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国家扔垃圾,让你倾家荡产

2022-03-09 01:17老艺术家
华声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币新加坡人洁癖

老艺术家

新加坡干净的体质,并不是出于自觉的洁癖,甚至高额罚款也阻止不了垃圾虫们乱抛垃圾。根据环境局的数字,一年累计有约3万张乱扔垃圾的罚单,每天都能抓到88个存有侥幸心理的“垃圾虫”。

新加坡到底有多爱干净?《纽约时报》曾对这个国家的洁癖表示震撼,“太洁癖了,连吃个口香糖也要被监管”。

据TimeOut网站2021今年发布的全球城市报告,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把新加坡選为最干净的城市。疫情下的新加坡更把干净放在第一位,最赚钱的金沙酒店赌场也宣布为了深度清洁,暂停开业。

对于整洁干净如此痴迷的新加坡,其实不是天生洁癖,更多是习惯了洁癖。

令人害怕的干净整洁

在别的地方都在宣传卫生整洁,街道干净,居民自觉处理垃圾的时候,新加坡在一旁笑而不语。可知道他们口中的干净整洁,那叫一个令人害怕。

首先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是樟宜机场里浓烈的清新剂味道。疫情下,来回喷雾消毒的机器人成群结队。为了给游客最好的第一印象,樟宜机场内世界最高室内瀑布“雨旋涡”旁,还会配有自动擦干溅到地面的水渍的机器人。

别提垃圾了,街道上连尘土都不会有。作为一个热带海岛,海风和雷雨,已经是天然的清洁工。那么随之而来的垃圾、落叶和积水,就要靠人为的努力了。对于这个常年天气炎热、下暴雨是家常便饭的城市,无积水、无蚊虫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新加坡人却凡尔赛地说,几乎不知道防蚊技巧。因为他们平日里就没有见过几只活的,睡觉也不需要蚊帐和纱窗。定期的灭虫喷药那股气味及令人头骨都晃动的声响,才是新加坡人熟悉的。苍蝇在这也没有立足之地。吃完的食物、未清理的垃圾、地上腐烂的落叶都会被及时清走,苍蝇闻讯而来也没有养分。

排水基础建设也修得非常实用,雨水到了地表,很快就变成了地下水。社区还会监督居民定期清理家门口的积水,蚊虫无处生长。

如果想自己创造垃圾、弄脏公共空间的话,那还是别想了,先看看口袋里面的钱包吧。随地吐痰罚1000新币、随地乱丢垃圾罚1000新币、地铁里饮食罚500新币、公厕不冲厕所罚500新币。在电梯里小便的话,电梯门会自动报警。在这座城市,已找不到口香糖的踪迹了,如果硬把口香糖运进新加坡贩卖,先交10万或者直接进局子。

不只是地面清洁,新加坡人连空气中的污染也不放过。像榴莲这样具有争议性的“空气污染”,是不能乘坐交通工具的。吸烟区在哪里,几乎闻所未闻。任何有顶盖的通道、楼宇以及公共设施内部及周围,还有移动洗手间等都属于禁烟区。教育机构还亲切地警告学生,“连学校区域上方50米内的天空也不是吸烟区,飞上去也不能吸烟,给有烟瘾的同学提供尼古丁贴片”。

如此细致的考虑,难怪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城市。

“干净”是被训练出来的

新加坡人这种吹毛求疵,执着于干净的个性,也算是被“逼”出来的。从落后的小海港,到养成良好习惯的国际大都市,新加坡政府多管齐下,亲力亲为,也整整用了50年。

在高纬度的干燥地区,家庭垃圾放几天也不会有味道。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新加坡,市中心克拉码头对岸仍是残破不堪的木造房屋,新加坡河也只有垃圾没有鱼,臭气熏天。因为人口密度大,卫生条件差,几天不倒垃圾就有可能引发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流行。

最初,新加坡政府为了在短期内提升民众的卫生意识,开始罚款,还简单粗暴地把每个职能部门都列入清洁环卫的任务清单,大力举办各种宣传活动。

据说,前总理李光耀当年事无巨细都会管,还有许多他亲自参与冲刷马路等活动的照片。所以,别的地区只有一个部门在搞清洁,而新加坡人表示他们搞不清楚有多少个部门要负责清洁这回事。反正谁都有可能被叫去扫大街、捡垃圾。

因为除了负责整体清洁的环境局,交通部需要确保公交车和火车的干净,教育部要监控教育机构内的清洁,旅游景点归旅游局,组屋由每个区域的议会来负责。还有近200万棵树木,数之不尽的花园,由公园董事会来修剪维护。

细心的新加坡人觉得一次性打扫完容易忽略细节。所以排水沟、路缘、绿化边缘、树木、路灯和街道设施都分给了不同的部门来维护。

假设一位新加坡人在路上发现了一只死猫,根据这个分类,他打电话给道路部门,通知对方来清理。这时候,道路部门就会仔细地问:“猫是躺在道路的哪个部分?”如果是在路边的排水沟上方的人行道上,那保洁就归排水部门管。如果身子躺在草地上,只有尾巴露在人行道上,那就要负责维护草地、植物和树木区域的林业部门来处理。

难怪新加坡人一直调侃着维护城市整洁的巨额投入。2018年的数据显示,单是花在打扫公共空间上就有近9000万美金。还有300万花在了教育宣传。

短短半个世纪里,新加坡就实现了“干净的城市会经济繁荣”。改善环境初有成效,人均寿命增加了近15岁,外国投资也增长了近400倍,到访游客人数也随着经济发展而暴增。

整洁的背后并非洁癖

虽说新加坡人在这样严苛的教育下,养成了凡事都注意卫生的习惯。但其实新加坡人对干净的追求,并非从内而外。用心留意的话,会发现新加坡人原来没有那么洁癖,他们连垃圾分类也不会。如今维护新加坡卫生整洁的一等功臣,其实是背后默默清理打扫的环卫保洁人员。

随着新加坡人的收入一路攀升,人们渐渐开始依赖于四面八方涌来的廉价劳动力,来替他们保持城市干净。所以环境局局长陆胜烈表示,“新加坡不是一座干净的城市,而是一座被打扫干净的城市”。

对比其他国际大都市,新加坡的保洁员人数看起来多得有点过剩。单是向国家环境局注册的就有5.6万名,还不包括数以千计的独立合约承包商的雇员。

一些繁华街区如乌节路,每小时保洁一遍,每个月清洗人行道一次。大学的走廊,每几个小时就有保洁员巡逻查看地面。

现在,不少人在美食广场吃完饭把托盘留在桌子上,转身就走。新一代的学生们也学会了这个坏习惯,觉得在饭堂的剩饭会有人收拾。在小区里面也一样,由于每天会有两次保洁门口走廊的服务,如果发现门外的草坪被弄脏,居民第一时间不是想到问问邻居怎么回事,而且直接投诉大楼保洁员。

新加坡干净的体质,并不是出于自觉的洁癖,甚至高额罚款也阻止不了垃圾虫们乱抛垃圾。根据环境局的数字,一年累计有约3万张乱扔垃圾的罚单,每天都能抓到88个存有侥幸心理的“垃圾虫”。

于是,环保局又考虑着重新推出——“没有保洁员的一天”大扫除活动,希望居民重新拿起打扫工具,体会一下从前全靠自己动手的日子。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九行”

1055500520212

猜你喜欢
新币新加坡人洁癖
新加坡人不爱做饭
“洁癖”也是病吗?
“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费券期限延长
换新币
爱护小耳朵
新加坡人的反话正说
洁癖
新加坡人的反正话
新年“希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