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的英语专业师范生实践教育体系再构
——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例

2022-03-09 07:22徐立乐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师范生体系

徐立乐,孙 炬

(山东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促进教育发展,全面提升教师能力是关键。“外语类专业教师能力应涵盖四个方面,即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学科知识”(孙有中、张虹、张莲,2018:9)。这些知识和能力仅靠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不够的,需要足量的教育实践加以锤炼。在外语职前教师实践领域,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教育信念和教师信念往往受多维度实践经验的影响(Nguyen,2021;高强,2011)。从外语师资专业发展视角来看,专业知识与技能可通过课程培训、教学实践等方式在中短期内提升改变,可被直观测量评估(仲伟合、王巍巍,2016:4)。因此,实践是培养教师专业能力,打造合格教师的必要手段。但正如2016 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中指出:“师范生教育实践依然是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的需要。”近年来,为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教育部2012 年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指出:“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 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2017 年10 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认证》),《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致力于推动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这也为英语专业师范生实践教育指明了方向。

《认证》强调实践导向,就是强调师范生培养要注重实践,面向实践,最终走向实践。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师范生的实践教育受到了国内研究者的关注。王培喜等(2017)聚焦实践课程模块研究,构建了极具创新价值的师范生实践训练的SCC 模块化课程体系。该体系包含核心模块(core module)、支持模块(support module)、特色模块(characteristic module)三大主体,其下又细分为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自主修炼、教师素质训练、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艺术素养等子模块。冀运鲁(2019)构建了学、研、用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研、用三个过程是交叉进行,互相促进且良性互动的,并提出了双导师制的策略。郑庆全(2020)提出了“四位一体”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即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协同育人。邹彬(2020)从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管理体系以及教学条件体系的维度探讨了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认为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是有机的整体。汤红娟和徐波(2021)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探索了卓越中学英语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尝试构建了“六个三”卓越英语师范生“三全育人”培养体系,解决了卓越师范生培养的四大难题,为地方高师院校扶贫支教、振兴乡村外语教育提供了范式。这些研究主要分析了实践教育现存的问题和原因,建构了新的模式,但大都未依托理论支撑,也鲜有通过师范生反馈结果来验证所建构模式的实践效果。基于此,本文将凸显实践教育体系的整体系统化设计,创新实践技能训练模式,重构并优化师范生实践教育体系,并通过统计分析调查问卷数据来验证其成效。

二、英语专业师范生实践教育体系再构的理据和体系框架

复杂理论是近年来出现的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理论。根据复杂理论,一个系统或组织是相互作用、具有适应性的主体集合。主体能够与环境及其他主体进行互动,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或积累经验,并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进而促使整个系统发生演变或进化。外语学习这一复杂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自组织性、动态性、开放性、适应性、非线性、涌现性等。在这个适应性系统里,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感知不断变化的环境所提供的给养(affordance),这种给养即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形成的互动关系(Larsen-Freeman,2015:331)。

实践教育体系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其构建离不开高位的目标引领、具体的内容实施、健全的管理和保障机制。师范生实践教育体系充分考虑了教学系统内外部条件、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多维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多主体性、多层次性、开放性和互动性,主要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五个子系统。

目标体系的构建遵循按需设计的思路,对接国家教育战略发展规划、社会和基础教育教学岗位的需求,以需求为驱动,以产出为导向,进行反向设计。同时结合学校、学院的办学定位及学生的自我发展期望,将宏观的目标分解,确保目标可落地、可评价。内容体系涵盖课程的设置与改革,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见习、实习、研习的设计和组织,指导教师的配备和任务安排等。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三个方面,以教育部的纲领性文件为引领,学校、学院和各系部实施分级管理,形成师范类人才培养的常态机制。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体系合理性以及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天平,科学的评价标准能够真实地反映教学的优缺点,并促进教学持续改进。建立公正、动态的实践教育评价体系是保证实践教育活动质量的重要举措。保障体系发挥着沟通、协调、服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也是整个体系良性运行的助推器,涉及人力保障、物力保障、制度保障等。

实践教育体系中师范生、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教研员等多方联动,构成系统的多主体性。各主体积极参与全程贯通、分段递进式的实践活动,表现出系统的多层次性。目标子系统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积极对标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显示出动态开放性。校内外资源、课内外活动以及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呈现出互动性。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具有自组织性,其每一步变化都引发其他系统要素的变化,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这两个子系统也伴随其内部要素及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得到丰富、完善和创新,各主体之间不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而是循环往复的互助互促,进而确保和增强整个教育实践的综合竞争力。再构后的体系以复杂理论的观点为研究理据,重视的是整个实践教育体系的发展过程及其子系统间如何互动产生新的状态。五个看似独立的子系统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彼此不断交互影响,汇集成了促使师范专业师生不断适应、改变和成长的动力。

