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2-03-07 07:28林小娇
南都学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恩格斯变化科学

林小娇,张 娅

(上海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0)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变革,关键就在于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1]537。社会主义不是既定的、永恒的理论预设,而是面向人类社会发展现实变化的历史科学。恩格斯晚年面对社会发展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强调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一重要论断,纠正当时党内外教条化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错误,指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由此构成“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重要论域。目前,学界主要在对恩格斯晚年关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无产阶级革命方式的调整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展望等研究中,涉及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相关内容。有学者认为,恩格斯晚年正是在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科学把握中,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也应在回应现实变化中向前发展[2]。也有不少学者指出,恩格斯晚年提出通过合法斗争积蓄力量的革命方式和“把当前斗争和远大目标统一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策略,充分彰显出恩格斯晚年发展社会主义的灵活性和原则性[3]。此外,还有学者在讨论恩格斯晚年关于未来社会的看法中指出,恩格斯晚年对未来社会图景只作原则性阐述,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论”[4]。恩格斯晚年实际上就是在变化发展的现实语境中推进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的,这也是恩格斯晚年对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方法论贡献。但总体而言,目前关于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研究仍较为分散,在系统阐述方面有一定的推进空间。例如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提出的历史语境、基本内涵以及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改革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面深化改革之大势,总结恩格斯晚年对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总体思考,不仅是科学评价恩格斯晚年对推进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历史贡献的重要环节,而且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提出

19世纪八九十年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调整,无产阶级政党该如何应对?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愈加紧密,各种教条化、庸俗化马克思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出现,像团团迷雾笼罩着无产阶级运动的前路。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为恩格斯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改革思想提供了孕育的现实土壤。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大大提高,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由原来的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转向垄断阶段。资产阶级通过缩短劳动时间、提高福利待遇、收买工人贵族拉拢无产阶级等方式缓和阶级矛盾。这些愈发具有迷惑性的调和手段就像浸了蜜的温床,企图消解无产阶级的斗争意识。然而事实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不断植入修正主义的思想基础,对外不断扩大海外殖民地,企图实现对整个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测的那样,在经济危机的魔咒下敲响丧钟。恩格斯在认真考察研究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复杂变化后,对社会主义命运有了新的思考,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有了新的认识。

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提出,与历史唯物主义遭受的各种误解和歪曲密切相关。以德国学者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和以保尔·恩斯特为首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小资产阶级派别——“青年派”,是攻击历史唯物主义的两大主要代表。特别是“青年派”对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许多教条式、庸俗化的理解。“青年派”主要由一些青年著作家、地方党报编辑和大学生组成。他们没有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理解,却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通过组织出版刊物宣传自己的思想,使得人们在社会主义相关问题上出现了各种混乱。1890年,恩格斯在《致康拉德·施米特》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中指出,德国许多青年著作家没有深入研究当时社会形态的具体条件,只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套语(一切都可能被变成套语)来把自己的相当贫乏的历史知识(经济史还处在襁褓之中呢!)尽速构成体系”[5]587。正因如此,他们在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问题上,陷入了教条化、机械化的泥沼之中。“如果工人没有理论感,那么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就绝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深入他们的血肉。”[6]可见,恩格斯晚年之所以提出社会主义改革思想,是为了澄清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本质,提高工人的理论认识水平,扫清工人阶级的思想障碍,推动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

二、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科学内涵

恩格斯晚年在深入考察欧美各国的社会状况,科学研判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现状后,认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仍然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同时他根据社会主义运动的具体实践,总结出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社会主义改革策略,由此构成了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基本内容

恩格斯主要在1890年《致康拉德·施米特》、1890年《致约瑟夫·布洛赫》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中,在1890年《致奥托·冯·伯尼克》、1891年《雇佣劳动与资本》单行本、1894年《法德农民问题》、1895年《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等导言、著作中,阐述其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相关观点,主要包括根本观点、基本特征、基本底线、价值旨归四个方面。

1.根本观点: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庸俗化马克思主义的浪潮不断涌现。1890年6月、7月《柏林人民论坛》刊登了保·恩斯特、理·费舍等人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产品分配方式的讨论。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东西,而是稳定的、一成不变的东西,所以它应当也有个一成不变的分配方式。”[5]586恩格斯在回复康拉德·施米特的信中,直接批判了这种教条主义的观点。他指出:“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有多少产品可供分配,而这当然随着生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而改变,从而分配方式也应当改变。”[5]5861890年8月,在给奥托·冯·伯尼克的回信中,恩格斯明确阐述了其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观点:“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5]588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一种固定的社会,企图策划出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的做法,只会让社会主义变成一种脱离现实的理论空想。

