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2-03-16 10:15印少涛
读写算(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微课

印少涛

(泗阳双语实验学校,江苏 泗阳 223700)

微课以“在线学习”“体验性学习”为基础标准,延展了学习的空间,也高效地凝练了课堂的精华,是基于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一门新型教学模式。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注重于实际操作,针对的是学生具体的上机实操,教科书的用处相对于其他科也较少。微课利用了可观看的优势,能够高效地向学生传递具体的操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优势。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低

即使如今的信息化发展迅速,仍然存在许多学生不懂基础操作的问题。有些学生甚至连复制粘贴的基本操作都没能掌握,沉迷手机游戏与社交软件上,对于电脑的基本操作存在不熟悉的状况。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低,连电脑基本的术语都无法听懂,这就加大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难度,难以掌控课堂,提高课堂的效率。再者,有些家长也从小不让孩子碰手机与电脑,这都加大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不熟悉,难以很好地学习信息技术。

(二)教学效果不佳

信息技术课程注重的是实践与探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学校安排的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一周一次,课时比较少,学生记了本周课程的内容就容易下一周忘记,教学效果也大大减弱。再者,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口述型教学模式,其文字中的抽象性和模糊性也让很多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出差错。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问题,而教师一一解决也大大浪费了课堂的教学时间,让整堂课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不高,继而让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参与度也不足。

(三)学生的学习热情度不高

如上述而言,基本操作能力低、教学效果不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接连弱化,甚至出现不上心、厌学的现象,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学生的自学动能不足,自主学习与自主实践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强化,实质性的信息技术学习也就不到位。由于班级的人数多,教师又不能对每一位同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一解答,进一步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实现高效率的学习。

二、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度

如今的微课很像网络上的“教程”,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上机操作。信息技术注重学生对于电脑的熟悉,其学科知识也存在相应的抽象与实践,如果只是通过文字宽泛地叙述,难以让学生产生想学的兴趣。通过微课,是把文字具体化、图像化,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将知识通俗化,变成了观看就能上手的简易教程,大大地简化了知识,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度。有了基础的知识夯实,学生的自主参与度也会慢慢地提高,其自主能动性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需要的IT 界人才也越来越多。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掌握电脑中的基本操作即可。通过微课的新型授课方式,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学生走入新时代的潮流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实践探究能力,为他们日后能够掌握更深的电脑知识做准备,也同样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培育的人才不仅需要思想道德与学识思考能力,也需要自主实践与探究的能力。通过微课直观的教程,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会他们如何更纯熟地操作电脑。

(三)有利于活络学生的思想

信息技术要求操作人有一定的基础操作能力,同时也能扩展学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能通过学习基础操作而学会更高阶的操作及用法。微课不仅满足了学生掌握更灵活、更高阶的知识传授功能,也能够针对性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快速地帮学生解决实际的疑难问题。这不仅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有利于活络学生的思想,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思想的火花需要基础知识的支撑,思想的创新也需要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活络新思想,最终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实际操作水平。

三、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一)教学内容趣味化

微课以碎片化的学习内容直接地向学生展现知识,是扩展素材、简练内容、凝结精华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教师要大力地推进微课的应用,就需要将教学内容趣味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度与积极性。教师要将微课的教学内容趣味化,就需要开发创新思维,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教学内容上,在教授起始的“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时,微课内容也可以相应的利用其直观展示的优势呈现各种各样出现在生活里的信息技术,LED 屏、互联网技术、AR 技术、VR 技术等等,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认识具体的信息技术,形成一个宏观而有深度的认识,深刻地理解到信息技术在这个时代具备的优越性与重要性,继而引发心中想要学习的渴望。另外,教师也可以自己手动进行实际操作的简笔绘画,在认识桌面、鼠标、键盘、窗口、文件、软件等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通过简笔画制作一个小小的GIF或者小动画,让动起来的简笔画丰富教学内容。这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直观简明地向学生展示了如何操作的过程。

信息技术的教程对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而言,如果过于抽象与模糊,就会大大地降低教学效果。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基于实际进行创作,既有实际性又有创新性。同样,在基本的认识中,对于“复制”“粘贴”“创建”等不能够准确展示具体图像的操作也能通过趣味化的微课进行展示。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先让学生认识到基础的设备再进行具体的按键学习。教师可以自己对网络的教学视频进行剪辑放入微课内容的制作中,高度凝练教程的精华,直截了当而又简明利落地向学生展示电脑按键的具体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丰富学生的认知。

