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小学生数学指导策略

2022-03-16 23:16李小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青年巷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多边形小数乘法

李小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青年巷小学)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小学生在数学实践中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自主学习指导实践中,应当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积极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与帮助,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兴趣。同时,开展符合小学生身心素质发展规律的自主学习活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改善教学现状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以提问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数学问题上,使之能够逐步进行自主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发放不同比例的国旗,让学生思考不同比例国旗边的数量关系,由此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出倍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倍的含义,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数学概念探索过程,能够运用“列式法”表达“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不同长度的绳子,在绳子上打结并提出如下问题:“不同绳结距离之间存在怎样的倍数关系?”“如何求解倍数?”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倍的概念认识,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最后,教师要围绕倍数求解重点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摆放道具、画图思考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倍数关系,使之能够初步掌握求解倍数的方法。同时,提出有关年龄差异的问题,创设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不断强化其自主学习意识,使之能够获得成功体验,深入理解倍的相关知识。

二、挖掘生活元素,调动自主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通过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知识,深入挖掘所讲数学知识之中的生活元素,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知识二者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以此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购书经历,鼓励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书,并根据价格来计算总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为其搭建起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调动起自主学习的热情。然后,教师可以从整数的加减法入手,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出小数加法和减法知识内容,从中挖掘生活之中的购物、身高元素,引发学生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算理的思考,使之能够理解“小数点对齐”计算道理。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明确计算原理的基础上,解决生活之中的购物结算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保障,让学生领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性质。最后,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接触“小数加减法计算得数末尾有”的情况,列举生活中超市常见的商品促销提示牌,让学生能够自主结合生活经历来进行思考,依据小数的性质来化简“末尾有”的小数,使之能在热情的驱动下自主进行学习。

三、开展任务教学,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任务教学法,能够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学情,将教学活动分割成不同的任务,在学生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使之能够掌握高效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不同形式的图形,让学生说出其中存在的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扇形等等。再布置自主操作任务,让学生运用动画软件将常规平面图形组合成自己喜欢的“多边形”,由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之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建立多边形的概念。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布置公式总结任务,让学生通过总结,根据结果来自行推导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不仅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能够让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之能够透彻理解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就是“将常规图形面积相加”。最后,教师布置多边形面积计算任务,让学生回顾自己组合的多边形,运用不同的面积公式来求解,由此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任务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四、组织实践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水平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竞赛,提高良性竞争意识,在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水平,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写出不同形式的整数乘法算式,从实际的问题中引申出分数乘法概念,营造良好的实践探索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理解分数乘法概念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实践探索的欲望。然后,教师可以开展“接力画图”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围绕“平均分线段”画出表示复杂计算关系的线段图,为后续复杂计算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就是“分子相乘、分母相乘”。最后,在原有实践活动基础上,教师增加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将分数乘整数的算法,融入分数相乘算法之中。开展“墨水稀释”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融合一定比例的水和墨水,观察水量变化并求解分数乘法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使之能够通过实践,掌握运用分数乘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迁移能力提升,为后续的分数除法和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积累宝贵经验。

简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身心素质发展规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提供全面的数学学习指导,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面对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模式滞后等问题,教师应当细致分析学情,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来分析和思考数学知识,鼓励其多角度看待问题,全方位探索解题方法,由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不断改善数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多边形小数乘法
算乘法
多边形中的“一个角”问题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多边形的艺术
解多边形题的转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