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家精神 提升科技创新力

2022-03-11 17:03顾润生陈国良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顾润生 陈国良

【关键词】科学家精神;学习共同体;科技创新力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95-0022-02

【作者简介】1.顾润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德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政治特级教师;2.陈国良,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江苏太仓,215411)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首届卓越校长培养对象,苏州市首届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顾润生:“涵育新时代青年‘科学家精神的学习共同体实践”项目的背景和内涵分别是什么?

陈国良: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文件指出:“科学家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真、善、美的追求和严谨的学风,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要多措并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并重点阐述了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强调“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努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号召,结合学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的高品质高中”的办学特色,学校将科学家精神聚焦为“敬”“毅”“精”:“敬”主要突出敬爱、敬畏、敬奉,“毅”主要突出弘毅、恒毅、坚毅,“精”主要突出精诚、精进、精业。敬爱是服务祖国、热爱人民,敬畏是尊重规律、求实创新,敬奉是有奉献精神;弘毅是抱负远大、胸怀宽广,恒毅是有恒心、持之以恒,坚毅是坚定信念、坚韧不拔;精诚是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精进是向善向上、专注一心,精业是业务精湛、报效祖国。

学校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转变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和人文品质。学校以课程实施方式转变为着力点,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科创活动中探究、领悟,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项目模型见下页图1)。

顾润生:项目的具体实施路径有哪些?

陈国良:一是平台建设。学校建设完善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物型平台系统,以学习共同体为基石,以科学家精神为载体,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的螺旋上升培育模式。

二是课程建设。学校积极开展涵育新时代青年“科学家精神”的课程融创行动。我们以研究性学习完成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通识普惠类、延伸提高类和创新拔尖类三级课程体系,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实现三级课程的有效融合。

三是学习共同体建设。学校构建涵育新时代青年“科学家精神”学习共同体实践范式,主要通过挑战性学习任务来实现,按照必修和选修设计任务清单,以学习共同的知识、完成共同的任务为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顾润生:项目的创新之处有哪些?

陈国良:一是特色化锚定科学家精神,实践化落地双重特质。学校通过协同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指向全方位育人,促进各项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促进学生“品德、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是探索德育评价的新方式。围绕“敬”“毅”和“精”,学校建立了系列化、引导式的“道德护照”评价方式,形成了个性化、动态化的学生成长档案。学生的道德涵养可以发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任何生活场域中,每一位学生均有属于自己的“道德护照”,学校将“道德护照”的记录、表彰与应用作为学生走向更远、更大平台的重要手段,促进学生品格提升。

顧润生:项目实施以来对学生发展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陈国良:一是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学校通过“科学家进校园”等一系列科普活动,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我们和南京大学合作,邀请多位两院院士和学术专家,建设“科学之光”项目,开设系列通识课程。学生在科学家的引领下,感受科学技术的价值,体会动手与创造的乐趣,提升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的感悟越来越深刻。学校特别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课程教学中,我们在强调科学探索精神的同时,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寒暑假期间,学校设计科学家精神德育活动清单,如精读一本科学家传记、录制一个科学小实验、设计一张科学小报、讲述一个科学家故事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悟科学家精神。

三是学生的科学创造能力提升。学校通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学科月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展示自己的科创作品。学校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开发研究性学习课题,结合课程基地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积木式机器人、3D打印、激光雕刻等科技设备,引导学生互动、合作、探究、验证、巩固和拓展,直观体验未来科学家素养课程基地的资源,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具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跨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在合作与竞争中全面提升品格。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
简论中学体育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构建中学生物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
如何运用“学习共同体”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