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2022-03-09 07:03季丹红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逐步把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小学音乐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文章以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为载体,探讨了开展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4-0077-03

引  言

素质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不仅注重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音乐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得到了教师的高度重视。音乐课堂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合唱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艺术感染力。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内涵和现状

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合唱是指以班级或者团体为单位进行的合唱教学活动。作为音乐课的一种教学形式,合唱强调群体参与,要求小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听从指挥,以做到音量和谐搭配、音色平稳有力,从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增强集体意识和团结互助的意识[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而小学音乐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在音乐课堂开展合唱教学活动。小学音乐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精心挑选曲目、优化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活跃学生思维,推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同时,教师要在合唱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当前部分教师专业性不强,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教学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对合唱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深入小学生群体,探究学生对合唱不感兴趣的原因,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并积极调整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质量。

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合唱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激发学生歌唱的积极性,进而增强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2]。在实际的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激发小学生音乐潜能,提高小學生音乐素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合唱涉及和声、节奏、读谱、音乐欣赏等多方面的内容,而小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声、节奏、听音等内容以及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能够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认识,最终提升自身的审美价值。第二,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合唱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教师可以通过渗透有效的技巧引导小学生掌握音乐作品内涵,使小学生逐步激发想象力,提升艺术审美能力。第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合唱教学作为群体参与的活动,要求团队的高度配合,因此在具体的合唱过程中,小学生必须听从指挥,使合唱效果和谐一致,并从中获得集体荣誉感。第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合唱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而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发挥音乐的育人价值,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三、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高度重视合唱教学

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歌唱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3]。小学音乐教师要把合唱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探索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合唱教学的质量。在实际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音乐水平,设计综合性的教学内容,精心准备合唱曲目,设计趣味性的合唱活动,突出合唱音域浑厚、演唱气势磅礴的特点,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合唱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突出视唱、练耳两项合唱重点内容,在渗透合唱技巧的过程中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例如,针对小学生合唱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渗透合唱技巧,使学生掌握演唱的音准。以《我们走在大路上》这一音乐作品为例,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性格特点来组织课堂活动,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其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在兴趣的驱动下消除畏惧心理。对小学音乐教师而言,引入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二)依据音乐教材选择适宜曲目,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准备工作,在认识到不同学生的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真正发挥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而使其树立合唱的自信心。合唱曲目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和合唱质量,因此在合唱教学前,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基础水平和发展需求,精心准备适宜小学生音色特点、理解能力和兴趣的曲目进行合唱练习,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不断调整合唱教学方式,逐步提高学生合唱的水平。另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选择具有积极意义的合唱曲目,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

例如,合唱曲目影响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质量,因而,为了能够选择高质量的合唱曲目,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合教、学、做,以提升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以《歌唱祖国》的合唱教学为例,这首歌曲节奏简洁明快,歌词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创作者在动听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中寄托了对新中国未来的美好期望,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被其中蕴含的强烈情感所感染。再如,为描绘春天的美景,教师准备了《小鸟,小鸟》这首合唱曲目。这首曲目中的歌词通过描绘小鸟、春天、阳光、湖水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充满春天气息的优美景色,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三)创设趣味音乐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到合唱效果,因而教师要创设符合小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以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在整个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将唱法和情感融为一体,不断提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和审美能力。在小学阶段的合唱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往往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生活化情境、游戏化情境和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呈现形象生动的合唱课堂,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审美能力的小学生的真实需求,降低了合唱教学的难度。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融入音乐律动、节奏、音准等基础知识,做好合唱的递进与衔接工作,以提升合唱教学质量。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明确指出,教育和生活密不可分。对于音乐学科而言,生活中的丰富素材对合唱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因而教师需要结合音乐教材和学生的审美能力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划船经历,接着利用图片、视频、音乐来展示歌词中描绘的画面。在教师针对性的引导下,小学生能够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歌词传达出的喜悦、欢快的情感,从而和歌曲创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升艺术感知力。

(四)优化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影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课堂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学习状态,融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以丰富的、有趣味的音乐课堂调动小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从而构建“教学做合一”的高效课堂。教师要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合唱习惯,使小学生进行呼吸方式的训练,以提升小学生的合唱水平。小学生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角色,学会与同学进行密切配合和协作,深入理解合唱的内涵,不断提升合作技巧和审美素养。

合唱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不应局限于课堂的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学校一切的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宫,观看艺术工作者的合唱彩排或者表演活动,使学生通过现场观摩和在个人体会的过程中增强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以《七子之歌》合唱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视频教学完成后带领学生逐句练习,围绕合唱的站姿、发音技巧或者配合要点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而有效的合唱技巧,从而增强其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再如,在《一只鸟仔》这首歌曲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强化“下滑音”的练习内容,借助手势的变化让学生自然流畅发音,从而实现个人合唱技巧的有效提升。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在接受新鲜事物时更加倾向于感性,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多感官的刺激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增强對音乐的体会和感悟。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运用于学科教学中,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丰富教学方式,扩充教学内容,让学生借由网络资源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将自己融入其中,带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合唱的过程中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当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后,他们的情感也会更加充沛,从而提升学习质量,增强学习效果。

以《爱唱歌的小杜鹃》这首歌曲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在网上收集有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直观的信息展示中看到杜鹃鸟的外形以及其平时的生活情景。当看到杜鹃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场景时,学生能够切身地感受到杜鹃鸟的快乐。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情感转移到歌曲中,将所看到的内容与合唱的内容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辅助教学,让学生和杜鹃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知道在合唱中需要带入怎样的情感,以及用怎样的状态来进行唱歌。对于这首歌来说,学生要加快演唱速度,把握音乐的节奏,发出的声音要轻巧有弹性。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学生的学习体验会更为丰富,也更容易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更能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合唱学习的质量。

(六)引导学生在合唱中掌握技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提高合唱教学的质量,教师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合唱的技巧。但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音乐水平、理解能力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合唱教学中不应使用同一个内容、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演唱技巧,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合唱活动,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技巧,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以《我们的家园》这首歌曲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对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把握这首作品中的演唱重点,然后让学生按性别来进行分组,并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发挥自己的特点。当练习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并对学生的演唱结果进行点评。学生以小组形式表演能够增强自身的合作意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融入团体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演唱技巧,在磨合的过程中达到团队之间的默契配合,逐步提高演唱技巧。小组合作也能够让学生学习他人的演唱方式,反思自己的演唱过程,找出在合唱中存在的问题,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合唱训练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合唱教学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丰富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能够给小学生带来良好的视听感受;另一方面,设计符合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合唱教学环节有利于达成美育、德育目标。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转变教学理念,积累丰富的合唱教学经验,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骐阳.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黄河之声,2019(08):99.

[2]石胜兰.小学音乐课堂中优化班级合唱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9(49):180.

[3]冯祥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19(17):153.

作者简介:季丹红(1974.5-),女,江苏南通人, 任教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育才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