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青少年久坐现状调查研究

2022-03-14 14:53李雅倩王富百慧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2年1期

李雅倩?王富百慧

摘 要:久坐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但是目前我国对该领域的认识仍旧不够。本文旨在呈现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久坐现状。调查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久坐现状严峻,具体表现为总的久坐频率高、时间长;教育相关久坐是儿童青少年久坐的主要类型;不论是上学日还是寒暑假期间,学习、读书看报和写作业都为久坐的积累贡献了巨大的比例;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每次花在看电视、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娱乐的时长都能控制在半小时之内,但在寒暑假期间该类行为的频率和总时长明显超过上学日期间;花在静态交通上的久坐行为在上学日期间的频率相较于寒暑假期间更高,而用于其他闲暇活动的久坐行为的频率和时长在寒暑假期间普遍更高;除此之外,在农村就学和在城市就学的儿童青少年各种类型的久坐行為分布并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久坐现状;久坐行为

中图分类号:R1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502(2022)01-0078-21

作者简介:李雅倩,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身体活动;王富百慧,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健康促进、新健康老龄化、公共政策与人口管理。

一、研究背景

过去十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久坐与一系列负面的生理、心理等健康指标相关,可能是独立于身体活动的重要健康决定因素。关于久坐的定义,2017年,久坐行为研究组(Sedentary Behaviour Research Network, SBRN)术语共识项目发布了久坐行为的最终解释:任何坐着、斜卧或躺卧姿势时,特征为能量消耗≤代谢当量(METs)的清醒行为。项目针对5~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提出了久坐的具体例子:坐着使用电子设备(如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坐着阅读、写作、绘画;坐在斜卧婴儿车内;坐着做功课;坐着上课;坐在公共汽车、汽车或火车上[1]。减少久坐成为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相较于2010年的推荐,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WHO运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中针对各年龄段群体均增加了限制久坐时长的建议,尤其强调了应限制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的屏幕使用时间[2]。这提示我们对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的调查研究不能一概而论,应充分考虑以久坐为“载体”的不同类型活动之间的差异。

久坐与健康的关系因久坐行为的类型和研究对象的年龄组而异。在有关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与健康的研究中,Mitchell和Byun综述了儿童和青少年久坐行为与肥胖、代谢风险z因素和心肺健康的关系,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久坐行为对健康的影响都是一样的,某些久坐行为可能比其他行为对健康的危害更大,例如阅读和肥胖无关,看电视与肥胖有关[3]。相似的结论在其他综述研究中也有体现。Carson综述了全球有关儿童和青少年久坐行为与健康指标的实证研究,证据显示,每天超过2小时的久坐,特别是电视和屏幕时间,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5~17岁)的身体成分不良、体质下降、自尊和亲社会行为得分降低以及学业成绩下降有关[4];还有研究者发现,久坐与不良健康的关联通常体现在看电视或娱乐屏幕时长上,而非久坐的总时长[5]。尽管现有研究揭示了久坐与健康之间的关联,但两者之间关系是复杂的,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确定[6],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的关注最早来自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模式的调查研究[7]。受国际研究热点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久坐”视为一个重要的健康风险因子,并将研究视角转向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特征和与久坐相关的健康风险。例如,郭强等学者借助身体活动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式,考察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模式的特征和规律[8];王富百慧等学者厘清我国儿童青少年久坐时间、身体活动与身体姿态异常之间的关系[9]。这些研究为认识和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久坐相关问题提供了宝贵的事实依据。然而,我们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对该领域的认识与研究依旧薄弱。在我国,教育类久坐大量占据儿童青少年的非睡眠时间。由于儿童青少年的学生身份,其久坐行为必然围绕学制特点呈现出特有的分布规律,而以往围绕儿童青少年久坐展开的研究大多忽略了这一前提设定。因此,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规律,依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青少年身体姿态测评与综合干预课题组”于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身体姿态与生活方式”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呈现在中国特色社会背景下儿童青少年久坐的现状,积累更多关于我国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的数据,为今后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二、研究数据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身体姿态与生活方式”专题问卷调查的第一期数据,问卷回收的样本总量为9014名6~19岁的儿童青少年。经过数据清洗,最终可进行统计分析的有效样本数量为7899人。从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占比最高的是12岁和13岁年龄组的儿童青少年,分别占总体样本的18.0%和18.1%;其次为11岁、10岁、9岁和8岁的儿童青少年,其占比在一成上下浮动;其余年龄组的被调查者人数相对较少,均不超过7%,具体年龄分布如图1所示。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均衡,其中男性儿童青少年共4025人,占比51.0%,女性儿童青少年共3874人,占比49.0%。从城乡分布来看,被调查对象中城镇户籍儿童青少年占比63.1%,农村户籍仅占36.9%。

