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博物馆对幼儿探究能力的促进作用浅探

2022-03-16 10:15朱婧怡
读写算(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博物馆儿童探究

朱婧怡

(昆山开发区兵希幼儿园,江苏 昆山 215300)

博物馆属于非营利机构,具有收藏、传承、研究、教育等功能,是人类文明与历史发展的缩影。儿童博物馆是专门针对幼儿的教育场所,为幼儿提供感受自然、体验科学、欣赏艺术的机会,通过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激发幼儿想象力起到教育效果,挖掘幼儿的学习兴趣,塑造幼儿个性,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儿童博物馆概述

(一)概念

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定义成一个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永久性、非营利机构,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收集、保存、研究、展览人类发展进程中有形与无形的宝贵遗产,既具有娱乐功能,也具有学习与教育功能。博物馆与社区的关系十分紧密,在充分研讨了博物馆的内涵、发展前景、发展潜力、利与弊之后,国际博物馆协会进一步优化了博物馆的定义,认为博物馆是文化遗产与旅游景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博物馆主要用来存储信息资料,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20世纪后,博物馆的功能逐渐转向为信息的传播。如今,博物馆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场所。儿童博物馆是面向幼儿群体,以促进幼儿互动、探索、实践为目的教育机构,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能力。基于这一目的,儿童博物馆应致力拓展教育方式、创新学习方法,营造以幼儿为中心的情境,充分体现儿童博物馆的互动性、趣味性与生活化,为幼儿提供真实、丰富的场景,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的联系与转化,发展幼儿的思维、智力与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二)特点

1.基于兴趣的学习

最成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如果幼儿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学习,在接受知识,那么教育的意义便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学前教育,幼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生性爱玩,并不爱学习,因此,向幼儿灌输知识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也是失败的。幼儿教育应该启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产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无意识地获得知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特长并非生而具备,而是后天的培养。儿童博物馆的使命是服务于幼儿,通过新鲜、生动的体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开拓幼儿的视野,活跃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成年群体相比,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体验式、娱乐式的,儿童博物馆需要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思维规律以及爱模仿、爱游戏的天性,将被动的参观转化为主动参与,立足于幼儿的兴趣点鼓励孩子们发现和探索知识,充分满足幼儿阶段的学习需求,同时还应补充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无法提供的学习资源。

2.基于实物的学习

在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人类早已意识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是通过实物,而不是抽象的语言和符号,因此出现了基于图片、视频、工具的直观性教学。站在儿童博物馆的角度,基于实物的学习指的是通过展品完善幼儿的学习体验,用形象的方式呈现抽象的概念,让幼儿通过直接观察实物的方式进行探索,在脑海中形成具象的认知和记忆。儿童博物馆中的展品非常丰富,为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想象力和各种奇思妙想创造了有利条件,很多在课堂上、家庭中无法直接接触的实物直接放在幼儿的手中,幼儿通过听、看、嗅、摸等方式与实物互动,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学习。幼儿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感受和理解实物,在此过程中,不仅是用手感受知识,更多的是用脑构建知识。

3.基于探究的学习

“探究”包含两部分——探索与研究。幼儿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老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幼儿为中心”的理念,让幼儿通过听、感、看、想等方式探究事物,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与本质。探究性学习具有四大特征:过程性、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儿童博物馆的展品集想象、观察、体验、活动等功能于一体,充分调动了幼儿各个感官的共同参与,让幼儿更加透彻、全面地认识事物,了解事物规律,不断地获取信息,完善知识。儿童博物馆的学习方式有体验式教育、探究性课程等,旨在让幼儿自由地探索,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玩是最高形式的探索。”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幼儿正处于爱玩的年龄阶段,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沟通交流、探索知识、激发想象力、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提高社交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儿童博物馆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一)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幼儿的可塑性很强,幼儿时期是塑造健康品格、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这对于人一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如前文所述,儿童博物馆具有多种功能,它的科技性让幼儿在发现事实、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它的历史性在幼儿的心中抹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幼儿有了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意识,历史展品比书本内容更加真实生动,令人印象深刻,帮助幼儿形成了明确是非的价值观;它的艺术性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感,让幼儿在欣赏、体验、交流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了幼儿健康的审美观。通过参观儿童博物馆,可以为幼儿构建多元、包容、开放、自信的价值观。

