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绘本运用策略探究

2022-03-16 10:15
读写算(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绘本美术小学生

侯 玥

(泗洪县双沟实验学校,江苏 泗洪 223900)

绘本就是以绘画为主带有少量文字的儿童读物。绘本内容简洁、干净,颜色鲜艳,是当前最受小学生欢迎的读物之一。小学美术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技能,发展学生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拥有基本的美术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喜爱的绘本读物,帮助学生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绘本运用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处于教学主体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对美术知识的接收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若想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运用绘本进行教学,需要小学美术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尊重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且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课堂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绘本进行学习探究,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高,有效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运用绘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相对不那么繁重,但同时注意力也难以长时间集中,对于抽象相对复杂的美术教学来说,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模仿练习,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绘本则刚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绘本主要是由精美的图片和简短的文字描述加以构成,用于描写一则丰富有趣的故事。绘本中精美的图片以及丰富有趣的故事,将会对学生生成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绘本,通过美术绘本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小学生对美术绘本中蕴含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和小学生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动手绘画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学习绘本的故事讲解模式,在纸张中画出一则自己心中喜欢的小故事,或者自己切身经历的独特趣味事件。学生一边进行自主创作,一边加强美术练习,学生的美术课堂活动就不再是单一的被动练习,而是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融入其中,学生可以主动进行创作学习。

(二)运用绘本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市场对于人才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人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求人才具备较高的个人文化素养,从而能够有效应对市场的变化。绘本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娱乐性阅读书目,大量绘本中还包含深刻的哲学知识,有的绘本是以寓言故事为文本进行绘画的。所以绘本不仅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素材,更加可以作为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一种素材。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绘本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利用绘本的特性,发挥绘本的作用,对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进,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锻炼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二、绘本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美术绘本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美术绘本中包含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造型等夸张有趣,符合小学生的审美需求。并且绘本本身具有丰富的色彩构成,小学生年龄偏小,天生会对颜色鲜艳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能够吸引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对美术产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教师在选择绘本展开美术教学时,除了要关注绘本故事内容以外,还需要注重选择绘本颜色是否丰富、人物造型是否符合小学生的审美?

(二)增强学生对美术内容的感知能力

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在进行创作时人物造型、色彩搭配、结构组成等方面都有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美术绘本中的内容也就具有鲜明的特点,能够在绘本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时为学生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有效运用美术绘本,能够使小学生对艺术的不同风格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可以拓宽小学生的美术视野,增强小学生对于美术的感知,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从而逐渐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例如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绘本中学生喜欢的画面截取下来,利用软件对绘本配色进行重新规划,让学生来对比绘本颜色和教师填充的色彩,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意识到不同颜色搭配对于美的体现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绘画语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图案的敏感性尚高于对文字的敏感性,小学生还较擅长通过绘画表达内心的想法,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绘本进行教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更好地进行美术想象和创造,运用绘画表达内心的情感。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绘本运用的现状分析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通常更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教学工具的辅助,不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运用绘本,并且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就导致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只能被动地学习美术知识,使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阻碍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

(二)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小学美术课堂的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就导致小学美术教学事业的发展受到阻碍,而形成这些的原因不仅有学生自身受应试教育影响,对美术绘本兴趣不高,从而导致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老旧,缺乏创新,小学美术课堂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充分调动小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四、绘本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存在的不足

(一)绘本资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美术绘本进行教学,就需要大量的美术绘本作为教学资源,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绘本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美术教师对美术绘本的选择范围较狭窄,绘本的内容不丰富、质量不高,导致绘本内容难以满足小学生的知识需求,阻碍小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

(二)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绘本教学是当前美术教学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在传统教学中并不经常使用绘本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虽然认识到了美术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对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大多是教师处于教学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感较低,这就导致小学生对于美术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不重视对学生的想象力开发

想象力在美术中是必不可少的,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技能,还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但在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使用美术绘本进行教学时,还是较注重对学生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学生的想象力锻炼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就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不足,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五、美术绘本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结合绘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以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一方面因为学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以文化课程的成绩为主,将所有的精力与重点全放在如何提高成绩上,忽略了美术学科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受教师的影响,由于教师思想观念的落后,始终运用生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调动学习兴趣,导致美术教学效果不佳。将绘本加入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绘本的效果最大化,充分发挥绘本的艺术性价值,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结合绘本中色彩鲜艳的图画内容,分析绘本中的美术知识资源,在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较经典的绘本加入教学中,改变课堂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积极动脑,探究学习。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教材中的内容找寻与之内容相似的经典绘本,让学生通过观察绘本的构图与色彩的选用,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知程度。

以“三原色、三间色”教学为例,本次课程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红、黄、蓝三原色以及橙、绿、紫三间色,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的色彩特性,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绘本故事《小蓝和小黄》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本绘本故事是由李奥尼创作的,主要讲述了小蓝和小黄是一对好朋友,一起游戏,一起上课,最后小蓝和小黄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绿”的故事。教师则可以利用故事中蓝色融合黄色变成绿色的奇妙现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绘本故事加入课堂教学环节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绘本故事的内容丰富多彩,里面不仅拥有有趣的画面,还蕴含着许多的道理,教师不仅可以运用绘本故事启发学生的艺术细胞,还能刺激学生思维的发展。每本绘本中的故事都是具有一定针对性,教师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阶段、兴趣爱好以及认知发展水平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完全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绘本故事设计教学环节,以此为学生创设愉快、轻松地学习氛围。

例如,在“重重复复”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在美术作品中重复排列的设计方法,了解重复图案的艺术特色,学会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抽象构成能力的训练。教师则可以利用《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述故事内容,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再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各种图案,发现图案的规律并按指定的排列规律找出正确的图案。最后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重复的图案设计新的重复排列绘画作品。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了有效发展。

(三)结合绘本补充,激发儿童的想象能力

绘本故事是具有一定连贯性的,每一篇故事包含的内容与情节都十分完整。但是当前已有许多绘本故事打破原有的固定情节,设计了不少“留白”部分。“留白”部分的填充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去完成,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续编绘本故事,将自己想象的绘本故事的情节补充完成。这样的设计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美术知识运用能力。

以《神州风采》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将绘本《爱思考的艾伯特》加入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本绘本故事主要以图案为主,文字部分少之又少,在绘本中含有大量的空白部分,以空白的部分表示宇宙广阔的空间以及对宇宙空间的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我是大还是小”“星星在宇宙中,宇宙又在谁其中?”“一切都可以停下来吗?”等问题展开想象,对绘本中产生的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解答。运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宇宙的认知,还可以提升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的美术技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开展添画绘本活动,提升学生创作能力

绘本添画顾名思义是指让学生运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根据绘本故事中的信息进行添画。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针对学生的教学目标不再是以美术知识与美术技巧学习为主,而是要在基础知识之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添画”的方式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依据绘本故事中的重点信息自己创新添画,利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具创作,在促进学生创作能力形成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技巧。

例如,在《亲亲密密一家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绘本《我妈妈》引入课堂教学中。《我妈妈》绘本故事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描绘了孩子眼中无所不能的妈妈。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故事中的文字,运用自己的理解描述文字内容,最后再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如,在“她的歌声像天使一样甜美”这句话中,描述了温柔的妈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绘画出妈妈在晚上睡觉前为“自己”唱摇篮曲的情形。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入绘本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添画、补充等环节增强创作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美术技巧,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这样可以使美术课堂教学内容逐渐丰富,引导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在丰富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熏陶下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美术素养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绘本美术小学生
绘本
绘本
绘本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