图1 被调查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年龄分布

对儿童青少年久坐的认识必然要综合考虑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普遍规律。第一,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6~19岁的儿童青少年,在我国,处于该年龄段的人群基本都在接受基础教育,其日常生活安排与我国的学制特点高度相关,因此依据我国的学制特点,本问卷分别考察被调查对象在上学日、周末和节假日(非寒暑假)以及寒暑假三个时期的久坐情况。第二,如前文所述,“坐”着状态下从事不同活动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存在差异。我国作为教育大国,教育相关的久坐不可避免,但根据是否可自由支配时间,久坐可以区分为课后学习时间久坐和上学日期间上课时间久坐。第三,以往研究发现屏幕类久坐与不良健康指标的关系更加密切,并强调应限制儿童青少年的屏幕类久坐时长,但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当代儿童青少年不仅部分娱乐活动转移到屏幕上,部分学习活动也需要借助电子产品进行,因此根据是否带有教育属性和是否需要借助电子产品,本文从四个类别划分儿童青少年教育及与屏幕相关的久坐时间,具体操作化为:用于学习、读书看报、做作业的时间(不包括使用电脑学习、做作业的时间);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间;看电视和在手机、电脑、Pad上游戏及浏览的时间;“坐”着进行听音乐、画画、做手工、聊天等闲暇活动的时间。第四,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普及了静态的交通方式,由通勤方式变迁带来久坐行为的增加引发学者们关于静态交通对健康影响的思考[10],因此本文调查了儿童青少年“坐”着乘坐汽车、地铁、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的时间。最后,考虑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背景,本研究分别对比了来自农村和城市学校的儿童青少年各项指标的差异,进一步为全面、客观地认识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久坐现状提供了更为现实的参照标准。

三、儿童青少年久坐现状

(一)上学日期间

1. 课时数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75.4%)被调查对象每天需上6~10节课;其次是每天上1~5节课,所占比例为16.9%。每天需要上11~15节课,特别是16节课及以上的情况并不多,但这种课业负担很重的情况仍少量存在(见表1)。

分城乡看,农村学校的学生每天上11~15节课的比例显著高于城市学校的学生,达到被调查儿童青少年的15.2%;而城市学校的学生每天课时量在10节课及以下的超过93%,农村学校的学生这一比例要低约9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儿童青少年每天上6~10节课是最普遍的现象。

2. 学习、读书看报、做作业的时间

在上学日,大多数儿童青少年每周放学后用于学习、读书看报、做作业的天数为5天,即绝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儿童青少年上学日每天放学后都要学习、做作业或读书看报,占比达83.7%;只有极少数被调查对象每周放学后做作业、学习、读书看报等为1~2天或3~4天(占比分别为8.1%和6.1%)。城市学校的儿童青少年和农村学校的儿童青少年每周在此类活动的天数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前者整体天数仅稍多于后者(见表2)。总体而言,儿童青少年群体每天放学后都会学习、做作业等。

图2是被调查儿童青少年群体放学后每次做作业、学习或读书看报等的时间长度分布情况。从整体看,大约有一半(49.9%)的被调查者表示放学后每次做作业、学习或读书看报的时间在60分钟以上;其次30~60分钟时长的情况也较常见,约占四分之一(26.7%);放学后每次做作业、学习或读书看报时间在10~30分钟的大约只有两成的学生。这些都还没有包括使用电脑做作业的时间。与农村学校的儿童青少年相比,城市学校的儿童青少年每次做作业、学习或读书看报的时间超过1小时的比例更高(达53.5%)。

