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策略

2022-03-16 23:16常秀萍河南省安阳高新区银杏南校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劳动岗位校园

常秀萍(河南省安阳高新区银杏南校)

落实中小学劳动课,必须搭建可以将各种劳动场景链接到劳动教育课堂上的场所,安阳高新区银杏南校结合学校实际,依托校内资源、开发校外资源,建设“校园+”劳动教育基地,建构适合小学生劳动素养形成的各项劳动教育基地课程,探索有效利用“校园+”劳动教育基地进行劳动育人的教育模式。

一、建构校内服务劳动岗位课程

(一)构建校内志愿服务德育劳动课程

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劳动主阵地的作用,跟德育处结合,设置校园常规劳动服务岗位:校园志愿岗位(红领巾飞扬)、班级日常劳动岗位(“小鬼”当家)等三个等级30多个小学生自主劳动服务岗位,形成学生“人人有岗位,班班有细则”的学生自主管理新样态,形成独特的德育劳动课程。主要设置岗位有:(1)校园常规劳动服务岗位:例如礼仪员、安全监督员、文明行为监督员等;(2)校园志愿劳动岗位:带有志愿服务性质的校园岗位,例如广播站播讲员、校园文化讲解员、公共设施清洁员等;(3)班级日常劳动岗位: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设置一些可供班里同学轮流参与或负责的岗位,例如黑板美容师、桌椅小管家等。

经过对这些岗位的职责与劳动环节设计、培训与学习劳动技巧、参与劳动的效果反馈等,形成学生自主参与的完整的校内劳动教育项目化劳动课程——“红领巾志愿服务课程”,使劳动教育和德育完美融合。

(二)形成围绕二十四节气的农业劳动项目化课程

所有学校都有开辟种植项目的可能。屋顶、平台、加上废旧物品改造的花坛、花盆等等都可以开发种植项目。因此学校依托校园优势,探索校内周期化小学生劳动实践项目:利用校内绿化场地和植物角,建造“百草园”,让孩子们在种药材、识药材、用药材中感悟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开辟“百果园”实践基地栽种果木瓜菜,让学生参与果木瓜菜的种植管理过程,培养他们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价值观;打造“百花园”,让学生在种植养护花草过程中,学习花卉种植技能,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园林工作的不易,培养对园林工作者的尊重。

二、开发校外资源,建构劳动基地课程

(一)建“百工园”,劳“艺”结合

银杏南校开辟建设了丁香校区劳动综合实践基地,开发中华传统技艺和劳动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并组建了专业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研发团队,不断细化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开发了“纸工坊”“布艺坊”“中医坊”“茶艺坊”“现代木工坊”“传统木工坊”“食育坊”七个工作坊。每一个工作坊依据劳动技能难度,按学段设置螺旋上升的梯度教材体系。形成实践基地课程常规管理方案,让每个年段的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劳动实践课程,科学分班。低年级学习全部工作坊技能,中高年级根据学生兴趣,每个学年学习两到三个工作坊劳动技能。

“天工智造木工坊”融切割、打磨、木雕、榫卯于一体,制作出的作品精彩纷呈:松树、蜜蜂、猫头鹰等动植物,圆桌、板凳、公主床等家具,吊桥、风车、钥匙扣等艺术品,聚匠心精神,育大国工匠;“霓裳布艺坊”在剪、拼、缝、补中,沙包、杯垫、布贴画、发卡、衣服、收纳袋新鲜出炉,孩子们用心灵手巧,装扮了美丽人生;“名露茶艺坊”学礼仪、练实操、养气质;“小萌中医本草坊”做香囊、灸艾条、探草药,大诚仁心孝道,小成健康欢笑;“汉韵纸工坊”以造纸、拓印、印刷、剪纸,谱写了非遗新篇。“食育坊”果蔬拼盘、面食烘焙、饮料压榨,把人间烟火变成了诗和远方。如此的劳“艺”结合,培养了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作能力,这些与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真实劳动实践及成果,对于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学生来说是多大的鼓舞。在持续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会学生劳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劳动品质,也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二)建劳动农场,磨砺身心

银杏南校开辟了10亩校外农场作为农业种植基地,每班一分实验田,师生划分责任区,种植小麦、玉米等常见作物,在体验传统农业的同时,参与实践无人机播种、机械管理农田,体验现代化智慧农业。学校结合24节气种植蔬菜以及农作物等,进行农田管理,了解时令蔬菜,了解农作物生长周期,传承劳动知识。探究节气文化,学习节气农谚等农耕文化知识,以期形成劳动技艺。有汗滴禾下土的劳动过程,就有粒粒皆辛苦的珍惜。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知节气、晓气候;学技艺,爱劳动;研人文、通历史;承传统、习文化。从人工到机械,孩子们在劳动中经受了锻炼,体验到劳动中的酸甜苦辣。在劳动中体会到的快乐和成就感,将是他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不竭动力。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将是未来的他们勇挑重担的关键。劳动教育是锤炼学生最好的磨刀石。

有一个孩子说:“我原本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觉得整个世界与我无关,但是参与农场劳动,参与班级的试验田管理,经历了农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特别是收获节活动后,我感到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责任。”这就是“慧人教育”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长叶,终将开出绚烂的繁花……

(三)“三园”合力,促进公益劳动

校园只有与家园、社园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教育才具有更深远的意义。银杏南校充分利用社区开展公益性的劳动项目:联合组织学生举行义卖、进行爱心捐款、慰问孤寡老人,给因病失学的学龄儿童送教送温暖等活动,学生在社区劳动、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中体会到无私崇高的劳动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三、课程的持续与创新机制

劳动课程的开设绝不是一时兴起,而要长期服务人的“完成”,需要创新机制,保证课程的可持续性。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劳动竞赛”获取劳动币,还可以把劳动延伸到家庭、社区、企业等劳动领域获得更多劳动币。设立“劳动银行”,持续性劳动成果促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劳动兴趣和积极性。

用学生的劳动作品创建“劳动超市”“劳动集市”等多场景化活动。“劳动银行”“劳动超市”交给学生自主管理,又增加了新的劳动岗位,培养学生的情商和财商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科技如此发达、物质如此丰裕、服务如此便利的今天,银杏南校倾注如此浓墨书写劳动教育,究竟想让孩子们获得什么呢?当然不仅仅是学会洗衣做饭与春种秋收,更多的是磨砺心志、健全人格,充分地感受到劳动是一种认知和学习。明白一个完整的人,一定不能把世界只装在脑子里,还要装在身体里。银杏南校有效利用“校园+”劳动教育基地建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教育回归到劳动实践中,将孩子们的成长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激活其创造力,唤醒其生命力,为孩子们的终身幸福奠基。

猜你喜欢
劳动岗位校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热爱劳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