基于复杂理论,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在师范生实践教育方面积极探索,构建了具有产出导向性、全程贯穿性、协同合作性和发展同步性等特色鲜明的实践教育体系。

三、山东师大英语师范生实践教育体系的内容与特色

1 产出导向、逆向设计的目标体系

源于美国学者Spady(1994)的产出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是专业认证的核心内涵。基于OBE 理念,根据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用人单位的需求,学院实践教育体系以提升师范生就业情况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反向设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将学科逻辑转为产出逻辑,将知识偏坠转为知行融合,将教学要求转为学习成果,将笼统表述转为精准对标。

学院以《认证》为指南,及时调整和修订2016 版的培养目标,修订过程中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内部和外部调研。在充分了解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教研双优骨干英语教师”,内涵即“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知识坚实、人格健全、具有良好英语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研究改革意识的应用型人才”。该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了教育情怀深厚、英语语言能力强、教学实践能力强三个特色,引领实践教育目标的设置。在此基础上确立的实践教育目标具体包括:(1)通过教育实践,感知基础教育,了解基础教育的职业特点,以此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使命感,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坚守教育情怀;(2)通过学习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强化教学技能训练,熟练掌握教学设计,更好地驾驭课堂;(3)通过校内外和课内外实践活动,践行教育理念,学会教学,做好职前教师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4)通过实践积累班级管理经验,充分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会沟通与合作,学会全面育人;(5)通过反思、调研、参与科研训练项目,及时跟进国内外基础英语教育的发展动态,培养研究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为将来的职业发展赋权增能。

2 全程贯穿、协同合作的内容体系

美国心理学家Gagné(1968)认为,技能学习是由低级逐渐到高级的积累过程,应先对技能训练分解、细化,再综合训练。根据这一观点,学院的师范生实践教育体系将短期强化和长期培养相结合,形成多方联动、全程贯穿的实践教育模式,在双导师指导机制下,以见习、练习、实习、研习(即“四习”)为主轴,以校(课)内外活动为两翼。笔者将该模式提炼为“一轴两翼,协同育人”的实践教育内容体系(见图1)。

图1 “一轴两翼,协同育人”英语专业师范生实践教育内容体系

2.1 “四习”为轴的分段递进式实践活动

教育实习由原来整学期集中实习模式修改为分段式的“四习”实践模式,分别是教育见习、各类技能训练和微格教学(练习)、教育实习和研习。“四习”贯穿四年本科学习的全过程,共计不少于18 周,符合《认证》的基本要求。四个阶段目标指向性强,从低年级开始,课程学习与技能实训相互交叉,从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形成阶梯式的发展向式。

见习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起步阶段,主要是让师范生感知、体验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和特点,了解中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初步养成教育情怀。见习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一方面,邀请各级教研员、齐鲁名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友给学生作专题讲座,呈现优秀教学案例,分享成功经验,让学生们初步感知基础教育;另一方面,学院统一组织英语专业师范生进入合作学校、实习基地“推门听课”,观摩最真实的英语课堂,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方法,深入了解学情,摸清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好向专业教师转变的心理准备。

练习主要指师范生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的操练以提升教学技能。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三字一话”自主训练、英语语音训练、教师口语强化训练、英语教学技能专项训练、微格教学综合训练,以及依托英语教学技能工作坊的综合训练。通过练习,将单项技能的理论阐释、技能要求和使用方法内化,转变为自身系统化、自动化的教学行为和经验,最后以优秀成果展示、竞赛、视频案例库等多种形式形成学习成果。多元化的训练项目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从业技能,为其站稳讲台筑牢基础。

实习是“四习”中时间最长、比重最大的阶段,是师范生实践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实习具有师范性、实践性、综合性、反思性的特点,对培养师范生从师任教,生成教育理念,增强职业认同感具有积极作用。实习前,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微格教学训练,辅导学生撰写教案、完成教学设计、练习板书、录制教学视频,开展小组观摩和互评。实习期间,学生需要完成规定的听课、授课、撰写教案、反思和教育研究报告等专业实习任务,同时还要完成班主任实习工作。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督导与托管相结合,即学院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双管齐下。学院指导教师要保证至少四次的实地指导,与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基于“校友邦”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平台的大数据支持,打破时空距离,实现精准化、信息化管理,起到良好的质量监控作用。例如,指导教师通过每日签到功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出勤信息,通过阅读网络实习日志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及时给予反馈。实习结束后各实习小组召开总结会,分享经验,完成评分评优,制作展板共享实习成果,并进行实践性反思。

