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织物起毛起球性能检测方法的思考

2022-03-09 05:45李恭艳
中国纤检 2022年2期
关键词:起毛毛球起球

文/滕 越 徐 云 李恭艳

在实际服用过程中,消费者最易察觉的服装质量问题主要涉及起毛起球性能,从市场占有率很高的各大服装品牌商反馈可知,客户质量投诉率最高的问题项目亦是如此。究其原因,是这些问题发生以后,消费者可以轻易地通过肉眼识别,同时会影响实际服用效果。究竟是产品质量不过关,还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两者因素皆有可能。

1 起毛起球原理、成因和现状

起毛是指织物表面凸出或伸出后形成毛绒,从而产生织物表面的变化。起球是指织物表面产生毛球的过程。因此从概念出发,起毛和起球是两码事。举例而言,在日常穿着中织物表面的纤维因服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摩擦等因素,使纤维在织物表面凸出(起毛),随后凸出的纤维容易互相缠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毛球(起球)(如图1),最终影响服用美观性。

图1 起毛起球过程图

从专业技术角度来说,影响起球程度的主要因素,通常在于织物表面的纤维纠缠形成毛球速度、容易暴露于织物表面速度、纤维与毛球脱落速度。而这些因素又取决于纤维、纱线、织物自身理化性能。

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专家团队通过对纤维强力的深入探究并结合试验数据,总结了三种现象:

(1)由强力高的纤维组成的织物,表面起毛球速度高于毛球脱落速度,且随穿着时间增加织物表面形成的毛球增多。

(2)由强力低的纤维组成的织物,表面起毛球速度和毛球脱落速度差不多,且随穿着时间增加织物表面残留的毛球数量呈现相对稳定的波动现象。

(3)部分织物,其表面伸出部分纤维在形成毛球前会直接脱落。

(上述现象中的纤维强力高和纤维强力低都是相对而言的)

通过归纳总结发现,不同织物类型在随实际服用过程中的变化是连续的、复杂的,且由于织物本身的性能,特别是针对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轻薄类、织物结构疏松类的仿毛、低含毛或毛针织产品,起毛起球情况与国家或行业相关推荐性产品标准要求达到的技术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品牌方或厂方显然已经看到了这方面存在的“不达标”现象,为了自家生产的服装能够顺利在国内市场销售,他们打起了为部分特殊商品制定企业标准的主意。通过规避考核、降低考核要求、增加特殊文字说明等方式,看似合理有效地规避了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但实则给企业品牌价值带来负面影响。

随着国家标准化工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相信部分商家想通过制定企业标准钻空子已难上加难。随着企业标准领跑者管理信息平台的发布,真正优质的、技术指标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一定会脱颖而出,且通常该类企业标准还会增加创新性考核项目,即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对该类产品并未作出部分项目的考核要求,但企业因自身产品质量优异且具备某些能力的情况下(如:功能性、实用性等),在企业标准中新增加部分技术要求和考核指标。最终,消费者可以通过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榜单知道具体哪几家企业的标准制定质量高,其背后更深层的含义是该企业相关产品的质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此举大大保护了实干型企业的信心,也给整个行业一个警醒:企业标准绝不是“法外之地”。

2 国内常用的起毛起球检测标准

目前,国内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通常采用的起毛起球检测方法为GB/T 4802系列。该系列分为4种不同测试方法,适用的纺织面料、最终用途也各不相同(见表1)。然而,同一块织物选择不同测试方法得出的结论差异性很大。因此,针对织物自身的特性并结合最终产品用途和属性,合理恰当地选择起毛起球测试方法至关重要。

表1 常用起毛起球检测方法

值得关注的是,GB/T 4802.4—2020《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4部分:随机翻滚法》最先改版。改版后的新标准在适用范围中新明确了一个类别:起绒织物。在以往的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中,通常都将磨毛、起绒、植绒等产品排除在考核范围之外。笔者列举了几项行业常用产品标准及其对起球项目的特殊备注。(详见表2)

表2 常用产品标准及起球项目的特殊要求

由此可见,起球最常用的3个测试方法(即圆轨迹法、改型马丁代尔法、起球箱法)基本不考核起绒、磨毛类产品。通过梳理笔者发现,针对配套床上用品类的起球考核,通常采用GB/T 4802.2(改型马丁代尔法),且标准中对起球项目并无特殊要求,即可理解为起球项目需考核(无论磨毛或起绒)。除此以外,只有GB/T 4802.4新标准明确规定了该方法适用于起绒织物。因此,建议品牌方和生产方应对此改变引起足够重视,起绒织物将不再是考核起毛起球性能的“法外之地”。

同时,GB/T 4802.4—2020《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4部分:随机翻滚法》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应对每一块试样分别进行起球评级、起毛评级和毡化评级(针对起绒织物)。相较之GB/T 4802.1、GB/T 4802.2和GB/T 4802.3的采用视觉描述方式评定起毛和起球等级,GB/T 4802.4评级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理应能够更好地反映织物在检测过程中阶段性的变化并将其记录下来,最终试验结论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3 一些新的思考

(1)起毛起球测试方法已经在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实战中驾轻就熟,然而市场上关于其投诉率依然很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对标准的认知程度,进一步普及其对标准内容的理解能力。举例而言,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中规定起球≥3~4级,其中的含义是允许产品有轻微的起球,且起球情况需满足专业试验人员在实验室标准条件下测试后评判达到3~4级及以上,就属于符合标准要求,即为合格产品,并非像消费者理解的轻微的起球都不允许发生,这在实际服用过程中着实不可避免的。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标准的宣传力度,提升社会群体的质量标准意识,有利于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2)部分企业希望通过制定企业标准来规避特殊工艺产品起毛起球达不到国家/行业标准要求的设想,可能很快就行不通了。规范企业标准的制定门槛、提升企业标准的含金量、对高标准严要求的企业标准进行公示和表扬等一系列举措的完善,能够进一步强化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在做快做强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做优。

(3)新出台的GB/T 4802.4随机翻滚法,其优点是更能够模拟人体在实际服用过程中产生的起毛起球状况,其测试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其性能评价。虽然标准对起毛、起球和毡化有明确的定义,但是试验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很难对测试样的起毛、起球和毡化进行明确的区分,且并没有标准样张供参考评级用。这一情况,会导致相同试样在不同实验室所得到的测试结果相差甚远,受试验人员主观影响较大。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细化具体评价指标,值得持续关注。

(4)目前,起球常用的3种测试方法(即圆轨迹法、改型马丁代尔法、起球箱法)采用视觉描述方式评定起毛和起球等级。唯有随机翻滚法明确规定了应对每一块试样分别进行起球评级、起毛评级和毡化评级(针对起绒织物)。同属GB/T 4802系列,圆轨迹法、改型马丁代尔法和起球箱法在下一轮修订过程中,是否也将考虑将评定方法参照GB/T 4802.4,同样也值得业内关注。

猜你喜欢
起毛毛球起球
起毛起球评级用参照织物的可行性分析
毛球
生产工艺对机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
几种新型起毛助剂的选择及应用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织物起球客观等级评价
应用小波域高斯差分滤波的起球疵点客观评价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家用纺织品起球终于有“标准照”了
碳纤维复合材料起毛辊的结构与制备
我是毛球——80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