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2-03-17 07:14郭莉莉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痉挛上肢中风

郭莉莉 刘 峻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康复科,辽宁沈阳 110032

中风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研究显示,中风死亡率逐年降低,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中风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以肢体功能受限或障碍为主,主要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痉挛性偏瘫症状,影响着患者正常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同时也威胁了患者的预后[1-2]。因此,对此类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至关重要,常规干预方法效果较为一般,为了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从中风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出发,结合中医学理论给予针刺治疗。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痉挛患者的效果及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收治的120 例中风后上肢偏瘫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男32 例,女28 例;年龄54~71 岁,平均(63.39±3.34)岁;病程1~5 个月,平均(3.23±0.44)个月。观察组男34 例,女26 例;年龄56~70 岁,平均(62.34±3.15)岁;病程2~6 个月,平均(3.28±0.4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3]中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标准;②临床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加、单侧肢体痉挛性瘫痪、腱反射亢进等症状及体征;③中风发作次数<2 次;④具有正常的精神状态及认知能力;⑤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脑血管意外;②肿瘤性疾病;③因其他因素所致的运动及精神障碍;④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⑤近期内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⑥临床资料缺失。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包括常规肢体主动及被动运动训练、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干预、指标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方法:选择患者的肩髃、肩髎、天井、曲池、外关、手三里、阳溪、阳池、阳谷、后溪、合谷穴,采用华佗牌0.35 mm×40 mm不锈钢针针刺穴位,要求快速进针,平补平泻,得气后需要留针30 min。两组均每周治疗5 次,10 次为1 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休息5 d,共连续干预4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肌电图测定、上肢Brunnstrom分级[4]、改良Ashworth 分级[5]、Fugl-Meyer 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6]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7]评分结果及患者满意度。

①肌电图测定[4]:帮助患者摆放仰卧位,使用软垫对患者的踝部进行支撑,并维持膝关节弯曲120°,选择在患者闭目肌肌腹部放置两个直径为1 cm 的不锈钢圆盘表面电极,保证两个电极之间相隔2.5 cm。在患者的腘窝褶线中部放置电极阴部,同时在小腿三头肌的肌腱部位放置电极阳极,通过借助直流电波获得H 波、M 波,并计算H/M 值。②上肢Brunnstrom 分级:上肢Brunnstrom 分级可分为1~6 级,1 级为上肢迟缓,无任何运动;2 级为已经出现了联合反应,不会引起关节活动的随意肌肉收缩,出现痉挛;3 级为痉挛加剧,能够随意的引起共同运动;4 级为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了一些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运动;5 级痉挛减弱,共同运动进一步减弱,分离运动增强;6 级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大致正常。分级越高,上肢运动功能越好。③改良Ashworth 分级: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以此判断阻力及其变化情况。将痉挛分为0~4 级,共5 个级别,分级越高说明痉挛程度越重。④FMA 量表:评价项目包括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协同运动、有无反射、脱离协同运动、放射亢进、腕稳定性、肘伸直,肩前屈30°、手指、协同能力与速度。分值范围0~66 分,得分越高说明运动越好。⑤ADL 量表[7]:包括吃饭、洗澡、修饰、穿衣、大便、小便、用侧、床椅转移、平地转移动、上楼梯,满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⑥满意度:结合科室内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量表评价,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效度,Cronbach’s α 系数=0.850,满分为100 分,得分80~100 分评为非常满意,得分60~<80 分评为满意,得分在<60 分评为不满意,以非常满意及满意之和作为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肌电图测定值比较

干预前两组Hmax、Mmax、H/Max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Hmax、Mmax、H/Max 值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肌电图测定值比较()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肌电图测定值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上肢Brunnstrom 及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

干预前两组上肢Brunnstrom、改良Ashworth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上肢Brunnstrom、改良Ashworth 分级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上肢Brunnstrom 及改良Ashworth 分级比较[例(%)]

2.3 两组干预前后FMA 量表评分及ADL 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FMA 量表评分及ADL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FMA量表评分及ADL 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FMA 量表评分及ADL 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FMA 量表评分及ADL 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 FMA:Fugl-Meyer 功能;ADL:日常生活能力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中风发病率不断升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其中痉挛性偏瘫作为中风发作后的一类重要后遗症,且多呈现出不断加重的特点,导致病情难以治愈,甚至有部分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而发展成为永久性痉挛畸形,危害较大[8-9]。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中风后给予可靠的干预可获得较好效果,能促进肢体功能以及痉挛状态的恢复,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的恢复可将中枢神经的可塑性以及功能重组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10-12]。通过有效干预及刺激,以对中枢神经元细胞间的神经突触产生更好地促进作用,同时还可利用轴突侧枝的再生重新建立起与靶区神经组织之间的联系,以此来替代已经丧失神经功能的突触,从而获得更好的预后结局。不过大量临床经验证实,常规干预方法效果较为一般[13-15]。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及干预方法在诸多疾病当中获得了较好效果,我院开始将中医理论用于中风的干预,力求达到干预目的。传统中医认为,中风又名卒中,因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致,在疾病恢复期以及后遗症的时期多表现为虚实夹杂、邪实未清的特点,在干预时需要将扶正祛邪、益气活血作为主要原则[16-18]。同时有研究指出,中风后遗症上肢偏瘫痉挛状态属于“阳缓阴急”,上肢伸肌相对松弛,屈肌相对拘急,从而呈现出了挛缩屈曲的状态,因此可将其归纳为“经筋病”的范畴,在治疗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以此帮助阴平阳秘,促进恢复伸屈肌群以及肌张力的相对平衡[19-21]。

针刺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选择肩髃、肩髎、天井、曲池、外关、手三里、阳溪、阳池、阳谷、后溪、合谷为针刺穴位,其中通过针刺曲池、外关、合谷、手三里可有效激发阳经的调节作用,达到疏通经络、柔筋止痉的功效,以此有效促进上肢痉挛状态的缓解以及精细运动的康复,配合肩髃、肩髎、天井、阳溪、阳池、阳谷、后溪等穴位可有效促进疏通三阳之经气,促进气血流畅,保证筋肉得以温煦,进一步使其内外通达,平衡阴阳[22-24]。另外,现代医学显示,针刺的作用机制在于能够对头部运动区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以此有效的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同时还可对脑神经细胞的激活以及肢体功能的恢复产生正面的干预刺激效果[25-2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肌电图测定、上肢Brunnstrom 分级、改良Ashworth 分级、FMA 评分及ADL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更高,提示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痉挛效果较好,安全有效,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28-30]。

综上所述,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调节肌张力,减轻痉挛状态,有效促进提高肢体功能,患者满意度较高。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更好地对四位一体中医技术的临床优势性进行判断。

猜你喜欢
痉挛上肢中风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