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设计研究

2022-03-15 14:43张玉蓉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9期
关键词:佳作古诗口语

张玉蓉

(兰州市安宁区吉杰小学,甘肃 兰州 730070)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小学语文内容涉及广泛,包括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由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就会很低,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合理有效地运用课前三分钟活动,激发起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以实现既定的教学成效。

一、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准则

1.全员参与

在进行课前三分钟活动之前,教师应严格要求所有学生全部参加该项活动,以激发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展示的初始阶段,学生们可能会因为胆小不敢独自到讲台上进行演讲或者展示,教师可以采取以小组形式展示,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所给的主题以及活动要求选择适合的题材,确保组员之间分工明确,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展示。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鼓励胆小的学生,增强其自我展示的自信心,使其能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论是小组展示还是个人展示,必须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加入其中,不能让个别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运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规范个人的行为,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鼓励

对于不敢表达自我的学生,教师要多运用煽情性的语言指引、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即使取得一点点进步,也要极力地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课堂展示的自信心,克服对讲台的恐惧感。合理有效地使用奖励机制能够调动学生课前三分钟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建立确切的、有层级性的奖惩机制,这样学生们为了得到更多的奖励,就会对自己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在选定材料时也会更注重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充分展示其口语表达能力,达到较好的课程学习成效。

3.循序渐进

在开展课前三分钟时,教师首要对其活动形式提出要求,并且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提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要求。在课前三分钟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引,确保其语言表达能力从简到难、从单篇文章到整本书、从教材内到教材外,不断地增加难度要求。

二、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具体方式

1.古诗鉴赏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较弱,不能正确说出文章中蕴含的道理,所以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前要合理有效地开展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让学生从教材中的古诗入手,先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朗读过程中逐步理解古诗的内涵,从而提升古诗学习成效。对于理解力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朗读古诗后感受到的道理,从而达到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

完成教材中的古诗鉴赏后,教师指引学生向教材外的古诗拓展,让其在课前三分钟活动中展示收集的古诗,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小学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进行课前三分钟展示时他们会对其展示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运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其对古诗的理解。这种形式没有超出学生自学的范围,能进一步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作文互评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一篇习作要求,教师在讲解完单元知识点后要求学生按照单元主题以及其对单元的理解进行写作练习。作文完成后,需要教师进行点评。而课前三分钟活动是学生作文互评的最佳时刻。首先让学生模仿教师讲解和讲评作文的形式,先对其他同学的作文朗读,然后再进行点评。教师要对学生点评制定相应的点评要求,确保其点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这样学生在作文互评过程中既能找出其他同学作文的优点,也能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发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3.佳作鉴赏

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作文点评之后,教师还应开展佳作鉴赏活动,这个活动需要以教材的作文为出发点,在教材之外找到相似主题的佳作进行课前三分钟的朗读,再对佳作进行鉴赏。佳作的鉴赏与作文的点评的侧重点不同,作文点评是学生之间相互点评,既要说出作文的优点,又要说出作文的缺点;而佳作鉴赏则需要说清楚佳作的写作形式以及从中能学到的写作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语文知识素养。同时,在佳作鉴赏活动中,学生要从文章的题材、内容、构造、词句、修辞手法等层面阐述对文章的看法和见解,进而感知到文章的独特魅力。

4.即兴演讲

学生在作文互评与佳作鉴赏的课前三分钟活动中,对于作文的写作以及素材的积累有了一定的认识,要想打好语文基础,教师还可以运用“即兴演讲”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点,并能够整合使用。

首先,教师要确定学生演讲的顺序,安排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先开始即兴演讲,给后面的学生做好表率作用;排在后面演讲的学生可以借鉴其他同学成功的演讲经验,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告知学生即兴演讲内容的范围,让学生自主准备即兴演讲内容,在课前三分钟活动时,学生抽签,按照抽到的内容进行即兴演讲。即兴演讲能够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同时也能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5.分享故事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故事有较大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时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分享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开展相应的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之前先查找与其课文教学相关的故事,然后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朗读该故事,从而更好地引入课文的相关内容。学生受到故事的吸引,便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进行课程的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小故事,在上课之前轮流上台讲故事,让学生学会主动阅读书籍,分享故事。这种活动形式不仅能够合理有效地检测学生是否按照教师的规定和要求阅读书籍,同时还能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之前可以提前告知学生分享故事的主题以及相应的范围,局限于成语故事或者名人故事等,这样就避免了学生选择较短的语句来分享。

三、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效果

1.符合学生课程学习的规律

在上课铃响后,学生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这时就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过渡期。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考虑课前三分钟活动的问题,一进入教室后便直接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那么,其课堂教学的成效就不会太好,也不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有效作用。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相应的活动,给予学生一个缓冲期,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佳的状态。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课堂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利用诗歌鉴赏、讲故事、演讲等形式引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不仅调动学生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使他们从活动中了解到更多课外的知识内容。课前三分钟活动符合学生课程学习的规律,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能不断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2.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

在课前三分钟活动之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都有锻炼自我的机会。学生由浅显的知识到更深的知识点进行课前三分钟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能在此过程中勇于表达自我,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口语表达技能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使其在日后的语文课程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相应的语文学习方法来表达自身的想法,在学习上形成良性循环。

3.扩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面

课前三分钟活动要求学生在三分钟之内完成相应的课前活动,学会在三分钟之内充分展示自我。学生要想完美地完成这一活动,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学生必须按照教师规定的具体展示方式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安排,从互联网、课本、课外阅读书籍等层面收集相关信息以及资料,到最后上台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这在无形之中培育了学生的阅读乐趣,强化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以及处理的技能,达到锻炼其胆量、扩展其语文知识面、推动其个性发展的成效。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活动展示选择出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文本朗读和点评,科学有效地分析该文学作品文字之美、构思之巧等,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写作的思路。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阅读更多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眼界。

4.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

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如果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课、回答问题,就会让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聊,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也会不断降低。而课前三分钟活动有益于教师监察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同时也能知晓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具体情况,便于教师调整其教学方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在小学的不同年级段,教师可以合理有效地使用不同的课前三分钟形式,培育学生的爱好、锻炼其语文课程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优势,以此达到既定的教学成效。学生通过课前三分钟活动中,既能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提升其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语文的乐趣,又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而且要看重课前三分钟活动的重要意义,并且要充分发挥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有效作用,以此培育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拓宽其知识眼界,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猜你喜欢
佳作古诗口语
“拟古诗”之我见
佳作欣赏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酒中的口语诗
品读古诗
佳作展示
佳作精赏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