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的女儿

2022-03-16 02:05兰心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3期
关键词:女儿爸爸妈妈

兰心

妈妈是能迅速和陌生人交朋友的“社交天花板”,女儿却是连叫服务员都不好意思开口的害羞孩子。当两种迥异的性格相撞,会发生怎样的冲突?

口述:晶莹 (12岁)

害羞,让我变成一只孤单的鸵鸟

小时候,因为妈妈做生意,我一共搬了4次家,换了3所学校。每次都要和刚刚交上的朋友告别,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始新生活。看见我恋恋不舍,妈妈总会安慰说:“别难过,你还是会交到新朋友的。”妈妈是传说中的“社交天花板”,和谁都能有话聊。应酬时,总是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每次搬家后,妈妈总能很快与新邻居成为朋友,我却做不到。和陌生人相处,只会让我害羞、难为情。

妈妈经常向我灌输“鸡汤”,什么“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或是“活出你的特色”之类,我早就听腻了。大人总是口是心非,他们明明更喜欢成绩好的孩子,更关心考试谁是第一名。每次,老师在群里发布“xx同学在某种比赛中获奖”的消息時,妈妈毫不掩饰她的羡慕。我的特色,一文不值。可是,我注定无法成为耀眼的孩子,不知该怎么发光。

因为害羞,我不喜欢说话,在班里遇到很多困难。我有两个熟人,可以充当我的传话筒。我有话只对她们说,她们再帮我回复周围的人。可惜,她们不能帮我回答老师的提问。每次上课回答问题,我的脸都比苹果还红。内心总在想:“同学们看到我脸红了吗?他们会不会笑我?”

我也不想这样,就是控制不住会害羞啊!

口述:晶莹妈妈

看着女儿画地为牢,我想帮她冲破枷锁

我有一个性格腼腆的女儿。6岁前,我们几乎形影不离,我就是她的传话筒。第一次分离是小学入学面试,老师让她背一首古诗,她犹豫很久才磕磕巴巴地开口,明明之前在家里背得很熟练!我在教室外面听着,那种爱莫能助的心情,至今仍无法释怀。

我在社会上闯荡多年,早已忘记“害羞”是什么感觉。看到女儿连张口叫服务员的勇气都没有,怎能不生气?她这个样子,将来怎么适应社会?

为了给女儿创造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我让她学古筝。她明明有天赋,平时也学得挺好,可比赛时一面对陌生评委就发挥失常。这么多年来,她一直输给了自己。

历任老师给我的反馈都是“孩子不太合群”。小组活动时,女儿总是蜷缩在角落里,静静地看别人发言。老师为了锻炼她,让她当外语课代表,她总是把收齐的作业往老师桌上一放,多一句话都不说。我很担心她会被周围人边缘化,将来被社会淘汰。讽刺的是,这竟然是女儿的愿望,她对我说:“如果我是透明的,没有人注意到我,该有多好!”

相比于我,孩子爸爸倒是比较了解她的感受,说:“虽然,我不是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但也是不喜欢和别人深交的人,比较害羞。我们还是不要给孩子压力吧!”难道我们什么都不做,女儿的问题就能消失吗?看着孩子受苦,我真的很想帮帮她!

分析:害羞,为何成为孩子的保护色

晶莹和爸爸所感受到的害羞有所不同:晶莹的压力来自他人评价。所以只要有他人在场,她就会脸红,感到窘迫和难为情,不能恰当表达自己,没有机会获得别人关注。

而爸爸并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只是习惯隐藏自己的感受,不喜欢被别人察觉。他在大多数场合应付自如,不会有窘迫的表现。他的害羞,更倾向是一种内在特质。一言以蔽之,晶莹是公众型害羞,爸爸是私下型害羞,很明显,公众型害羞体会到的压力更大。

也许,晶莹的害羞是遗传于爸爸的内在特质。但是,环境的不友好以及过早被识别出害羞特质,会成为孩子成长中一个不利因素。父母多次搬家,加重了她的孤独感,让她更加焦虑。看到包括妈妈在内的周围人能迅速适应环境,晶莹会更加排斥自己内在的害羞感受,甚至自责。

