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借景抒怀散文的六个教学环节
——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

2022-03-15 18:35
学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借景荷塘月色景色

□ 王 飞

借景抒怀散文以写景为手段,以抒怀为目的。借景抒怀散文表情达意的规律就是作者把主要的笔墨放在细致描绘景色上,借助描绘出来的鲜活灵动的景色,婉曲表达自己的复杂情感,巧妙折射自己的人格追求,进而寄托隐藏不露的思想内涵。所以,借景抒怀散文的写作重心虽然是描绘景色,但是文中景色却都是作者性情气质的投射。借景抒怀散文描绘的景色越是鲜活灵动,作者传达的情思就越显得含蓄微妙。正如钱谷融所说:“透过每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我们总可以清楚地看到作品背后的艺术家本人,看到他的灵魂,他的思想、品德”。[1]87借景抒怀散文的教学环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下面就以朱自清的借景抒怀散文《荷塘月色》为例,进行深入探讨,力求探究这个复杂问题。

探讨借景抒怀散文的教学环节设计这个复杂问题,有必要先弄清楚借景抒怀散文的文体特色。借景抒怀散文的文体特色是这样的:作者只有经历游览过程,才能观看景色。作者观看景色不会无动于衷,必然产生感情。作者产生感情以后不会在内心毫无反应,必然凸显景色的特征。作者凸显的景色特征越是独特,就越能巧妙折射作者的人格追求。作者折射的人格追求越是巧妙,就越能在文章中寄托思想内涵。应当承认,借景抒怀散文的文体特色取决于作者表情达意的手段,也取决于作者表情达意的目的。借景抒怀散文的教学环节设计只有适应了借景抒怀散文的鲜明的文体特色,才能够彰显借景抒怀散文的独特的文体教学风格。因此借景抒怀散文的教学环节应当如下设计:寻找游踪、赏析景色、体验情感、把握特征、推断人格、挖掘内涵。这些教学环节设计既环环相扣,又逐层深入,确保借景抒怀散文的阅读教学既能够体现出鲜明的文体特色,又能够洋溢出浓郁的语文味。

一、寻找游踪

所谓游踪,就是作者观赏景色必须要走的旅行踪迹。作者会或隐或显地向读者展示自己观赏景色的踪迹。是不是所有的借景抒怀散文都有游踪?一般而言,如果作者采用便走边看的方式去观景,这样的借景抒怀散文必定有游踪。如果作者采用坐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四处打量的方式去观景,这样的借景抒怀散文不会有游踪。之所以要寻找游踪,是为了梳理作者布局谋篇的先后顺序。寻找游踪的方式是教师启发学生寻找作者观看景色的行走路线轨迹,以此梳理作者布局谋篇的先后顺序。例如朱自清的借景抒怀散文《荷塘月色》,作者的游踪是在家、出门、小路、荷塘及四周、回家。借助寻找出来的作者的游踪,师生不难梳理出这样的布局谋篇的先后顺序:在文章的开头,作者不得不出门,出门的目的是排遣内心的不宁静。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在夜游荷塘月色的过程中观看景色和神游遐想。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不由自主回到家门,原因是内心获得了宁静。所以,作者内心的“颇不宁静”是文章开头,作者如何排遣内心的不宁静是文章主体,作者的内心获得了宁静是文章结尾,这样的布局谋篇的先后顺序非常精巧,不仅严谨有序,而且运转合理。

