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2-03-16 10:15
读写算(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史料探究性高中历史

陈 婕

(南通市第二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0)

探究性学习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创新型学习方法,尤其是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就具体的历史学习课题开展研究性的讨论、分析、验证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具体的历史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辩证的分析,串联历史知识网络,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探究性教学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分析、总结和归纳,通过自学、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大胆进行演算与推论,从而形成结论并进行拓展,在这一过程中循序渐进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不断提升。教师在采用探究式教学开展历史教学,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方法。首先,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应当明确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开展的目标和教学任务,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设计,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设计;其次,要将学生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围绕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与能力为目的进行课题的设计;最后,要注重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提升,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与协助,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践,在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结论。

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作为案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探究式的教学,将本课的几个重点内容作为探究式学习的课题,如“探究儒家思想的形成”“探究‘百家争鸣’时期各家的核心思想”“‘百家争鸣’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等,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某个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地搜集课程相关的资料,借助课外书籍、人物传记、电影、纪录片、网络资源等丰富的渠道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具体的课题将收集完成的资料进行归类和整理,梳理思路,而后以小组形式将探究学习的成果以课件的形式进行呈现,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发表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通过开展探究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百家争鸣”时期各家的核心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化形成的重大影响,强化本课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借助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对教材内容与史料素材的开发及应用大多流于表面,而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可以将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拓展,通过史料的搜集、整理、探究和证实,对历史课程中的内容进行不断拓展,为历史学科的学习搜集更加丰富的资源。同时历史资料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领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可以为历史学习赋予了全新的活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学习网络,通过史料实证完善历史教材的内容,串起系统的历史知识链条,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一方面,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加强对文字史料的研究,利用网络、书籍、文献等方式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和拖延,补充学习资料,还原历史事件;另一方面,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史料后,还需要指导学生对这些史料进行分类、整理和辨别,结合历史教材的内容,通过史料的对比分析,选择具有价值的史料完整地还原历史事件,配合探究性学习的课题进行史料的整理和利用,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结论。

以《五四运动》一课作为案例,在本课学习中教师可以“五四运动期间吴佩孚的角色与评价”作为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广泛搜集史料还原五四运动的全貌,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为出发点,对吴佩孚在五四运动中承担的角色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吴佩孚的思想主张及如何评价吴佩孚在五四运动期间的行为,借助这一方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越加广泛,在教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时,也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法。通过引入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网课等方式,可以将学生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利用起来,利用一些短视频、微课堂等方式补充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探究性学习的资源,提升探究性学习的效果。例如,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和问题式教学的方法,利用短视频创设教学情境,适当提问、启发和引导,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自主思考和探究,从而以丰富的历史教学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为了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质疑,在学生内心产生疑问的前提下就会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会激发其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态度较懒散,不愿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发现与分析。即使能够发现问题也不愿进行主动提问,更多的是自己独自进行思考。通过对于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质疑。所以,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个人的引导与指导作用。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能够进行设疑。因此,在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不愿提出问题的状况下,教师不要为难学生,让学生回答难度很大的问题,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基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进行思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要为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最终得出个人的答案,在此基础上就会使得学生受到良好的激励与鼓舞,然后学生就可以更加信心满满地解答后续教师提出的难度较大问题。针对教材中的难点问题,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分析,例如,补充材料法与类比分析法等,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与掌握,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地思考,主动地质疑,基于独立自主的思考得出问题的答案,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质疑能力。

例如,在讲解《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组织学生深入地分析与探讨辛亥革命的成败。在教学中,教师先要导入学生较感兴趣的影视视频:“请问大家是否看过《十月围城》这部电影呢?哪位同学能够对电影故事的情节进行讲述呢?”基于此,导出孙中山以及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辛亥革命,人们有着不同的评价。有的认为其成功,有的认为其失败。”于是,学生就会形成疑问:“为何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学生就会认真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对问题进行思考。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谈谈阅读后得出的答案与理由,基于此,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与把握辛亥革命的过程与性质。

五、组织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

在高中历史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摆脱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限制,不仅要在课堂时间为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另外也要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图片、电影与歌曲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拓展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得学生获得更加广阔的探究学习空间。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教材知识存在的局限性,而是要发掘更加大量的史实。教师要及时地肯定学生提出的奇思妙想,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相关的想法进行探究与分析,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历史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教材内容入手,把教材内容和时事政治有机地关联起来,或是为学生穿插讲解著名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基于此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了解与之有关的历史知识,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仅如此,教师也要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

例如,在讲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学习课程内容以前,教师为学生播放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视频与图片,另外,在为学生播放我国人民誓死反抗侵略者的影片,帮助学生充分地了解到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与可恨,了解我国军民的英勇无畏。接下来,教师再为学生梳理抗日战争的时间轴,指导学生对日本侵华进程的导图进行绘制。而且,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面对日本的侵略,我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反抗呢?”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探讨与分析,进行简单的概述。接下来,教师再为学生布置课外的话题,引导学生通过数据与互联网等方式查阅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或是观看相关的电影,或是向长辈们、向老红军进行请教,了解抗日战争的相关故事。如此一来,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六、加强课堂互动,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学生在台下机械、被动地听讲。在教师提问的时候,能够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少,在教师将课程内容讲解完毕以后,学生再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在此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较少,进而就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反省,充分认识到历史学科有着大量的史实资料,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趣味性以及知识性的有机结合,要积极地组织开展探究式教学,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活动,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为学生展示图片与影像等相关的资料信息,并且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主动参与,进而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融洽,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例如,在讲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相关内容时,在教学中,教师先要把全体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由不同的小组代表不同时期的帝王,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以及自主学习,对本小组代表的帝王拥有的权力进行总结与归纳。接下来,教师提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在讲到哪个时期的时候,对应的该小组就要把这些地方的权力制作成为多张标签。在完成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再引导各小组进行自由地探讨,并将个人选好的标签展示给其他小组,在此基础上了解到在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下,帝王权利慢慢强大的基本规律,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历史的相关知识,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组织开展课堂讨论互动,增强合作探究能力

在21 世纪,社会与国家需要大批有着良好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的人才,所以,在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与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分析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对丰富多彩的探究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索。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内容,采用浅出深问以及明知故问等方式进行提问,基于不同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另外,教师也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或是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针对历史问题开展辩论赛,或是讨论活动。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很多新颖的想法,最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在讨论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要指导学生对讨论的方法与技巧进行掌握,引导学生进行认真倾听,使得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进行交流与合作,并与他人共同研究与探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总结、归纳,最终再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而且,在开展讨论活动以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地发挥校内外学习资源的作用,收集并且整理相关的资料,然后制定讨论方案以及发言提纲,充分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这样才可以做到有备无患,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八、结束语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知识边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自主地开展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利用学习资源形成结论。借助于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了印象,对历史知识进行了整合、扩展和概括,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自主地安排学习计划,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史料探究性高中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史料二则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以《重叠问题》的教学为例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