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家教案例看家庭教育的本质

2022-03-09 13:29温玉梅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案例家庭班主任

温玉梅

[摘要]家长在孩子成长路上扮演什么角色?家庭教育中该“教”些什么?作为教师应该给家长什么指引?教师在家庭教育中有没有作用?这些都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本文透过学校的三个家访案例,思考家庭教育的本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家访;家庭教育

家访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项,通过家访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多方位的分析;通过家访能加强家校互动,融合家校教育的目标与方法,提高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也能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暑假期间,我校进行了“校外访百家”家访活动,利用这次机会我专门到部分特殊学生的家里进行回访,看看之前家访的效果;也到部分2021年秋一年级新生家中家访,向家长介绍我校的办学情况,听听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家访的几天里,我走访了28个家庭,这些家庭情况不同、教育不同,因此孩子也各有千秋。走访之后,我的内心很复杂,有喜悦,有悲伤,有同情,有愤怒。下面通过几个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所听、所看、所感。

案例一:割腕少女

赖某彤同学是六(1)班女生,班主任发现她有割腕行为后转介给学校心理健康老师进行辅导。据学生自述,她从2021年2月开始就有割腕的行为,原因是:第一,在网络上认识了很多陌生人,聊天中将自己的情况告知了对方,但是他们又将她的秘密外泄,因此情绪激动;第二,和同学之间有点小矛盾,在网上吵架;第三,父亲管教严格,曾经摔手机、甩巴掌,所以不敢和家里人交流,在家中得不到倾诉,感觉很压抑。

了解情况后,我和班主任先后到她家进行了4次家访。了解到赖某彤同学的爸爸妈妈以前分居过4年,关系一直紧张,孩子跟着妈妈长大,去年才一家人团聚。爸爸拜了一个气功大师为师,现在经营一家中医养生馆,平时不怎么理她,但有事的时候就很严格、很凶;妈妈因为怀孕也没时间理她。这样的一个成长环境让赖某彤没有安全感,也没有倾诉口,所以寻求网络倾诉,但是她感觉不到快乐,因此用割腕这种极端行为来发泄。

在家访中,我和家长分析了家庭存在的问题,指引家长多陪伴孩子,尤其是爸爸要多关心她,听她倾诉,还让社工介入进行疏导,带她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放松身心。暑假期间我再次到赖某彤家中看望她,发现她阳光了很多,抱着小妹妹逗她玩。根据她的自述,假期已经没有割腕行为了。我和其家长说,我们要继续努力,继续改善亲子关系,加大沟通的力度,引导孩子走向阳光。

案例二:网瘾少年

罗某辉,男,五年1班学生,家中三代独苗,因此一家人宝贝得很,在家里是绝对的“权威”人物。2021年3月以来,经常借口生病不来上学,我和班主任多次上门了解到他并非生病,而是晚上玩游戏到深夜,第二天根本起不了床。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多次和他的家长沟通,要家长配合管制手机,让孩子正常作息,多带孩子散散步,运动一下。但是家长的认识却不是很深,认为孩子在家不给手机玩,他就发脾气,所以由着他。

学校让心理健康老师进行家长、学生的辅导,但由于家长不愿意配合,收效甚微。暑假期间,我和班主任再次回访,孩子不愿意出来和我们见面,躲在房间里。据家长介绍,假期里孩子更是没日没夜地玩手机,根本不出房门,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见到他,甚至有时候饭都不吃了。我再次和家长分析了问题的严重性,指出如果再不严加管教,控制手机,孩子就废了。这次家长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表示愿意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学校把孩子转介了区“青年地带”社工进行专业辅导,也让班主任关注孩子的情况,随时调整辅导方案。

案例三:厌学少年

王某胜,男,五年(1)班学生,单亲家庭,母亲经常到酒吧喝酒,喝醉了回家就打骂他,平時多数是和母亲交往的叔叔照顾他,所以学校有关于学生的事情都是联系他的叔叔。2021年6月中旬,王某胜没来上学,班主任上门家访,据了解是因为和喝醉酒的妈妈吵架了,被妈妈打了,王某胜同学就彻底爆发了,和妈妈打了一架,从此不愿上学。

了解情况后,我和班主任上门家访,和家长、学生聊了许久,劝导学生正常上学,劝导家长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与技巧。家访后,孩子坚持上了一个星期的学,接着又断断续续地旷课。暑假期间,我再次和班主任到他家去,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也第一次敞开心扉:他想要一个正常的家庭,想和父母有正常的交流,有人能倾听他的开心与苦恼。我和家长转达了孩子的需求,也对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第一,要经常在家,给孩子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第二,多和孩子聊天,倾听他的心声;第三,建议家长上学、放学时段到学校值岗,接送孩子,改善亲子关系。

