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认同感研究

2022-03-16 23:44曾望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认同感管理学教学内容

曾望军

(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0 引言

思政教育是高校工作中的重点,在高校人才培养建设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管理学课程是经济学、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是法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文秘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中学生的认同感是《管理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1 学生认同感和影响学生认同感的因素分析

1.1 学生认同感

认同属于心理学的概念,是指个体对某一事物或对象在认知基础上的认可和接纳。本文所讲的学生认同感指的是学生在对于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对于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师授课的能力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同时又表现在外在的行为上。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认同感越强,其对于课程讲授的内容认可度也就越高,也更愿意主动地学习该课程,这样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就更加地明显。

1.2 影响学生认同感的因素

首先,学生自身的因素。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习的课程本身就具备较强的认同感,那么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就有了保障。因此,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影响学生对于课程认同感的首要因素,这里具体来说主要是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对于该课程教师授课方式的喜爱等。其次,教师自身的因素。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和开展者,因此学生对于课程的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师的影响。这里指的教师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以及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1]

2 提升学生认同感对思政元素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的价值和意义

2.1 有利于推动思政元素在《管理学》课程教学的融入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方向,事关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管理学》课程是多种专业的必修课,在《管理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升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同感,将会推动《管理学》课程思政工作取得巨大的进步,学生有了认同感将会促进思政元素更加便利地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也推动了《管理学》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很好地实现《管理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工作建设的目的。[2]

2.2 有利于促进《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当前高校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还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课程思政念提出是个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管理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正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能大大地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而要提高该课程的思政教育的效果,学生的认同感是关键。因此,提升学生对于《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的认同感,能大大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效果,教学效果的提升证明了《管理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改革的正确性,这样一来将会进一步促进《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2.3 有利于通过《管理学》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综合素养高的人才是市场上急需的,同时也是紧缺的。《管理学》课程作为多种专业的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将会大大地增强该课程教学的负担价值,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专业的管理学基础知识,还能大大地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整体上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大大地提高。因此,提升思政元素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认同感,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进行该课程的学习,主动进行思想政治自我教育,在不断优化自己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3]

2.4 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总体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点,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对于高校来说至关重要。思政元素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一个缩影。提升学生对于思政元素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融入的认同感,将会使得学生更加接受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在学习专业的知识的同时提升自我修养,学生认同感的提升能大大提升课程思政工作在个专业教学中的全面开展,这将会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总体质量。

3 提高思政元素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认同感的策略

3.1 加强《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的核心素养

教师是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的核心素养影响着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因此提升思政元素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认同感就需要从《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核心素养这个方面入手。首先,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浓厚的政治属性,因此《管理学》课程的教师要重视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学习和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做好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其次,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思政元素的融入要得到学生的认同,教师就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进行完美融合,避免思政教育形式化引起学生的反感。再次,提升《管理学》课程教师的职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还能够形成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以积极的职业观念进行职业选择并且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

3.2 创新《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良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对于该课程的认同,因此提升思政元素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认同感就要实现《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教师要重视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较为顺畅地实现思政教育的融入,使学生感受到新奇,进而形成认同感,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其次,教学模式的创新离不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时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也符合学生的特点,从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4]

3.3 丰富《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的基础,思政元素在各专业的融入也是和教学内容的融合,因此要提升学生对于《管理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认同感就要丰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政元素,将比较复杂的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实现融合,用学生能够接受方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其次,教师要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因此教师要重视丰富《管理学》课程的内容,要通过网络资源、同科教师研讨等方式,不断拓展教学的内容,将思政元素以多样的形式注入教学内容中。

3.4 强化《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

思政元素在《管理学》课程的融入要想提高学生的认同,就要使学生认识到其效果,因此,要重视强化《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首先,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可以进行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不断转变师生的实践理念,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重视《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规范,要有严格的实践教学制度、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意义以及实践教学过程,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而使学生认同感实现提升。[5]

4 结语

课程思政在高校各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开展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果,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大突破,然而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如何关键是要看学生的认同感,因此提高学生对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认同感是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环节。《管理学》课程是多种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开展思政教育有着重要价值,为促进思政元素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提升学生对于《管理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认同感是最直接的途径,因此要从《管理学》课程的基础入手,在师资力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做好工作。

猜你喜欢
认同感管理学教学内容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