二、赏析景色

之所以要赏析景色,是为了掌握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赏析景色的方式是师生细品慢赏景色,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精彩与微妙。在处理赏析景色这个教学环节之时,教师应当引领学生思考和解答如下教学问题:作者观看到什么景色,作者怎么观看景色,作者观看景色产生什么感觉,作者观看景色引发什么感受。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观看到的景色依次是小路之景、荷塘之景、月色之景、四周之景。作者观看景色的角度依次是这样的:观看小路之景色,是四处打量。观看荷塘之景色,是从上到下观赏。观看月亮之景色,是从下到上仰望。观看四周之景色,是远观眺望。作者观看景色产生如下感觉:观看小路之景色,作者产生的感觉是幽僻寂寞。观看荷塘之景色,作者产生的感觉是荷叶如舞女的裙、荷花如明珠,似星星、又如美人。观看月亮之景色,作者产生的感觉是月光如流水、像牛乳、像笼着轻纱的梦、像奏着的名曲。观看四周之景色,作者产生的感觉是像一团烟雾、似一带远山。由此可知,作者观看景色产生的感觉不是客观本真的,而是带有变形夸张的意味。作者观看景色引发的感受依次是这样的:观看小路之景色,引发的作者的感受是月光淡淡的、人极其自由。观看荷塘之景色,引发的作者的感受是荷叶、荷花仿佛具有美人的韵味和魅力。观看月光之景色,引发的作者的感受是让人或者酣眠、或者小睡。观看四周的景色,引发的作者的感受是树色、杨柳如同模糊的图像。由此可见,作者观景引发的感受不是单一的,而是带有扑朔迷离的情调。

三、体验情感

之所以要体验情感,是因为借景抒怀散文虽然细腻描绘景色,但景色的背后潜伏着作者的情感。师生只有体验情感,才能够发现作者的情感变化。恰如朱光潜谈到的:“文艺的功用在表现作者的情感思想,传达于读者,使读者由领会而感动。”[2]61体验情感的方式是师生细心找寻作者的情绪流动,细腻体验作者的情感变化。在处理体验情感这个教学环节之时,师生应当先思考作者如何流露情感,再判断作者流露出什么情感。如此体验情感,师生会明白作者流露的情感要么是曲折变化的,要么是逐渐加深的。如此体验情感,师生也会明白作者流露的情感要么是喜情,要么是悲情。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采用艺术之笔墨巧妙流露情感。在文章开头,作者直接点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在夜游小路时,用内心独白来暗示矛盾冲突的情感。作者在观看荷塘时,借助观看景色及观景感受暗示自己的情感。作者在观看月色时,借助观看景色及观景感受暗示自己的情感。作者在观看四周景色时,借助观看景色及观景感受暗示自己的情感。作者在遐想传统文化《西洲曲》和《采莲曲》中的古人的生活场景时,用古人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暗示自己的情感。作者在回到家门时,用轻轻地推门进来暗示自己的情感。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是这样的:作者在家时,内心不宁静。作者出门,是为了寻找宁静。作者观看小路的景色和进行内心独白,是在探究自己为什么不宁静。作者观看荷塘月色的景色,是在用景色来排遣不宁静。作者遐想传统文化《西洲曲》和《采莲曲》中的古人的生活场景,是为了继续排遣不宁静。作者回到家门时,轻轻地推门进来,是最终排遣了不宁静。概而言之,作者流露的情感是:在家不宁静,出门寻找宁静,观景获得片刻宁静,回到现实仍感到不宁静,回想传统文化之后获得了宁静,所以才心甘情愿地轻轻地推门回到家中。

四、把握特征

之所以要把握特征,是为了推导作者描绘的景色的外在特征。把握特征的方式是师生细心揣摩作者描绘的景色的形、声、色、味,进而推导出作者描绘的景色究竟有什么特征。在处理把握特征这个教学环节之时,师生应当先探究作者如何凸显景色特征,再推导作者凸显出什么样的景色特征。把握特征不可以先入为主地任意判定,而应当凭借师生自己对景色的形、声、色、味的细致体会去认真推导与之匹配吻合的景色特征。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细腻呈现荷和月的形、声、色、味来凸显景色特征,作者凸显出的景色特征是这样的:荷叶像婷婷的舞女的裙,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并且送来缕缕清香,景色的突出特征是高洁淡雅。月色像牛乳中洗过一样,像笼着一层轻纱的梦,景色的突出特征是皎洁透明。由此观之,荷与月的景色特征是美好的,这种景色特征看似自然而然地形成,其实却是作者运用主观移情的手段创造出来的特别美好的景色特征。

