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与手机智能化背景下“低头族”现象调查分析

2022-03-07 00:04张美玲唐媛媛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低头族问卷调查大学生

张美玲 唐媛媛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使用手机越来越频繁,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低头族”现象。“低头”习惯不仅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其正常学业和自身发展,还对大学生素质提高产生不利影响。大学生“低头族”现象的干预需要各部门加强管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还应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思想素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低头族;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6.024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智能手机给网民中的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为深入分析“低头族”现象的具体特征、原因、危害,项目组设计了《大学生“低头族”现象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共28个问题,采取网络问卷方式,向调查对象发送问卷链接,共收到有效问卷493份。本次调查面向不同省份(包括湖南、江西、北京、河北、重庆、江苏等)、不同高等学校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注重分析样本中的文科生、理科生,男生、女生,不同学历的大学生、不同人格特质对手机的依赖性及影响。

1 大学生“低头族”现象的主要特征

“低头族”,是指当前无论何时何地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的人。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低头族”存在交往异化现象,包括交往角色异化、交往关系异化、交往过程异化、交往情感异化和交往道德异化等。以下通过样本数据分析大学生“低头族”的主要特征。

1.1 大学生“低头族”现象具有普遍性

大学生玩手机现象较为普遍,且不分场合,具体体现在大学生除了睡觉无时无刻都在做“低头”状。调查结果显示,75.25%的同学早晨起床和睡觉前会玩手机,45.84%的同学就餐聚会时也会玩手机、30.83%的同学走路或下楼梯时也要玩手机,35.9%的同学上课时玩手机。

1.2 大学生对手机具有依赖性

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手机具有依赖性,部分同学依赖程度较高。当问及多久不玩手机会感到焦虑时,调查显示:1小时以内不玩手机会感到焦虑的同学是88人,占比17.85%;1-3小時以内的是153人,占比31.03%;3小时以上不玩手机会感到焦虑的同学是118人,占23.94%。有94位同学,对手机非常依赖,没带手机会没有安全感,占比19.07%;345位同学对手机比较依赖,大多时候需要手机,占比69.98%;45位同学不太依赖手机,可有可无,占比9.13%;仅有9位同学,完全不依赖手机。

个体差异上,男女生的手机依赖性具有差异,女生比男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高。按依赖程度划分,第一层次是非常依赖,无法离开手机,没有手机会没有安全感,男生占比比女生少1.15%;第二层次是比较依赖,大多时候需要手机,男生占比比女生少6.58%;第三层次是不太依赖,仅是工具,男生比女生占比多;第四层次是完全不依赖,可有可无,男生比女生多3.94%。就文理科生而言,文科生对手机依赖程度比理科生高。

1.3 大学生使用手机具有目的性

大学生使用手机目的各不相同,选择QQ、微信聊天的人数最多,占比80.53%;选择刷微博、逛知乎的大学生占比66.13%;65.72%的同学使用手机听课、查资料;40.77%的同学认为用手机玩游戏。另外还有同学选择购物、追剧、刷抖音、看视频、阅读小说、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以及时事新闻、听音乐等。

个体差异上,调查结果为:(1)男女生在使用手机目的上存在差异,男生更倾向于玩游戏(男生占比:53.97%;女生占比:36.24%),女生更倾向于刷微博、逛知乎、购物(男生占比:45.24%,女生占比69.21%)。(2)文、理科生在使用手机的目的上也存在差异,文科生使用手机听课、背单词、查资料的人数明显高于理科生,且理科生使用手机玩游戏的同学明显多于文科生。(3)当问及“您使用手机的哪项功能多一些时?”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使用手机网络学习功能的人数要多于本科生和专科生。

2 大学生“低头族”现象的成因分析

2.1 学生层面

首先,大学生自控能力不高。大学生摆脱了高中时期的高压状态,在面对智能手机各种娱乐功能的诱惑下,再加上其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很多同学表示很难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如当问及“低头”习惯形成的原因时,80.53%的同学表示因为自己自制力差,73.63%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其次,大学生会受到朋辈群体的影响。当“低头族”行为受到普遍认同时,为防止边缘化,化解个体、群体间的张力,大学生容易跟随朋辈群体使用手机。当问及大学生“低头族”现象形成的原因时,47.46%的大学生表示受别人影响,看别人玩手机自己也玩。当问及“您认为做‘上课低头族’对他人的学习有无影响”时,36.31%的同学表示,“会影响其他同学,大家也开始玩手机”。最后,学生的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其对手机的依赖性。调查发现,抑郁质气质类型的大学生对手机非常依赖,占比相对较高。该气质类型的同学当心情低落、感到孤独的时候,13.79%的同学习惯性选择玩手机排遣,38.95%的同学经常通过玩手机排遣。