3. 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间

调查数据显示,36.5%的被调查学生表示在一周内未使用过电脑学习和做作业。而报告在最近一周使用过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儿童青少年,多数使用时间为5天(29.5%),其次是1~2天(24.6%)。

对比城乡学校,我们发现:城市学校的儿童青少年一周内未使用过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比例反而高于农村学校的学生,而农村学校的儿童青少年在上学日每天(5天)都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比例则高于城市学校的学生(见表3)。

图3显示的是城乡就学的儿童青少年放学后每次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长度分布。结果表明:儿童青少年放学后每次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长度主要在10~30分钟,占46.1%;其次为10分钟以下,所占比例为21.8%;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长在30~60分钟和60分钟以上较长时间的各占17.8%和14.3%。因此,总体而言,多数儿童青少年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间比较短,只有少数超过半小时。在使用电脑学习、做作业的时间分布模式上,被调查的城乡儿童青少年相差不大。

4. 看电视和在手机、电脑、Pad上游戏及浏览的时间

表4的数据显示,在上学日,有近三分之一(32.7%)的被调查儿童青少年表示一周内未看电视,也未在手机、电脑和Pad上进行游戏和浏览;其余有过此类行为的儿童青少年中,大部分每周使用时间为1~2天(占被调查样本总数的43.5%);也有少数学生每天都会看电视以及在手机、电脑、Pad上进行游戏和浏览,这类学生比例超过七分之一(15.3%)。

对比城乡学校来看,城市学校的学生在上学日一周内未看电视和未用手机、电脑、Pad进行游戏及浏览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学校的学生,两者相差近9个百分点,但是在上学日每天都看电视和在手机、电脑、Pad上进行游戏及浏览的学生在两个群体中的比例基本相同。

本次调查数据进一步显示,放学后,儿童青少年每次看电视和在手机、电脑、Pad上进行游戏及浏览的时间主要为10~30分钟(55.1%),其次为30~60分钟和10分钟以下,占比分别为21.0%和17.1%(见图4)。

5. 乘坐汽车、地铁、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时间

本研究还调查了上学日期间儿童青少年乘坐汽车、地铁、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后座)等交通工具的时间。从整体上看,有约一半(49.7%)的儿童青少年在上学日每天都乘坐上述交通工具,但也有約四分之一(25.6%)的被调查儿童青少年表示在一周内未乘坐过这些交通工具。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每周天数分布模式上,城乡学校的儿童青少年差别很小(见表5)。

图5中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儿童青少年在上学日期间乘坐汽车、地铁、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后座)等交通工具上学或回家的时长为10~30分钟(47.0%),其次为10分钟以下和30~60分钟(分别占比36.9%和13.6%)。分城乡看,农村学校的学生在乘坐各类交通工具的耗时上整体稍短于城市学校的学生。

6. 其他“坐”着进行的闲暇活动时间

本次调查专门询问了上学日包括听音乐、画画、做手工、聊天等在内的“坐”着进行的闲暇活动时间,12.9%的儿童青少年表示一周内没有进行过此类闲暇活动;而大多数(76.9%)的被调查儿童青少年表示每周有1~2天进行此类闲暇活动;一周有3~4天或5天进行此类闲暇活动的儿童青少年都比较少,仅各占5%左右。城乡儿童青少年在上述闲暇活动的天数分布上大体一样,只是城市学校学生在上学日期间没有参与此类闲暇活动的比例略高(见表6)。

从调查结果来看,儿童青少年每次进行闲暇活动的时长主要集中在10~30分钟,占50.3%;其次是30~60分钟,占25.6%;还有近六分之一(15.6%)的孩子每次进行闲暇活动的时长在10分钟以下。城乡两类学校的青少年在此类活动的时长分布上差异不大(见图6)。

(二)周末和节假日(非寒暑假)

