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大学英语新闻词汇教学探究

2022-03-17 00:50熊雁娜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摘 要:本文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与英语新闻词汇教学的结合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学习共同体对于大学英语新闻词汇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在共享英语新闻资源的过程中进行交流、沟通、合作,通过实践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语言学习环境,形成共同的新闻词汇认知焦点和思辨语境,完成一系列的语言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学习共同体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学习共同体;新闻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熊雁娜( 1976.7-),女,汉族,四川重庆人,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公共外语二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一、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扎实的词汇根基,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便无从谈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就不能快速对语言素材进行解读分析,也很难形成正确的理解和意义评判。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忆单词,却不能实现对于词汇的有效内化和运用。究其原因, 主要是詞汇记忆方法单一, 阅读量少, 同时不具备科学系统的词汇习得策略,最重要的是,缺乏丰富有效直接的词汇学习语境。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词汇教学不仅仅是单词音、形、义的反复性操练和教材中有限语境的呈现,同时还包括词汇所涉及的交际功能、文化内涵、情感因素等丰富内容的呈现。

目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词汇教学缺乏重点,学生无法抓住词汇记忆线索,造成学生词汇记忆碎片化,教学效率低下。

2.词汇教学范围单一,局限于课本,学生词汇量难以形成有效的纵深扩展。

3.词汇学习素材缺乏时效性和与现实的关联性,学生缺乏将词汇与现实语境结合的学习介质。

4.词汇教学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和学习缺乏系统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5.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

6.缺乏对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协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7.缺乏对于学生思辨能力和质询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活动和传统的教学理念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所以如何进行有效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是摆在每个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是密切相关的。

二、 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模式,最早起源于1896年由约翰·杜威创立的芝加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如今,这种教学组织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课堂教学中,大大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和教学者以及教学辅助者共同构成的整体,他们交流、沟通,在学习资源方面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而形成相互影响、良性互动的人际关系。学习共同体所依据的重要概念框架是实践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所有成员关注的焦点一致,通过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整合个人优势,实现共同成长。在学习共同体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是主角,实践共同体贯穿于整个教学情境中,学生协同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实现知识习得和能力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在学习共同体中形成的是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互助的,师生同为教学活动的建构者、参与者、评价者。同时,学习共同体充分尊重学习者的差异性,并且重新构建教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和对话体系,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有效的交流互动,这对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习者交流的内容也是全方位的,既有对知识技能的培养,也有思想情感、价值评判、审美趣味等层面的互动。学习共同体强调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助,强调师生的平等对话和共同发展。学习者与辅导者及同伴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之间语言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会对其认知活动产生积极的正向作用。学习者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判断。学习者可以接受不同的视角,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层面,反观自己看待问题的态度和切口,从而重新构建对于事物更加客观全面的理解和思考。同时,参与者通过交流、分享,还可以质疑、评价及合作解决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每个学习者都能在此过程中厘清自己的判断,认同他人的评价,充实完善自己的认知,并提升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效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者在此过程中拓宽了学习的广度,增强了反思的力度,明确了学习需求,提升了自我意识。共享性和协作性是学习共同体的显著特征。同时,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真实性的任务设计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为学习活动的协作和交流奠定坚实基础。

三 、英语新闻中的词汇教学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依旧以课本为载体,内容相对滞后,题材也比较单一。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要对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创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新闻包罗万象,内容多元。新闻以直观的方式,浅显易懂的语言风格,明显的线性思维,报道贴近人们生活、紧跟时代发展、契合社会脉动的信息和内容。新闻英语是英语语料中最多元化的代表。新闻英语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外交等方面的内容。新闻英语以其丰富的内容、海量的信息、包罗万象的视角成为英语素材中最具包蕴性的一种语言形式。因此,新闻英语是学生学习了解真实语境中的英语最直观、最鲜活的素材和资源,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源泉。

新闻英语词汇具有即时性、现代性,关乎当下的社会情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鲜活的新闻素材可以作为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拓展,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在现实语境中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英语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既可以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培植学生的阅读趣味,又可以与时俱进,扩大学生的认知视域,建立对于日新月异的世界发展态势的敏感性,让个人知识构建与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保持同步。将英语新闻引入课堂,让学生置身于当下的语境实现语言的习得和文化的沟通,是现阶段全球化背景下培养英语人才的必然选择。同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要求教师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予以肯定,以培养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跨文化思辨能力的英语人才为教学目标。

四 、学习共同体在新闻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应凸显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者需要调动各种学习策略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自主模仿,自我监控,自我调整,从而实现自主运用语言的目的。同时,语言的本质也决定了语言学习应该是一个互动合作、交流协商的过程。学习共同体和英语新闻的结合恰恰能够有效实现语言学习的这两重意义。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英语新闻词汇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言了解世界的兴趣

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应该是个体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实践性知识积累、发展的过程。每个学生个体在知识结构、思维习惯、认知偏好、学习方法选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群体财富。因此,学生在利用学习共同体建构新闻信息和意义的过程中,可以促进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实现经验的互补,碰撞出思维和智慧的火花,促进知识的获得和分享,从而使原有知识体系更加合理和完善,同时新的思想和认知得以产出。

在对一些研究报告型新闻文本进行分享处理时,例如“工作有趣的人痴呆风险更低(Having an 'interesting'and mentally stimulating job cuts your risk of dementia by a third)”“科学家发明生命计算器:(Online calculator developed that can predict when older adults will die)”“研究发现:闪电有助于改善全球气候(Study finds shocking benefit of lightning)”,学生一方面获得了有效的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也针对新闻内容展开诸如工作的意义、延长生命是否等同于生命质量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展开深入探讨。

