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韵律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叙事研究

2022-03-17 06:47王声平刘继元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韵律老虎图谱

王声平,刘继元

(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临海 317000)

一、问题的提出

韵律活动又称“律动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将韵律活动界定为:“人在音乐的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地、富于个性和创造性地再现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动态活动。”[1]它强调需要为活动提供特定的音乐环境,使幼儿在自然的音乐环境中感受音乐内涵,并以身体动态的形式进行表现。韵律活动是一种音乐活动,其中也包含了体育游戏的成分,强调幼儿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肢体协调能力。有研究者认为,韵律活动是一种在音乐的伴奏下、儿童运用一个或一组自然的身体动作来反映其音乐感受的写实性表现活动[2]。《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韵律活动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3]43。韵律活动需要音乐和身体的直接参与,身体动作实质上是幼儿对音乐情感的创造性表达。

本研究所阐述的韵律活动是指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下,通过教师所创造的物质环境和情感氛围,以倾听、观察、讨论和表演为手段与教师共同完成的活动。教师作为韵律活动的主体之一,指导策略势必会影响到活动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充分了解幼儿活动特点,根据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开展有效的集体韵律活动。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的叙述对象是浙江省台州市某公办A幼儿园中班金园园(化名)老师。金老师的学历为本科,毕业于某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自毕业以来一直在A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教龄仅三年,但她凭借着自身出色的表现已经成为一名主班教师,她性格活泼开朗,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并且能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能亲切地和幼儿交往,深受幼儿喜爱。

A 幼儿园定期举行集体公开课展示活动,要求新教师参与展示,在幼儿园教师共同研讨学习的同时,为新教师提供深度学习的机会,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作为幼儿园的“新秀”教师,金老师经常出现在集体课的舞台上,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懂得不断地创新和尝试,特别是在韵律活动中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教学艺术,用饱满的热情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内涵。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是通过生活故事或文学作品的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与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中的叙事研究,实质是从质的研究出发,相对量的研究而言的,它强调与教育经验的联系,希望直接呈现生活故事的内在情节,而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符号压制教育生活的情节和情趣[4]。教育叙事研究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采用文字的形式,以人文的态度进行理解和分析,以质朴的故事叙事加以描述和解释,达到对当下教育行为和现象的认识。对金老师组织的小班韵律活动“老虎歌”进行了观察,记录了金老师在活动中不同环节的指导策略。

三、观察结果和分析

(一)图谱与音乐的融合启发幼儿感知能力

图谱是韵律活动中常见的教学工具,它用生动的视频或图画导入音乐活动,给予幼儿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教学直观效果,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5]。生动的图画形象是基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需要,帮助幼儿了解活动中的主体形象,感受音乐内涵,吸引其参与活动,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教师在使用图谱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图谱内容选择的适宜,内容的造型、色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同时,还要关注图谱与活动整体的联系,利用适宜的方式,调动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发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在韵律活动“老虎歌”中,金老师在导入环节出示“老虎”图谱,并与幼儿就图谱内容展开讨论。

金老师出示图谱,图谱上是老虎的耳朵。金老师提问:“你们猜猜这位朋友是谁?”小轩轩说:“小猫咪。”金老师追问:“有可能哦,这位朋友真的是小猫咪吗?”然然说:“这是蝴蝶。”金老师肯定了她的回答:“你觉得像蝴蝶,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柠檬说:“是小松鼠。”孩子们纷纷开始讨论图片中的内容,这时金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用唱歌的方式介绍这位朋友,你们仔细听一听这位朋友到底是谁。”随着音乐开始播放,幼儿们开始猜测讨论图谱里的动物是什么。听完歌曲后孩子们纷纷回答:“是老虎。”金老师没有立刻肯定孩子们的回答,而是继续提问:“老虎是什么样子的?”每当幼儿回答出一处特征,金老师就出示对应部分图谱,并和孩子们学做动作表现老虎的特征,直到最后出示完整的图谱内容。