1. 学习、读书看报、做作业的时间

在周末和节假日,儿童青少年每周用于学习、读书看报、做作业的天数主要为1~2天,占比为69.0%,极少有儿童青少年在节假日不学习和不做作业。考虑到对此问题的选项可能存在误选,如选择每周3~4天和5~7天,若以0天和1~2天为合理选项(作为分母),则被调查儿童青少年中超过96%的人在周末和节假日都学习或做作业。在这方面,来自城乡的儿童青少年之间没有明显差别(见表7)。

被调查儿童青少年在周末和节假日用于学习、读书看报、做作业的时长分布相对多样化,长短不一:0~30分钟、30~60分钟、60~120分钟、120分钟以上的占比分别为26.7%、28.5%、21.6%和23.2%。城市学校的儿童青少年每次学习、读书看报或做作业的时长超过2小时的相对多于农村学校的儿童青少年(见图7)。

2. 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间

同样如上述,在周末和节假日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选择上,若以0天和1~2天为合理选项,则在周末和节假日使用与未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儿童青少年大体是“六四开”,即60%的被调查儿童青少年周末和节假日会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另外40%的儿童青少年表示未这样做。与农村学校的儿童青少年相比,身处网络更便捷地区的城市学校的儿童青少年在周末和节假日未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情况反而更多,比例更高(见表8)。

图8数据显示的是被调整儿童青少年周末和节假日每次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长分布。结果表明,儿童青少年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长更多集中在10~30分钟(48.8%);其次是30~60分钟(20.9%);另有17.9%的儿童青少年表示这一活动时长在10分钟以下。在这方面,城乡学校的儿童青少年每次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长分布基本一致,只是城市学校儿童青少年花费2小时以上用电脑进行学习和做作业的比例相对略高。

3. 看电视和在手机、电脑、Pad上游戏及浏览的时间

同样如上述,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是否看电视或是用手机、电脑、Pad玩游戏和浏览的选项中,若0天和1~2天为合理选项,则在被调查的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有近五分之一(18.1%)的儿童青少年表示在周末和节假日未看电视,也未用手机、电脑和Pad玩游戏或浏览,其余近八成的被调查儿童青少年则表示会看电视或用手机、电脑、Pad玩游戏或浏览。对比城乡来看,依然是城市学校的儿童青少年周末和节假日未看电视和未用手机、电脑和Pad玩游戏或浏览的比例高于农村学校的儿童青少年(见表9)。

本次调查数据进一步显示,周末和节假日看电视,在手机、电脑或Pad上游戏及浏览的儿童青少年,每次所用时长主要为10~30分钟(47.7%),其次是30~60分钟(27.4%),但也有少量儿童青少年进行这类活动的时长在10分钟以下(10.5%)(见图9)。

4. 乘坐汽车、地铁、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时间

被调查儿童青少年在周末和节假日乘坐汽车、地铁、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后座)等交通工具的频率,整体看较为频繁。以0天和1~2天为参照,近三分之二(63.7%)的青少年在周末和节假日有1~2天乘坐这些交通工具出行,另有约四分之一(22.6%)的被调查儿童青少年表示周末和节假日未乘坐这类交通工具(见表10)。

图10数据显示的是儿童青少年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每次乘坐汽车、地铁、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的时间长度分布。其中,过半(52.1%)的儿童青少年表示乘坐时长为10~30分钟,有22.2%的被调查儿童青少年表示时长在10分钟以下,还有约五分之一(20.2%)的儿童青少年表示需要花费30~60分钟。对比城乡学校来看,两类被调查群体没有明显差异,城市学校的儿童青少年乘坐交通工具花费的时间略长于农村学校的学生。

5. 其他闲暇活动时间

与前述一样,周末和节假日的其他闲暇活动包括听音乐、画画、做手工、聊天等。数据显示,12.0%的儿童青少年表示周末和节假日没有进行过此类闲暇活动,其余近88%的儿童青少年表示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至少有1~2天进行此类闲暇活动(见表11)。

儿童青少年在周末和节假日每次进行闲暇活动的时长主要集中在10~30分钟,占比45.7%;其次是30~60分钟,占比27.5%;另外各有约一成的儿童青少年表示这类闲暇活动时长在10分钟以下,或是60~120分钟。城乡两类学校的被调查学生在此类活动的时长分布上差异不大(见图11)。

