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小学数学创新性思维切入点

2022-03-16 23:16徐梅梅甘肃省武威威市凉州区发放镇双树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开放性数学教师思维

徐梅梅(甘肃省武威威市凉州区发放镇双树小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部分,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数学课堂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课堂,其很多知识较为抽象,且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特征,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运用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结合学生的特征和教学内容,巧妙设计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可以分为如下的几种类型:

管理性提问。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而对学生开展的提问,这些提问通常没有较大的难度,能够使学生暂时恢复到安静状态。如教师在说过一个问题之后,会对学生说:“恩,谁再来说一遍?”

创造性提问。这种提问需要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在具体的分析、研究、探讨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形成开放性思维的习惯。如教师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其长、宽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记忆性提问。其指的是对学生需要记忆或者已经记忆过的内容进行提问,主要是对某些概念、公式、步骤、定理等开展的提问。可以将这种提问视为一种机械性的提问,学生可能对一些内容并不能全面透彻理解,但是能够记忆下来。如“XX同学,你说说看什么是分数?”

开放性提问。其指的是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提问,这些问题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答案,而是具有较多的答案,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如此提问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如“关于分数,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所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所在镇村范围内选择了数十位数学教师进行调研,形式为访谈+旁听。在对教师访谈之后,对其课堂教学进行了旁听,并及时对旁听内容进行了记录。

(一)提问数量情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数量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通过访谈和实地旁听了解到,20位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平均每节课会提问64个问题,以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来计算,平均每一分钟提问1.6个问题。虽然课堂提问有助于学生记忆知识、理解知识,但是如果提问的数量过多,那么也会占据学生较多的时间,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从而会产生反面影响。在一分钟平均1.6个问题的状态下,学生是很难有时间去思考的,且还会形成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消极应对问题。

(二)提问类型调研情况

在对样本教师课堂提问数量进行记录之后,又对问题进行了汇总,最终发现在这些问题中,认知性类问题占75%、管理类问题占15%、开放类问题仅仅占了10%。这说明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青睐于对认知性问题的提问,而忽视管理性和开放性问题。而从小学生思维发展视角而言,开放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叫答方式情况

根据访谈和旁听了解到,这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所采用的叫答方案各有不同,但大部分教师都习惯于采用全班齐答的方式来提问,这部分教师占55%,只有少数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会采用小组回答或者请2位及以上的学生回答,这部分教师占比为10%,还有25%的教师喜欢由1位学生回答。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班齐答过程中,教师往往难以分辨出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无法深入了解状况,对于因材施教不利,所以未来也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有效措施

(一)适当缩减提问数量,重视提问质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对提问的数量进行缩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堂教学需求合理开展提问,而非提问得越多越好。要通过对课堂提问数量的把控,为学生预留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探索时间,使学生能够透彻对问题进行理解,在相互协商中提升对问题的认识。如可以将原来每节课平均提问64个问题控制到40个问题之内,并根据不同的问题给学生留对应的思考时间。如在提问简单问题之后可以为学生留几秒钟或者1分钟左右的思考时间,而在提问深度问题之后,则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甚至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注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而非重视回答问题的数量。

(二)设定好问题的类型,实现均衡提问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问题类型的设定,尽量使认知性问题、管理型问题、开放性问题得到均衡分配,避免出现“一边倒”的现象。这需要教师提前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在备课的过程中就想好问题,并列示出来,深入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思考,明确其是否会对学生学习带来引导性作用。此外,创造性问题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言是十分有利的,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认知水平的提升,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理解,所以教师在设定创造性问题的过程中,也要进行详细分析,尽量使问题更具有深度。而开放性问题对于学生开放性思维发展是有利的,能够让学生进行广泛的推理、猜想、质疑等,所以数学教师要重视开放性问题的设定,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三)多运用小组回答或者多位学生回答方式

小组回答与全班学生齐答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思考,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问题探究中,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兼顾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而全班齐答中部分学生会存在“滥竽充数”的情况,缺乏紧张感,热情难以被调动起来。多位学生回答方式下学生为了避免出现回答不上来的尴尬局面,会主动思考问题,在课堂中也会积极听讲,保持思维不偏离学习,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研究和改进叫答方式,尽量多采用小组回答或者多位学生回答的方式,将问题分散在小组学生或者更多的学生身上,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问题中受益,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当前,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在课堂提问上下了大的功夫,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笔者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旁听等对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提问数量、类型、叫答方式等层面入手提出解决措施,希望能助推区域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开放性数学教师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