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心肌梗死患者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2-03-17 07:14范文佳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效能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范文佳

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038

心肌梗死为典型心血管病变,以冠脉病变为基础,血供减少或完全中断,可损伤心肌,使得心肌细胞坏死,胸骨后疼痛、发热、心肌酶和白细胞计数上升为其主要表现,甚至有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表现,可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3]。此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发生风险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是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研究认为[4-6],患者知识、信念和行为水平均较低,对自身疾病缺乏足够的认知,对医疗服务信心不高,配合度差,自我效能有限,即便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也会存在各种后遗症,使得预后不良。因此应注重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加深患者认知水平,自主控制自我效能,改善预后[7]。基于此背景,本文将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心肌梗死患者9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42~80 岁,平均(61.78±2.44)岁;病程1~12 年,平均(7.96±1.32)年;受教育年限8~20 年,平均(14.12±1.78)年;观察组男21 例,女24 例,年龄40~80 岁,平均(62.18±2.56)岁;病程3~10 年,平均(7.84±1.45)年;受教育年限9~18 年,平均(13.80±1.72)年。纳入标准:①病情与心肌梗死诊断标准[8]一致;②年龄40~80 岁;③认知状态良好,可正常沟通;排除标准:①重要器官病变严重;②存在多种心血管病变;③病理资料不全,中途退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关于心肌梗死相关知识,使得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主动配合。观察组用知信行健康教育开展护理工作,操作如下:

1.2.1 知识 组建包括科室护士长、医师2 名和3 名工龄超过5 年的护理人员在内的护理小组,组长为护士长,开展知识培训工作,确保各项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制订心肌梗死知信行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和影像视频,小组成员和专家学者通过查阅权威文献的方式来制作知识宣传手册,确保内容层次分明、图文并茂,应对疾病表现、导致疾病的原因、注意事项和个人防范要点予以详细说明,由专业人员详细讲解宣传手册具体内容,制成时长为45~60 min 的宣传视频,可在心内科设置两处视频广告栏,由护理人员在上班期间播放,每次进行60 min 的播放,用柔和的背景音乐配合,或是将视频生成二维码发送至科室微信公众平台,供患者扫码观看;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教育时,应尊重患者个体差异,若患者为年轻人或是文化水平较高者,可在宣传工作中加入专业性内容,使得患者准确理解,若患者受教育年限短或为年长者,讲解时应以“通俗易懂”为原则。

1.2.2 信念 心肌梗死起病突然、发展迅速,预后不良,患者多存在负面情绪,心理波动较为明显。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面对年龄较长者,应用尊称,不可直呼其名,以形成舒适的就诊氛围;护理人员应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护患交流过程中关注患者神情和姿态变化,评估患者情绪状态,与患者性别、年龄和个性特征结合,通过暗示、激励、安慰的方式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以坚定患者内心信念,以正确的态度应对自身疾病及其治疗;合理规划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宽敞明亮、定期打扫,使得患者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接受诊治,以缓解内心不安。

1.2.3 行为 宣传手册和影像视频结合的方式可使得患者从不同方面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可自觉遵从医嘱选择对疾病好转与有利于恢复的行为方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规范饮食,多食用口味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增加新鲜果蔬摄入量,控制煎烤、油炸和腌制类食物的摄入量,以降低血脂上升风险,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日入睡时间应在8 h 以上,睡眠时间不足者,可在次日中午补充;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应及时戒除;行药物治疗者,应养成按时定量用药的习惯,不可擅自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认知水平 患者认知水平根据自制问卷判定,信度和效度分别为0.91 和0.88,分值为0~100 分,内容分成疾病表现、致病原因、护理配合与日常防范,每项各为25 分,所得分数上升提示认知水平提高。

1.3.2 两组护理前后情绪变化和自我效能比较 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为依据对患者心理状态展开判定,HAMA 评分<7 分,患者情绪正常,≥7 分有焦虑的可能,>14 分肯定焦虑,≥21 分和≥29 分,分别为明显焦虑和严重焦虑;HAMD评分<7 分提示情绪正常,>24~30 分为轻度或中度抑郁,>30 分证实抑郁情绪严重[9]。自我效能判定依据为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由10 个问题组成,按照1~4 分四级评分法对各个项目记分,满分为40 分,分数上升证实自我效能更好[10]。

1.3.3 两组护理前后应对方式比较 参照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11]评估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条目1~12)和消极应对(条目13~20),依照0~3 分四级评分法统计所得分数,得分越高,证实患者更倾向于某种应对方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认知水平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自身疾病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认知水平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后认知水平情况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和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负面情绪得分低于护理前,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焦虑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注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 <0.05

2.3 两组护理前后应对方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积极应对评分高于护理前,消极应对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分,)

注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 <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是指冠脉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使得心肌酶指标和心电发生改变,病情发作时以胸部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情绪波动过大、进行大体力活动或进食过量后,可使得患者心肌处于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状态,进而引起心肌梗死[12-18]。就目前的情况看,患者对疾病本身及其医疗服务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护理与治疗工作信心不足,也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应对自身疾病,所采取的形式习惯对病情好转与恢复不利。

现阶段生活水平提高明显,医疗事业发展迅速使得现代人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已逐渐成为评估医疗服务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19-20]。知信行属于行为干预理论,可对人类健康相关行为予以改变,包括知识获取、信念产生和行为形成3 个阶段。一般来讲,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越高,实施相应行为的倾向也就越明显[21-23]。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可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来为患者说明与疾病密切相关的健康知识,患者接受知识后,主动思考,在内心深处形成正确的信念,在此信念支配下,形成对病情好转有利的行为习惯。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认知水平和自我效能两项指标所得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在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知信行健康教育,可综合运用层次分明、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和声画合一的影像视频,加上护理人员详细解说,使得患者对自身病情和与之有关的健康知识方方面面有所了解,可充分了解疾病主要表现、可能导致疾病或加重病情的危险因素、护理配合方式和个人日常防范等方方面面的健康知识,在此基础主动采取科学规范的行为习惯,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可对个人行为予以把控,进而提高自我效能[24-25]。

心肌梗死患者对疾病医疗服务信心不足,接受护理干预的环节中,依从性和配合度有限,甚至担心护理效果不理想而产生抵触情绪。除此之外,患者面对患病这一现实时,可存在不同态度,部分患者积极应对,主动参与医疗服务,也有患者处于消极状态,不愿接受诊治工作,或是在进行护理服务中退出。上述研究数据说明,观察组焦虑、抑郁和积极应对所得分数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所得分数较对照组更高,对此研究结果予以分析,主要是因为通过知信行这一模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强调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有着比常规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的优势,书面文字和动态影像有机结合,可使患者了解对疾病好转有利的处理措施和应对方式,加深患者认知,从而以正确的方式行动[26-27];此外护理人员强调知识宣传工作的同时,也关注情绪变化,及时干预、精确疏导,旨在减少患者面对异常情况时的紧张不安感,使得负面情绪得以缓解,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护理工作[28-29]。

综上所述,将知信行模式与健康教育联合应用。可使患者深入了解自身病情,从而提高认知水平,有缓解负面情绪的作用,利于提高患者自我认知水平,从而在意外情况出现时积极应对,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手段。

猜你喜欢
效能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