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依恋风格者浪漫关系破裂后的适应:应对方式的选择

2022-03-17 22:20李延言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伴侣个体情绪

李延言,陈 旭

(西南大学 心理学部,重庆 北碚 400715)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速食爱情”的出现,一段浪漫关系的建立不再有许多的束缚,许多人更随意的选择开始或结束一段浪漫关系.随之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而在这其中关系的破裂被认为是带来问题和损失的主要压力因素.有调查显示,失恋对于个体身心发展都有很大的损害,它与负性情绪、心理障碍、自伤、伤人等都密切相关,同时,失恋也是大学生自杀的主要诱因之一.[1-4]而离婚群体中,离婚会影响他们的身份、情感健康和总体生活方式,其产生的压力相比于失恋更大,同时离婚人群的抑郁焦虑程度也显著高于非离婚人群.[5-7]而浪漫关系破裂后最令人痛苦的一个方面就是依恋关系的丧失和中断.[8]根据Bowlby[9]的基于行为的依恋定义,依恋的功能是亲密寻求,避风港和安全基地.依恋对象是避风港,减轻苦难并在遇到困难时提供支持,同时依恋对象也作为安全基地,提供情感和心理安全感,所以依恋关系对于人们的生活是尤为重要的.由于失去了持续时间较长的一段依恋关系,它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份、情感健康等,随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失落感便会造成压力,所以失恋等浪漫关系的破裂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充满压力的生活过度,需要面临生活中不同方面的挑战,其中就包括失去恋爱伴侣的适应.[6-7][10-13]

Sweeper和Halford[14]认为,在个体层面,浪漫关系破裂后适应是一个内部重组的过程,包括解决他们对前伴侣的依恋和孤独感.浪漫关系破裂后,成人知道他们不能再依赖前伴侣来满足与依恋相关的需求,但他们仍然可能会这样做,就像失去依恋关系的孩子继续寻求失去的依恋关系是为了舒适和安全.[15]尽管一个人在需要帮助或支持时可能不再寻找前伴侣,但仍可能会有强烈的愿望想要寻找前伴侣.许多人表示,他们渴望继续依赖前伴侣来满足依恋相关的需求,例如安全,支持,陪伴的需求,即使他们知道这样做可能不合适.[16]这种想依赖却无法依赖的矛盾,导致人们在浪漫关系破裂后无法很好的适应.而当浪漫关系破裂的个体解决了依然将前伴侣作为依恋对象这一问题,意味着他们不再依赖前伴侣来满足自己的依恋相关需求.当浪漫关系破裂的个体解决了孤独感,意味着他们获得了社会融合感,减少了情感的不稳定性,获得了更大的情感平衡.而Bowlby也认为,当人们能够不再依赖已经失去的人来完成依恋相关职能并重建他们的依恋关系,才是成功的适应了前一段依恋关系的失去.所以失恋后的适应就是指个体解决了仍将前伴侣作为依恋对象和孤独感的问题.

现有研究表明,不同依恋风格者在浪漫关系破裂后的适应情况有所不同,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安全型依恋在浪漫关系破裂后的适应情况是最好的,而最容易怀疑自己的可爱性、依赖前伴侣的焦虑型依恋,他的适应情况是最差的.但针对回避型依恋的结果仍然存在着分歧和不一致的现象,如一些研究显示浪漫关系破裂后回避型依恋的适应情况是较差的,而另一些研究则显示回避型依恋在浪漫关系破裂后的适应情况和安全型依恋是相近的.

Folkman和Lazarus[17]提出应对是个体为处理通过判断内外环可能带来的负担,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每个人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都会采用一些的应对方式,而在心理应激过程中时,应对方式更是常作为一个重要中介调节因素,浪漫关系破裂作为生活中的重大生活变故也会引起心理应激,那么不同的应对方式也会影响个体在浪漫关系破裂后的适应情况.

