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2-03-17 13:13林文树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谱系理论课中国共产党

林文树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1]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下简称“精神谱系”)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本源和高度凝练,为思政课建设和改革创新提供了“深厚力量”。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在于明晰立德树人的方向,关键在于增加优质教学资源供给,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精神谱系”既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也从内容上充实了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本文在剖析“精神谱系”精神特质的基础上,对“精神谱系”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意义、遵循原则和实现路径作些探究与思考。

一、“精神谱系”的精神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3]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发扬民族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构建了一座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是由“精神谱系”特有的红色基因密码决定的:坚定的党性和人民性。坚定的党性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这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本质特征;坚定的人民性,就是强烈的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本目的。

二、“精神谱系”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价值意义

“精神谱系”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特色、增强价值认同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价值一:赓续“精神谱系”可以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

“精神谱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实践产物,深刻印证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政治正当性和现实合法性。赓续“精神谱系”既能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性和反动目的,更能正本清源,破除历史虚无主义搞乱人民的思想、动摇人民的信仰和阻挠中华民族复兴的罪恶目的。

2.价值二:赓续“精神谱系”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精神谱系”扎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之中,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近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经验。赓续“精神谱系”可以振奋中国人民的精神,让中国文化勃发新的生机,最终实现对西方文化的超越,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坚固底色。

3.价值三:赓续“精神谱系”能极大彰显中国特色。

“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绽放出特有的中国风采,彰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近代以来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轨迹。这一历史轨迹在近代世界历史上是中国独有的,由此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成功谱写出人类历史伟大精神的独特篇章。

4.价值四:赓续“精神谱系”有利于增强价值认同。

“精神谱系”记录了中华民族近现代百年的历史沧桑,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价值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致力于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宏伟画卷。赓续“精神谱系”可以通过唤起、重现、固化和刻写等方式,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价值理念的认同。

三、“精神谱系”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遵循原则

1.原则一: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在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基础上,贯穿并发展着理论逻辑。同时,历史逻辑是理论逻辑建立的基础。

革命实践孕育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推动革命实践发展。革命实践与革命精神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思政课教学时要高度重视史实的运用,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精神谱系”形成的历史史料,准确判断历史形势和把握历史脉络,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既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本然,又令人信服地讲出历史的所以然,这样才能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原则二: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4]

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体性,实施“精神谱系”“三进工程”。思政课老师要以主动担当的历史责任感正确把握“精神谱系”的精神要义,提高对“精神谱系”的价值认知、价值认同,构建嵌入“精神谱系”资源的教学育人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让大学生深刻了解“精神谱系”的深刻内涵及其新时代价值。

其次,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主体性。在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上向学生提供“精神谱系”的案例、视频、课件等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内生动力,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丰富实践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成为保护和弘扬“精神谱系”的主力军。

3.原则三: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5]

把“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教学具体目标,才能促进谱系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发挥“精神谱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紧密结合学生思想中关注的问题、社会实际中的重大或热点问题,依托思政课教材,把握“精神谱系”与大学生成长的结合点,切实担负起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引导学生把“精神谱系”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4.原则四: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

“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6]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性旨在传导主流意识形态,而批判性着眼于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二者是使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发挥效应的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

坚持建设性原则,着眼于“精神谱系”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和凝聚力的提升与打造,从而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坚持批判性原则,即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敢于担负批驳错误观点与思潮的职责,理直气壮地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引领职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运用好“精神谱系”这一红色资源,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分析、批驳与引导,这是应对错误社会思潮消极影响的必然选择。

四、“精神谱系”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实现路径

1.实现路径的切入点:在教学内容上融入“精神谱系”丰富思政课资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教学资源的挖掘与教学内容的组织中积极融入“精神谱系”,在创优教学内容上讲清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情理和事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着重从个人修养的角度,突出“精神谱系”对于大学生的现实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着重从现实实践的角度,突出“精神谱系”对于新时代坚定“四个自信”的意义,起着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作用。“精神谱系”融入“概论”课,重点在于实现“精神谱系”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四个自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内容的有机融合,发挥“精神谱系”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引领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生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精神谱系”的地域特色和省情意义,用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物感召学生,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2.实现路径的着力点:在教学方式中增进学生的“精神谱系”情感

“精神谱系”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利用好重大时间节点,在参与中强化“精神谱系”的感召和指引,在有形的实践与无形的教育中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开展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精神谱系”的精神,加深“精神谱系”的情感,从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实现路径的关键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精神谱系”辨析各种社会思潮

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功能,就要将“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思政课堂,主动宣讲“四史”,积极展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高尚人格,正面引导学生崇尚英雄,亮剑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以此占领学生的思想意识高地,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精神谱系”是捍卫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反对错误思潮的重要武器。

4.实现路径的归宿点:在教学目标的价值定位上锚定“精神谱系”的行为转化

“精神谱系”蕴含着党在各个时期发展壮大和取得成功的秘诀,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如果转化为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于凝心聚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始终保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源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源于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和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使命感,源于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坚守和弘扬。

在新时代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精神层面来说,就要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丰富革命精神,让“精神谱系”中蕴含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品格继续发扬光大。以此激励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参与中练就过硬本领,自觉将理想融入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中,与人民和祖国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精彩华章。

将“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思政课程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应然之举,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要推动“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程,助力大学生以伟大的“精神谱系”为指引,以无比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为民情怀为追求,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续写“精神谱系”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谱系理论课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神族谱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