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尤文氏肉瘤的超声特征分析

2022-03-08 05:45阮中琴马步云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肉瘤腹膜肿块

阮中琴 赵 浩 肖 练 陈 杨 马步云

尤文氏肉瘤是神经外胚层不同程度分化的圆形细胞肉瘤,以小圆细胞含糖原为特征,是儿童和青少年中第二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发病率较低。发生于骨外的尤文氏肉瘤则更为罕见[1],目前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认识不足,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例骨外尤文氏肉瘤(extraskeletal Ewing’s sarcoma,EES)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相关资料,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3月至2019年8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EES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5~53岁,中位年龄17.5岁;其中发生于腹膜后4例,四肢软组织3例,躯干软组织1例;肿块最大径约3.5~20.0 cm,均因“扪及肿块或腹部胀痛”就诊。术前均行超声检查,5例同时行CT或MRI检查。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二、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ips iU 22、GE Logiq 7、ATL HDI 3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5.0 MHz、5.0~12.0 MHz;患者根据不同检查部位改变检查体位,充分暴露腹部或浅表部位,行多切面、多角度扫查,常规二维超声观察肿块大小、边界、形态、位置、肿块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钙化形态,以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CDFI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等。由3名超声科高年资医师共同分析声像图特征,意见不一时协商解决。

结 果

一、超声诊断情况及超声表现

1.超声诊断情况:8例EES,超声均检出并准确定位,但均未能明确定性,其中4例均诊断为占位性病变,性质不明确;2例表现为肿块与肾脏分界欠清,考虑肾脏来源肿瘤;1例发生于左侧腰部脊柱旁,考虑结核冷脓肿可能;1例发生于臀部因外伤后就诊,考虑血肿可能。

2.超声表现:二维超声示肿块形态规则2例,不规则6例;边界清晰6例,欠清晰2例;8例肿块内部均表现为不均质回声,其中低回声6例,混合回声2例;7例肿块内未见明显钙化,1例肿块内见多个点状及斑片状钙化。CDFI示5例肿块可探及线状血流信号,2例可探及点状血流信号,1例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见表1和图1~3。

二、CT或MRI表现

共5例EES患者行CT或MRI检查,其中3例发生于腹膜后者均表现为巨大占位,内部密度/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晰,挤压周围脏器,增强后均有不均匀强化;1例发生于右足底软组织者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欠清晰,未累及周围骨质;1例发生者于左侧臀部者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巨大囊实性占位,伴皮肤窦道形成,增强后病灶周边可见强化,提示肿瘤性病变可能。见表1和图1~3。

表1 8例EES患者一般资料、超声表现、CT或MRT结果及术后随访情况

图1 病例2,女,26岁,右侧腹膜后EES超声及MRI图

图2 病例6,男,5岁,右侧足底EES超声及MRI图

图3 病例7,男,12岁,左侧臀部EES超声及MRI图

三、术后病理表现

肿瘤切除术中见肿物多形态不规整,质硬、脆,表面血供丰富、易出血,切开肿瘤呈鱼肉样组织,内部见坏死、出血。

四、术后随访

4例发生于腹膜后者均于1年内复发或转移,其中1例于术后1个月发现肠系膜根部及盆腔左侧闭孔区淋巴结转移,1例于术后1年发现腹膜后、双肺、肝脏、左颈根部淋巴结转移,1例于术后2个月发现腹膜后左肾区肿块,病理证实复发,1例于术后3个月发现脊柱旁软组织内肿块,病理证实复发;余4例因转院或放弃治疗而失访。见表1。

讨 论

EE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以往国内外文献[2-3]报道以个案多见。目前未发现任何明确的诱发因素,有研究[4]报道EES好发于青年人,男、女发病比例并无明显的差别,可发生于四肢、躯干软组织及腹膜后,肿块体积一般较大。临床上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后期最常表现为扪及肿块或软组织肿胀,并伴有疼痛。EES是一种极具侵袭性肿瘤,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很高,早期即可发生转移。本研究4例位于腹膜后的患者均于1年内发生转移或复发,2例累及淋巴结,2例累及腹部或远处其他脏器,预后较差。

根据EES的发生部位,可将其分为腹膜后型、四肢软组织型及躯干软组织型,前两型居多,多为单发。本研究4例发生于腹膜后者,超声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肿块,内部血供变化较大,从无血流信号到线状血流信号均有表现,回声的改变与血供表现的不一致,可能与肿块的局灶性坏死和出血程度不同有关。本研究另外4例发生于四肢、躯干软组织者超声均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肿块,内部一般无钙化,内多可见线状血流信号,较丰富,可能与肿块内坏死发生率低有关。本研究仅1例发生于腹膜后者CDFI可探及点状及斑片状钙化,可能与肿块生长迅速有关。Abboud等[5]研究报道EES超声通常表现为内部不均质的低回声团块,仅有约10%病例中存在钙化。Alexander等[6]也报道EES超声常表现为低回声不均匀肿块,并伴有内部血管增生,可见囊性变和坏死,钙化灶罕见。本研究结论与之一致。

在EES诊断中,CT或MRI在病变局部分期及发现远处转移中更有优势。Alexander等[6]研究报道EES的CT常表现为体积较大的软组织密度影,边界较清,强化不均匀,内部伴低密度坏死灶,原发于盆腹腔者多见局部浸润邻近器官。在MRI上T1WI呈低信号或中等信号,与肌肉信号类似,T2WI呈高信号,不均匀增强,边界更为清晰。本研究2例病灶CT表现为巨大低密度软组织团块影,推挤邻近组织,不均匀强化,另3例在MRI图像显示T1WI呈稍低-稍高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3例均表现不均匀强化,与以往研究[6]结论一致。CT或MRI图像中肿块内部密度或信号不均匀,与超声图像中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表现一致,应该与肿块内部多含有囊性成分有关。

由于EES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肾母细胞瘤:体积较大,肾脏包膜局限性或大范围隆起,呈不均匀中低回声肿块,周边见少许肾实质回声呈“握拳征”,肿瘤周边可见包膜[7];②恶性淋巴瘤:多发的圆形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多数内部可见微结节结构,有时呈融合状,一般无囊性坏死及钙化,可显示淋巴门样血流及淋巴结周边血流[8];当恶性淋巴瘤表现为单发淋巴结肿大时,临床及影像学鉴别较困难,需行穿刺活检加以鉴别;③神经母细胞瘤:多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巨大占位,但钙化及液化较多见,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9];④横纹肌肉瘤:表现为肌层内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质的低至中等回声肿块,无包膜回声,部分肿瘤侵犯邻近骨皮质,肿瘤内血供丰富。

综上所述,EES可发生于腹膜后、四肢软组织,超声多表现为单发的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的不均质低回声肿块,肿块内可探及点状或线状血流信号,囊性变多见,钙化罕见,腹膜后者易复发或转移。临床需与肾母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及横纹肌肉瘤等相鉴别,必要时需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或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猜你喜欢
肉瘤腹膜肿块
研究腹部超声在临床诊断盆腔肿块中的价值
肉瘤和癌,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钙黏素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国内首个腹膜假黏液瘤治疗规范发布
人类的内脏是简单堆在肚子里的吗?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
完形填空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