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2022-03-16 23:16王晓庆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大靖第四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心理健康儿童

王晓庆(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大靖第四小学)

留守儿童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大特殊群体。因此,需要研究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积极探索适宜的解决路径,及时采取干预对策,使留守儿童能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一)问题表现

1.学习方面

首先,注意力缺失。主要表现在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缺乏耐心,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尤其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常常有愤怒或沮丧的情绪,自控能力较差,表现为不喜欢学习,不愿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不遵从教师指令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学习动机薄弱。在课堂纪律意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放弃学习、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2.性格方面

首先,焦虑自卑感严重。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亲情的呵护,心理压力过大,对日常琐事过度焦虑或紧张不安,警觉性过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自信心缺失,做事畏首畏尾,缺乏主见,对困难、挫折和失败等消极情绪的承受力较差。其次,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有时候,出现不服从学校教师或监护人管教的情形,思想偏激,行为逆反。

3.人际关系方面

首先,孤僻不合群。性格上敏感多疑、情感脆弱,做事胆小、懦弱,对身边的人怀有戒备的心理,对集体活动有强烈的抗拒心理。其次,具有社交恐惧症。对正常的社交和人际关系感到恐惧,出现社交恐惧症。

4.人生观方面

首先,意志薄弱。留守儿童面对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自控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侵蚀。他们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不高,自律水平普遍较低,道德意识薄弱,容易做出违背道德甚至是违法犯罪的事情。其次,价值观错位。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正确的认知,容易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出现价值观错位,认为上学无用、知识无用,有了“与其努力读书,还不如打工挣钱”的错误观念,在校期间无明确的奋斗目标,得过且过。

(二)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首先,社会的关注度不够。在农村学校周边有不少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虽然相关规定明确指出,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但是相关规定并没有真正落实,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其次,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农村基础教学设施滞后,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农村孩子上学远、上学难、寄宿条件差、师资薄弱的现象普遍存在,专业的心理教师更是难寻。

2.学校教育缺位

首先,教育观念落后。农村中小学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的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处于边缘化。其次,专业知识欠缺。农村中小学极其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无法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直接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第三,教师关爱不足。不少农村教师只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状况,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部分教师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未能及时表扬鼓励留守儿童的细微进步,使他们缺少学习的动力。

3.家庭教育不足

首先,亲子教育缺失。父母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关怀,内心的困惑和焦虑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容易形成不健康性格,造成心理障碍。其次,监护人教育方法不科学。留守儿童大都由祖辈监护,农村大多数老年人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程度不高,难以担负起监护和教育的重任。不少祖辈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不能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出现偏袒孩子的现象,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无法形成正确的认知。

4.自身存在不足

首先,意志薄弱,厌学情绪严重。据调查发现,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家基本处于“放羊”的学习状态,无人看管,学习中遇到问题又没有人为他们答疑解惑,渐渐产生厌学情绪。其次,学习不求上进。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的作业书写潦草粗心,存在“偷工减料”、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等情形。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学校要积极建立起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让留守儿童将自己的困惑及时向最亲近的人倾诉,能得到父母的抚慰与关爱。因此,学校要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台账,方便开展工作。教师要定期通过电话或微信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取得联系,告知孩子在校的表现,让他们有针对性地与孩子聊天交流。这样才能使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来自父母、教师的关爱,走出自卑的心理低谷,改善不良性格,才能有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二)更新家庭教育理念

学校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训家长的责任与义务,可借助家长会、家访、家长微信群等媒介与渠道,或邀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邀请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以此来转变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观念,强化留守儿童家长的责任意识,让他们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以及行为变化,及时加以引导,使留守儿童能步入正确的轨道。

(三)多方努力营造关爱氛围

首先,学校要淡化应试教育,加强德育工作。倡导各学科教师在完成各科教学的同时,大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设立留守儿童咨询室,完善心理咨询室配备,供留守儿童发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要外派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逐步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学校要利用橱窗、宣传栏、学习园地等教育阵地,进行安全、法制等方面的教育,规范留守儿童的行为,促使他们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第三,政府要花大力气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关闭校园周边网吧、游戏机室,整顿网吧管理,杜绝未成年人进入,防止色情暴力等低俗文化或网络游戏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心理健康儿童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