(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儿童博物馆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体验式”的,琳琅满目的陈列品让幼儿目不暇接,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和欲望,通过直接观察、触摸、操作等体验,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此外,还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幼儿演示神奇的科学现象,讲解科研成果,启发幼儿的思维和灵感,让孩子们展开天马行空的无限制的思考与想象,手脑并用,引导幼儿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感知世界。

三、儿童博物馆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活动主导模式固定不变

儿童博物馆作为为幼儿直接提供教育服务的事业单位,在经营与管理阶段要始终保持主动接入社会的态度和能力,将自身具备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当前,我国国内的儿童博物馆数量和规模存在短缺,对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数量均不够成熟,这种现象出现为儿童博物馆的健康发展和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产生着较严重的影响,甚至成为儿童博物馆现代化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是儿童博物馆的项目活动方式一成不变,活动模式过于僵化,导致活动流程和活动成果存在较多问题。博物馆若想要与社会实现沟通,搭建联系,频发性地组织开展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儿童博物馆在各项活动期间,由于儿童课业较繁重,且很多儿童报名参加各类兴趣辅导班,导致儿童博物馆与幼儿园展开合作的市场缩小,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才可以组织项目活动。儿童博物馆每年组织开展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化,仅仅以某些固定的方式呈现,导致活动对儿童的吸引力不足,更难以实现儿童博物馆的品牌效益和自身价值,影响战略优化。

(二)经营结构单一化

从经营角度分析儿童博物馆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便是具有单一的结构层次。我国儿童博物馆兴建的时间相对较晚,并且很多内容仍旧停留在经验层面,探索工作是当前儿童博物馆管理与经营的重要手段,造成儿童博物馆的经营结构集中而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少而精的层面。但是,随着儿童博物馆的现代化发展,在新经营理念的影响下,其对外交流的频率也日渐增多,交流的内容也更加具有广阔性和深度。虽然,儿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可基于自身知识储备和职业素质从容应对儿童客户,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精进与强化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是极其迫切的,也是在当前儿童博物馆管理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每年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期间,博物馆对应聘人员的学历要求很高、对业务能力要求很精、博物馆工作内容枯燥无趣等使得很多优秀的人才被拒之门外,甚至片面考核与博物馆管理无关的内容,对部分人才视而不见。由于儿童博物馆欠缺高素质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人才流动幅度较小等,导致儿童博物馆想要优化其经营结构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实践措施落实力度不够。

(三)经营模式守旧且呆板

儿童博物馆缺乏充足的人力资源,导致发展创新性不足,进步能力下降,甚至造成营业模式僵化和呆滞,儿童博物馆的社会化属性和教育功能没有全面发挥出来,使得其自身具备的科学与人文宣传价值不能被体现出来。此外,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还有营业理念匮乏,导致其营业的科学性不高。很多管理人员在管理阶段只是将展示博物馆藏品和展示活动划归为一体,将游客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互动予以忽视。部分家长或者老师带领儿童参观儿童博物馆期间,没有对博物馆内的藏品展开详细讲解,儿童心智发育相对不成熟,对藏品的历史不清晰,缺乏有效的讲解和引导,儿童的受教育成果相对不明显。