以上三个案例分别是基于不同的家庭情况教育出来的孩子。父母心理行为有偏差的,孩子就偏激或抑郁;父母过渡溺爱的,孩子就有恃无恐;父母不管不顾的,孩子就没有人生的方向,没有规划,看不到未来的路。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家长在孩子成长路上扮演什么角色?家庭教育中该“教”些什么?作为教师应该给家长什么指引?教师在家庭教育中有没有作用?这些都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思考一: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扮演什么角色呢?保姆?朋友还是引路人?这确实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其实家长的角色应该是多重的,不是单一的,在孩子不同的时期,家长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幼儿时期,是孩子习惯养成的最好阶段,因此,家长扮演的应该是“保姆+榜样”。保姆的意思并不是说事事包办代替,而是起到示范的榜样作用,比如在饭前要求幼儿洗手,那么家长和孩子一起洗,并且示范怎样洗;要求孩子好好吃饭,那么家长就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看电视,而是和孩子在饭桌上适当地交流,并且教孩子吃饭的礼仪;要求孩子专心看书、做作业,那么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给孩子一个学习的环境和学习的榜样,不能自己在玩手机、打游戏但是要求孩子要认真做作业。在幼儿期间,如果家长能起到榜样作用,孩子就一定会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即8—12岁阶段,孩子处于转型期,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引路人”,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家长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与需求,不能一味地实施“强权”主义,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懂自己,从而关上心门,不和家长交心,有烦恼或困难就会寻求外在的发泄或帮助,但毕竟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对很多事情没有是非判断,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或者误入歧途。像案例一中的赖某彤同学就是这样,家长和她之间没有沟通,加之家长也参加一些所谓的教会,会有部分不当言论和行为影响孩子,从而导致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当孩子感觉需要帮助的时候,和家长沟通不了,就只好向网络寻求帮助,从而结交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朋友”,耳闻目染“朋友们”的过激行为,于是就有了割腕的举动,久而久之影响了情绪,也有了情绪病。

所以说,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家长扮演合适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将对孩子的一生起到深远的作用。

思考二:家庭教育的侧重点是什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九十年代儿童出生、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指出:“家庭对于培养和保护从婴儿到青春期的儿童负有主要责任。最先向儿童介绍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准则的始于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且是永远的课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社会认知、行为规范、与人交往、自我概念、情绪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如果家庭教育缺失或有偏差,那么后果将不可估量,所以,家庭教育“教”的侧重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该教些什么呢?从笔者学校家访案例中不难发现,王某胜同学和母亲之间没有任何沟通,所有的事情都是通过非亲的叔叔来做纽带,也就是说王同学家里只有他和妈妈两个人,但是他们却是零交流,这样的亲子关系怎么会培养出健康优秀的孩子?因此,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亲子沟通。

在亲子沟通中,家长也要注意沟通的方法与技巧。第一,和孩子平等地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以及和他交流的诚意。第二,学会聆听。当孩子在倾诉某些事情時,家长要学会做一个好听众,听听孩子对事情的看法,听听孩子对事情的认知,家长在关键的地方提出一些建议即可,这样孩子才会觉得他和你交流是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愿的,你对他是认可的,那孩子才愿意和你交流。第三,彼此要建立信任的关系。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中切忌居高临下、唠叨啰嗦、翻旧账、乱下结论,家长要相信孩子,还要获得孩子的信任。

家庭教育除了要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外,家长还要注意教育的点要侧重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品德行为、价值观取向等方面,不能一味地关注孩子的学业。因为如果以上三点都培养好了,孩子的学业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思考三:教师该如何引导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夏街小学76.3%的家长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多半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时间不定时,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因而对家庭教育不重视或者不懂方法,往往会在教育中走入误区,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该如何引导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呢?

第一,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关注孩子,发现孩子的缺失,在家访中告诉家长孩子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因为如果靠家长去发现问题,可能只看到很表层的问题又或者是根本发现不了问题,所以老师一定要以专业的眼光和素养告诉家长孩子的缺失在哪里。

第二,教师要指导家长教育的方法。大部分家长没有学过心理学、教育学,没有教育的科学方法,结果教育就会适得其反。教师要引导家长分析孩子的性格、能力、爱好等,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学会表扬鼓励孩子的技巧,同时也要看到孩子的不足,提出中肯的建议,切忌“拉高标准”“高期待”,造成孩子过高的心理压力。

第三,教师要指引家长切忌“恶语伤人”。所谓的“恶语伤人”指的是家长语言不当,“你看***比你强多了”“你什么时候才能赶上***”,“你看人家***多厉害”等,家长的这些话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听来这就是“恶言恶语”,教师在家访中要指引家长使用正面管教的语言,如“我相信你一定行”“你肯定能处理得很好”“再玩10分钟就到学习时间了”等,树立孩子的信心,明确孩子的正确发展方向。

总之,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自三个方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奠基的作用,通过家访,我看到很多走进教育误区的家庭,希望能尽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绵薄之力帮助这些家庭,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是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期盼,教育路上且行且思。

猜你喜欢
案例家庭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家庭“煮”夫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恋练有词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