2.2 学校层面

首先,大学生课上“低头族”的形成和学校管理缺失有着密切联系。45.84%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学校和老师对课堂玩手机没有太多限制。为了节约教学资源,高校大多数公共课程采取大班授课方式,学生众多,教师很难做到既维持好课堂秩序,又保证好课程质量,所以部分教师对于课堂“低头族”采取放任的态度。其次,大学生课上“低头族”现象的形成和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也有密切联系。当问及同学们上课使用手机的原因,62.07%的同学表示老师讲课方式没有吸引力,71.4%的同学表示课程内容枯燥无聊、不想听课,还有42.37%的同学表示单纯不想学习。再次,学生课外活动多样性欠缺的影响。学校的社团或者协会如果数量有限,形式单一,会影响到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难以使“低头族”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活动中。

2.3 社会层面

当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各类App数量增多,手机吸引力也会逐渐增强,容易导致人们对手机更加依赖。例如,在社会生活中,“低头族”现象开始盛行,人们不知不觉地与手机绑在了一起,大街上、地铁上、人行道上,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带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低头看手机的风气。这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低头族”的形成和发展,“低头”看手机的习惯将占据其越来越多的宝贵时间。

3 大学生“低头族”现象的危害及干预

3.1 大学生“低头族”现象的危害

首先,危害身心健康。问卷调查中,30.83%的同学走路、下楼梯、过马路也会看手机,这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是一种威胁,容易引发安全事故。79.31%的同学表示“低头”习惯会使自己肩颈酸痛、眼睛疲劳、头晕目眩。另外“低头族”长期盯着屏幕,会导致视力下降。可见,过度使用手机对身体健康将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影响正常学业。电子设备对大学生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问卷调查中,70.99%的同学表示手机网络使自己形成惰性思維,遇到问题会先上网搜索答案,72.41%的同学认为手机网络使自己形成拖延习惯,35.9%的同学表示上课会玩手机。上述这些现象会导致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从长远来看,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利于社会进步。

最后,阻碍思想素质提高。大学生可以在手机上浏览大量的时事新闻和优秀文章,学习一些新潮的网络用语和追赶网络思潮,但是社会中也有不怀好意、思想极端的人利用网络做一些影响恶劣的事情,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后阶段,极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再加上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令人难以辨别是非,大学生极易受到误导,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问卷调查中有56.59%的大学生表示其极易受网上负面信息的影响,从而逐渐变得悲观、消极,对社会充满恐惧。

3.2 大学生“低头族”现象的干预措施

(1)各部门加强管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首先,政府可制定公共场所的手机使用规范,明确使用手机的场合,政府宣传部门可通过拍摄公益广告、制定宣传标语来正面引导“低头族”改变“低头”习惯,转变社会整体使用手机的氛围,逐渐形成良性发展趋势。其次,高校可以在充分征求和听取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校园手机使用的校纪校规,对上课玩手机现象制定明确的处罚规定,做到管理有章可循,例如课前手机放入手机袋,或教师发现同学上课玩手机可扣平时成绩、另外学生宿舍可以规定按时断网,减少熬夜“低头族”。同时,学校的社团或者协会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同学参与。最后,对于严重依赖手机的个别同学,高校或社会的心理咨询师可通过谈话疏导,帮助他们从虚拟的世界里走出来,减少对手机的情感依赖。

(2)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式。随着5G技术的普及, “互联网+智能手机+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兴起,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面对面直接灌输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增加更多互动环节以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要丰富课程考核方式,如更改考核内容的比例,期末成绩、平时上课表现各占50%。

(3)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思想素质教育。首先,大学生“低头族”现象的问题不在于手机本身,问题在于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它们,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交往理念至关重要。同时,高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低头族”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并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够辨别隐藏在信息背后的意识形态色彩和价值观表现。其次,网络的不良内容是形成手机依赖的外在诱惑,必须净化网络宣传内容,净化网络环境。最后,高校要创新大学生正能量教育手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端正学生的价值观。社会也可以创新“网瘾”戒除手段,加强技术创新,探讨能够控制学生使用手机或网络总量的技术手段,多渠道控制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低头族”自身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做好学习规划,有意识的控制自己做“低头族”,具体方法可以通过给手机应用设置时间限额,也可以下载锁屏APP来限制自己玩手机,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醒、相互监督,携手改掉“低头”习惯。

4 结论

总之,大学生“低头族”现象产生的危害不容忽视,为了大学生“低头族”群体的成长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社会、高校、教师、大学生自身都要高度重视。只有社会各方积极行动起来,携手改掉大学生“低头族”的“低头”习惯,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群体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虎雪梅,李春辉.马克思异化理论视角下的“低头族”现象探析[J].学理论,2016,(06):6263.

[2]胡玲娜.新媒体环境下“低头族”的受众行为与心理分析[J].科技传播,2014,(14):37.

[3]孙英杰,朱倩,张岩,等,臧传芹.大学课堂“低头族”现象调查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09):7883.

猜你喜欢
低头族问卷调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地铁站点名批评“低头族”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