂。空间,首先是一个自然的空间、物质存在的形式。⑫电影城市空间生产不仅是自然空间形式的展示,也影响着人类生存方式的嬗变。空间生产在满足人类生存、社会功能诉求的同时,根据自身的空间坐落状态衍生出了种种交通工具。重庆城市群落依靠着山水重叠的自然空间而生,独具九区十二县的广大空间及多维立体的交通路线。城市空间的社会功能、地理功能以及自“空间中物的生产”到“生产空间本身”的转变功能,使重庆城市空间变得相对拥挤。21世纪电影文本中,重庆“城市空间”中电影人物的人际交往通常是以重庆的桥隧和交通作为载体,表现电影人物人际交往间的社交症候。

曾国祥导演的《少年的你》讲述了一起发生在重庆一所高中的校园霸凌事件。女主角陈念和男主角小北本来是两条平行线上的人物,因一场意外的邂逅而成为彼此的支撑。两人的人际交往空间发生在搭廊楼房的楼梯上、盘根错节的树根墙下和在线条交错的高架桥上骑电动车。《少年的你》利用重庆城市空间独有的错落不平,表现霸凌事件对个人成长的巨大伤害。通过重庆城市空间的逼仄、落差表现出明媚青春却受到伤痛的对照,展示青春成长中的情感失衡与错乱。人际交往空间在重庆城市空间中是复杂且明暗交错的,是电影人物理性状态下的自我与青春期混乱的自我作挣扎的对照呈现。重庆独特的交通工具为这种对照提供了主题表现的可塑性。

五 找寻与疏离:超现实感的空间中电影 人物关系塑造

21世纪重庆市发布《关于扶持重庆电影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对于在重庆市备案、立项且把重庆作为第一出品方的获奖影片给予一定奖励或补贴等系列政策,这为重庆市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⑬诸如重庆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电影制片公司纷纷成立,白沙影视基地、悦来小镇影视基地、两江国际影视城等多个影视基地相继搭建,其中重庆魏王影业有限公司成为西南唯一一家具有“好莱坞标准工艺生产体系”的电影制片厂。重庆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助推了重庆城市空间的多元化生产。重庆的城市空间被更多地关注,多部影片取景重庆作为空间呈现地,重庆城市的空间进入到了各种各样层面的电影空间生产中。

产业的发展是重庆“城市空间”生产具有超现实感的外部原因,而电影文本内部则通过电影人物关系的塑造来体现“城市空间”的超现实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空间中所表现出的光怪陆离的世界,在电影人物关系塑造的张力中呈现出游离态。因此重庆“城市空间”中的人物总是有所找寻,尽管这种寻找往往徒劳。比如在《日照重庆》中导演王小帅使用跟踪镜头,将重庆城的现代光景与拥挤的码头船艙进行真实写照。王小帅用长镜头更为缓慢地展现重庆“城市空间”中弥散的雾、流动的嘉陵江水、山上茂密的植被,在重庆“城市空间”中注入象征着林权海、林波两父子陌生、疏离的人物情感。又比如《三峡好人》讲述了在三峡大坝建设中两个山西人(沈红和韩三明)的“找寻”故事。导演借由重庆“城市空间”的电影主题表达,借由外来人的演进,串联着荒诞与无常的超现实感。

在重庆主城城市空间中,街道呈现出高低错落、形态丰富,山与城共融而成独具风采的城市空间。在街道上老重庆建筑与新建大楼使人感受到现实和赛博朋克双重风格,因此许多电影题材都选择重庆超现实感的空间作为参照选择。比如王韦程导演的《我的女友是机器人》讲述了失去生活信仰的导游方元与机器人初一暗生情愫的科幻故事,文本中重庆“城市空间”借由3D建模出赛博朋克感。又比如路阳导演的《刺杀小说家》讲述了为了寻找失散的女儿小橘子,父亲关宁协助自小是孤儿的屠灵和跨国公司老总李沐刺杀小说家路空文的故事。《刺杀小说家》利用重庆城市空间的魔幻街道,连接电影中小说家路空文所生活的现实空间和路空文笔下的由赤发鬼统领的科幻世界。总的来讲,这类电影在重庆本土电影产业发展的前提下,更关注重庆城市空间给电影带来的独特质性和奇观呈现,以外来经验和视角再塑在电影城市空间中发生的故事,强调作者电影风格表达和创作主张的个性化。

结  语

重庆“城市空间”的电影美学独特成因有三。第一是重庆独特的城市空间的视觉效果与呈现给电影空间带来的秩序感。秩序感是空间的构成逻辑和整体态势。秩序感存在于一切艺术领域,它使对象保持清晰的调理与可识别性,更易于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会带给人在认识过程中对理性的满足与愉悦。⑭人类对居室的永恒需求,使得建筑艺术的生命力从未衰竭。建筑物是以双重方式被接受的:通过使用它或通过对它的感知,或者更确切些说,通过触觉和视觉的方式被接受。⑮第二是由重庆城市空间与电影空间中的秩序感所带来的气氛感。气氛感的核心是情感的共鸣,观众通过电影城市空间中情感的传达而获取经验。电影空间中将重庆城市空间声、光、色、秩序等部分进行多维立体的阐释,通过电影文本中主题、人物关系、情节、人际交往表达出重庆城市空间银幕审美和韵律的内在表征。第三是秩序感和气氛感所传达的意向性。所有的艺术之所以存在,也正是为了激荡起人们的心灵并使之飞升到超现实的美好世界中。21世纪电影重庆“城市空间”生产通过秩序感和气氛感营造的意向性是使得其他电影空间存在成为可能的原初空间层次。综上所述,重庆“城市空间”建构的新路径便是朝向人的美学嬗变,电影空间在不断叙事重构的同时,所展现出来的城市空间反映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使人从自己观看的经验中去二次感悟并升华自己的认识,使电影空间生产带来自身的现实意义。关注21世纪电影重庆“城市空间”生产这一现象对银幕再现与现实空间的美学关系探索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注释:

①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7页。

②周岚:《城市空间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③[德]马丁·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孙周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5年版,第157页。

④路璐:《去蔽与显现:中国新生代导演的底层空间建构》,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版,第82页。

⑤[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俊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⑥[俄]A.A.别利亚耶夫、Л.И.诺维科娃、B.И.托尔斯特赫:《美学辞典》,汤侠生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277页。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第21页。

⑧陈振华:《从生产空间到生活空间——城市职能转变与空间规划策略思考》,《城市规划》2014年第4期。

⑨[美]查尔斯·罗森、亨利·泽勒:《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转引自[加]查尔斯·泰勒:《现代性的隐忧》,程炼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129页。

⑩⑪马戎戎、霍建起:《<生活秀>其实很复杂》,《电影》2002年第9期。

⑫童强:《艺术理论与空间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62页。

⑬盛帅帅:《重庆市电影生产问题及发展路径探析》,《艺术学界》2018年第2期。

⑭叶铮:《空间思哲》,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版,第46页。

⑮[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年版,第24页。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本文系重庆市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世纪国产电影重庆城市形象的空间美学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CYB21089;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电影‘观念-美学’体系生成流变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9BC034)

责任编辑:杨青

猜你喜欢
城市空间重庆空间
重庆客APP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