2.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改革是一个渐进改革的过程

恩格斯晚年认为,社会主义改革目标的实现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1890年奥托·冯·伯尼克写信请教恩格斯,由于发展条件的不同,社会各阶级的发展程度并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改造是否还有必要和可能。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国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即便明天就实行这种变革(指逐步地实行),我根本不认为有任何困难”[5]588。恩格斯认为,社会发展存在的差别是社会主义尚未发展充分的正常现象;无产阶级可以逐步地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最终将生产资料转交到社会手中;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1891年恩格斯在为马克思的《雇佣劳动和资本》一书所写导言中强调:“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是可能实现的,在这个制度之下——也许在经过一个短暂的、有些艰苦的、但无论如何在道义上很有益的过渡时期,通过有计划地利用和进一步发展一切社会成员的现有的巨大生产力……”[7]社会主义的实现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过渡时期,才能积累出未来社会必要的生产条件。社会主义实现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渐进性。恩格斯晚年始终将社会主义改革放在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维度进行考量,强调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充分彰显了其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3.基本底线: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恩格斯晚年始终强调,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国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是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5]588。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属性的重要体现。1894年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的利益绝不在于维护个人占有,而是在于排除它”[8]516,“社会主义的任务,不如说仅仅在于把生产资料转交给生产者公共占有”[8]517。资产阶级之所以能够占有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根本在于其占有了生产资料。只有改变生产资料为资产阶级私人所占有的生产方式,工人阶级才能拥有获取自由的条件。因此,无产阶级必须用“所拥有的一切手段来为生产资料转归公共占有而斗争”[8]516。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对存在了几千年的私有制来说是一场彻底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的根本体现。恩格斯晚年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强调,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守。

4.价值旨归: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是面向未来的,是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形态。1894年1月,意大利记者朱泽培·卡内帕邀请恩格斯为即将在日内瓦创刊的《新纪元》发表题词,恩格斯说道:“除了《共产主义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社会评论》杂志社出版的意大利文版第35页),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666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是让人“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1]566,也就是实现人真正的解放,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1]566。资本主义是以维护私有制、实现价值增值为目的,其本质只是为少数人谋利。社会主义则是以消灭私有制、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根本目的。正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使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了根本区别。

(二)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基本策略

恩格斯晚年认为,虽然社会主义改革有基本原则、长远目标,但在改革过程中,仍然要用辩证发展的视角和方法看待和处理具体问题。他强调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式,抓住改革主线,采取原则性和策略性兼备的灵活策略,推动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

1.不畏传统、实事求是的改革创新精神是恩格斯晚年实施各种改革策略的重要思想前提

恩格斯晚年在看到工人阶级通过议会斗争取得更多合法席位的事实后,提出在资本主义还有一定扩展空间的现实情况下,“有成效地利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发挥作用”[8]545。无产阶级在不放弃暴力革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和平斗争的方式保存力量。这一做法,引起当时党内外人士的各种质疑。他们认为恩格斯放弃共产主义的立场,变成了修正主义者。面对党内外的各种质疑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主义思潮的趁机而入,恩格斯始终坚定自己的立场,在各种通信中不断澄清策略的科学本质。1889年恩格斯在致格尔桑·特利尔的信中写道:“对于作为革命者的我来说,一切可以达到目的的都是有用的,不论是最强制的,或者是看起来最温和的”[9]322,“把首先纯属策略的问题提高到原则问题,这是不正确的”[9]322-323。恩格斯晚年在科学把握原则和策略的关系的基础上,对无产阶级革命方式做出了灵活调整。恩格斯晚年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回应现实问题,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革与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实际上,恩格斯晚年基于资本主义新变化和无产阶级革命局势的变化,对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系列调整,已经从实践层面体现了其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科学内涵。

2.牢牢抓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主线,科学把握二者的历史性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裁剪社会主义大衣”,而是需要对本国历史和现实进行客观考量,特别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考察。恩格斯在《致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5]591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恩格斯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1]545。阶级斗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变革,其本质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必然以或多或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1]547。也就是说,要解决社会主义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就必须深入到阶级斗争的历史过程当中、深入考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历史的变化过程。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历史发展阶段,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改革的具体目标和策略,逐步实现社会主义远大目标。

3.统筹好当前实践与远大目标的关系

一方面,恩格斯认为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做出灵活的策略选择。他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指出,在一定情况下我们可以优先考虑农民的利益,工人的利益可以暂且放在一边或者较少考虑[8]514,“为了农民的利益而必须牺牲的一些社会资金,从资本主义经济的观点看来好像只是白花钱,然而这却是一项极好的投资,因为这种物质牺牲可能使花在整个社会改造上的费用节省十分之九”[8]526-527。将农民纳入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对于社会主义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恩格斯晚年在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注重汲取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恩格斯也强调策略的选择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1894年恩格斯在《未来的意大利革命和社会党》一文中强调,无产阶级革命要有长远目光,不能随意“把前进中的一个普通阶段看作是最终目的”[8]470,不能“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只图一时的成就而不顾后果,为了运动的现在而牺牲运动的未来”[8]414,必须“以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因此发生问题为前提”[9]322。恩格斯晚年着眼于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并结合当下实践选择最有利于发展的策略,深刻彰显了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基本策略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三、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核心逻辑