基于此,本文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也根据Folkman和Lazarus提出的两种应对方式,即,问题中心应对和情绪中心应对,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以前研究结果中由于应对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分歧.根据总结,未来可以深入探究选择不同应对方式对浪漫关系破裂后适应的作用,增加国内对于浪漫关系破裂后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构建在浪漫关系破裂这一特殊情境下的应对方式框架,进一步探讨浪漫依恋与浪漫关系破裂后适应之间的中介调节效应.

2 不同依恋风格者在浪漫关系破裂后的适应情况

2.1 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个体在人群中占绝大多数,他们拥有较为强大的“安全基础”,他们的沟通技巧往往很好,所以有研究显示在离婚人群中,安全型依恋人群比例会有所下降,更少的安全性依恋个体会走到离婚的地步.安全型依恋的人群,往往认为自己是可爱的,并且不需要太多的外部因素去验证.他们对自己应对挑战能力的评估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面对关系破裂的痛苦和他们未来生活的变化,他们或许依然会感觉到孤独,但是不会感到不适当的威胁或从事使过程复杂化的防御行为.所以,依恋安全被认为是关系破裂后痛苦的缓冲因素.[18]前人的研究也同样显示,安全型依恋在经历浪漫关系破裂后的适应情况是最好的.也就是说,体验到更多依恋安全的个体(即,低依恋焦虑和低依恋回避)往往比那些经历更多依恋不安全感的人恢复得更快.

2.2 焦虑型依恋

依恋焦虑是指个体的觉得他们不值得爱、关心和保护,当伴侣没有响应时,就可能导致他们持续的担忧被遗弃或拒绝以及过度的痛苦.[19]依恋的不安全感影响着个体面对成人浪漫关系的方式,特别是当面对可能危及关系的情况时,如婚姻解体等.对于焦虑型依恋的个体来说,浪漫关系的破裂便可以进一步的证实他们对被抛弃的恐惧,这可能会加剧他们对自己被爱性的怀疑.[20]已知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焦虑水平个体在浪漫关系破裂后的适应是最差的.在Yárnoz-Yaben[21]的实证研究发现依恋焦虑预测了更差的浪漫关系破裂后适应和消极情绪.同时还有研究发现在的研究中发现浪漫关系破裂后,较高的依恋焦虑水平与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少的情绪调节、较少的幸福感、较高的孤独感以及更多的将前伴侣作为依恋对象相关.[16,20,22,23]

2.3 回避型依恋

依恋回避是指一个人认为他人在需要的时候无法得到帮助的程度,这导致了更严重的自立、对亲密和自我表露的不适,以及信任他人的困难.[24]关于回避型依恋在浪漫关系破裂后的适应情况,研究所呈现的结果不太一致.关于回避型依恋在浪漫关系破裂后的适应情况,研究所呈现的结果不太一致.一些研究发现,依恋回避维度和依恋安全一样,都预测了更好的浪漫关系破裂后适应和积极情绪,在浪漫关系破裂后有更好适应.[21]相反,另一些研究发现,回避型依恋的人在建立一段新的浪漫依恋关系时往往会经历更多的困难,且高依恋回避与消极的社会生活重建、较高的孤独感以及更多的将前伴侣作为依恋对象相关.[20,22,25]

