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策略探究

2022-03-16 23:16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实验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习俗画作服饰

唐 娜(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实验中学)

现如今美术教师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教材相融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美术的范围,还让学生在学习中对传统文化了解地更加深入,高效提升了美术教学的质量。因此,美术教师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中并进行拓展,能够提升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提高学生对美术的鉴赏能力,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利用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简单描述绘画的技巧,教学内容都是理论知识,课堂氛围难免枯燥无趣,学生会对美术逐渐失去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

首先,要改变以单纯理论和绘画技巧为主的教学内容,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恰恰是有效方法之一。比如,美术教师在教授“服饰”课程时以图片、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古代服饰的内容,或者是将古代的服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现实中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古代服饰特点和风格,再结合服饰由来的讲解,让学生对古代服饰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利用这种方式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美术教师要深刻地意识到美术教学最需要的就是实践,只有实践,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审美体验。还是以服饰举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服饰的特征、文化背景和服饰中的细节进行绘画和制作,在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时心中会充满满足感和成就感,他们自然对美术学习心生兴趣。

因此,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引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实践体验绘画制作传统文化作品,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活跃美术课堂氛围。

二、运用传统文化内涵,拓展美术教学内容

美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美术教学内容的拓展可以是当地的文化,也可以延伸到历史以及古代传统文化,通过运用传统文化知识将美术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比如,教师在讲解《墙壁小装饰》时,可以让学生参观该地区的建筑物,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学生自己的审美需要添加什么样的装饰。

再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安徽的三国遗址,让学生仔细观察建筑物的细节,并给学生讲解三代君王在石碑上写的诗篇,将美术知识与名胜建筑相融合,让学生根据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完成画作。

再比如,在讲解《民间工艺品制作》时,教师可以将古代的蹴鞠和古代的泥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物品的原理和形状,让学生根据展示的泥塑利用橡皮泥进行制作。在泥塑展示的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在不同时期古代制作泥塑时运用的不同技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古代运用的塑造技术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在技术缺乏的古代是怎样将其刻画出来并保存至今的,了解泥塑在制作的过程需要注意的细节。

三、通过鉴赏传统画作,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需要从鉴赏画作开始。比如,在鉴赏中国传统绘画中花鸟鱼虫类的作品时需要重点观察画面的整体布局,作者在画作时点、线的运用手法,作画时的意境是通过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同时教师还要讲解不同历史时期画作的不同特点,如元代开创出清雅明快的墨花雅禽画风,对院体花鸟作了技法与风格方面的改变;明清代的画作比较注重意态生动,出现大写意的水墨画,再配合古诗时更为凸显其中的意境;近代出现了任伯年兼工带笔的画法,齐白石的创作则体现“尽精微、致广大”的哲学特点,潘天寿坚持传统中求创新,他追求的雄大、奇险、强悍让人震撼等等呈现出百家齐鸣的时代。学生在进行欣赏的同时也会对传统的绘画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细节和想象作者在作画时的意境,跟同学和教师进行探讨,还要对作者在作画时运用了什么样的绘画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结合传统节气习俗,营造教学氛围

美术教学的最高境界是随心所欲,随物所用。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及每个节气的习俗都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的课程,为美术教育营造教学氛围。

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和节日习俗都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所造成的自然现象的写实。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景色的知识时,可以利用二十四节气中气温的变化、景色的变化,引导学生将节气中景色发生的变化简单地绘画出来。

绘画的范围可以是冬天校园的样子,可以是夏天公园的样子。春天画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秋天画硕果累累一片丰收的景象等等。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画出来的内容进行展示,不同学生眼里的景色是不一样的,学生可以描述自己绘画出来的内容、作画的原理、创作的意境,让美术教学在学生的意境中和谐有趣地展开。

另外,也可以将节日习俗与美术教学进行融合。比如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等等。在实践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习俗存在的意义,并通过绘画展现这习俗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展现这些习俗背后的故事,展现每个习俗活动的场面,展现不同地区劳动人民过节的特征。通过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与美术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增强绘画技术,同时还调节了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结合时代特征,提升美术的传承性

中学美术教育引入传统文化,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性,还要关注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创新。当前我们的教育方式已经非常多样化,尤其是信息化教学日渐成熟,通过互联网搜集传统文化素材,可以将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呈现在学生们面前,使其更加生动直观;利用云计算、3D打印技术可以无缝重现优秀传统作品,无限拉近学生与传统作品的距离,增强体验感。由此可见,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美术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并且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发展的有效措施。

总之,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中学美术课程并进行拓展延伸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和魅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弘扬,有利于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良好的美术素养。

猜你喜欢
习俗画作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