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策略微谈

2022-03-16 10:15范倩文
读写算(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结构游戏幼儿

范倩文

(南通市小海街道海尚幼儿园,江苏 南通 226000)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影响幼儿游戏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于材料的投放。游戏材料是幼儿操作、实践的基础,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更多可操作材料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一、角色游戏材料投放趋势

(一)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促进幼儿游戏自主性的提升

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是发展幼儿想象力的有效方式,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操作不同的游戏材料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想象具体化。在幼儿活动中,游戏材料可以分为低结构材料和高结构材料两种。低结构材料是指结构松散、可变性强、内容宽泛的操作材料。低结构材料的使用过程由幼儿发起,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导向,充满创造性。再加上低结构材料的玩法相对开放自由,多数材料都能实现一物多用,而在角色游戏中投放低结构材料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例如,“小羊医院”主题活动开始了,小杨小朋友和小邵小朋友分别扮演小羊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他们穿起白大褂和护士服,拿出材料盒,整齐地摆好医药用品、用具,准备开始看病啦!不久,迎来了一位“病人”,小杨医生问诊后,诊断马上需要挂盐水。这时,小杨说:“小沈护士,有棉花球吗?”小沈护士说:“我去医院的时候医生都会给我用棉花球?为什么这里没有呢?”此时游戏被迫暂停了。过了一会儿小杨医生跑到“小餐厅”拿了一张卫生纸,团成了一个小团继续接下来的活动过程。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问题解决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想办法,找到替代物,使得游戏能够顺利进行。而通过这次活动得知,教师除了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外,还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收集一些低结构的材料放在每个区域活动的“百宝箱”中供幼儿自由选择,从而起到以物代物的作用,在保证游戏顺利进行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提升幼儿的游戏自主性。

(二)低结构材料投放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在开展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儿提供自由操作、自由发展的活动环境。而低结构材料则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教师在活动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创设角色游戏时就可以少投入高结构材料,取消固定式的活动形式,更多地加入低结构材料,让幼儿充分尝试,自由探索,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同时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农家乐小吃店”角色游戏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农家乐小吃店”是大三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游戏。根据幼儿年龄段的需求小吃店中投放了锅、碗、瓢、盆、勺等厨房用具,食物方面则是投放了水饺、馒头、汤圆等原来操作过的游戏材料,很多幼儿都喜欢参与到活动中摆弄这些形象逼真的材料。今天,小孙小朋友选择了这个角色游戏,扮演起了小厨师。这时来了一个顾客点了一个羊肉串,小孙找遍了所有的材料都没有找到羊肉串的踪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我们这里好像没有羊肉串,你还是点点别的吧!”小顾客不依不饶地说道:“不行!我就要羊肉串,实在不行你就先做,我等着你!”小孙想了想,拿了一块橡皮泥和竹签,将橡皮泥搓成几个小圆球再用竹签穿起来,羊肉串就这样做好啦。

通过上述游戏片段中就能发现,幼儿已经建立了使用低结构材料自制游戏材料的意识。面对游戏中的突发状况,幼儿选择运用低结构材料进行创造,运用橡皮泥制成了羊肉串,使得游戏材料、游戏情节、游戏内容都更加丰富。虽然游戏过程会比较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低结构材料使得自身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低结构材料投放的过程

首先,依据不同的主题内容投放。由于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大不相同,且拥有的生活经验也是千差万别。基于此,幼儿角色游戏的种类也不应当是固定统一的,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时就可以结合不同的主题内容投放材料。在日常生活主题中,由于这个主题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就可以投放锅、碗、瓢、盆、饭勺、筷子等炊事用具,还可以投放蔬菜、肉类、水果等食物真实还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品,使幼儿能够身临其境充分融入角色游戏中进行情感体验。而在依据社会关系的主题投放材料时,教师就可以依据不同的社会关系,如医生与病人、顾客与售货员、老师与学生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关系投放材料。例如在顾客与售货员的角色游戏中,教师就可以为幼儿投放裤子、袜子、帽子、衣服、短袖、T 恤等物品,并准备好售货员的服装以及收银台,让幼儿能够通过材料的操作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角色游戏,例如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教师就可以投放粽叶、糯米、红枣等操作材料让幼儿尝试包粽子,还可以投放彩纸、蜡笔、水粉颜料、不同大小的球、绳子等物品引导幼儿制作装饰物装饰教室。