3 问题中心策略与不同依恋风格者的适应

问题中心策略(Problem-focused coping)包括了调动心理资源以应付应激情境的各种活动,通过采取行动和计划等行为活动来改变压力情景或压力源,包括寻找信息、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法和采取有效行动来改变外在刺激减轻压力等.[26-27]问题中心应对是最直接的应对方式,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去解决.大学生使用问题中心应对方式呈现出积极的效果,可以减少消极情绪、促进身心健康.[28]同时还有研究结果显示,问题中心应对方式与家庭压力、幸福感、孤独、抑郁都显著相关,且其还在家庭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29]所以,问题中心策略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但由于其需要调配足够的心理资源,需要在较为理智的情况下才会成为人们的选择.不同依恋风格者在遭遇应激事件时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选择问题中心策略进行应对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3.1 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在痛苦时刻倾向于依赖他人作为安全港.[20]也就是说,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本就不倾向于继续依赖前伴侣.除此之外,在研究中发现,[30]安全型依恋的成人比不安全依恋的成人报告了更多的可获得的社会支持,那些安全型依恋的人在需要的时候更有可能寻求支持,也比那些不安全感依恋的人更满意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还有研究发现,安全性依恋的人更愿意原谅他人,因为他们倾向于对他人持有更有建设性的看法,更积极地解释他人的行为.[20]同时,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对压力事件的威胁性评估较低并且对于自身应对压力的能力具有比较乐观的预期,他们对积极情绪记忆的提取速度要快于消极情绪记忆.[31]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判断,安全型依恋在遭遇浪漫关系破裂这一重大压力事件时,他们可以较为理智的使用问题中心策略.由于他们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也非常认同自己的社会支持,所以他们拥有可以信赖和求助的对象;同时由于他们对于自己的积极认同和对事件的乐观预期,所以他们也更可能更快的恢复理智,同时也就更倾向于用自己的能力应用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

3.2 焦虑型依恋

对于焦虑型依恋的个体来说,浪漫关系的破裂便可以进一步的证实他们对被抛弃的恐惧,这可能会加剧他们对自己被爱性的怀疑.[20]由于浪漫关系的破裂是一个压力很大的事件,在经历这个事件后,焦虑型依恋个体往往倾向于沉迷拒绝和被抛弃的感觉,过分强调失去的前伴侣对自己的重要性.因此,焦虑型依恋的个人在失恋后会经历更多的痛苦.在经历浪漫关系破裂这一事件后,高度依恋焦虑个体会出现更多的情绪不稳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情绪和理性思考要求较高的问题中心策略,往往不会成为焦虑型依恋的选择.

3.3 回避型依恋

对于回避型依恋的人来说,浪漫关系的破裂可以证实他们通常对前伴侣持有的负面看法,从而加强不信任感.此外,由于他们不愿寻求支持,通常选择通过自身努力是自己远离困扰,浪漫关系的破裂会加剧个体的孤立和疏远.[20]也就说明,回避型依恋个体不会选择运用求助等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应对浪漫关系破裂这一压力事件,所以问题中心策略往往也不会成为回避型依恋个体的选择.

4 情绪中心策略与不同依恋风格者的适应

情绪中心的应对(Emotional-focused coping)包括了缓解因应激而引起 的消极情绪的各种努力,包括忍耐、逃避、情绪发泄、幻想/否认等[26]在前人关于应对方式的研究中,关于情绪中心应对,研究者们往往认为都是消极的,例如研究者发现关于情绪应对中的沉溺,无论是沉浸在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之中,都无法学会很好地调控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使其具有很强的放纵性与不可控性.[32]同时,Kochenderfer-Ladd[33]在关于同伴侵害的应对解决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哭泣的情绪宣泄应对方式对于调节同伴侵害这一应激事件时是无效的,还会增加个体无法良好适应的可能性.回避也同样有研究显示其的消极效应,在林丽玲[34]关于儿童面对压力和冲突的研究中发现,如果采取回避的方式、表现过激的情绪或者转化为悲伤焦虑等消极情绪,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或冲突,还会使儿童因无法解决而感到挫败.以亚裔美国人为被试的研究也表明倾向于使用回避应对的人群比其他人群的抑郁水平更高.[35]

但在近年的研究中,也有越来越多的结果证实的情绪中心应对的积极作用.宣泄的方式有非常多,小到一声轻叹,大到痛哭都属于宣泄的方式,听音乐也是宣泄的方式,他可以将负面的情绪状态转移到音乐上去,降低个体的警惕状态,同时也可以避免情绪的恶化.[36]除了宣泄,回避的策略也同样对是有效的应对方式,在杨冬叶[37]关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研究中发现,采取回避应对方式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较低,可能是因为回避的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暂时转移注意力,降低心中的不确定感,减缓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情绪中心应对不仅有消极作用,也有其积极作用,在应对问题或事件时,他与问题中心应对同样重要.只是其积极或消极的结果可能取决于表现的程度或其应对的具体问题或事件,在一些情况下,情绪中心应对方式可能比问题中心的应对方式更有效.且有研究表明,在应激或压力事件发生时,更多人会选择情绪中心应对方式.

