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让学生的童年美好丰盈

2022-03-07 01:02陈晓军张烨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陈晓军 张烨

【摘 要】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以校园劳动为基础,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园地;以家庭劳动为延伸,分学段确定家务劳动清单,让家庭成为最灵活、最便捷、最持续的劳动力行阵地;以社会实践为补充,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协同共建全覆盖的劳动实践基地,构建多元立体、多维生长的育人生态。

【关键词】劳动教育;校园劳动;职业劳动;志愿劳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87-0022-03

【作者简介】1.陈晓军,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江苏无锡,214000)德育主任,高级教师,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带头人,江苏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张烨,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无锡,214000)德育室主任,副教授,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带头人。

“明德学堂:阳光儿童‘力行新勞动实践”项目通过构建多元适切的劳动生态系统,指向儿童德性生长和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儿童至善品格的涵育学堂。学校通过开展“智履学园”“躬耕田园”“行知乐园”实境创享行动,引导儿童在劳动中身心参与、手脑并用、躬行实践、知行合一,让儿童在出力流汗中磨炼意志,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推动品格提升。

一、智履学园:家校共育“生活小主人”

“我每周都会学做一道菜,每当自己独立完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时,都会非常有成就感。虽然学做菜的时候会被烫伤,但成功战胜困难的感觉真好。”学校五(10)班的学生小涵一边开心地炒菜,一边介绍自己的劳动心得。

这是六一儿童节学校举办的“食全食美”烹饪大赛现场发生的一幕。对于学校组织的这次活动,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报名参与。比赛过程中,穿戴整齐的各路“大厨”煎炒烹炸,大显身手。他们有的制作了大牌硬菜,如“十三香小龙虾”“可乐鸡翅”“铁板鱿鱼”;有的拿出了家常小炒,如“丝瓜毛豆”“西红柿炒鸡蛋”“西葫芦炒牛柳”;有的开发了创意新菜,如“虾滑荟萃汤”“蔬菜丸子”,各种美食让一众食客流连忘返。

2020年,学校开设“智履学园”劳动课程,主要通过开展日常劳动实践,引导儿童在生活中“有思考地劳动”。学校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开发劳动小岗位,激发小主人意识,引导儿童探索和发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确立自己的研究项目,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提高创新和动手能力,做“生活小主人”。

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都会组织“做学创”力行实践活动,倡导“家务小帮手”21天打卡行动。学生们不仅天天做家务,还在家务劳动中积极开动脑筋,展开探索研究。例如:有学生对比了多种擦玻璃工具,开发了“劳动工具小红书”;有学生认真学习智能电器的使用,编写了“好工具推荐书”;有学生尝试改造劳动工具,开展“小鲁班改造行动”;有学生总结劳动失败的原因,撰写劳动实验报告。

在学校,每天午间学生都会力行“班务小当家”责任。大家人人有岗位,人人履行责任,用勤劳的双手美化班级和校园环境。

“智履学园”系列课程实施以来,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很多家长表示,孩子现在的变化很大,不但自理能力提高了,还能够主动参与劳动,主动帮父母分担。“一天,孩子主动提出晚饭后分担洗碗和清扫厨房的工作,因为他觉得我每天的工作太累了,作为家庭一员他有义务帮忙。”二(5)班学生小洋的妈妈在和大家分享亲子生活日常时,充满感动和欣慰地说,“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他已经成了我的依靠。”

二、躬耕田园:自然体验育“时代新农人”

“生产劳动源于自然。”让城市里的儿童拥有一间自由呼吸、主动生长的自然教室,让儿童的脚丫子里带有泥土的芬芳,是学校“躬耕田园”项目的育人目标。

春季,学校启动“云田园”播种仪式。我们开辟了“半亩田园”责任田,为每个班量身定制“一米云田园”;学校十岁成长仪式这一天,我们为四年级的学生举行“同种一棵玉兰树”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制订种植计划、招募“种植盟友”、规划种植品种、制作植物名牌、学习养护知识。在我们的校园里,大家每天都会看到一幕幕这样的场景:学生到校后会先看看他们种植养护的植物,做好记录;遇到刮风下雨天,一个又一个身影忙碌着将“植物宝宝”搬进教室。他们观察记录花草瓜果的生长过程,与花开花谢、树荣树枯同喜同悲,在这样的劳动实践中,学生与植物、与自然,建立了温暖的联结。我们深信:一个拥有劳动意义感的人,能够更加愉快地享受劳动,感受生活的美好。

