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73018—2021《毛针织品》新标准解读

2022-03-09 05:45文/孙
中国纤检 2022年2期
关键词:合格品疵点变化率

文/孙 峰

FZ/T 73018—2021《毛针织品》(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21年7月1日开始实施,替代了FZ/T 73018—2012《毛针织品》(以下简称“旧标准”)。本文对新、旧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对检测人员以及生产企业相关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1 适用范围

FZ/T 73018—2021除了规定标准适用于鉴定精、粗梳纯绵羊毛针织品、绵羊毛含量为30%及以上的混纺针织品,及由上述针织物为主要面料与其他面料拼接而成的制品,另外规定了不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毛针织产品。

2 术语和定义

新标准新增了重缩绒毛针织品的专业术语,是指为达到设计要求的结构密度,在加工过程中进行了专门的毡缩处理的毛针织品。

3 分类

在产品分类上,新标准在按品种分时增加了大衣、西服、衬衣和拼接服装的分类,按洗涤方式分为干洗类、小心手洗类和可机洗类。

在产品等级上,不再按优等品、一等品和二等品以及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而是与多数产品标准保持一致,按照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进行分类,保持不变的是依旧由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综合评定,并以其中最低一项定等,增加了内在质量按批评定,外观质量按件评定。

4 要求内容

4.1 安全性要求

无一例外,任何纺织产品都必须满足GB 18401—2010这一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包括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染色牢度项目因对应的产品等级有更高的技术要求,新标准还规定了儿童服装还应符合GB 31701的相关规定。

4.2 内在质量

内在质量包括纤维含量、胀破强力、起球、扭斜角、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AP和APEO、干洗尺寸变化率、编织密度系数、单件质量偏差率、耐光色牢度、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拼接互染色牢度、水洗尺寸变化率等项目。

4.2.1 纤维含量

FZ/T 01053—2007《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标准已经废止,更换为执行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

4.2.2 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因具有良好润湿、分散、清洁等功能,是纺织品加工工艺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表面活性剂。据世界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众多世界知名品牌60%以上的服装面料均含有APEO,但因对生态环境具有中毒致癌性、难以生物降解、环境雌性激素等重大危害而受到严格约束。在FZ/T 73018—2021中也首次增加了其考核指标,并极大地严于GB/T 21295—2015《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指标》。由此可见,新标准的变化也是新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是维护生态环境、重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必然选择,以此反促生产经营者提高意识,严把质量关。

4.2.3 干洗尺寸变化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服装面料的日益改进,干洗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选择,但是如若干洗不得当极易产生形态变化等质量损伤问题。毛针织品新标准也新增了对干洗尺寸变化率项目的考核,规定按GB/T 19981.2执行,这一试验方法与产品标准GB/T 22842—2017《里子绸》、GB/T 15552—2015《丝织物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FZ/T 24011—2010《羊绒机织围巾/披肩》一致,干洗程序则与羊绒机织围巾、披肩及蚕丝丝织物一样使用特敏材料程序,并规定了洗涤一次,不整烫,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平均值在-5.0%~+5.0%,“-”号表示收缩,“+”号表示伸长。

4.2.4 染色牢度

染色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如光照、洗涤、熨烫、汗渍、摩擦和化学药剂等作用下的褪色程度,是纺织品检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对色牢度的考核主要是考核染料附着在纤维之上必须有一定的牢固性,避免在穿着时染料脱落转移到皮肤上而伤害人体或沾染其他纺织品,影响消费者健康和服装美观。

新标准中染色牢度项目专门增加了拼接互染这一指标。拼接互染主要是考核由深、浅色织物拼接而成的各类纺织品,同时非拼接的纺织品也可参照执行。新标准规定按照GB/T 31127—2014中方法A洗涤法测试拼接互染性能,洗涤法是一种动态的机械洗涤方法,与GB/T 3921—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中的A方法大致相同,只是选用ECE标准洗涤剂。此外,修改了耐洗、耐汗渍、耐水、耐干洗色牢度的色泽变化、贴衬沾色表述的方式,并调整了相应考核指标。耐光色牢度的试验方法也更新为按GB/T 8427—2019中方法3执行,耐洗色牢度试验方法按GB/T 12490—2014执行,同时强调不论是执行A1S条件还是B2S条件均不加钢珠。