往往,孩子被贴上害羞的标签后,想要改变别人的印象就更难。大家已经习惯不爱说话的晶莹,她再开口的压力就会更大,因为害怕引起别人注意。同时,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和不乏焦急、功利的父母,也会带给害羞的孩子较大压力。他们一边在意自己是否优秀,一边担心自己被朋友嫌弃,这种功利的心态导致孩子无法体会到交往的乐趣,陷入更加自我关注的恶性循环。

被打上害羞烙印的孩子,认为“害羞无法改变,我就是这样”。他们会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寻找证据来自我暗示,从而陷入一种怪圈。大人逼迫孩子变得开朗,只会让他觉得“你不喜欢现在的我”,进而加重自我否定,更加不敢走到人前。因此,父母既不能对孩子的害羞坐视不理,也不能太着急,欲速则不达。

策略:逐步挑战,打破害羞的自我预言

父母帮助孩子挑战害羞之前,要做好铺垫。孩子只有正确地认识害羞,才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害羞,然后通过学习技能提升自尊,消除害羞的负面影响。

在现实中,学校环境不会因为一个害羞的孩子而改变。正因如此,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孩子在克服困难时做出的努力,并给予温暖的支持,孩子就更容易接纳自己。“害羞是正常的,担心也是经常会发生的事,爸爸妈妈有时也会害羞和担心。只是有些人能找到好的方法应对它们!”孩子最需要的是这样的回应。

妈妈可以这样鼓励晶莹:“即便你感到害羞,但是作为学习的一部分,也要试着回答老师提问。”晶莹可能会说:“我做不到,我太害羞。”妈妈再帮助晶莹发展一些应对害羞的策略,比如,模拟课堂场景提前演练,或者配合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来缓解紧张。害羞的孩子需要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铺垫,并且在父母、老师的鼓励下,相信自己下一次能做到更好。

改善害羞孩子的人际交往,也需要一些特殊行动。在咨询师的建议下,妈妈和晶莹一起做了一本漂亮的手账。每天晚上,母女俩一同记录心情。晶莹在手账里写道:

体育课的时候,文涛把我白色的校服裤子踩了一个脚印,但他马上和我道歉,还要和我换裤子穿,这个傻瓜。

班里重新排座,老师说,我不用换。可以继续和喜欢的朋友做同桌,好棒!

通过这样的方式,妈妈一点点体验晶莹的喜怒哀乐,也有机会和她一同分享关于交往的正确认识:“有时候,我们因为别人做的事情感到难过,但即便发生矛盾,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晶莹记录下的快乐越来越多,会对交往更有信心,学到更多的交往技能。

另外,害羞的孩子在一个环境中待得太久,就会建立起一套用来逃避的自我保护系统。比如,晶莹让好友为自己代言,结果更难以融入班级环境。所以,父母尽量不要对害羞的孩子过度保护。晶莹虽然脆弱,但并非不堪一击。妈妈如果和老师走得太近,总是替孩子解决问题,那么晶莹下次面临困难情境时,仍然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身。

比如,晶莹和同学发生矛盾,妈妈不要急于替孩子讨回公道,而是尽量支持她在困难情境下表达自我:“XX同学,你上课的时候抖腿,影响我学习了,能少抖几下吗?谢谢!”当然,孩子很容易对这种描述失去信心,妈妈可以帮助晶莹在家里反复演练,直到她可以顺畅地表达这些含义。即便孩子的表达没有收到应有的成效,父母也要继续鼓励孩子:“你说出心里话,至少不会后悔。”这样,孩子在一些困难情境中才能越做越好,越来越有信心。

总之,父母对待害羞的孩子,最关键的是支持其行动。害羞的孩子往往想得多、做得少,越想找到完美的方案,越是不得其所,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内耗上。所以,父母的关心和鼓励,就是孩子进行自我挑战的最大筹码。

1586500511329

猜你喜欢
女儿爸爸妈妈
我和爸爸
爸爸
鸟妈妈
和女儿的日常
我的妈妈是个宝
爸爸冷不冷
不会看钟的妈妈
可怜的爸爸
妈妈去哪儿了
女儿爱上了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