研习是师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研究教学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师范生形成教育智慧的重要途径。师范生依据个体所学,以见习、实习为基础,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加以思考,形成研究问题并进行探究。见习重在感知和发现问题,实习重在体验和解决问题,而研习则重在探究和研讨问题。师范生的研习活动主要包括撰写教育研究报告,参加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很多学生以研习为基础,持续跟进研究,最终形成毕业论文选题。研习能够激发师范生的科研意识,内外力共同促进他们更新教育理念,以实践为资源,不断反思,走上研究型教师的发展道路。

在“四习”教育实践过程中,师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真实教育教学情景中的问题,以持续、渐进、参与式的途径真正形成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van Driel & Berry,2019),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逐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师职业素养,由此经历了一个感性—理性、理论—实践、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2.2 课内、课外两翼并举的实践活动

英语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依托“四习”为轴的校内、校外实践模式,另一方面辅以课程设置改革,调整比例,采用模块课程,协同着力,建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配合的课程设置体系(王卓,2021),形成“课内、课外”两翼齐飞的特色。

首先,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智慧。课程设置中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重,增设了英语教师口语、英语教学技能实训、教学素养综合训练、经典诵读等实践性强的课程,英语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分占比分别为77.9%和22.1%。其次,专业课程和理论课程也更多地融入实践内容,如英语语音、英语写作、英语词汇学、英语测试学、成长小说等课程,都设有适量的实践活动,强化实践元素。课程之外,学生管理部门、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各类竞赛,如外语文化节、戏剧节、“三字一话”大赛、配音大赛、演讲辩论赛、教学技能比赛等。学生还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深入乡村,走进基层,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助读助教志愿者活动。

3 明晰规范、精准有力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三个方面。

实践教学由学校和学院双重组织管理。学校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对实践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学院和系部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分派教师对学生实践教育进行教学指导。

学院在学校宏观指导下制定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学院、领队、指导教师的职责,规范实践教育的过程性管理和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育的质量。实践性教学主要围绕四个环节:准备环节、初期安排环节、中期检查环节和结束总结环节;做好四个落实:计划落实、指导落实、经费落实和考核落实。

学校和学院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见习、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育管理文件,如《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管理办法》、《山东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意见》、《山东师范大学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保障实践教学环节顺利开展。

4 多方参与、持续改进的动态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实践教育活动质量的重要举措。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需要考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英语专业师范生实践教育采取多主体综合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和实习对象评价,对师范生的实践表现进行全面考核与评定。多主体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往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评价的状况,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的作用。此外,推行师生双向互评,实习学校与实习生双向互评,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也是评价者。各种评价采用网络问卷或微信小程序等方式进行,数据翔实,有利于对实践教育质量的及时监控。

评价的内容需考虑实践教育的过程、学生参与度、实践结果等方面,及时诊断学生实践教育中的得失。评价方法上,除了对实践教学的最终成果进行量化评价外,还运用观察、问卷、访谈、实习日志、实践教学档案袋等方法,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建成并完善评价—反馈—改进动态的评价机制。学院每年召开教育实践基地校长、校外指导教师座谈会,进行满意度调查,集中了解他们对英语专业师范生实践情况的反馈,同时结合学校每年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边评价边改进,使师范生的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特别是中小学教育部门的需求。

5 全面覆盖、落实到位的保障体系

实践教育保障体系主要从人力和物力两方面保障实践教育的有效落实。一是以双导师制为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加大投入,不断更新的硬件环境。

5.1 人力保障

在英语系全员投入的基础上,学院还聘请了省、市、区各级教研员和来自山东省基础教育领域的名师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双导师机制,大力推进“多方联动,协同育人”。近三年来,兼职指导教师给师范生作了20 余场专题讲座,分享他们的个人发展经历、学科教学经验和优秀教学案例,树立榜样,引导师范生“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除了“请进来”之外,学院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基础教育一线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了解最新教学动态,开展教育实践研究,启动了高校、高中“双高”联合育人项目。学院有教师在中学开设课程,和中学教师一起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组成教研共同体,反哺中学教学,同时也提升了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水平。

