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问题与改进

2022-03-15 19:30◎闫宁,张华,夏
职教通讯 2022年11期
关键词:成员院校高职

◎闫 钰 宁,张 洪 华,夏 红 梅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参差不一,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难以准确揭示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为检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质量评价问题与改进策略,以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热情,提高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的意义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质量评价是指根据预期目标和建设任务,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师德师风、团队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以激发团队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的出发点:提高团队建设水平

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三教”改革的核心力量,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可以助力团队建设更好地发现问题、明确方向、加快发展。质量评价具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诊断作用。高职院校通过对一段时期内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总体发展情况进行的客观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从而准确判断团队建设水平。二是导向和改进作用。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能够引导团队的建设思路和努力方向,有效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始终朝着建设目标前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过质量评价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不断优化与调整团队结构,明确职责分工,相互协作,紧紧围绕提高团队建设水平这一中心开展工作,促进团队的改革与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的落脚点:激励团队成员

首先,积极的质量评价反馈结果使团队成员对团队建设水平、建设进度有了清晰的认知,促进其认可所在团队的工作,从而激发成员对团队建设的信心,提高团队成员的获得感、荣誉感,增强其参与团队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为团队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其次,质量评价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彼此学习借鉴的机会。全面有效的质量评价能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个体主观能动性,加强成员间的交流,促进成员相互学习与主动反思,激发其挖掘自我潜能,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最后,公开公正的评价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面对团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成员们能够互相鼓励、分工协作、攻坚克难,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团队协作共同体。

(三)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的着力点:完善团队管理体系

评价作为团队管理的重要工作,是团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简单易行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完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为团队的运行管理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这对高职院校加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出台有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或成果验收的正式文件,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评价标准。虽然部分高职院校依据《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制定了评价标准与考核方式,但由于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在评价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评价标准落后单一,忽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多样化

多元化评价标准是确保评价结果全面、客观的前提,而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评价标准落后单一。

从宏观层面上讲,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定位是高水平、结构化,承担着引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重大任务,然而,与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配套的评价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影响了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效果。部分高职院校沿用传统的教师队伍评价标准和方法,尚未形成适用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质量评价机制,导致现有评价标准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适配度不高,无法有效指导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对团队成员激励乏力,起不到评价作用。此外,目前的评价指标主要以论文、专利、专著等为主,以及这些成果后续的获奖、引用等[1],而团队建设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由于具有隐蔽性、长期性等特点,不易被察觉,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性的教学改革等难以作量化评估,导致这些内容在评价标准制定中常常被忽视。

从微观层面上讲,按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目标,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可以分为基于项目课程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基于专业(群)建设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基于教学创新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不同类型。此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由于涉及的学科、专业不同,又可分为校内某专业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跨专业、跨院系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或者不同院校同一专业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类型。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类型多样,各团队建设目标不同,学科差异鲜明,各具特色,其建设过程和成果展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很难体现不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专业特色,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甚至导致团队成员为了频繁应对团队考核而无法沉下心来专注教学创新。此外,现有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相关标准主要集中在创新团队教师认定层面,没有形成包括创新团队组建标准、创新团队成效评价标准等系统标准体系,导致团队运行目标不明确、运行机制不畅,建设成效难以评价[2]。

(二)评价过于注重结果,缺乏过程性评价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成果输出的每一步都浇筑了每一位成员的心血和付出,因此,对其评价应该突出动态性、长期性的特点。而当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一方面会影响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不利于对团队建设实施动态管理,无法及时显示团队建设的进度或遇到的障碍,以便及时调整团队建设方案;另一方面也会阻碍团队凝聚力的形成,无法长期激励团队成员投入团队建设。当前,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初期评选和末期建设成果评定都有相关规定,但对其中期过程管理却较少有明确的规定。这说明高职院校往往比较重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初期评选和末期结项考核,而对建设过程或中期考核未予以足够重视和指导[3]。过于重视团队建设结果评价也会忽视团队成员个人的贡献,无法反映成员个人的发展水平。此外,目前的考评制度还没有针对团队不同分工人员进行分层考评的指标,使得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为一件“美丽的外衣”,全靠团队带头人强撑,团队成员无法被长效激励[4],缺少对成员个人的绩效管理,导致成员“偷懒”和“搭便车”等现象频出,严重影响了团队建设成效。

(三)评价方式以定量评价为主,缺少定性评价

由于定量评价具有简便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高职院校在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进行评价时经常选择定量评价,但这样的评价不全面,还易流于形式,不能对团队建设的某些核心要素作出准确反映和评价,如难以体现教师在实践教学、社会服务、专业研究等方面的过程性作用,尤其是一些隐性的劳动付出不能得到很好体现[5]。定性评价一般是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进行评审和比较的评价方法,强调观察分析和归纳描述,在确立评价指标和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征求专家的意见,体现了现代人本主义思想和发展性评价理念。由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所展现的价值引领、文化精神、社会影响力等难以进行量化评价,因此,使用定性评价可以很好地弥补定量评价与团队建设深层次内容联系不紧密这一缺陷,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准确。但如果过于依赖专家建议也会导致评价过程缺乏一定的客观性,有时会使评价结果模糊笼统、弹性较大,难以做到精确把握。因此,如何灵活运用定量评价的客观性与定性评价的发展性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评价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四)评价缺少第三方监督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不完全是一个独立于政府、社会、公众的存在,必须接受社会各个层面的监督。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虽然重视团队负责人、学校领导、同行专家等作为评价主体的重要作用,但却忽视了第三方监督评估的重要性,导致评价主体单一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和说服力。第三方专家或机构具备专业化的操作系统、严密的流程,并且具有丰富的观察和判断经验,能保障评价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准确性,能体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评价的深度,其评价结果更具权威性和可信度。因此,第三方的监督评价作用不容忽视。