(四)管理布局相对封闭

儿童博物馆的管理问题除了营业结构单一化,还表现出比较封闭的状态。儿童博物馆作为针对儿童的社会文化宣传基地,必须要保持其开放性的特点。但是出于当前博物馆发展现状考虑,开放力度相对不足,以至于难以为儿童教育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管理布局的封闭性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儿童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基本上是由家长或者老师陪同,若是由儿童自行前往,工作人员还需对儿童的行为进行管理方可维系馆内卫生和藏品安全。第二,儿童博物馆只面向本城市儿童,学生需要出示学生证等证明材料,这对于外地旅游的儿童而言存在着不公平性。这种封闭性管理行为,一方面可导致博物馆的知名度下降,另一方面也违背了其社会功能,为其自身发展建设产生阻碍。

(五)儿童博物馆产业化水平不高

博物馆具有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特点,是综合实物进行集中展示的场所。但是公益性并非意味着博物馆无偿性,非营利性也不表示其不可进行盈利。儿童博物馆承办的时间相对较晚,各种管理模式和运营方式不够成熟,博物馆为了解决在运营阶段的经费不足问题,可适当性地开展盈利性活动。但是很多儿童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存在着思想僵化现象,在经营与管理期间片面地追求公益价值,忽视经营价值,为儿童博物馆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产业化发展程度是要求整合盈利性和公益性,采取合适的手段保证端正两者的地位,由此可避免在产业化发展期间出现的过度营利而造成的公益性丧失。目前很多儿童博物馆管理者管理缺乏对产业化发展进行把控的能力,便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避免儿童博物馆走向市场化,而对博物馆发展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

四、儿童博物馆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途径

(一)开展“走园式”的儿童博物馆

利用幼儿园的公共空间因地制宜地设立儿童博物馆,定期开放,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儿童博物馆,开展丰富多彩的走园游戏,让幼儿通过“走园”的形式参观更多的博物馆,提高博物馆资源的利用率。比如,幼儿园可以开放陶泥馆、书博馆、棋迷馆等不同类型的儿童博物馆。以纸品馆为例,可以让幼儿了解不同年代出现的各种类型的纸,在造纸、印刷、剪纸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构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走园”形式在同一时间段全面开放各种儿童博物馆,促进了博物馆资源的相互联系与彼此共享,最大程度地挥发了儿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走园”还能开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幼儿自主选择博物馆,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选择发现他们的兴趣点以及儿童博物馆的受欢迎程度,准确地捕捉幼儿的兴趣趋向,不断优化儿童博物馆的设计和资源。比如,很多幼儿对“智慧馆”有异常浓厚的兴趣,老师可以专门针对孩子们感兴趣的科学现象、科学研究进行讲解,提供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培养幼儿的收藏与观察意识

收集物品是幼儿好奇心的重要体现,比如很多孩子都喜欢收集奇形怪状的石头、各种颜色的叶子以及动漫人物卡片等,在幼儿眼中,一个笔帽、一个玻璃球都可以成为宝贝。收藏意识也是幼儿的天性,这与儿童博物馆的创设不谋而合,只是收藏的物品不同而已,幼儿收藏的是符合他们年龄、生活经验和兴趣的物品,博物馆收藏的是历史、文明发展的见证物。在探索科学、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实物是探究的载体。无论是科学现象还是实验工具,操作时用到的“物”都可以取自幼儿的收藏品。收藏物品时,幼儿是有目的性的,说明物品符合儿童的审美标准,也说明他们对物品有探索和研究的兴趣,而且儿童的收藏品源于自己的生活,符合科学探究的启蒙性要求。收藏与观察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观察是从玩耍到探究的升华,观察意识不是浅层地对事物产生兴趣,还需要对事物进行深入的、细致的、有目的、持续性的探究。观察意识不仅体现在探究对象数量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对事物的深度知觉。比如,在体验化石挖掘的博物馆活动中,幼儿首先寻找化石,然后观察化石和普通石头的不同之处,了解化石的特点,最后再对化石分类。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采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实现了探究深度与广度的升华。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童博物馆为幼儿观察、探索、研究科学与客观世界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充分发挥儿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有助于挖掘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博物馆儿童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博物馆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