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化学教学中求异思维的培养

2022-03-12 18:51陶春燕
文理导航 2022年8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陶春燕

【摘  要】求异思维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在人生的长久发展中都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具体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思考的思维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够让学生的化学学习穿透表象与常规的重重束缚,突破教学难点的重重阻碍,以新颖、独特、巧妙的思维方式深入探究、掌握化学知识的核心,完成更高效的化学知识学习。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教学模式传统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对一类化学知识往往只是遵循着千篇一律的发现问题、展开实验、验证问题、解决问题、复习巩固的学习流程,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并没有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培养,碰到近年来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愈发增强的化学题目,往往会出现虽然知识掌握已经基本到位,但是对题目无从下手的困境。由此可见,改善当前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初中化学教师迫在眉睫的现实需要。

(二)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目前的初中化学课堂中还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困境。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学生通常是在升入九年级后才初次接触化学知识,这一门课程相比过去学生长期学习的科目而言稍显生涩,部分化学知识又过于抽象,造成学生很难对化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升入九年级后,面临着中考的升学压力,学生也很难像七年级、八年级的学生一样,有充分的时间对科目中富含趣味的内容展开学习和挖掘,这进一步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由于九年級教学相比七、八年级教学增添了一项初中总复习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负担也较重,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为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多种思维的培养以及课外知识的延展,也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改善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三)化学实验千篇一律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环节尚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首先,不少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时,往往只是按照教材中的操作流程亦步亦趋地展开操作,很多学生在还没有进行实验之前,就已经从互联网或辅导书中得知了实验的结果,导致化学实验原本的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无法被充分发挥;其次,不少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为杜绝安全隐患,对于这类实验,通常只是采用教师独自操作或多媒体播放实验录像的方式来完成,学生的学习质量较低。综上所述,教师也应当对当前的化学实验进行一定的设计,改善化学实验千篇一律的现状,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同时增强化学实验的可操作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求异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同向求异思维的培养

同向求异思维通俗来说就是一种突破事物表面看透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加强对学生同向求异思维的培养,能够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透过表面,对知识之间、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展开思考,抓住化学知识的核心,提升知识掌握与应用的质量。

例如这道题:在天平两端各放置一个装有质量相同、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的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投放8.1 g的氧化铜,为使天平保持平衡,向另一只烧杯中投放金属铁,求需要投放的金属铁的质量。

粗略地看,氧化铜似乎与金属铁没什么关系,但仔细分析可知,想要让天平保持平衡状态,天平两边必须添加质量一样的物质。这样就不难发现:m(Fe)-m(H2)=8.1g

解:设需要投放的金属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

56            2

x            x/28

x-x/28=8.1g

解方程得到x=8.4 g。

在展开这道题的讲解时,教师可以着重提问学生抛却氧化铜、金属铁这些题目中复杂的化学物质条件,题目的核心是什么?培养学生把握问题中各项条件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与求异思维。

(二)反向求异思维的培养

反向求异思维具体而言就是一种向反方向展开求异的创新思维。与同向思维相反,也是学生思维品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思维之一。培养学生的反向求异思维,能够增强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另辟蹊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这道题:有锌粉、铁粉、铝粉、镁粉混合物共3.8 g,与一定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蒸发水分后,得到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13.4 g,求生成氢气的质量。

在做这道题的过程中,学生如直接用正向解题思维,对锌粉、铁粉、铝粉、镁粉的质量设未知数分析、运算,流程十分复杂,且很难算出结果,但此时采用逆向求异思维解题,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质量不变可知,3.8 g锌、铁、铝、镁全部参加了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铝与硫酸镁13.4 g,那么硫酸根的质量就为13.4 g-3.8 g=9.6 g。再根据硫酸中氢元素与硫酸根的关系便可知道,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2 g,即反应中生成的氢气质量为0.2 g。可见,反向求异思维下的解题过程十分简洁,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解题难度。

由此可见,采用逆向思维,找准化学题目中的关系,展开更灵活简便的解答,是提升学生化学知识掌握质量与化学知识运用质量的有力手段。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提升学习与解题的效率。

(三)开展有效的课堂互动

充分的课堂互动也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必要条件。对于一些具有“知识辐射”作用的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开展课堂互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调动自己的发散思维与多向求异思维,对知识展开联想与扩充,强化自身的化学知识体系构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教学“一氧化碳”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幅思维导图,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展开“头脑风暴”,对一氧化碳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知识点展开自主探究与发散思考,并通过课堂发言填充黑板中的思维导图,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对一氧化碳的知识展开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并且从其他同学的课堂发言中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取长补短,根据自己目前的化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提升。由此可见,开展有效的课堂互动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必要手段。

(四)以创新性提问引导学生

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课堂提问的创新性与求异性,尽可能以别开生面、发人深思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正向感知,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得以更好地生成。

(五)加强开展自主探究环节

开展课堂自主探究环节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求異思维的手段。化学课程中可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素材十分之多,教师应当展开合理的挖掘与运用。

例如,对于一些简便的化学实验,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法,而教师只在说明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后,作为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巡视每一名学生的探究活动并给出一定的引导性建议,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潜能,强化自身的求异思维,拓宽知识层面,并最终提高化学学习的思维水平。如针对“铁生锈”这一化学现象,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常见的容易生锈的铁制品,设计一个防止铁生锈的装置,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装置的可靠程度。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巡视,观察学生是否充分运用了自身的化学知识储备,观察学生的实验步骤是否合理以及实验是否有创新之处,观察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程度,并给出点拨性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活学活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为保证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够更好地形成,教师应做好如下工作:其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其二,重视总结环节。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求异思维自然能够得到良好的锻炼。

(六)创新实验材料与装置

创新实验材料与装置也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有力手段。教师在对实验材料与装置进行改进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降低化学实验的危险性,从而提升化学实验对于学生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具有创意的化学实验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求异思维。

例如,针对“酸雨的危害”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对实验的材料与装置进行一定的创新。传统手段下收集二氧化硫的难度较大,学生的可操作性不足,教师可以采取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硫粉的方式制取二氧化硫。再让二氧化硫在水中溶解形成酸性溶液,得到“酸雨”,为进一步证明此液体是酸雨,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几片树叶放入溶液中,观察树叶的腐蚀情况,让学生在亲身操作中体会到酸雨的危害性。这样的实验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实验印象,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有着很大的创新、求异余地,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求异思维,并积极地运用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化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与多种综合能力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教师应当重视在化学课程中渗透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求异潜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课程学习的无穷乐趣,使学生的化学素养真正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潘东阳,韩茂,黄小娜.苏格拉底法在初中生物实验中的应用——以“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23):94-97.

[2]刘雄丽.刍议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国新通信,2021,23(09):201-202.

[3]朱月君.对初中生物网络教学模式的点滴体会[J]. 内江科技,2021,42(3):145-146.

[4]张兴忠.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思[J].科技资讯,2020,18(28):44-46.

[5]矫艳春,历福菊,李盈.基于家国情怀培育的初中生物项目学习价值取向[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42(10):35-39.

[6]林忠华.新课改下培养初中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28):131-132.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