恩格斯晚年在阐述社会主义改革的相关观点中,多次提到“变化”“改革”“发展”等要素。他始终从社会的现实变化出发,阐述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认为未来社会的图景孕育于社会主义的现实改革和科学发展之中。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发展,进而才能逐步实现未来社会自由人联合体的美好愿景。因此,要科学把握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逻辑演进,就必须深入考察“社会主义变化”“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发展”三者的辩证关系。

(一)社会主义变化(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现实依据

恩格斯晚年通过对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考察,发现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情况。1895年恩格斯在《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反思道:“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8]538恩格斯晚年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系列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还有扩展空间、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尚不够充分、无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的客观事实进行考量的结果。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进一步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1]547。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交换方式开始发生变化,“适合于早先的经济条件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再同这些变化相适应了”[1]547,社会发展的现实变化便对社会提出了改革的现实需求。只有通过对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改革和调整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

(二)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进行彻底变革,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恩格斯在《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中指出:“基督教和工人的社会主义都宣传将来会从奴役和贫困中得救。基督教是在死后的彼岸生活中,在天国里寻求这种得救,而社会主义则是在现世里,在社会改造中寻求。”[8]475社会发展的具体条件在不断变化,只有根据变化不断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是解放全人类的现实道路。资本主义社会采取的改良手段,看似想要解决现实中的矛盾与冲突,但实则是对社会矛盾的回避和掩饰。资本主义生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社会则主张消灭私有制,生产资料由社会共同占有。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改革是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顺应,是对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关系的彻底革命。社会主义是面对现实的、开放的历史过程。恩格斯始终强调“党并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5]548,“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8]561。只有在经历从低级、不完善的阶段过渡到比较高级、比较完善的阶段后,社会主义社会才能逐渐走向真正成熟,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三)社会主义发展是在彻底变革中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

改革的目的在于发展,那么发展是为了什么,也就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是什么。恩格斯晚年对社会主义改革作出的系列思考,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社会主义全面变革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解放。1885年恩格斯在《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中指出:“共产主义现在已经不再是意味着凭空设想一种尽可能完善的社会理想,而是意味着深入理解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8]233恩格斯晚年始终深入到无产阶级斗争的经济视域之中,深入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思考社会主义的未来。他始终认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由社会共同占有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现彻底变革之后,“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1]564,到那时,无产阶级才能将身上的“资本镣铐”卸下,“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1]564,由此实现“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1]565。社会主义始终走在推动社会生产方式革新、实现人类幸福的现实道路上,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彰显社会主义科学。

社会主义发展所引起的社会革新与变化,将推动社会主义开启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由此,社会主义实际已经被注入了时代的源头活水,在变化、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推动自身不断科学发展。

四、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当代价值

人类社会总是在变化中革新、在革新中前行。当今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站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维度上,“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10]。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及其背后蕴含的方法论原则,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坚定社会主义改革决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逻辑层面,恩格斯晚年一再强调社会主义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其本质就是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要不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强调世界和社会都在进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11]。历史逻辑层面,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直到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科学社会主义都是在回应现实变化中自我革新,不断踏上新的历史征程;实践逻辑层面,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充分彰显出改革开放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我们必须保持改革创新的意识,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在改革开放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

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是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科学研判的结果。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仍是一种不完全的、“事实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12],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根本的现实依据,科学研判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发展特点、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阶段,而“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13]。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和处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的种种变化。对那些关系到全局性的发展方面,必须做出深刻调整与变革,对那些变化仍是阶段性的合理存在,则要等待变革的时机,不必急于一时。辩证看待和把握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三)采取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改革策略,辩证把握改革实践和长远目标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革要以保持社会主义属性为前提,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特别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另一方面,资本发展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要重视对资本的引导、规范和改革,充分发挥资本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形态更加多元、规模更加巨大、运行速度也不断加快,对社会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若任由资本主义因素和市场力量肆意泛滥,贪图资本发展带来的暂时利益,那么社会主义改革很有可能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进而严重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社会主义制度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14],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搞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葆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底色。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追求

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提出,根本目的在于引导无产阶级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找准方向,更快地解放自身、解放全人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仍然较大,利益分层、利益固化等社会现象仍然存在。这都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啃的硬骨头”。因此,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我们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效率和公平,建立完善、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根据人民的利益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改革的价值导向,找准矛盾的破解之道。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进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同进而走在更具感召力的历史轨道上。

总体而言,不论是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改革思想,还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其本质都是从现实出发,根据现实的变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认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均是对“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项历史性事业,也必将在久久为功的改革过程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恩格斯变化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从9到3的变化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这五年的变化
鸟的变化系列
科学拔牙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