新标准严格了湿摩擦对一等品、合格品的考核指标,深色面料维持不变依旧不低于2~3级,但对于浅色面料,要求不低于3级。另外,耐干洗由评定溶剂沾色变更为评定贴衬沾色,对于优等品由不低于3~4级提高为不低于4级,一等品由不低于3级提高为不低于3~4级。对于新增的考核项目拼接互染色牢度要求较高,不论优等品、一等品还是合格品,都要求不低于4级。

4.2.5 其他内在性能

水洗尺寸变化率分小心手洗类和可机洗类,项目分为松弛尺寸变化率、毡化尺寸变化率及总尺寸变化率,新旧标准考核指标一致,新标准中增加的大衣、西服、拼接类服装和裤子、裙子一样考核,衬衣和内衣类一样考核,洗涤程序是由于GB/T8629—2001变更为GB/T8629—2017的原因,由7A更新为4G,由5A更新为4N,其洗涤及漂洗4阶段的温度及时间一致。不同点在于松弛尺寸变化率由非平针产品是否符合要求不作判定变更为宽度方向只考核平针产品,增加了非平针产品长度的考核。顶破强度项目名称改为胀破强力,试验方法增加了GB/T 7742.2,考核指标一致。新标准调整了编织密度系数的考核要求,由不低于1.0变为按供需双方合约规定。

表1 FZ/T 73018—2012染色牢度项目指标

表2 FZ/T 73018—2021染色牢度项目指标

4.3 外观质量要求

对外观的要求包括主要规格尺寸允许偏差、缝迹伸长率、领圈拉开尺寸及外观疵点的考核。

缝迹伸长率新标准增加了当试验结果出现缝线断裂或织物破裂的现象判定为不合格的规定。领圈拉开尺寸取消了小童≥26cm,儿童按照7岁及以上和成人同等考核≥30cm,7岁以下儿童≥28cm,增加了当试验结果出现缝线断裂或织物破裂的现象判定为不合格的规定。外观疵点的要求变化较大,详见表3。

表3 新旧标准外观疵点项目指标差异性对比

由表3可见,一等品中多处由不明显严格为不允许,合格品由明显严格为不明显。另外,FZ/T 73018—2021明确了对疵点程度的描述,不明显指疵点比较模糊,检验人员能隐约看到,非专业人员不易发现的情况;明显指疵点本身有比较明显的界限,能直接看到的情况。

4.4 功能性要求

FZ/T 73018—2021增加了抗菌性能和刺痒感性能的要求,抗菌技术应用于纺织品可以减少纺织品因微生物繁殖产生的代谢产物导致的异味,提升纺织品清洁及穿着舒适性。毛针织品抗菌测试采用振荡法,经5次洗涤后将试样与对照样加入一定浓度的试验菌液,在规定温度下振荡一定时间,测定振荡前及振荡一定时间后的活菌浓度,计算抑菌率来评价抗菌效果。刺痒感在感觉上的表达为刺疼(痛)和痒,属于织物触觉舒适性范畴,纤维的长度、直径、刚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方面,纤维的长度和直径通过共同影响纤维的弯曲变形力来影响织物的刺痒感;另一方面,纤维越短,直径就越小,作用在皮肤上的临界弯曲变形力就越大,产生的刺痒感就会越强。新标准将刺痒感纳入考核说明了对穿着舒适感的重视。

5 结语

FZ/T 73018—2021比较显著的改变是将产品的分类改为优等品、一等品以及合格品,染色牢度统一为变色、沾色的形式,这也是和多数产品标准相一致。另外,新增了AP及APEO指标的限量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迎合了绿色的新发展理念,对纺织生产行业的后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功能性评价从客户的满意度出发,体现了以安全性为基础,兼顾舒适度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合格品疵点变化率
运用推理找次品
运用推理找次品
怎 样 找 次 品
基于电流变化率的交流滤波器失谐元件在线辨识方法
喷丝板疵点检测系统设计
例谈中考题中的变化率问题
家蚕品种单粒茧丝疵点差异及遗传性研究初报
拿抽查指标跟谁说事儿
利用基波相量变化率的快速选相方法
川滇地区地壳应变能密度变化率与强震复发间隔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