本环节中金老师用到了“老虎”图谱,但没有直接出示完整的图谱,而是通过出示部分内容引导幼儿进行大胆猜想,并适时公布答案对幼儿的思考加以验证。同时,金老师除了使用图谱与幼儿进行讨论,还在活动中穿插了音乐、教师表演等元素。丰富的表现形式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帮助幼儿将“老虎”的形象与音乐相联系,为接下来的动作创编和随乐律动环节奠定基础。图谱的运用不只停留在看图说话层面,教师需要将图谱与音乐、动作等元素有机结合。

(二)游戏与音乐互动提高了幼儿活动积极性

热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他们能够在游戏中感受乐趣、体验生活。快乐适切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增强音乐活动的愉悦体验,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度,而且能帮助幼儿更加趣味化地理解音乐特征、角色内涵以及提升交往技能,最终获得人格品质的发展[6]。韵律活动中,游戏以一种互动的情境存在,是幼儿与同伴的互动,与音乐的互动,同时,也是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作为活动中的引导者,应明确自身在游戏中的主导作用,承担组织者、评价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教师在融入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完成音乐学习内容的接触、理解和融合,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金老师在韵律活动“老虎歌”中设置了“老虎来了”的游戏,以下是游戏活动“老虎来了”的片段记录。

在“老虎来了”游戏中,金老师请另外一名老师扮演“大老虎”。在第一轮游戏结束后金老师展开话题:“你们刚刚看到了什么?谁出现?”幼儿们纷纷回答是大老虎来了。金老师进一步提问:“大老虎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琪琪边说边做跑的动作:“跑开老虎。”金老师跟着她做逃跑的动作并提问:“你们还有哪些不同的想法吗?”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最终确定了可以用“木头人”的方法。“老虎来了”的游戏正式开始,金老师带着孩子们随着音乐自由摆动,音乐停止时一些孩子还在走动,金老师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悄悄地说:“孩子们,老虎就要来了,快点变成木头人。”这时他们也跟着老师学做木头人。

游戏过程中,金老师始终伴随着歌唱和律动,在她的引导下幼儿歌唱的声音越来越高涨,积极地进行随乐律动,对教师的行为作出回应。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律动信号,自然地调动起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在沉浸式游戏中感知和学习音乐律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幼儿园组织教学的基本手段[7]。创设游戏情境的同时应关注到游戏的开展方式,利用声音、图片、动作等丰富的元素,使音乐学习内容和游戏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更加有趣的课堂氛围,帮助幼儿自主、有效地掌握音乐技能和情感。

(三)教师的情感投入带动了幼儿积极情绪

韵律活动中蕴含着幼儿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审美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主体强烈的情感活动,在这些风格迥异的音乐活动中幼儿感受着音乐的声律美和韵律美,陶冶着自己的性情和品格[8]。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同样拥有自己的审美体验,并将这种审美体验化作表现形式,在活动中教师的表情、神态、语言和动作能反应出其音乐感悟力,这些情感表现能帮助幼儿更好地体会音乐的内涵。通过情感营造丰满而具有感染力的氛围,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并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这种途径在游戏中保持师幼之间的情感联系,使幼儿通过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提高感知音乐之美的能力,从中获得审美体验。

金老师在音乐韵律活动“老虎歌”的游戏环节中,通过自身的动作、语言和表情等多种形式表现出富有感染力的角色形象,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游戏氛围。在开始律动游戏前金老师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幼儿:“我们要到森林里玩啦!”紧接着金老师跟随音乐做出老虎张牙舞爪的动作,时而歌唱时而与幼儿互动,幼儿对金老师的行为有积极的反应,园园一直盯着老师看,她的身体也随着老师一起摆动,表演得十分“卖力”。当音乐变换“老虎”来临时,金老师立即原地不动,并紧皱眉头,轻轻地对幼儿说:“大老虎要来了,大家快躲起来。”孩子们赶紧停下不动,即使在“大老虎”走后,仍然有幼儿原地不动。金老师缓缓地对大家说:“有小朋友被大老虎抓住了吗?”小朋友们也轻轻地回答:“没有。”听完他们的回答,金老师露出开心的表情,并对大家说:“我们成功躲过了大老虎,快跟自己的同伴抱一抱庆祝一下。”

