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措施

2022-03-07 01:47沙斌刘辉郭璐璐
家禽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鹅群雏鹅球虫病

沙斌,刘辉,郭璐璐

(1.淮阳区农业农村局,河南 周口 466700;2.淮阳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周口 466700)

鹅球虫病是由球虫寄生于鹅肠道或肾脏内诱发的一种胞内寄生虫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养鹅规模扩大,鹅球虫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病死率低的为10%,最高可达80%[1],对养鹅业构成严重威胁。

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1 病原

根据球虫寄生位置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寄生于患鹅肠道内的鹅肠球虫,包含14种;另一种为寄生在患鹅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鹅肾球虫。当球虫孢子化卵囊随饲料、饮水进入鹅体内后,先在肠道部位寄生,后侵入上皮细胞中分裂为裂殖体;待鹅上皮细胞膜被破坏后释放出裂殖子,并侵入其它细胞中重复生殖过程;经多次裂殖生殖后,生成的配子俩俩结合形成合子,由合子外部形成包膜,最终以卵囊形态脱离上皮细胞,随粪便排出体外,具有较强感染性。

1.2 易感动物

鹅球虫病对于不同年龄段鹅群均易感,以2周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最高,病死率可达80%。成年鹅、青年鹅发病多呈慢性经过,表现生长发育迟缓。耐过后的鹅机体呈现发育迟缓、体内带虫等特征,严重者伴有贫血、消瘦症状,饲养价值减弱。

1.3 传播途径

本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高温高湿季节容易发生,以每年5~8月为流行期;从我国发病的地域分布来看,南方发病率明显高于北方,尤其是南方梅雨季发病严重。鹅球虫病的末端宿主多为野鹅、带虫鹅,家鹅放牧期间容易被感染,球虫卵囊对外部环境具有较强抵抗力,在冬季低温池水中仍可存活2个月以上,幼鹅在采食饮水过程中摄入球虫卵囊而发病。此外,饲养管理不当,鹅舍粪便清理不及时,给幼鹅、雏鹅饲喂低品质或营养配比失衡的全价饲料,或饲喂精料多缺少青料,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供应不足,均有可能削弱鹅群抵抗力,增加疾病传染与发病几率。

2 疾病综合防治措施

2.1 疾病预防措施

由于球虫病多发于湿热多雨季节,预防本病必须采取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鹅场环境卫生消毒等优化措施以及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和免疫接种等。

2.1.1 免疫接种 养鹅场要落实免疫预防机制,在流行地区,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强毒苗或弱毒苗或基因工程疫苗等球虫疫苗对雏鹅、成鹅进行预防接种,通常免疫2~3周即可使鹅群具有较高的抗体水平,增强全群抗球虫的免疫力[2]。注意选用强毒苗进行免疫要严格把握免疫剂量。

2.1.2 管理优化 基于源头预防理念,要求养鹅场贯彻落实“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在必须引种的情况下落实选种环节把关、进场后隔离饲养,阻断病原传播渠道。雏鹅和成年鹅要分舍饲养,以防止成鹅带虫导致雏鹅感染。在鹅舍环境管理上,日常及时清理舍内外粪便并无害化处理,保持鹅舍清洁卫生、干燥,通风良好,并提供相对恒定的温湿度;同时加强饮水卫生管理,以减少粪便对水污染的可能性;禁止使用发霉、变质、过期的饲料,供给全价优质饲料,满足鹅营养需求,并给予加有电解多维的饮用水,提高对球虫病的抗病力。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利用高压水枪对圈舍地面、料槽及饮水器等进行彻底清洗,用酒精喷灯对鹅舍墙面、地面进行火焰消毒,用热碱水浸泡消毒料槽、饮水器及塑料器具,消灭球虫卵囊。同时选取0.35%浓度的来苏尔溶液、配合3%聚维酮碘溶液进行环境消毒,确保至少每周消毒2次[3],在球虫病流行期间,需要增加消毒次数。

2.1.3 药物预防 目前养鹅场预防球虫病,除按制定好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外,日常还会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球虫药。常用的药物有很多,包括磺胺氯吡嗪钠、磺胺喹啉钠、癸氧喹酯、地克珠利、妥曲珠利、常山酮等,大群给药时建议饮水给药,口服2~3 h ,连用 3~5 d[4]。由于球虫容易产生耐药性,不同时间段对同一批鹅临床用药时尽量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预防,合理使用轮换用药和联合用药方案,从而降低耐药率。

2.2 用药治疗方法

2.2.1 西药疗法 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药物有复方磺胺类药物,还可选用地克珠利、妥曲珠利、癸氧喹酯、莫能霉素等用于本病的治疗。选取3~5 kg地克珠利溶液兑水1L稀释,取适量地克珠利稀释溶液与等量阿莫西林混合后添加在饮水中,每日供鹅群自由饮水2次,连用5 d;另外,可在鹅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制剂,加固和修复肠黏膜,增强对球虫的抵抗,有助于生产性能的恢复。对出现中毒、神经症状的患鹅,选用1 mL头孢曲松钠与50 mL 0.9%氯化钠溶液的混合稀释液0.5 mL对患鹅进行肌肉注射,可起到良好的消炎及解毒效果。治疗期间,为防止因连续用药导致耐药性产生,选取2种或2种以上药物进行交替用药,如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50~200 mg氨丙啉混饲或每升水中添加80~120 mg氨丙啉混饮,连用7 d,巩固驱虫效果;或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0.5%磺胺二甲基嘧啶混饲,连用3 d后间隔2 d再次用药;还可选取0.05%磺胺六甲嘧啶添加在饲料中混饲,连用3~5 d,均可获得较好疗效;或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00 mg氯苯胍,连用7~10 d,但需注意产蛋期禁用,以防止药物影响产蛋性能及蛋中药物残留。

2.2.2 中药疗法 可选取中草药白头翁40 g,黄连、常山各30 g,黄芪、黄柏各25 g,苦参15 g,混合后兑水1 000 mL浸泡、煎煮,每只患鹅灌服10 mL过滤后的药液,建议与西药配合治疗。还可以选取黄芪多糖免疫增强剂添加在饮水中供患鹅饮用,起到清热解毒、增强免疫作用;或取100 g大蒜素粉与200 kg饲料混合后饲喂,可消炎抑菌、增强患鹅机体免疫力。

3 小结

本文通过全面梳理鹅球虫病的病原类型、易感动物及传播途径,建立管理优化和免疫接种的预防机制,同时配合抗生素交替用药与中药辅助疗法,建立了鹅球虫病的综合防治体系。未来对鹅球虫病的防治,需要探讨多元化预防机制,为科学养鹅模式的建构及推广提供示范经验。

猜你喜欢
鹅群雏鹅球虫病
被鹅追
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鸡球虫病的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猪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鉴别及防治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放鹅娃
在养鸡生产中如何防控鸡球虫病
雏鹅成活率低的原因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