(二)构建微课资源分享平台

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缩小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微课就是一种具备优势的数字资源。教师不仅要注重微课的内容制作,也要注重微课后期的能用。对于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软件构建一个专门的微课资源分享平台,并开放具体的问答评论区,根据不同学生的疑问做一一的解答。在往日传统的授课方式中,教师一般会亲自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上的困难,既费时又不能兼顾所有学生。因此,在网络上公开收集并回答学生的疑问,既不会影响到教师的个人时间问题,也能让有所疑问的学生能够得到解答。这样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自主思考能力,通过教师的回复做实际的操作,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其教学效果也更佳。学生下一次不懂时,也能通过翻阅教师在网络平台上的回复温习,克服了口述型“一听就忘”的弊端。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主动,也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双向奔赴的教学效果。通过微课资源的分享平台,学生能克服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重温,远距离地实现了教学效果的延时性,不再局限于教师的口述与文字,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而教师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以微课营造教学情境

在平日的授课中,一般是教师在多媒体的屏幕上进行联机的投屏操作,学生观看进行学习与实际操作。长此以往,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教学效果低下,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累,渐渐地难以跟上教师投屏的教学进度。因此,以新颖的微课作为课堂的预热,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具备一定作用的环节。教师可以自己制作能够凝练一节课内容的微课内容,给学生展示此次教学核心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而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选择播放网络上的视频加以辅助,帮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这不仅大大地减少了教师作为主导的时间,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了课堂氛围。于小学生的学习阶段而言,理论性的学习总显得枯燥无味,微课有利地缓解了传统性理论教学的枯燥,大大延展了学习内容的深度以及广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

(四)创新作业系统

以往传统的信息技术作业都是以线上的一个操作作业为主,目的是巩固课堂知识,延展课堂内容。但事实上,很多信息技术作业都会留在下一周讲,由于时间跨度大,学生做完之后就会忘记,下一周教师的讲解实际作用不大。因此,教师可以创新作业系统,除了例行布置线上作业,还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进行答案的具体解析,构建一个能够立刻做完、立刻知道答案与具体步骤的作业系统。教师甚至可以构建一个问题区,让学生进行在线填写,教师在浏览后进行作业的打分和解惑。通过微课的讲解与解析,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快速地知道正确答案,迅速地掌握好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也能高效地延展知识点,丰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信息技术对于年轻人而言,需要的更多是活跃的思想与创新的思维,小学生在这个阶段普遍拥有一定的天赋。教师要认识并重视这一点,不仅局限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上,也要延展到有深度、有广度的空间上,利用他们年轻、活跃的思维优势,以新颖的微课教会他们更高阶的操作,为他们日后的电脑操作奠定更重要的基础。

(五)实现以微课的分层教学

微课除了打破时空限制的特点,还有分层教学的巨大优势。每个班的人数不同,学生个体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也良莠不齐。教师要实现因材施教,如果还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难免显得乏力。因此,微课能有利地帮助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学习的小程序,让学生自己选择所要学习的难度层次,继而进入不同的学习系统中去。针对基础操作较弱的学生,微课在讲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还会细化操作,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按键的操作上;针对具备中等知识的学生而言,微课在讲授课程的同时还可以稍微地延伸知识,尝试让学生学习更高阶的内容;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微课可以快速地过一遍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落在较有难度的知识点上,在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方面下功夫。另外,这样的分层教学还可以设计成为一个游戏关卡,学生在浏览完基础的操作后,可以一步一步地拓展、深化、复习与总结,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推动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发展。这些分层的教学在日后还可以成为复习的重要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重要的资源基础。同样,在作业系统的布置上,微课也可以实现同样的分层讲解,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解析与解惑。教师要始终秉持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作不同的课件,保证学生通过分层的教学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强化,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六)将微课制作成启发性视频

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教师一般都很少进行提问,而是直接实操演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产生疑惑后再解决。而在需要课题研究或延展探究的部分,教师就需要启发性的视频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眼界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在实际进行实操演示的过程中,可以放具有启发性的微课视频,这类微课视频区别于演示、操作,而是着眼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实际效用。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可以用微课先行展示,一步一步仔细地进行操作演示,在过程中提问学生,让学生有考虑问题的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以及自主的探索学习,很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制作表格、美化表格的教学内容上,教师先放出一个简洁、直接的微课教程视频,再接着放一个根据不同要求制作的不同表格的微课视频,随后教师再提出新要求,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学生能够自主地创新、美化表格,按照自己的步骤与思路进行表格的制作,更能够如网络上的大神一般以Excel、Word 或者PPT 进行绘画的创作。教师可以作为带头人先行探究这个课题的可行性,再通过微课的启发性视频启发学生触类旁通地进行创新。

四、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且新颖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具备巨大的优越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构建了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提高了自主实践能力。教师要借助微课资源,创新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模式、更新作业系统、实现分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进一步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