秋季,学校开展“玉兰林里庆丰收”“小农夫的丰收节”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秋收的喜悦。他们将收获的萝卜切一切、晒一晒,腌制萝卜干;他们割稻、脱粒、碾米一条龙,用晒干的稻草搭建草房子;他们将黄豆晒干,磨成豆浆、做成豆腐……

从春耕到夏耘,从秋收到冬藏,学生和植物一起经历了一整季的生长。他们观察记录、浇水施肥、收获成果,他们在农田里挥洒汗水,在劳动中感悟生长,在失败中收获经验,在丰收中体验乐趣。田园不止于耕种,儿童从学习物候知识、体验四季农事,到探究奇妙自然、感受生命成长,他们在劳作中思考、在实践中改造和创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升。

三、行知乐园:社会实践育“未来建设者”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校开创“行知乐园”,引导儿童参与以志愿服务、职业体验为主的服务性劳动实践。儿童走进社会,亲身参与,在真实的社会劳动实践中,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学会尊重普通劳动者,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五月,学校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志愿者走进课堂,用丰富的故事和实例告诉孩子什么是敬业;学校将行业劳动模范请进课堂,让榜样人物与学生近距离交流,告诉学生什么是“工匠精神”。交流分享中,学生对“职业劳动”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对普通劳动者的敬业、执着、奉献精神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學校利用假期,开展“八小时职业初体验”活动课程,让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去上班,深入车间、店铺、图书馆等场所,学习劳动技能,真实体验职业劳动。“叔叔阿姨们很辛苦,一整天8小时甚至12小时都穿着防尘服工作,每次上厕所、喝水、吃饭都需要有人接班顶班后才能去。我被分配到仓库里干包装、搬运的活,一天下来,虽然很疲惫,但完成了爸爸指派给我的任务,得到了爸爸和他的同事们的赞扬,我很有成就感!我发现不管什么工作,只有辛勤劳作,不怕吃苦,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学校六(7)班学生小睿这样介绍自己的“搬运工”生活。

除了职业劳动体验,我们还组织开展了志愿服务劳动——“爱心手拉手”活动,学生们帮助社区独居老人做卫生、和培智学校的小伙伴联欢、给孤儿院的小朋友送温暖、为新疆小伙伴捐款建书房……每个月,“爱心小天使”们都会开展各种线上线下的爱心公益活动,用点滴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学校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时,有学生从家里带去点心、水果送给老人家,有擅长编中国结的学生送上自己的作品,还有学生精心准备了才艺表演。

学校逐步展开并走向深入的新劳动实践,不仅改变了儿童,提升了儿童的劳动素养,也改变了教师的育人理念。

越来越多的教师有了这样的认识:“力行”新劳动实践,最核心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而劳动素养中最核心的又是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育。

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受到:劳动教育中,教师的“身体力行”,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学校和班级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风气,比任何说教都更有意义和价值。

我们相信:理念的转变、文化的浸润,必将带来更多教师行动上的自觉、理性和深刻,进而在“有劳动有教育”“有数量更有价值”的新劳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

“劳动”的意义是什么?是自立,是发展,是创造,是通往幸福人生的必由之路。回望“新劳动实践”历程,学校始终坚守“劳动在场,教育在场”理念,始终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始终秉持“让项目在真实的校园生活中落地”的研究精神,让劳动赋能学生成长。展望未来的路,我们将继续深耕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中“立交桥”“连通器”的作用,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育人价值。

劳动教育是一座桥,引领儿童由课堂走向“田野”,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通往幸福人生的诗与远方。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