4.1 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个体在遭遇浪漫关系破裂时能够较好的进行心理和情绪的调整,虽然他们能够较好的使用问题中心策略,但问题中心策略有时并不是万能的.而安全型依恋个体之所以能够在在遭遇压力事件更好的适应,正是因为他们在悲痛时实施更健康的情绪调节策略.由于他们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也非常认同自己的社会支持,所以他们拥有可以倾诉宣泄的对象,所以他们也会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情绪中心策略进行应对.

4.2 焦虑型依恋

由于浪漫关系的破裂是一个压力很大的事件,在经历这个事件后,高度依恋焦虑与更多的情绪不稳定性、孤独感、情感依赖和对前伴侣的渴望有关.对于一个焦虑型依恋的个体来说,失去依恋对象会引起依恋系统的极度活跃,同时他们往往会发现自己很难依靠自己一人的力量独立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常常表现出情绪激化,特别是与依恋相关的威胁发生时.[16,20]焦虑型依恋个体还倾向于沉迷于拒绝和被抛弃的感觉,过分强调失去依恋对象对自己的重要性.因此,焦虑型依恋的个人在亲密关系破裂后会经历更多的痛苦,现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焦虑型依恋个体在浪漫关系破裂后是最难以适应的.对这些人来说,失去一个浪漫的伴侣可能意味着同时缺乏了他们所需要的外部和内部支持.[20]

现有研究表明,在遭遇压力事件时,焦虑型的个体更关注自己的压力感受,[38]而浪漫关系破裂作为与依恋相关的威胁事件,会引起他们情绪的激化,所以他们更难以理性的方式应对压力,因此焦虑型依恋往往采取情绪中心应对方式来应对压力.情绪中心应对方式也并不一定产生负性的效果,合理的情绪应对也会使遭受压力事件的个体有所缓解,但是焦虑型依恋个体虽与安全型个体的社会支持的报告情况在统计上并无显著差异,却对于自己社会支持系统的满意度并不高,[20]所以在情绪中心应对的多种方式中,他们尤其倾向于采用的自责、幻想、退避、沉溺灾难和接受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因此也进一步加重了压力的困扰.从而导致焦虑型依恋个体在浪漫关系破裂后非常难适应.

4.3 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在面临威胁时倾向于使用去激活策略,也就是回避这一情绪中心策略,他们应用这种方式来压抑自身的负面情绪,在杨冬叶[37]的相关研究表明,采取回避应对策略的患者,在面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较低,情绪总分也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回避的策略能够帮助个体转移注意力,从而降低心理压力.虽然这种方式能够较好的降低个体的负面情绪,但情绪问题并没有被彻底解决,而是暂时压抑.而且已有研究者通过阈下刺激和生理指标检测到,实际上和焦虑型个体一样,回避型个体在压力下具有很强的负性情绪.[31]当主要的压力因素为浪漫关系的破裂等问题时,这些威胁相对严峻,可能会抑制回避型依恋个体的应对策略有效性,甚至可能会使个体无法正常使用常用的防御措施.[16,20]换言之,回避型依恋常用的应对策略是情绪中心策略中的回避,但其策略的有效性可能与改变生活的困难事件相关联.所以浪漫关系的投入程度可能直接影响了其应对方式的有效性,投入程度较小,则可以较好的压抑负性情绪回避压力事件,投入程度较大则可能使得应对方式作用被抑制或无法起作用.

