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看”的能力的几种方法

2022-03-09 08:17孙青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12期
关键词:线轴太极模态

孙青

21世纪的我们步入了“读图时代”,单一的语言媒介逐渐被语言、图像、声音等构成的复杂媒介所取代,非语言符号与传统的语言符号一起成为我们的信息来源。在此背景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英语学科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看”是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图像理解意义的技能,多模态语篇培养学生“看”的技能,有利于逐步发展学生观察、发现、比较、分析、判断、推理、概括、拓展等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笔者以译林版必修二 Unit2 Extended Reading Finding a balance: my tai chi experience为例,探讨如何将培养“看”的技能有机融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

一、在读前导入中培养“看”的能力

因为学生对太极文化都有所了解,读前教师可通过太极图片和K-W-L图表进行快速导入,直接呈现文本的主题语境。K-W-L 图表(表1)是用表格化的方式,让学习者在阅读前梳理对文本材料所涉及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文本阅读内容的预测和期待以及阅读完文章后对实际所得信息进行总结和梳理等。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这种图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阅读主动性,还能保证学生通过填表“看见”自己的学习认知活动,促使读、看、写多项技能共同发展。

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看”的能力

文本中作者按时间顺序将自己与太极有关的经历娓娓道来。学生初步阅读文本后,教师可设计流线图来引导学生将不同时间段作者对太极的感情态度进行整合总结,更全面高效地体会作者的太极之旅。流线图可设计成数轴状,横线轴为不同时间段,纵线轴为兴趣或情感态度。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不同时间段对不同态度的描述并描绘线轴(如图1)。在描绘线轴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精读定位信息源的阅读策略,提升了分析原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文本中与太极有关的经历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线轴自行复述作者不同阶段的体验和心路之旅,进而培养学生的读、看、说的能力。

在学生理解文字信息后,关于文章难点中华文化中“阴阳”和“对立的统一”的理解,也可借助天平式思维导图(如图2)。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天平两头归纳文本中涉及的yin and yang,forwards and backwards,up and down,left and right,breathe in and breathe out,active and inactive等,接着提示学生发现更多的“对立的统一”,如 study and rest,success and failure,happi- ness and sorrow,applause and tease等。学生头脑风暴画出“对立的统一”思维导图后,提示学生虽然这些看上去是对立的两面,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两者的统一,维持天平两端的平衡,并提示学生可以平衡学习和休息,同时也提醒他们人生的旅途充满未知,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人生就是这样的“对立的统一”,关键要做到顺境中不骄傲,逆境中不绝望。学生在使用天平式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和热情都得到了激发,元认知学习策略也得到了正向迁移。

三、在读后拓展中培养“看”的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阈下,英语学习强调运用学科能力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多模态语篇就是创造真实情境的最佳选择,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影像材料迅速让学生进入情境进行体验式阅读。在阅读文本后,教师可选用推廣“太极”的视频呈现给学生观看,让学生通过观看、体验、交流、领悟太极的魅力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其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接着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写一篇宣传太极文化的倡议信,帮助学生巩固内化学到的知识。写作训练是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落实,是内化知识到应用的延伸。最后,再将学生带回课前呈现的 K- W-L Chart,让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看”的能力的培养才刚刚起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多多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融合听、说、读、看、写五大语言技能,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性的多模态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线轴太极模态
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放风筝的快乐
掉落的针
自动甩干机
来做一个气垫飞行器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