本环节中幼儿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之中,这与老师丰富的情感投入密不可分。活动的情感投入建立在深度理解音乐情感的基础上,抓住音乐中音律的起伏变化并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活动中帮助幼儿掌握歌曲的歌词内容和律动节奏,进一步表现歌曲的情感态度。

(四)忽视幼儿的生活体验影响活动效果

在韵律活动组织中,并非所有活动内容都能对幼儿起到正面作用,脱离幼儿生活体验、忽视幼儿兴趣的题材会影响活动效果。幼儿不是带着“空的脑袋”进入活动,幼儿在活动前已经具有丰富的、来自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认知经验,幼儿园活动内容建立在这种直观认知的基础上,使幼儿能够自主地在活动中建构认识。韵律活动是一种具有感情特性的创造活动,其具体形象性、情感渗透性都与幼儿本身特有的纯朴性、浓厚的生命色彩以及自由创造的特质相吻合[8]。韵律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应重视形象性和淳朴性,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并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脱离幼儿已有经验的活动内容,难以反映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境,影响幼儿活动经验的获取。

在“老虎来了”游戏准备环节,金老师与幼儿讨论“当老虎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在环节设置中已经预设了用木头人的方式躲避老虎。孩子们有各种想法:“我们可以用枪打倒他”“把他推开”“马上逃走”。金老师追问:“我们是在森林里哦。”又有孩子回答:“打报警电话。”孩子们的回答没有向金老师的预设方向走,这时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这时一个女孩子说:“可以躲起来。”老师见状说:“我们见到老虎还可以躲起来,学木头人原地不动。”

游戏准备环节凸显了游戏主题选择的重要性。在讨论“对付老虎的方法”中,幼儿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其中不乏有结合生活经验的实际解决方案。金老师没有肯定幼儿创造性的回答,造成了幼儿讨论的混乱局面,直到一名女孩子说出预设的游戏方式时才着手继续进行下面的游戏环节,实质上是一种不必要的讨论。面对金老师提出的玩法,孩子们表现出茫然的安静,无法衔接对玩法的理解。活动游戏准备环节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思维,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预设的环节反而阻碍活动进程,进而致使这一互动环节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在组织活动内容时,教师应全面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将教材内容不符合实际的部分剔除或生活化处理,使幼儿获得更加真实、质朴的审美感知。

四、讨论与建议

(一)创设多感官渠道体验

音乐是一种关于听觉的艺术,更是触觉、视觉等多感官沟通参与的艺术。音乐教育不仅仅指向音乐学习、音乐表演,而且也常常指向音乐的情感体验[9]。韵律活动作为一种音乐表现性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经常只关注到幼儿最后的随乐律动表演,却忽视了活动中幼儿感受音乐的过程。即使教师意识到感知音乐的重要性,在组织时也往往采用单一的聆听音乐的感受形式。依据幼儿年龄阶段特点,其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认识依靠实物、图像等具体形象,缺乏对抽象艺术的感知能力,单纯的聆听音乐对幼儿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在组织音乐活动时,不仅要给予幼儿倾听音乐的机会,同时,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音乐内涵。教师可以使用诸如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工具,帮助幼儿感知音乐和理解音乐。从感觉器官的角度看,视觉对幼儿拥有最强烈的刺激,符合幼儿喜爱具体形象的年龄特点,能起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作用。聆听音乐能使幼儿直观地感受其中的情感,引发思考并对音乐内涵进行理解和再创造,为创造性的律动动作奠定基础。幼儿天性活泼好动,身体的活动和接触能够提高兴奋度,并将音乐情感赋予具象化的意义。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多元的感官体验有助于儿童更深刻、更细致地认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激发情感,产生共鸣,促进儿童立美求真的创造力[10]。