5 小结与展望

5.1 探究选择不同应对方式对浪漫关系破裂后适应的作用

根据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研究结果表示回避型依恋的回避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得个体较好的适应,但其有效性却可能受影响.所以,最有效的还是安全型依恋的应对方式.虽然我们已知求助、倾诉、问题解决、合理宣泄等安全型依恋常用的应对方式有效,但我们并无法得知,这些应对方式对于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的个体是否适用.关于焦虑和回避两种依恋风格的个体是否能够顺利的使用这些应对方式,以及这两种应对方式运用后的效果如何我们都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进行验证.未来,研究者们可以就此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5.2 增加国内文化背景下对于浪漫关系破裂后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

关于浪漫关系破裂后的适应,现在所有的实证研究结果都来源于其他国家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研究.而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文化背景下,关于浪漫关系破裂的研究最主要的方向就是,父母离婚对下一代的影响,几乎很少有针对浪漫关系破裂双方的研究.但是在浪漫关系破裂后,对情感破裂双方的影响,并不少于对于下一代的影响.虽然近年来,国内的思想日渐开放,对于感情问题不再有那么多限制和偏见,但中外的爱情观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由于内敛的传统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等原因,中国人对于爱情的定义、选择、表达等和国外都有着较大的差别.[39-40]中国人民对于感情的唯一性和家庭的完整性还是有非常多的固有观念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下,浪漫关系破裂后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带来相关影响的原因都会有所不同,浪漫关系的破裂后的影响可能会更大,所以我们应当在浪漫关系破裂后的双方的适应问题上拥有更多的实证研究,以此为背景才能更好、更准确的探讨国内的环境下这一问题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5.3 浪漫关系破裂后适应相关问卷中文版的编制

浪漫关系破裂后所涉及的相关心理问题依然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而现存的关于浪漫关系破裂这一概念的定量研究所用到的量表几乎都是不一致的,不同的研究者都是根据自己判断进行了量表的选择,量表并没有较为统一的选择.在Marian[41]的研究中是采用的访谈法对浪漫关系破裂后的适应进行评估;在Moller[18]的关于大学生失恋后适应的研究中采用的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量表(LS)、绝望量表(HS)、霍普金斯症状检查表(HSC)来共同进行评估,在Yárnoz-Yaben[21]的研究中心则采用关于离婚适应的八个问题结合积极和消极影响量表(PNA)、人际依赖量表(IDI)共同评估;而在Monica[20]的研究中则是采用的心理适应分离量表(PAST).我们可以看到仅是呈现的几个实验所采用的评估材料就完全不同,所以这可能也是导致现存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同时目前也并没有中文版的相关测量工具,在前文中我们也提到中外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观有较大差别,所以在浪漫关系破裂后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带来相关影响的原因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重新进行问卷的修订或编制.

5.4 探讨浪漫依恋与浪漫关系破裂后适应之间的中介调节效应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的里,国外的一些研究已经开发了几种对浪漫关系破裂双方进行干预的方法,目的是减少负面情绪的体验,如愤怒、悲伤、内疚、报复和脆弱,这些情绪在体验浪漫关系破裂的过程中很常见,会助长双方之间的冲突,并削弱负责任的共担责任的可能性.那么如果能知道浪漫关系破裂与依恋之间是如何联结的,那么便能进一步建立合适的干预方案.现今,依恋与浪漫关系破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们已经了然于心,但在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在起着中介和调节的作用,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的.而在这两者之间,应对方式的选择应当是作为一个中介作用,在其中调节着适应的程度.那么还有什么其他的机制在其中起着中介或者调节效应.在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适应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社会支持的数量质量有关的,那么对于大多数人都很重要的友谊、亲情的相关变量,例如社会交往、友谊质量等,是否在这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也是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的.

猜你喜欢
伴侣个体情绪
先理解自己,再理解伴侣
如何“改造”性格相冲的伴侣?
选对伴侣,是一生最好的投资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最好的伴侣,遇事先道歉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