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视声音为例浅析声音的表现性

2022-03-10 06:48应欣然中国传媒大学
环球首映 2022年1期
关键词:音响影视音乐

应欣然 中国传媒大学

观众在观赏电影或电视作品之后,再次提及这部作品,能够回忆起来的往往都是那些震撼炫酷的画面或是动人的主题曲,而声音的音质或音效却鲜少有人关心,殊不知在影视声音的创作中,对画面中的环境声作妥当处理也是提高影视作品完整性和保证质量的重要因素,一部作品无论拍摄的画面如何上乘,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声加持都会显得情感过于单薄甚至与剧情格格不入。林达悃老师曾在他的《影视录音环境声学》一书中说过: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空间环境,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声音的属性也是不同的,空间环境的声学条件直接影响着这一空间环境条件下形成并进行传播的声音特性,因此所有声音都不可避免地深深打上空间环境的烙印。

声音元素是构成影视作品的视听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影视中的声音,大致分为音乐、音响和人声。声音之所以在影视作品中有着重要地位,是因为它本身有着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剧情需要加入适当氛围的声音,使影片具有独特风格和主题;可以帮助片中角色塑造形象,具有造型功能;在影片进行到某一时刻,通过声画关系能达到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的效果等。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影视声音的功能有很多,但并不总是孤立存在,声音的作用之间经常相互联系,相互融合,比如可以在表现情感的同时加以叙事,此外,声音也与画面联系紧密。由于功能之多,在这里只着重谈谈影视作品中音乐和音响的表现性。

一、影视音乐的表现性

影视音乐即人们通常说的配乐或背景乐,包括纯音乐和歌曲,有些影视插曲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纵观历年来的影视创作,无论中外,可以从大量的作品中找到运用音乐进行表意的手法。纪实风格影片的导演代表贾樟柯非常重视声音的表意作用,在电影《小武》中,无论是梅梅在做头发时收音机中播放的《大花轿》,还是小武和梅梅在KTV,从电视机传出的《爱江山更爱美人》,都是采用了有声源音乐,目的在于突出表现影片的现实感。

声音与画面的关系形成影视作品独特的视听语言,声画关系中有一个较为特殊的运用是声画对位,即声音与画面所表达的情感处于一个相辅相成的状态,这种手法的成功运用会给人更加强烈的心灵的震撼。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根据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战争史诗电影,是著名导演张艺谋在2011年执导完成的艺术作品。电影从历史的侧面展现出了当时战争的残酷、侵略者的丑恶、危急时刻人与人之间体现出的温情和救赎,引发出全体中国人的共情,更是展现了张艺谋导演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作为电影视听语言一部分的声音元素的作用也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声音的运用可以称得上独树一帜,使电影的内容与形式形成完美互补。说到音乐方面,《金陵十三钗》在音乐本源的选择和加工上别具一格,为体现电影中西文化差异奠定了基础。演奏音乐的乐器主要选择了具有中国元素的二胡和琵琶,同时还借鉴了西方的小提琴和交响乐等乐器,但并没有直接将这些元素堆砌搬用,而是根据剧情的发展有意图的进行改编,呈现出的是音乐和故事情节的相得益彰、完美结合。《秦淮景》和天主圣歌应该算是电影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歌曲,它们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动和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陈其钢先生是著名音乐配乐大师,作为这部电影的配乐者,他秉持着严谨的态度用了三年的时间进行充分准备,并且亲自前往故事的发生地南京寻找灵感。他选择了《秦淮景》和《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作为电影的主要配乐,将不同场景不同氛围下的秦淮女子和女大学生的形象进行了鲜明的刻画和衬托,也将他个人的艺术水平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影片中有一段全体女学生为日本军官唱教堂歌曲的片段,年幼的孩子们和纯真的歌声的比对下,是对面日本士兵们的虎视眈眈。这段画面与声音的强烈反差也从侧面反映出事件的残酷。电影中运用此手法的作品还有很多,美国导演科波拉的电影《教父1》中的一段屠杀场面是声画对位的经典案例,明明是一场令人不忍直视的残酷杀戮,背景乐却是教堂的声音、悠扬的风琴声、婴儿的啼哭声以及祷告声,血腥场面配上完全不符合画面的宁静的音乐,表现出杀手对于自己行为的习以为常甚至乐在其中,作为观众面对如此巨大的反差、震撼的同时也对杀人者的行径毛骨悚然。在动画短片中也存在相似的手法,奥斯卡提名的动画短片《Garden Party》中的主角是几只青蛙,作者用新奇的表现手法,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豪宅谋杀案,在短片最后随着青蛙们在废弃的别墅中乱蹦乱跳触发了院子中央音乐喷泉的开关,浸泡在水池中已经腐败变形的别墅主人的尸体借着水压的力量浮出水面,全片在音乐喷泉狂欢Party式的音乐氛围中结束。这部作品用7分钟的时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浮尸与随着音乐蹦迪的青蛙们形成鲜明对比,由于音乐的欢乐氛围与可爱的小动物形象使观众完全没有预料到末尾剧情的走向,实现了观众突然被惊吓到的效果。