其次,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让幼儿通过操作废旧物品让幼儿明白废旧物品的可利用性,以及掌握利用废旧物品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搜集瓶盖、废旧纸盒、卫生纸筒等物品投放进不同的角色游戏中,瓶盖和卫生纸筒可以投放进“我的舞台”中装饰服装,而废旧纸盒则可以投放进“小小交警”角色游戏中,制作成各式各样的车辆加入角色游戏中,提升角色游戏的真实性。

三、投放低结构材料应注意的问题

低结构材料源于生活,且随处可得,加上其操作性较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因此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更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及自主能力的提升。但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材料的投放方面也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确保颜色鲜艳且安全卫生。颜色鲜艳靓丽的材料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因此,教师在选择低结构材料时可以尽量选择一些质量好、安全性高的色彩鲜艳的操作材料,这样才能从视觉上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促使幼儿自主操作这些材料。在要求操作材料靓丽美观的同时还要保证材料的卫生与安全,避免对幼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伤。针对一些可以重复使用、一物多用的材料教师要注意在幼儿操作完后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病毒的滋生与传播。例如教师在“小吃店”里一般会投放荷包蛋、青菜等成品小吃,但是为了保持幼儿的操作兴趣,教师可以投放例如彩纸、剪刀、橡皮泥、蜡笔、无纺布等低结构材料,让幼儿利用这些物品自由创造。

其次,教师投放的材料要满足角色游戏的需求。在角色游戏中每个角色的扮演都需要通过一定的道具进行加持的,因此,教师在投放低结构材料时要结合该主题角色游戏的角色需求进行投放。例如在“舞台时装秀”的角色扮演中,幼儿需要不同的配饰、服装进行表演。而教师则可以投放废旧挂历、皱纹纸、报纸、绳子等物品,让幼儿尝试自己制作服装进行表演,在提升幼儿表演能力的同时,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教师投放材料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在生长环境,还是在学习能力方面都大不相同。因此,教师在选择操作材料时,要充分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例如以小班幼儿娃娃家材料投放为例。由于小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因此,在材料投放中不宜投放操作难度较大的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彩纸、浇水、夹子等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己尝试制作小发卡,以此丰富角色游戏内容,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低结构材料在角色游戏中的投放策略

(一)选择易操作、趣味性强的材料

在低结构的材料投放方面,教师应当遵循其使用原则,为幼儿选择趣味性强且容易操作的游戏材料。低结构材料作为幼儿园诸多活动中的首选素材,在安全性上可以有效降低或者避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损伤。在材料种类方面,由于低结构材料的种类多,因此,低结构材料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在进行低结构材料投放时,教师要进行合理的筛选,结合幼儿的具体游戏过程,通过趣味性强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提高幼儿使用材料的频率。同时,结合幼儿的能力投放易操作的材料,降低幼儿操作难度,以确保游戏顺利地进行。

例如,今天有5 名幼儿进行蛋糕店的游戏,3 名幼儿扮演店员,2 名幼儿扮演顾客。3 名店员中其中一名为促销员,另外一名为收银员,剩余一名幼儿则为蛋糕师傅。促销员站在中间为顾客做着介绍,收银员在柜台前站着等着收银,而蛋糕师傅则在后面厨房等着为客人制作好吃的蛋糕。这时来了一名顾客,促销员立马上前:“你好,请问你需要什么蛋糕?”顾客说:“我想要一个草莓蛋糕!”促销员听到后走到柜台前告知蛋糕师傅制作一个草莓蛋糕。蛋糕师傅用粉红色的橡皮泥捏了一个扁扁的圆柱体蛋糕,再用大红色的彩色纸和剪刀制作了几个小草莓放在蛋糕上,完成后装在盒子里递给了收银员。此时顾客又说:“请问一下你们有贺卡吗?我想要张贺卡一起送给别人。”店员冥思苦想,促销员和收银员决定一起制作一张贺卡,两个人用水晶钻和贴画做装饰,最后制作了一张爱心贺卡递给了顾客。最后顾客走到柜台前付钱,角色游戏到这里就结束了。