五、推断人格

之所以要推断人格,是为了判断作者的人格追求。推断人格的方式是师生借助细心推敲景色的外在特征,判断隐含其间的作者的人格追求。在处理推断人格这个教学环节之时,师生应当先推敲作者描绘的景色的外在特征究竟好在哪里,再判断与之匹配吻合的作者的人格追求究竟是什么。在聪慧的作家笔下,虽然是在描述景色的外在特征,其实却是在倾诉自己的人格追求。正因为景色的外在特征和作者的人格追求有很多相似之处,才能够使景色的外在特征婉曲折射出作者的人格追求。在聪慧的师生眼中,景色特征虽然是在凸显与众不同,其实却是在折射作者的特定的人格追求。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描绘的荷花与荷叶的外在特征好在高雅脱俗,作者描绘的月色的外在特征好在纯洁纯净。作者的人格追求是什么?作者没有直接透露,而是隐含在景色的外在特征的美好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越是独具特色,景语的背后就越加寄托着作者的胸襟抱负、人格追求。古往今来,文人爱某物,某物就是作者自己的某种人格追求的投射。朱自清既然那么喜爱荷花与荷叶的高雅脱俗,那么喜爱月色的纯洁纯净,其人格追求必然是高雅脱俗和纯洁纯净的。所以,作者的人格追求真的特别可贵,尤其是在那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宛如一轮明月,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能够让后世读者驻足凝望和胸怀理想。

六、挖掘内涵

之所以要挖掘内涵,是为了理解文章暗示的思想内涵。挖掘内涵的方式是师生借助作者如何表达思想内涵,去断定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内涵。越是优秀的借景抒怀散文,表达思想内涵的方式往往不止一种。越是优秀的借景抒怀散文,表达的思想内涵往往不止一个。在处理挖掘内涵这个教学环节之时,师生应当先探寻作者采用了哪几种方式表达思想内涵,再探究作者采用的每一种方式各自表达了什么思想内涵。

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探究作者表达的思想内涵并不容易,必须进行深度剖析。这篇借景抒怀散文是托物言志的经典名篇,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虽然与当时时政有关,但作者却能超越于当时时政之外,用美文的方式曲折传达出来思想内涵。钱穆曾痛心说:“中国文学最大的观点是带有政治性而并不独立,是为促进人类文化的工具,用文以载道,政治并属人道中的一部分。”[3]231朱自清力避把借景抒怀散文写成政治说教,力求用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内涵。作者表达思想内涵的方式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借助作者观赏景色表达思想内涵,第二种是借助作者的情感变化表达思想内涵,第三种是借助作者遐想传统文化中的古人的生活场景表达思想内涵。作者表达的思想内涵有以下三个:从作者借助的观赏景色来看,荷花与荷叶是那样高洁淡雅,月色是那样皎洁透明,作者是那样喜欢荷花、荷叶和月色,作者表达的第一个思想内涵就是自己渴望做荷与月那样纯洁脱俗的君子。从作者借助的自己的情感变化来看,作者因为在家不宁静,所以出门寻找宁静,正是因为观看荷塘月色之美景和遐想传统文化中的古人的生活场景,作者才找到了宁静,作者表达的第二个思想内涵就是自己渴望保持和谐宁静的心态。从作者借助的遐想传统文化中的古人的生活场景来看,古人的生活方式是那样洒脱奔放、自由自在和无欲无争,作者特别神往,极其羡慕,作者表达的第三个思想内涵就是自己渴望拥有洒脱奔放、自由自在和无欲无争的生活。由此观之,作者表达的思想内涵特别厚重,指向了作者要做什么人,指向了作者要保持什么样的心态,指向了作者要拥有什么样的生活。作者表达的这些思想内涵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能够穿越时空,一直复活在读者心中。

综上所述,借助朱自清借景抒怀散文《荷塘月色》这个例子,是为了深入浅出地揭示借景抒怀散文的教学环节设计的奥秘。阅读教学如果采用上述的教学环节设计,师生就能够真正盘活借景抒怀散文的课堂学习。阅读教学如果采用上述的教学环节设计,师生就能能够透彻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精彩与微妙。阅读教学如果采用上述的教学环节设计,就能够让教文和育人实现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借景荷塘月色景色
《海那边的景色》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咦,春天!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荷塘月色
这半江月谁家之物——借景抒怀类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借景”理法分析
借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