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022-03-17 02:28柳光明戴昕均赵慧倩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水平发展

柳光明 戴昕均 赵慧倩 杜 蕊

(1.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黄山 245041;2.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3)

在影响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诸多因素中,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一直备受诟病[1][2]。因此,优化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对于振兴和扭转地区经济下滑趋势的意义重大。本文以2011—2020年的东北三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以营商环境的主要因素为解释变量,以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数量为被解释变量,实证分析营商环境对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并为优化东北的营商环境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以期对优化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重振东北经济能够有所裨益。

一、理论假设

结合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数量与各因素的关系,提出以下假设:

(一)假设一。

1.人口规模、性别比例、农村城镇人口比例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关系的假设。人口规模对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区总人口数越多,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企业家也会越多;另外,结合东南沿海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形势来看,地区人口众多,有利于充实当地的劳动力资源,提高当地的消费能力,扩大当地的市场规模,由此推断:人口规模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性别比例即男性与女性人口数的比值会对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由于东北地区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大,更多的中小企业的创业者为男性,因此假设:男女性别比值越大越有助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东北地区城乡差距仍然存在,相比较而言,城镇居民的创业条件比农村居民更为成熟,但是农村人口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有利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因此假设:农村城镇人口比例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2.受教育程度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关系的假设。受教育程度以本科毕业生数量与当年人口数量的比值为代表,通常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有能力承担创业风险,也更容易发现市场商机,并有较好的执行能力。近年来,东北地区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纷纷落地,因此提出假设:受教育程度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现正相关的趋势。

3.工资支付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关系的假设。工资支付水平的高低可以代表东北地区人力成本的高低,从消费能力方面来说,工资支付水平高可以适当提高当地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扩大消费市场购买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有利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的。故假设:工资支付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4.自主创新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关系的假设。自主创新水平能够衡量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等独特核心技术的水平,中小企业越能研发独特的核心技术越能够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假设:自主创新水平有利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

5.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关系的假设。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企业的经营环境也会相对更加宽松。另外,经济发展水平高,必然存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和优越的投资环境,这都为创建更多的中小企业创造了条件。所以,提出以下假设: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能够促进东北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

6.产业结构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关系的假设。一般认为产业结构往往是以该地区的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值为代表的,但是考虑到东北地区一直是重工业基地、资源丰富、轻工业并不发达的产业特点,因此本文中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用东北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当地的生产总值的比值为代表,并提出假设: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7.交通设施状况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关系的假设。东北地区三面环山,中间地势平稳,对公路交通的发展极为有利,因此在考虑交通设施况状时本文选取东北三省的公里里程数与省交通的总里程数的比值来表示。中小企业的运输成本有赖于当地交通设施的完备,交通设施状况的改善会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假设:交通设施状况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8.经济国际化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关系的假设。经济国际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标准,本文以东北地区海关进出口总额与GDP总额的比值代表经济国家化程度。一般而言经济国际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越高,在市场经济越能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小企业的发展正是需要这些条件的支持才能取得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故假设:经济国际化程度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二)假设二。行政负担水平与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密切相关,由于成本支出会给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负担,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提出假设:行政负担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负相关关系。东北地区以大型国企为主导,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远,本文中的体制创新水平是以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与东北地区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进行衡量的。如此,该体制创新水平越高越不利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假设:体制创新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负相关关系。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定义。各个变量的含义、名称及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因素分解模型中各变量的定义

(二)模型构建。为了对上述所提出的系列假设是否成立进行验证,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将所选取的相关变量带入所构建的模型中。模型如下:

Y=β0+βiXi+η

其中,被解释变量Y代表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数量,Xi为反映上述各主要解释变量的代理指标,具体指标说明见表1,β0代表截面数据的个体效应,η代表随机扰动项。

(三)样本说明。研究选取2011—2020年东北三省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变量均出自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统计年鉴(2011—2020),研究方法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

(四)回归分析。利用SPSS19.0软件,对所选取的数据带入模型进行分析。在此之前,为了避免变量数据的剧烈波动,消除数据序列的异方差,分别对中小企业数、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变量取对数,得到该方程的回归结果,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模型拟合度和自相关结果

表3 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

从表2可见,调整R2值为0.492,DW为1.967,非常接近2,说明模型中的变量不自相关。从表3可见,回归方程F值为26.324,Sig.值为0.00,小于0.01的极其显著性水平。由此可见,结果中的F值通过了检验,回归模型是显著的。模型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回归方程的系数