从这个游戏片段中可以看出幼儿对角色游戏已经有了初步的角色意识,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合理地进行分工并完成自身的职责。在游戏中“蛋糕师傅”利用橡皮泥、剪刀、彩纸制作草莓蛋糕,而店员则是用水晶贴纸、贴画、彩纸、剪刀等物品制作贺卡。在这两个片段中,橡皮泥作为低结构材料方便幼儿的操作,而水晶贴纸作为趣味性的材料增添幼儿的操作兴趣,在整个过程中幼儿都能够通过操作低结构材料满足顾客的需求,顺利地进行游戏,不断地发展自身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使得角色游戏的效果最大化。

(二)选取与游戏情境相适应的材料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游戏材料能够刺激幼儿行为的发展,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得到其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扮演则能够使幼儿更好地理解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教师要结合当前游戏情境的需求投放与情境相对应的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游戏过程的顺利进行,辅助游戏更好地开展。教师在投放材料前一定要明确角色游戏的主题,结合生活分析角色游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投放操作过程中可能会运用到的操作材料,还可以投放一些可供幼儿发挥的材料,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使得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在“医院”角色游戏中,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计、输液器、注射器等物品,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体温计、棉球、医院标志及白大褂。而在听诊器、注射器方面,教师不需要直接提供操作材料,而是让幼儿自己思考制作相应的替代物品,教师只需要结合体温计、听诊器的外观投放制作材料即可。如投放废旧的中性笔的笔筒,用它代替注射器的针筒,运用半成品的尖头棉签代替注射针,教师引导幼儿将二者结合就可以得到“注射器”的替代物;而听诊器,教师则可以投放幼儿的发箍、棉布材质的长方形条、圆片等,将发箍视为连接耳朵的听筒,而圆片和长方形条则是听诊器的听筒和橡胶管。

有针对性地进行材料的投放,不仅能够保障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更能提升幼儿的应变能力,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有效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根据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配备低结构材料

教师对游戏材料的选择间接地体现了教师对游戏活动的理解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能力。在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参与者,更是要作为观察者和记录者的身份,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出现的问题,记录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要清楚了解幼儿的成长变化,以及角色游戏材料数量的多少,以便及时地进行更改和补充。此外,教师还要结合材料的使用情况分析幼儿对材料的感兴趣的程度,如果某种材料剩余量较多,意味着平时幼儿使用频率较低,不太受幼儿的喜欢。如果某种材料剩余量较少,则表示幼儿使用频率较大,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操作材料。教师要结合材料的数量及使用频率进行分析,并及时地进行调整,确保角色游戏的顺利进行以及幼儿对角色游戏感兴趣程度的保持。

例如,在中班“我们这一家”的角色游戏中,由于幼儿对于审美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也比较乐于装扮自己、装扮他人。因此,通过长时间观察发现幼儿对于喂娃娃喝奶、给娃娃洗脸等活动不太感兴趣,奶瓶、盆子和毛巾都长时间未使用。相反,中班幼儿对于给娃娃穿衣、编辫子、梳妆打扮方面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投放各种各样的小衣服,或者是制作衣服的材料,让幼儿尝试动手制作。还可以投放更多的发卡、橡皮筋等物品,或者是还未制作好的半成品发卡、半成品发箍的材料包,以此丰富幼儿的操作材料。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投放无添加剂自制的口红、眼影等物品,让幼儿能够运用丰富的方式装扮娃娃,更好地满足中班幼儿的需求,以此激发幼儿角色游戏的参与兴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支撑角色游戏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就是丰富的材料支撑。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当结合幼儿年龄的发展,投放其年龄阶段的低结构操作材料,使幼儿真正融入角色游戏中,以此不断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能力,促进其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结构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论结构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论《日出》的结构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