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实践与成效

2022-03-08 03:22王林梦刘建新
中国水利 2022年3期
关键词:供水城乡农村

王林梦,刘建新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自来水公司,424500,郴州)

一、基本概况

嘉禾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的郴州市,县域总面积699 km2,辖9镇1乡,167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人口42.4万。全县年径流量2.19亿m3,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1 252 m3。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处喀斯特岩溶发育地带,全县水资源储存量相对匮乏,素有“半月不下雨,水田裂三尺”之说,喝上清洁放心的“安全水”曾是嘉禾县广大农村居民梦寐以求的夙愿。

近年来,嘉禾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立足长远,着眼发展,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打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工程累计投资8.58亿元,建成供水工程7处,铺设输配水管道6 700余km,覆盖城乡40余万人,实现行政村供水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形成“四同三化”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即同水源、同水质、同水价、同服务,管理专业化、调度信息化、收费智能化。

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实践和成效

通过11年的建设管理和实践,“四同三化”的“嘉禾模式”,被证明是解决全县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最可靠的途径。

1.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1)高起点规划,优化布局

坚持全域规划,编制了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了《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总体规划》。确立了盘江、泮头水库等2个供水水源中心,金山、江里、高峰、邹山水库和岛石泉水为水源的5个重点供水区域,千家洞、双口洞、高寨水库等3个备用水源。实现了水源互通互济、水厂联合调配、应急支撑保障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

(2)高层次推进,统筹实施

坚持高位推动、多元投入、分步实施,有力有序推进城乡供水网建设。一是坚持高位推动。高规格成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指挥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指挥长,有关县领导任副指挥长,水利等16个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为成员单位,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督查、建设。二是强化资金筹措。通过“争取财政‘拨’、整合资源‘凑’、申请银行‘贷’、鼓励社会‘捐’、社会融资‘引’”等方式,累计投入近8亿元,切实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资金需求。三是统筹推进实施。坚持“服从规划、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抓“两头”强“中间”,强力推进项目实施。抓好“最前一公里”,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出台水源保护优惠政策,限制生态区开发,大力开展水系绿化、建设库区生态和水源涵养林造林工程,推进舂陵河、黄狮江和陶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强化河道水库保洁和水质监测,确保水源地水清山绿,极大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建好“中间N公里”,按五年四期有序推进水厂和供水主管网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出台了《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进村入户实施细则》,落实奖补政策,县级配套2亿多元,农户只需出资一定的材料费,就可用上干净放心的饮用水。

(3)高水平管理,倾情服务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定出台了《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对工程建设、管护、运行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水、按制度办事。二是加强管护,优化服务。县财政以10元/月/户补贴设立维修基金,保证管网安全运行。县自来水公司设立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采取上门服务、预缴水费、短信提醒等方式,竭诚服务群众,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三是让利于民,普惠民生。坚持“成本核算、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定价,采取便捷计量收费方式,降低供水成本,提高水费收缴率。结合精准扶贫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工作,对五保户、低保户等用水给予政策帮扶,增强用水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

建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管理是关键。要从农村供水的性质、特点、难点出发,对症下药,提早谋划,精准施策。针对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通常面临的点多、面广、线长,而用水量少、受损坏多、收费难等情况,嘉禾县从一开始就提出实施“三化模式”管理。

(1)管理专业化

按照建管分离原则,采取“总公司派人+劳务派遣”的方式组建了10个乡镇供水站。方便用户办理用水开户、缴费、充值、申请维修等业务,提高了工程建后管理效率和水平。

(2)调度信息化

大力推进“智慧水务”建设,投入360余万元,完成了数据采集及远程监测系统的中心控制室的建设工作。实现了24小时对管网测压点的水压、流量、水质等运行参数的监测、分析和对供水系统的实时调度。

(3)收费智能化

使用IC卡智能水表,实现了数据记录、节约用水、人力节省等,不仅让受益群众吃上“放心水”,还确保吃上“明白水”。

3.城乡供水一体化成效

(1)破解了群众吃水难题

城乡供水一体化将所有水源并网连接,互联互通,实现了丰枯调剂,提高了供水保障水平,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全县38.8万农村群众用上了自来水,行政村供水覆盖率达到100%。

(2)改善了人们生活条件

农村自来水的普及,使居民生活大变样。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得到普遍使用,农村群众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3)改变了土地合理利用

逐步改变了农村一贯以来逐水而居的无序建房习惯。采取集中供水的办法,引导民居合理布局,加强规划统筹,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拓展了发展空间。相比之前分散建房,实现节约土地46%,节约土地3 810余亩(1亩=1/15 hm2)。

(4)带动了工业转型发展

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供水模式为嘉禾县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园区供水不足的问题,提升了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2020年以来坦塘工业园入园企业达到70余家,推进了工业经济转型。

(5)提升了政府公信力

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设,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水润万家,大幅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启动以来,嘉禾在全省民调排名连年攀升,从2009年的全省倒数第一跃升到现在的全省先进行列。

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中心水厂——盘江水厂

三、主要经验

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管理和实践,实现了“两突两破”,让农民从“有水喝”到“喝好水”,供水工程从“面的覆盖”实现了“质的飞跃”。

第一,突破农村供水不盈利而长期亏本的怪圈,破除社会各界对农村供水难以经营的认识误区。农村供水虽然是公共服务,也是人民生活生产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具有广泛性、基础性、公益性,习惯认为必须要得到政府投资和补贴。但水具有商品属性,是商品就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嘉禾县推行“政府主导、公司管理、市场运作”的管理运营模式。一是向优质服务要效率,每个乡镇成立供水服务站,每个村成立供水服务点,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供水服务;二是向智慧供水要效率,全县信息实行“全天候、全覆盖、网格化”管理,信息调度中心将城乡分为24个网格片分区监测,管网漏损率从原来40%降到当前的8%;三是向智能供水要效率,使用IC卡智能水表,实现了生产、管理、调配、服务四个供水环节的高效衔接,各水厂泵站做到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极大提升了供水效率。目前,嘉禾县农村供水每年收入约2 600万元,盈利600余万元,上交利税400多万元。

第二,突破了农村供水项目建设“小打小闹”的怪圈,破除了农村供水项目难以持续的误区。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建设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了农村供水县级统管长效管护机制和适合农村供水实际的用水缴费制度。一是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实现了“规划、融资、建设、运营、维护、服务”的一体化、产业化,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可持续性发展;二是管理外包,实行绩效考核,供水服务站用工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强化工作绩效考核,提升服务质量,同时降低成本;三是奖优罚劣,降低管网漏损,对供水管网检漏中发现漏点的人员给予工作考核绩效奖励,通过激励绩效大大降低了漏损率。已建成水厂中,最长建成时间和人口受益时间已达11年,并继续向好向优发展。

猜你喜欢
供水城乡农村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