(三)寒暑假

1. 学习、读书看报、做作业的时间

寒暑假期间,儿童青少年每周学习、读书看报、做作业的天数主要集中在3~4天和5~7天,占比分别为40.2%和46.2%;但也有少量儿童青少年表示只有1~2天(占比10.8%)。其中,城市学校的儿童青少年有5~7天都要学习、读书看报和做作业的比例高出农村学校的学生6.3个百分点(见表12)。

儿童青少年在寒暑假期间每次用于学习、读书看报、做作业的时长分布相对分散,30分钟以下、30~60分钟、60~120分钟以及120分钟以上的占比分别为29.2%、29.0%、19.4%、22.4%。在60~120分钟和120分钟以上的时长分布上,城市学校学生的占比明显高于农村学校的学生(见图12)。

2. 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间

本次调查数据表明,在寒暑假期间,30.9%的被调查儿童青少年在一周內未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其他使用过电脑学习、做作业的儿童青少年中,使用天数分布较为分散且均衡(见表13)。

图13显示,约三分之二(66.3%)的被调查儿童青少年每次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间主要在30分钟以下,其次为30~60分钟(22.3%),少数学生(7.2%)要花费60~120分钟使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城市学校的儿童青少年,每次长时间(60~120分钟和120分钟以上)用电脑学习和做作业的情况相对多于农村学校的学生。

3.看电视和在手机、电脑、Pad上游戏及浏览的时间

表14的统计结果显示,有14.2%的被调查者表示每周都未看电视或是用手机、电脑、Pad玩游戏和浏览;其余进行过此类活动的儿童青少年中,每周天数为1~2天、3~4天和5~7天的占比差距不大。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在寒暑假每次看电视和用手机、电脑、Pad玩游戏或浏览的时长主要在30分钟以下(57.8%),其次为30~60分钟(28.2%),但也有近一成(9.4%)的儿童青少年每次使用时间长达60~120分钟,还有不足5%的儿童青少年每次使用的时间更长(见图14)。

4. 乘坐汽车、地铁、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时间

儿童青少年在寒暑假乘坐汽车、地铁、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的时间,除了22.7%的儿童青少年表示一周内未乘坐过这些交通工具外,其余儿童青少年每周乘坐的天数依次为1~2天、3~4天和5~7天。城市学校的儿童青少年每周乘坐各类交通工具的天数整体高于农村学校的儿童青少年(见表15)。

从图15可以发现,儿童青少年在寒暑假期间乘坐汽车、地铁、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时,每次大多在30分钟以下(76.8%),其次为30~60分钟(18.6%)。对比城乡来看,城市学校的青少年乘坐交通工具的耗时稍长于农村学校的儿童青少年。

5. 其他闲暇活动时间

从整体看,寒暑假期间,超过一成(11.3%)的被调查者表示一周内没有进行过闲暇活动(听音乐、画画、做手工等)。而进行过该类活动的儿童青少年所报告天数并不集中,每周为1~2天、3~4天和5~7天的情况相差不多。对比城乡来看,城市学校的儿童青少年中每周有5~7天进行闲暇活动的占比相对更高(见表16)。

从调查结果看,儿童青少年寒暑假每次进行闲暇活动的时长主要集中在30分钟以下,占比为59.8%;30~60分钟、60~120分钟及120分钟以上的占比大幅递减,但仍有少量儿童青少年每次闲暇活动的时间较长。城乡儿童青少年之间差别不大(见图16)。

四、研究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久坐现状严峻,总体而言,久坐频率高、时间长。但细分来看,不同时间阶段、不同类型的久坐行为的分布特征不尽相同。我国历来重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因此教育相关久坐是儿童青少年久坐的主要类型,占据我国儿童青少年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