(二)建立教师多元角色观

教师的多元化角色观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教师是创设环境和设置内容的组织者,是帮助幼儿表达的沟通者、引导者,同时也是对幼儿行为表现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者。树立多元化角色的观念,可从不同角度发现与解决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创造性地应对教学事件。上述案例中,金老师在游戏环节中以游戏者的身份推动活动的正常进行,体现了在特殊环境下用不同角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音乐活动的组织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为幼儿创设开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提供给幼儿更多的自主自由选择与表达的机会,及时发现幼儿富有创造性与个性的音乐表现方式,并予以积极的赏识与鼓励[11]。一方面,要善于挖掘教师的非权威性形象,建立与幼儿平等的对话情境,运用个人的表现魅力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活动兴趣,深化师幼间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要拥有灵活的教育智慧,分析所处情境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角色推动活动的开展。在游戏情境中倡导幼儿教师主动与幼儿构建游戏共同体,主动沉浸于儿童游戏中,充当游戏者的角色,对儿童游戏中的外显游戏规则与内隐游戏规则进行区分,清晰游戏规则与自由的界限,把握好游戏指导的张力[12]。

(三)重视师幼间情感互动

音乐不仅是人们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更是情感表达的过程,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会积极地进行情感的表达,包括语言和肢体动作,音乐带给个体最大的感受是情感开放的舒畅与满足,这种感觉常常使人萌生行动的欲望[13]。韵律活动是重视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活动,同时,也是重视个体之间情感互动交流的活动。教师作为情感沟通渠道的建构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积极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音乐修养是教师实践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自身掌握的音乐知识是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保障,提升自身音乐素养是帮助幼儿感知音乐情感的首要工作。思想上重视音乐教育活动,首先,教学内容的准备应掌握活动中歌曲的内涵,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与幼儿兴趣相适宜的内容;其次,教师要重视自身的表现对幼儿的影响,明确自身在活动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利用好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声音、表情、肢体动作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内容。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使得幼儿园教师经常将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客观上为教学提供了便利,而机械地生搬硬套则会给幼儿的审美体验带来阻碍,教师运用身体的情感符号能为活动增加个人教学魅力,从而带来更佳的教学效果。在韵律活动中,教师要以审美情感为核心,将审美与情感融入到活动中去,同时把音乐与其他艺术融为一体[14]。

(四)以幼儿直接经验为基础

韵律活动是一种感知美的活动,韵律活动的美来自对日常生活中精彩的发掘与再组织,这种美感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生活、学习与劳动是幼儿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首要场所,其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各类图像、声音和符号等基本经验,幼儿园教育内容要回归生活,回归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规律[15]。教师在选取音乐素材时,往往会选择已有的、成熟的教学活动材料,而成熟的教学材料会随时代的发展改变其原有的存在价值,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幼儿共同操作的教学材料,应当同时考虑教师和幼儿的特点,有价值的、适合幼儿的教学材料应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来源于幼儿的直接经验,符合相应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针对幼儿思维具有形象性、行动性的特点,活动材料的选择当以幼儿日常生活为依托,发掘具有直观性、创新性和时代性的部分。在活动中幼儿善于将这些美的体验化为内在的生命力,这更需要教师深入了解音乐、律动与幼儿的关系,将这些生命力通过合适的手段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

音乐是生命的原发活动,是个体生命情感的重要体验方式,而情感体验是每个幼儿个体独特的生命运动过程[16]。韵律活动不仅是教幼儿学习歌唱或表演,更是丰富幼儿情感体验的一种手段和途径。教师应在活动中积极建设生活化的音乐活动,通过轻松愉快的演奏、表演抒发幼儿情感体验,鼓励幼儿以音乐的方式表达情感,满足幼儿个体生命成长的需要。

猜你喜欢
韵律老虎图谱
躲描猫的大老虎
绘一张成长图谱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韵律之美——小黄村
老虎不在家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老虎变成猫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