5.2 物力保障

学院每年投入经费约10 万元,购置与教学相关的图书及期刊资料,为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升提供全方位的资料保障,达到了《认证》要求的师范生人均教育类图书不低于30 册,每六名教育实习生配备与中学学科相对应的教材不少于一套的要求。学院还投资购买了师范教育在线教学及观摩平台,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师范教育专题数据库、壹教师精品示范课等。学院还建立了50 多个校外实践基地,保证平均每四个学生一个实践基地,远远高于《认证》中确保平均每20 个学生一个实践基地的要求,能够充分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学院还先后成立了数字化外语教学实训中心、基础外语教育研培中心、齐鲁名师工作室、英语竞赛中心、教学技能训练工作坊、演讲与辩论工作坊,投资建设了智慧教室、微格教学录播室、教学技能实训室,大大提升了实践教学的硬件保障水平,为实践教学保驾护航。

四、“一轴两翼,协同育人”实践教育体系的成效

基于《认证》的实践教育体系运行几年来,英语专业师范生在各类比赛、考研和就业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2018 年至2020 年,英语专业师范类毕业生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比例不低于98%,考研率均超过30%,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在97%以上,从事英语教学的比例超过60%,均能胜任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很多毕业生成长为单位的教学骨干。近三年来,16 名学生参加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斩获一等奖2 项、二等奖7 项、三等奖4 项。学生在外研社阅读、写作和演讲比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均收获颇丰。近三年来在国家级、省级高水平竞赛中累计获奖人数达146 人次。扎实的基本功和丰硕的成绩为师范生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其成长为教研双优的英语骨干教师助力赋能。

为全面了解英语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满意度,基于再构的实践教育体系,结合师范生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和问题,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参见https://www.wjx.cn/vj/e2IFVW6.aspx),问卷共计20 个问题,涉及职业体验、身份认同、课程设置、技能实操和保障条件五个维度。选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分别为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190 名刚刚结束教育实习的师范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8 份,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英语专业师范生实践教育体系评价

将调查问卷中选择“非常同意”视为优秀评价,选择“比较同意”视为良好评价,那么表1 中的数据清楚地显示了英语专业师范生对我院再构的实践教育体系的运行给予了较高的认可,五个维度的总体满意率最低94.81%,最高为97.48%。五个维度中有四个维度的优秀率超过了40%,良好率均在70%以上,其中职业体验维度的良好评价率最高,达到81.6%。这说明通过实践教育活动,学生对未来职业有了切身的体会,能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教师信念。该维度的反馈显示98.88%的学生开始有了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意识,说明学生通过教育实践对所见所闻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初步形成了自我发展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关于身份认同、课程设置和保障条件这三个维度,参与问卷的同学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优秀率均在40%以上。

与此同时,笔者也发现技能实操维度的总体满意度虽然超过了95%,高于保障条件的94.81%,但其优秀率和良好率都居末位,分别是32.59%和72.47%,远远低于其他四个维度。尤其是“我能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和“我能较好地组织课堂、管理学生”这两个题项的认可度都不高。关于“我能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这一说法,选择“非常同意”的同学仅占19.10%,“比较同意”的41.57%,良好率只有60.67%,32.02%的同学选择了比较保守的“基本同意”。原因有二,一是同学们对“流利”的理解有一定差异;二是不少公费师范生在偏远农村学校实习,鉴于学情,无法实现全英文授课。在“我能较好地组织课堂、管理学生”的反馈中,选择“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只有约2/3 的同学,29.21%的同学反映在驾驭课堂、管理班级和学生方面比较稚嫩,缺乏信心和方法,这一点在学生的实习日志中也有明显的体现。这两个薄弱方面也是我们今后持续改进的着力点,要将技能训练落实到所有师范生,强化提升其管理班级和管理学生的能力。

五、结语

实践教育对于师范生的培养意义重大,从长远看,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未来的发展。师范认证有助于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为培养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力的支撑。在此背景下,山东师大英语专业师范生实践教育体系以复杂理论作为理论构建,以“一轴两翼,协同育人”为核心特色,设置了基于时代需求的实践目标,开创了立体多元的培育途径,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实施了动态的过程性评价模式,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各类保障。该体系符合新师范教育建构的标准与要求,能有效促进英语专业师范生实践教育的良性发展和持续改进,可为其他师范院校的实践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该体系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例如,还需不断增强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导向,提升英语师范生信息化素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加强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建立和发展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师范生实践共同体,帮助师范生进一步增强职业认同,提升从业技能。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师范生体系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