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新征程

2022-03-17 15:46本刊编辑部
天津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范生硕士

■本刊编辑部

今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本刊摘编如下:

一、《强师计划》的目标任务

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强师计划》目标任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到2025年,建成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经验,培养一批硕士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完善部属师范大学示范、地方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农村教师培养支持服务体系,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紧缺情况逐渐缓解,教师培训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教师发展保障有力,教师队伍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二是到2035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教师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二、《强师计划》的主要内容

《强师计划》包括总体要求、具体措施、实施保障三部分。其中,15条具体措施主要围绕四个方面:一是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包括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深化精准培训改革;二是推动优质师资均衡,包括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优师计划)、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三是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包括建设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改进师范院校评价;四是深化管理综合改革,包括开展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优化教职工编制配置、深化教师职称改革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

三、《强师计划》的政策创新点

《强师计划》提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的思路举措,促进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

一是以高水平师范院校为引领,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鼓励支持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师范院校在教育科学研究、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范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二是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升教师培养层次。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深化本硕整体设计、分段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和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工作,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扩大教育硕士培养规模。同时,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领航计划,培养造就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家、大先生。三是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为重点,推动师资优质均衡。依托部属师范大学和地方高水平师范院校,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本科层次师范生。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交流轮岗、支教讲学激励机制,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通过落实补助政策、倾斜职称评聘、加强周转宿舍建设和住房保障等,着力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四是以深化评价改革为牵引,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深化职称改革,实行分类评价,出台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一线教师、从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倾斜。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探索师范类“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支持地方政府统筹,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五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抓手,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支持师范生和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国家教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等的建设和完善。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探索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精准帮扶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师范生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