三、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的改进策略

(一)适应团队发展需要,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发展的活动过程,需要根据团队建设情况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决定。因此,传统的评价体制显然不适应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发展,必须建立一个能够全面反映其建设效果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促进团队正向可持续发展。

首先,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须摒弃“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应根据团队类型、建设目标构建能体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特色、适应团队发展需要的评价标准。一是补充能够反映团队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创新性和团队建设成果所衍生的社会效益方面的相关评价标准,破除“唯论文”“唯奖项”“唯帽子”等顽障痼疾。二是应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设计与选择能体现团队特色、反映团队实际情况的评价标准。三是评价标准既要能反映团队的整体建设效果,又要能体现团队成员个人的贡献,从而能够对团队建设整体效能和成员个人实绩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团队与个人共同发展。

其次,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须采纳多元评价方式。《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提出,应采取专家评估、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开展绩效评价,形成诊断改进报告和绩效评估报告[6]。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评价方式,采取成员自评、团队互评、专家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其一,成员自评应鼓励成员个人多作自我反思、多进行自我比较,对自己和团队形成一个正确认识。其二,团队成员互评应尽可能鼓励成员多沟通、多交流,营造互评的和谐氛围,以利于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其三,专家和第三方评价应保持独立、客观的立场,增强评价的专业性,并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多主体评价有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降低单一主体评价可能带来的弊端和盲点,集多方智慧,促进团队健康可持续发展[7]。

需要注意的是,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必须以可行性、科学性、动态性评价原则为前提。多元化评价机制不是盲目地、随意地选择多种评价方式的组合,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团队达到建设目标而不是纯粹为了检查和评比。因此,只有全面分析团队发展情况,明确团队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才能科学确定符合团队发展实际的评价内容和方法,从而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不断改善和提高团队建设水平。

(二)注重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以评价对象为主体、旨在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评价活动。发展性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其基本特点是以人为本,面向发展。发展性评价倡导评价的过程导向,坚持评价的主体取向,尊重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倡导评价价值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8]。发展性评价强调发展的连续性,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重视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此外,发展性评价注重团队的发展,关注团队成员的个人特长与发展,亦注重团队的高效合作[9]。因此,发展性评价能够有效激发团队成员的内生动力,促进团队成员加强协作,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形成团队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促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

首先,发展性评价基于具体、明确的发展目标,不断给予评价对象反馈,并促进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高职院校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搜集能体现团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通过分析形成对团队发展变化的全面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团队发展中的长处与短板分别给予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形成常态化、周期性的诊改工作机制。其次,基于发展性视角,发展性评价除了注重团队发展的真实情况,也十分关注成员个人的成长与进步,这有利于促进个人与团队的共同发展。此外,发展性评价能够有效发挥团队成员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成员个人被迫接受评判的传统状况。在对成员个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能忽视成员个体的差异性,应依据每个成员的特点、发展潜力和其对团队发展的贡献,采取相应的、合适的奖惩措施。积极完善团队成员贡献评价制度,有益于促使成员既注重完成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也注重相互间的团结协作,营造团队公平公正的合作氛围。另一方面,应重视兼顾教师职业发展愿景与团队发展愿景,以提高教师的实际获得感,激发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各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创新制定激励机制,重视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营造促进教师发展的良好氛围[10],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团队建设任务当中,提高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效率与质量。

(三)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内容涉及到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创新成果等各方面,评价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团队建设效果,因此,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同时客观地存在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过程中是必然的。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的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无意义的定量;定量评价使定性评价更具科学性、客观性,促使定性评价广泛而深入。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应是统一的,评价结果应是互补的。只有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才能确保评价结果的效度和信度。

一是在评价实施之前,高职院校应利用定性评价对团队建设内容进行分析,挖掘团队建设的内涵价值,力求评价标准的设计与选择全面而准确。二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定性分析后的各种评价指标赋予权重,通过量化方式对其进行分析与考察,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三是对量化分析的结果应进一步进行定性评价,起到查漏补缺、提高评价结果准确性的作用。合理使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既可以增强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又可以避免量化评价所导致的僵化和生硬;既可以增强质量评价的全面性和动态性,又可以避免定性分析中由于主观臆断所产生的偏差。

(四)强化监督评估

监督评估,既是检查团队建设成效、检验评价结果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化监督评估必须以公平公正的评价制度为前提,推动多方力量参与监督评估过程。首先,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是由学校、行业、企业组成的协同组织,发挥着高水平专业群主导、行业引领、企业和多所院校共同参加的集群效应[11]。因此,首先,应完善监督评估制度的顶层设计,使质量评价的监督评估工作有迹可循、有规可依,增强监督评估的规范性、科学性,为建设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保驾护航。其次,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应依托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促进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质量评价制度构建,明确其监督评估的责任与义务,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最后,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之间应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团队与团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从而取得共同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成员院校高职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