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策略浅谈

2022-03-16 10:15胡海洋
读写算(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数学教师

胡海洋

(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江苏 泗阳 223700)

在初中教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为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更加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度挖掘并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合理解构教学素材,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依据是学生的数学课本。教师想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则需要由教科书出发,为学生重新解构教学素材,让学生能够深入挖掘教学理念,从而对数学理论知识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具有生活趣味性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在初中教学中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本身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通过数学家总结分析而来,数学知识来自生活,也必将服务于生活,所以在学生实际生活中有诸多事物都包含丰富的数学知识。如果可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应用于数学教学中,那么有利于学生加强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形,让学生感受到二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的作用。如“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公斤香蕉和3 公斤橘子一共花去了46 元,同时妈妈也让小明买一些水果回家,所以小明又买了3 公斤香蕉和5 公斤橘子一共花去了34 元,小明回家后,妈妈询问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但是小明已经忘记了购买的价格,此时小明应该怎么计算香蕉和梨的单价。”如果将香蕉设置为x 元一公斤,而橘子设置为y 元一公斤,那么同学们将会很容易通过解答二元一次方程计算出香蕉和橘子的单价,如果采用常规计算方法那么计算将会变得极其复杂。通过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认识到二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结合教材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机会。教科书的设置,主要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所以如果学生能够合理思考将会很快掌握新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知识迁移的教学效果。但在当前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未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是直接向学生讲解,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缺乏自主学习过程,所以只能够浅显地掌握数学概念公式等较基础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过于被动,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索,进而理解数学知识的由来,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脉络。

如在不等式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会对负号的变化以及不等式方向有所混淆。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只记忆了不等式的变化规律,却并未掌握不等式变化的原因。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做题时一旦出现记忆错误,或者书写错误时很容易出现错误。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知识的机会,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给每一个小组不同的不等式,让学习小组进行自主解答探究。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数字带入验证自己的不等式解答是否正确。学生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过程中将会对不等式的变化规则,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印象,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让学生深入挖掘不等式变化的深层次因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以兴趣为主导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虽然已经接受了完整的小学教育,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学生仍然处于青少年时期,自我控制、自主学习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想要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就必须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够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数字和符号看作是一种挑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富有挑战精神,不断突破新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并且一旦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数学知识的核心内涵,从而掌握数学思维,利用数学思维看待世界和事物,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分数运算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往往会为学生预留大量的课后练习题,想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增强运算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课后作业往往存在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大量复杂的数学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毫无学习兴趣可言,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练习的学习环境下,所以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加具有趣味性的课后练习活动,可以让学生统计自己家每天晚饭的花销,并且教师每天随机给出一个数字让学生自行计算每天自己家晚饭的花销是随机数字的几分之几。这样学生会将课后作业认为是一项生活调查活动,学生对于课后计算练习的反感,也将会得到有效的降低。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还需要注重教学引导,防止学生由于误解而长期发生计算错误。与此同时为了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展开运算比赛。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运算习题让学生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比赛,比一比在规定时间内哪一个学习小组做得又快又准确?胜出的小组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以游戏比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保证每一名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比赛中。并且学生在快速运算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缺陷和不足,将会更加明确地展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比赛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加强教学针对性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学习缺点。

三、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针对性

在初中教学中,数学是一项相对抽象的教学科目,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取决于学生个人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因此在传统教学中总会有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单纯地按照课本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则导致学生的学习进展越加困难。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建设师生互动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勇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见解,这样教师就能够明白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缺陷,从而采用因人而异的教学手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每一名学生能够在个人学习基础之上获得不断地提高,从而使得数学知识内化升华为个人的品质。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对于教师存在一定的胆怯心理,所以学生并不愿意主动与教师展开沟通交流,那么教师就需要采用更加和蔼可亲的态度面对学生,消除学生对于教师的负面情绪,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真正达到沟通互动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3D 视图的教学中,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会观看三视图,掌握三视图的画法并且能够在脑海中根据三视图想象出具体的3D 模型。三视图对于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想象起来较困难,此时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空间想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真正展示三视图的3D 模型,并且让学生自主尝试,在计算机中根据三视图制作出3D模型。在学生制作3D 模型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有机地与学生进行对话,了解学生的潜在思维,并且让学生制作完成后,分享自己的制作思路。这样教师与学生沟通互动的教学情境就构建完成了,学生并没有将教师的对话当成是一种提问,所以在潜意识中将会认同教师这样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有利于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

四、合理利用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新教学改革的指导下,教师要帮助学生挖掘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能够更加全面主动地理解数学知识。而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学生是否能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的核心能力,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试题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索思考,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是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教学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学思维看待世界。

以课后作业布置为例,教师除了要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以外,还可以为学生设置开放性试题,注重课后作业的开放性和探索性。例如在展开圆的相关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汽车轮毂的设计理念,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汽车以及网上图片画出不同品牌汽车轮毂的设计示意图。这样学生为了完美再现轮毂示意图,合理均分汽车轮毂并且形成良好的支撑,设计得更加具有美感,则会充分应用圆的相关性质,如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就可以用来切割比例不同的汽车轮毂结构。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圆的基础知识自主设计一个汽车轮毂,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这样的课后作业形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充分发挥,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例如逆向思维、数形结合,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合理选择,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师带领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其在难度和内容上面都有着极大的不同,尤其是在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要求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于刚从小学阶段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存在对新知识难以适应的情况,这也是初中数学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的重要原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习惯了快速的教学速度,很容易忽视学生的感受,导致学生对新知识不适应,成绩日益下降。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只讲自己认为的新的知识点,而对旧的知识点不做回顾,教师在前面讲学生被动地记,完全跟不上教师的速度,旧的知识点未能充分掌握,就要接受新的知识点,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积压的问题越来越多,从而影响数学成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带学生巩固旧的知识点,这样会帮助在掌握旧知识的前提之下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比如在教授新知识点时,关联旧的知识点,每堂课开始之前,先对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巩固,带领学生回顾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到知识的真正含义。而且数学学习只有牢固的基础,才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更好更快地参与到初中学习的过程之中改变小学养成的被动的学习方法。而且有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高,因此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效率也会比其他同学高上不少。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可能会略显吃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能经常批评学习较落后的学生,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找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习的速度,最终实现全班同学整体成绩的提高。

六、让学生体会成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进行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由于尝试了太多的失败,导致学习的过程中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缺乏学习上的自信心,将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甚至还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不愿意在学习上继续坚持努力下去。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在学习上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也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自信心的重要方法。其实每一个学生心里面都渴望着学习上的成功,渴望着能够得到教师的赞扬和承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对成功的渴望,让学生在学习上敢于表现,敢于拼搏。教师也要多多提供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表现自己,获得被教师称赞、被教师认同的机会。针对学习困难、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来说,教师则更应该适当引导,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探究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如果这样的学生在课上正确解答题目,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批评学生,要想方设法给学生一个台阶下,不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总结分析本次的经验教训和知识所得,引导学生在下次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在一些证明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证明,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证明方法。对于能够找到不同解题方法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予以鼓励,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学生在自我认同和教师的承认中建立起十足的学习自信心,大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也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七、结束语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采用更加完善多元化的教学手法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