首先,高课时量这一现象在农村学校更加普遍,其原因是农村学校在课时控制方面不够严格,还是校外补课机构猖獗,抑或是相关监管部门的缺位值得深思。同时,城市学校的学生在课后长时间(超过1小时)用于学习、读书看报和写作业的比例更高。另外,城乡儿童青少年久坐分布的差异还体现在使用电脑学习和写作业的久坐时长上。造成这些差异的社会生态学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其次,不论是上学日还是假期,学习、读书看报和写作业都为久坐时长的积累贡献了巨大的比例,城市的儿童青少年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勤奋”。本研究数据收集于2019年。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的颁布与落实能否成为减少儿童青少年的教育类久坐的契机值得跟踪关注。此外,尽管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每次花在看电视、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娱乐的时长都能控制在半小时之内,但寒暑假期間该类行为的频率和总时长明显超过上学日期间;花费在静态交通上的久坐行为在上学日期间的频率相较于寒暑假期间更高,而用于其他闲暇活动的久坐行为的频率和时长在寒暑假期间普遍更高。

现代社会“坐”的状态成为日常生活的主导模式,身体活动反而成为需刻意加强的“必修课”。限制非必要久坐、加强身体活动是每一位关心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工作者的共识。以往主要以学校作为主阵地,提倡加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以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对于“久坐”这一日常生活状态,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从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全方位时空来看,家庭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学校。儿童青少年仅有上学日的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其余绝大多数时间在家中度过,是学校“管辖”力量较难辐射到的地方。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对儿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安排与行为监督至关重要。因此本文认为,限制儿童青少年非必要久坐不能单方面依靠学校,必须唤起家长的重视,依靠家庭的作用引导儿童青少年减少非必要的久坐时间,加强身体活动,培养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生活模式。除此之外,本研究主要关注6~19岁儿童青少年在一年中不同时期的不同类型久坐的分布情况,暂时未对年龄阶段做出进一步细分,但经验表明,我国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青少年,由于学制安排的不同,在久坐类型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后续研究应依照本国国情,结合我国儿童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揭示其久坐特征,为认识我国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TREMBLAY M S, AUBERT S, BARNES J D, et al. Sedentary Behavior Research Network (SBRN) – Terminology consensus project process and outcom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17, 14(75): 2-17.

[2]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3] MITCHELL J A, BYUN W. Sedentary behavior and health outcom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American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 2014, 8(03): 173-199.

[4] CARSON V, HUNTER S, KUZIK N,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sedentary behaviour and health indicators in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youth: An update [J]. 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2016, 41(6 Suppl. 3): S240-S265.

[5] TREMBLAY M S, LEBLANC A G, KHO M E. Systematic review of sedentary behaviour and health indicators in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youth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11,8:98.

[6] REZENDE L F M D, LOPES M R , REY-L?PEZ J P, et al. Sedentary behavior and health outcomes: 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J]. PloS One, 2014, 9(08):e105620.

[7] 劉爱玲,李艳平,崔朝辉,等.我国中小学生学习日平均活动时间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06):473-475.

[8] 郭强,汪晓赞,蒋健保.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模式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7,37(07):17-29.

[9] 王富百慧,李雅倩,郭晓丹,等.久坐时间、身体活动与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J].中国青年研究,2021(06):5-12.

[10] GRAY C E, LAROUCHE R, BARNES J D, et al. Are we driving our kids to unhealthy habits? Results of the active healthy kids Canada 2013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4, 11(06): 6009-6020.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edentariness

Li Yaqian, Wangfu Baihui

(China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

Abstract: Sedentariness is harmful to the health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Though it is a phenomenon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sufficien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t. The article aims to presen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edentary behaviors, which seem to be severer. For exampl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re usually discovered to be sedentary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nd mostly during educational activities. Whether it is school days or during winter and summer vacations, sitting there to study, read newspapers or do homework all take a large amount of time.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an spend less than half an hour each time they spend watching TV and using electronic devices for entertainment. However, the frequency and total duration of similar behaviors a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during school days; the frequency of sedentary behaviors spent on static traffic during school days is higher than that during winter and summer vacations, while the frequency and total duration of sedentary behaviors used for other leisure activities is generally higher during winter and summer vacatio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sedentary behaviors betwee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ho study in rural areas and those who study in cities.

Keyword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urrent Situation of Sedentariness; Sedentary 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