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年货

2022-03-17 07:11李笙清
课外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炒米糍粑年货

李笙清

美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快过年了。每当进入冬月,乡村里就开始为过年做着准备,最忙碌的莫过于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

在乡村,一过了冬至,家家户户就开始腌制“腊货”,一般都是鱼肉鸡鸭等。女人们总喜欢对着那些挂在阳光下的一串串“腊货”品头论足:“哟!今年腌了这么多,是不是养蟹赚钱了呢?”“看你家养的鸡、鸭多肥啊!都腌出油来了呢!”一问一答间,女人们还手脚不停地织着毛衣纳着鞋底,一丝融融的笑意便浮现在脸上。

乡村里置办年货,男人女人分工明确。比方说打糍粑,女人将糯米蒸熟倒进瓷盆里,就该男人们上阵了。他们用上细下粗的木棒不住地趁热捣杵糯米,直到糯米捣成了糯米泥团。然后在簸箕里撒上米粉,将糯米泥摊在上面,挤压成大饼状,等到完全冷却下来后,用刀切成一块块厚薄均匀的长方形,放进装满清水的坛子里浸泡着,打糍粑的工序才算完成。

还有糖片子,在我的乡村里俗称“麻叶子”,跟超市里卖的沙琪玛有些相似,不同的是糖片子是硬质的,很脆,耐吃。冬月里,母亲就泡好了粳稻米,放在太阳下晒上好多天。然后一勺一勺地舀进锅里,和着一些黑铁砂一起炒。我坐在灶边,架上木柴烧火,母亲用几根麻梗不住地在锅里翻炒,那些细小的米粒眨眼间就胀大了身子。稻米炒好后,母亲用筛子筛去细沙,将炒米倒进一旁的箩筐里,阵阵诱人的香味便弥漫了整个屋子。

炒米弄好后,接着就是熬麦芽糖了。母亲用草捂住泡好的麦子,等到它发出嫩生生的麦芽来,就掺杂细米在磨子上磨成浆,然后倒进锅里加水煮,往往从一大早开始,直到三更半夜才熬出糖水,然后用纱布过滤,等到它成稠状时倒进炒米拌好,弄到撒好米粉的大桌上,切成一块一块的,就成了乡村特殊的年货——糖片子,有的人家还在糖水里拌进炒熟的芝麻,那味道吃起来就更香了。

乡村的年货还有很多,随便走进一户人家的厨房,那油锅里都飘浮着玉兰片、麻花和红薯片……乡亲们说说笑笑间,一些飘溢着乡村气息的年货就这样预备好了,这些都是乡民春节待客的特殊年货,也是孩子们来春的主要零食。

如今在城里过年,只要到超市一转悠,可以买到很多年货,包装精美的、散装的,林林总总应有尽有,谁还有闲工夫去置办那些呢?但我每到腊月里,总是想起乡村的年货,就仿佛看到父母亲那忙碌的身影,心中总会泛起丝丝温情的回忆。

(选自《四川科技报》2010年1月22日)

【赏析】

文章通过对乡村年货的描写,表现了乡村独特的节日风俗。文章略写“腌腊货”,通过女人们的品头论足反映了现今乡村的富足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详写“糖片子”的制作过程,使我们对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这样文章叙事有详有略,各有侧重。文章还用城市与乡村过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心和思亲之情,引起了我们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反思。

猜你喜欢
炒米糍粑年货
最是香甜炸炒米
故乡的食物
去无人超市办年货
做糍粑
花样年货
二十八,打糍粑
打糍粑
腊月糍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