例如,对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复制整个校园,在Minecraft游戏平台“我的世界”举行二次元毕业典礼的新闻(UC Berkeley celebrates graduation festivities virtually amid COVID-19)。由于男生普遍相对于女生更加熟悉“我的世界”这款网络沙盒建造游戏,因此,在对新闻内容进行讨论的教学活动中,男生表现出更强烈的参与性,也能够对新闻中出现的游戏场景表述诸如“crafted a replica (复制)”产生更多的共鸣和响应。由于这款游戏具有的探索交互特点,熟悉这款游戏的学生对于新闻中描述的与云毕业典礼相关的词汇(simulated Commencement、a virtual、mock commencement ceremony、a virtual yearbook)会倍感亲切,词汇的趣味性得以提升,他们对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被极大提高。同時,原来游戏中特有的表述在新闻中都得到了新的语境意义迁移,比如“log in and celebrate the graduation”(登录账号参加毕业典礼),“grads donned virtual caps and gowns”(毕业生戴上上虚拟学位帽,穿上虚拟礼服)等表达。同时,学生也在新闻解读过程中深刻理解了游戏名称Minecraft的意义内涵,看到了科技创造的虚拟世界在当下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之际所提供的一种可能性,以及这种网络世界的虚拟身份即online doppelgangers(另一个我)所带来的便利与挑战。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语言习得线索的能力

在学习共同体中,共同体成员通过积极参与同一新闻文本的阅读,能够更高效地发现文本中包含的词汇记忆线索,拓展自己的英语词汇。而且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创建张弛有度的学习环境,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加强不同学生之间的融通互动,从而形成一种团队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每名学生充分地参与其中,能很好地呈现英语学科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针对新闻话题协同学习,各抒己见,使原本枯燥的词汇学习焕发出活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的提高。

比如,针对麦当劳2020年4月在B站上首次尝试直播发放新品优惠券的新闻,B站作为当下青年大学生思想汇聚的重要平台,再加上直播等新闻话题非常贴近年轻人关注的兴趣焦点,因此学习共同体的引入使学生迅速建立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模态。学生不仅透过英语新闻了解分析了当下流行的直播带货、网络直播等媒体新形式,同时看到了新冠疫情背景下传统商业运营模式的转变,并且迅速将新闻和他们关心熟悉的日常生活关联起来。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从新闻中梳理出一系列相关话题的社会热词有livestreaming(直播)、coupons(购物券)、hold a 24-hour new product online launch event(24小时新品在线发布)、delivery riders(骑手),catering industry(餐饮业)等。同时,学生还联系此前学习的另一篇有关新冠疫情背景下肯德基等餐饮企业禁止堂食、只准外卖打包的新闻以及相关词汇,例如lockdown(封城),patronizing(惠顾),in- door and outdoor dining (堂食或外卖)、having takeaways(打包)、food deliveries(送餐)、contactless pay(无接触支付)、 social distancing(保持社交距离)、practice good hygiene habits(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sanitized (消毒的)、drive-thru(汽车餐厅)、profit margins(盈利)、shift(转变)、cater for (迎合)等。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下,学生讨论了餐饮企业在这场全球危机中寻求经营出路的现状,并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阐述在外就餐因为疫情产生的变化和受到的影响。利用重点词汇,学生可以复述讨论新闻内容。同时,通过对比两家快餐企业在新冠疫情中应对策略的不同,展开对于当下全球经济困境的思考和讨论,不同小组利用讨论结论和重点词汇形成对于疫情背景下餐饮企业的生存现状报告。这些比较、关联和反思所形成的成果是隐形的,从中习得的个人对于社会变化、全球危机所采取的视角、态度和方法,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生活都有益处。

(三)有利于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指的是对新闻中语言点的测评,确保学生对新闻中出现的基本词汇词块有所掌握。教师可以采取新闻内容填空、新闻词汇造句和针对新闻内容回答问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英语新闻的掌握情况。利用学习共同体建立的形成性评价形式多样,如新闻解说、小组总结报告、新闻话题演讲、辩论等。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学习共同体的驱动下被充分调动,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成为语言活动和语言成效的贡献者。每次测评和结果展示的成绩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计入平时成绩并及时予以反馈。教师与同伴的及时反馈相当重要,它可以使学生及时改进不足,进行反思,不断进步。例如,对于李子柒在乡村“造梦”的英语新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英语新闻中的文化内涵与背景进行挖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质询能力以及思辨意识。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新闻中出现的词汇和词块展开对于网红(Internet celebrity)、文化输出(cultural export)、田园生活(idyllic life)等话题的辩论。学生也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对于李子柒新闻事件不同的态度和观点。有人将其视为博人眼球的网络炒作,认为其只不过是披着文化输出外衣的网红经济代表。也有人认为李子柒身体力行,以东方匠心文化为载体,生动形象地讲好了中国故事,应将其视作年轻人利用自身优势自强奋斗改变命运实现自我价值的典范。学生在辩论中提出各自解读新闻的立场、角度、思维方式,也接受来自他人的评判。

五、结语

学习共同体与新闻英语词汇的学习相结合必须以合理性、趣味性、生动性、实效性为原则,要有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启发想象思辨,培植学生英语学习的参与性与能动性。每一种教学尝试要循序渐进,不断积累,不断反思,才能逐渐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一琼.“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新闻教学的创新[J].电视指南,2018(12):231.

[2]曾照君.英语新闻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2):151-152.

[3]赵健.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987500589297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
简论中学体育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如何运用“学习共同体”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