二、影视音响的表现性

现实观影中音响似乎被音乐的渲染作用所掩盖,但不可否认的是音响具有和音乐同样的丰富表现力。在一部作品中,除了人声和音乐之外的声音都可以归为音响,音响的种类有很多,分类也不尽相同,如自然界中的鸟鸣、狮吼,街道上的嘈杂声、叫卖声以及非现实性音响,如莫名的恐怖声等。

恐怖片《午夜凶铃》中,伴随着提示日期的出现而响起的古怪诡异的音响,仿佛是死亡的倒计时,使观众感到脊背发凉。这个声音盖过了所有现实环境中的声音,给观众一种有危险逼近的紧张感和恐惧感,听起来毛骨悚然。这些音响效果听上去似乎和现实中的声音完全不搭边,仿佛是来自异世界,但事实上这些音响效果都是根据真实音响,经过加工、扭曲、变形等处理制作而成的,由于声音对于观众的陌生感,疏离感,使影片的恐怖气氛得到增强。

在经典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有一个描写早熟的男孩们带着还处在懵懂状态的雷纳多去看少妇玛琳娜的经典片段。玛琳娜走一路男孩们骑车跟了一路,这一段画面伴随着军官的演讲声、军队的呼号声、夏日的蝉鸣、自行车轮的摩擦声,这所有的声音都放大了少年们情窦初开时面对玛琳娜那充满情欲气息的美所生发出的热烈,不知所措和躁动不安的心情。同样在近期的高分电影《少年的你》的影片开头,操场上整齐划一的跑步声、教室里的窃窃私语声、落笔声以及耳机传出的英语听力练习的声音等,都将观众带回了学生时代,带到了气氛紧张又不失活力的高三生活,由于声音的真实,使影片更具有代入感。

当下,以美食为主题的故事片或纪录片颇受年轻人的喜爱,优秀的作品也层出不穷,如国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人生一串》等,在进行后期声音剪辑的时候,影片有意将某些细节的声音放大,如肉在火炉上炙烤发出的“滋滋”声、包裹液体的食物的破裂声以及食客咀嚼食物的吞咽声。例如在《人生一串》中,每当拍到夜晚的大排档场面时,背景声总是嘈杂的喧闹,以此更加烘托出烧烤店生意兴隆的状态。

《深夜食堂》系列连续剧作为老牌的以日本美食为内容的故事片,不仅打动了观众的胃,更是打动着观众的心,日本的影视作品似乎都十分擅长从细微之处观察生活的幸与哀,体会人生的明朗或无奈。作品以那样一间小小的居酒屋的视角窥视繁华的东京街头的另一端,借以美食之名讲述食客们背后的故事,以小见大,描绘了世间百态的众生相。影片开始伴随着低沉似呓语的歌曲、大都市的车水马龙、人群的川流不息、闪烁的霓虹灯的画面,都与故事的总体基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深夜食堂到访者的寂寥感。影片的拍摄大多采用中近景镜头和尽可能接近日常的对白,没有刻意营造戏剧性。居酒屋是日本街头十分普遍的存在,受日本的职场文化影响,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很多人选择去居酒屋发泄压抑的情绪。所以在故事开始的时间地点就给以观众非常强烈的代入感和真实感,给人一种听人讲述隔壁邻居八卦的感觉,增强了故事的亲切感和可信度,这也是这部作品看似平淡却能吸引大量观众的原因之一。当然,作为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故事片,最重要的是仍然以食物去吸引观众观影的欲望,所以在片中用了相当一部分篇幅去描写食物,音响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食物看上去更加诱人,例如在拍摄烹饪细节的时候,肉类下锅油炸的声音、食物煎烤的声音以及在案板切割食物的声音等,这些可能在平时被轻易忽略的声音随着特写镜头被放大,传到观众的耳朵里再通过联想加工使得镜头下的食物更加美味。

三、结语

人类本就生活在一个声音丰富多彩的世界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孕育出有声电影,从默片时代进入到有声时代之后,声音就一直在各类作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使声音获得更好的表现方式、表现效果,如何达到心中所想的艺术境界,是影视艺术中无法绕开的话题,同时也凸显了影视艺术家在此领域中的造诣。声音的合理运用丰富了影视作品的内容,增添了作品的亲切感、真实感,使得影视作品把想要表达的主题、人物的心理活动、影片所处的背景,想要抒发的精神内涵得到更加透彻的诠释,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作为声音创作者,不仅应该了解影视声音创作本身,更要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背景下的声音变化,声音创作者应当不断地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背景的优秀作品中汲取经验和养分,积累声音素材,从不同维度提升对于声音创作的理解。

猜你喜欢
音响影视音乐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诚实音响
音乐
影视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