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术兼修”谈心理健康教师的成长

2022-03-17 12:27罗吾民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

【摘要】在迈向成熟型教师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师需要有“道术兼修”的自觉追求。在“道”的方面,需要从学校文化、行业历史和社会需求三个角度系统理解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术”的方面,需要培养成长型思维,知道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专业胜任力;成长型思维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0-0000-00

【作者简介】 罗吾民,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上海,200438)教师,一级教师,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吴增强工作室学员。

2016年,我成为了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吴增强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从加入团队、结伴探路到反思总结、继续前行,我努力体会和接近吴老师“道术兼修”的专业成长要求。在这里,“道”指心理健康教师的人格修养、视野格局与教育理念,“术”是指工作的思路、方法与技巧。我的变化是从“道”开始的。

一、“道”的成长变化

1.变的起点。

在由新手教师成长为成熟型教师的过程中,我像大部分心理健康教师一样经历过“学科边缘化”“难获取认可”“价值感低下”等困境。日积月累,我開始抱怨周围环境以及怀疑自我。

吴老师关于心理健康教师“角色定位”的观点改变了我的认知。他多次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融入学校的整体发展。心理健康教师要“参与学校管理,做好校长的专业参谋”。[1]

2017年8月,我参加了上海市风华中学举办的“学生生涯规划系统研讨会”。研讨会的主要组织者是工作室的曹凤莲老师。通过会议,我知道了生涯教育能够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全方位发展。为此我深受鼓舞,也好奇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后来,曹老师在工作室分享了她搭建“自主+选择”“课程+平台”生涯教育平台的经历。她这段专业成长经历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2.变的维度。

我常提醒自己反思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定位。具体说来,就是从学校文化、行业历史和社会需求三个角度系统理解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定位。

首先,从学校文化的角度来理解角色定位具体指心理健康教师需要了解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文化、培养目标、发展阶段、所遇困难等,争取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学校的整体发展。以育人理念为例,一些心理健康教师在理解学生的学业压力之时,产生了过度的同情心,容易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校的教学安排、升学目标对立起来。我认为,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适应学习的要求和理解学习的困难、释放情绪的压力同样重要。心理健康教师如果能够关心学校的发展规划,了解各个部门的分工协作,知晓学科学习的一般要求,就可以为来访学生提供更有效的行动指引。

其次,从行业历史的角度来理解角色定位具体指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学习行业发展的历史,从行业发展历史的视角理解个人的生涯发展难题。工作室的朱仲敏老师曾写过一篇题为《近40年来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的文章,梳理了心理健康教育行业的发展脉络。他的研究让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需要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和无私奉献。他的研究也激活了我的使命感:既然是行业的先行者,就应当用不计回报的自觉来推动行业往更成熟的方向发展。心理健康教师在具备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就能从容地接受个人的得与失。

最后,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理解角色定位具体指心理健康教师需要认真学习政策文件、及时了解前沿理论来把握社会需求,从而拓宽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在学习政策文件方面,我留意到曹凤莲老师不管是在报告中,还是在专著中,都会认真解读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相关政策的精神;我也留意到朱仲敏老师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学习相关政策文件,不管是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还是上海市教委发布的《上海市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朱老师都会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转发并且进行深度评论。最初我不知其所以然,后来参与撰写《发展性心理辅导》遇到“伦理”相关问题时才明白,政策文件既是我们做事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理解社会需求的重要参考。只有理解了社会需求,心理健康教师才有可能集结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合力,找到共同的努力方向,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在学习前沿理论方面,我留意到宋美霞老师把前沿脑科学知识融入了中小学学科教学,让理论和实践有了最快的对接。她让我意识到,前沿理论与现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前沿理论可以为教育教学问题提供解决方法。正因如此,我重拾了阅读期刊的习惯,保持着对前沿理论研究的敏感。

二、“术”的成长变化

如果把专业胜任力当作心理健康教师成熟度的评估指标,那么现阶段较有影响力的“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道术兼修”的意义。“冰山模型”(见图1)强调水面下那些“不易观察和评价的一些深层次的特质,包括自我概念、价值观、态度和动机等”,“洋葱模型”(见图2)则重视“里层核心内容即个体潜在的特征”。[2]深层或核心的特质不容易改变,但只要有改变,就会让表层或外圈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变得更灵活。

经由了“道”的调整,我在运用个别辅导技术和实施心理活动课上,都进入了一个得心应手的阶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方法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其中,借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教育”的新尝试就是一段让我受益颇多的专业成长经历。

“互联网+教育”的尝试始于2018年,当时学校正在招募组建慕课制作团队。慕课制作是教学之外的工作,需要占用个人休息时间从零开始学习信息技术,所以应者寥寥。但是想到这也是一个让“心理”发声的机会,我主动报名参加。从设计架构、撰写脚本到拍摄情境、合成视频,我投入了超过200个小时在8段短视频的制作上。课程在“上海市高中名校慕课平台”上线时,我的慕课制作技术仍显生疏。但是因为有了制作慕课的经验,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到来之时,我就具备了快速响应的能力。

为回应学生疫情期间居家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普遍不足的需求,我制作了以“从自由,到自律”为题的系列视频微课。这些微课选材贴近生活、画风活泼,获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微课又经由个人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得到了广泛传播,上线后短短2个星期内积累了超过2万次的播放量,受到了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师同行的关注。他们当中一些人恰好也在学习录制微课,于是通过一些平台向我请教微课制作的经验。同行们提出的问题有:如何选取心理微课的主题?线上心理微课的设计和线下心理课有何区别?“以活动为主”的心理课变成线上微课时,如何“防止学科化”?我尝试着用线上讲座的形式集中回复上述问题。后来我又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和整理,撰写成《心理微课的四重属性》一文。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久违的专业胜任感和自我价值感。

研究者认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关键性要素是个体对自身基本素质是否可变所持有的态度,而相信自我基本素质可变的成长型思维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部动力来源。[3]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中涉及的“基本素质”就是本文所说的“术”。具体而言,“术”可以是进行“互联网+教育”新尝试时的信息技术,可以是进行个别辅导时的咨询技巧,也可以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时的研究方法。不管是专业成长的哪一种“术”,成长型思维都是促成心理健康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认知的关键因素。

忝列名师工作室的两年多时间,我逐渐迈向专业成长的新阶段。回顾“道”与“术”的积极变化,我体会到了“道术兼修”对于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并把吴老师的这一教诲内化为了自觉的追求。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吾辈共勉。

【参考文献】

[1]吴增强 .学校心理辅导实用规划[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30

[2]王美璇,邓林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34):4-10.

[3]吴艳茹,郭蕾 .成长型思维:“互联网+”时代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7年:12-17.

3223501908291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
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部曲”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借信息化管理模式,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叙事研究与阅读反思
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