从表4可以看出,人口规模、农村城镇人口比例相关系数为正且Sig值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故与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性别比例、交通设施状况与中小企业数量的相关系数虽然为正,但Sig值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性别比例、交通设施状况对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自主创新水平、工资支付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力度、受教育程度、经济国际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的相关系数为正,Sig值小于1%的极其显著性水平,因此这些营商环境的影响因素与东北中小企业呈显极其著正相关关系。行政负担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073,Sig值为0.001,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体制创新水平与中小企业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129,Sig值为0.002,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1.人口规模、农村城镇人口比例推动了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分析发现,由于人口数量多,愿意创业的人也多,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村人口比重大,东北季节明显,特别是农闲时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进一步促进了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数量的发展。研究表明:地区人口每增加1%,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就增加2.7%;农村城镇人口比例每增加1%,地区工业中小企业数量就增加5.7%。

2.性别比例及交通设施状况对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的影响不显著。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性别比例和交通设施状况与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的相关系数虽然均为正,但sig.值不在5%的水平上,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性别比例对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的影响不显著,交通设施状况由于具有一定的时期性,因此也在研究中相关关系不显著。

3.工资支付水平、受教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自主创新水平、经济国际化程度、产业结构优化力度对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具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由于自主创业政策的完善与经济环境的变化,近年来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在2011年下降之后,也有回升趋势。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关乎于企业组织者管理企业的能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由于我国的劳动力一直存在价值低廉的特点,适当提高工资支付水平不仅不会加重企业的运营负担,还会提高劳动者的消费能力,提高市场活力。工资支付水平每提高1%,中小企业数量就会增加9.5%也证实了这一点。自主创新水平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活力的体现,东北地区的经济由国有大型企业所掌控,自主创新水平的加强可以使得中小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形成互补、通力合作,提高中小企业的产业实力也使国有企业运作更有效率。产业结构优化力度、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系数均为正。这两项因素对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效果非常显著。

4.行政负担水平和体制创新水平的回归系数都为负值,说明行政负担水平和体制负担水平对东北地区数量型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行政负担水平是以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所得税税收与GDP总额的比值为代表,在GDP总额一致的情况下,企业所得税税收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即行政负担水平每增加1%,中小企业数量就会相应的减少7.3%。本来中小企业的体制创新水平会促进企业数量型发展,但是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的体制创新水平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比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值为代表,该比值越高,中小企业体制创新的空间越小,研究表明:体制创新水平每增加1%,中小企业数量会相应的减少12.9%。

(二)对策建议。

1.增加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数量。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日益发展壮大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可以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力鼓励中小企业在适应市场需求的条件下,推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工业发展。将东北地区的资源引向供给侧大物流、信息及金融服务等领域,依照市场规律,加快东北产业机构的调整,优化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

2.加快东北经济国际化的步伐。面对国际竞争,东北三省应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发展各省中小企业的优势产业,增强东北三省工业中小企业的互补性,从而增强东北三省在国际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国家应该充分认识到东北地区的地缘优势,以宏观政策为着眼点,积极拓宽东北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渠道,形成对东北地区经济国际化的支撑。例如,强化国际区域间的合作交流,在能源及大型项目基础设施方面实现互惠互利,对东北地区的环境进行大力建设时,需要做好资金、科技的引入和政策的扶持工作;更是拓宽了对于东三省本就欠缺发展的制造业、服务行业外商投资的渠道,加大对外商投资的扶持政策,对外商企业的资质许可、标准制定等方面要做到与国内企业一视同仁。各地方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制定出相关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与中小企业合资经营,在提供更为高效、精准服务的同时规范监督外商投资行为,完善地方政府的行政监督管理体系。

3.改革东北地区中小企业人才管理机制。首先,应注重创业导向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下,建议政府可以设立职业教育基金会。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基础,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并重,基金会在注重培养熟练工种技术工人的同时要大力关注高精尖人才的培养,逐步调整东北地区的教育结构,为创建中小企业培养可用之才。同时,政府应结合中小企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分批次按照不同工种进行有针对性的远程或集中培训与考核,进而为中小企业提供所需技能型人才的蓄水池。其次,出台政策留住人才,改变区域内高校各层次毕业生的外流趋势。无论从经济发展程度、个人发展前景还是工资待遇等方面,东南沿海地区相对于东北地区对高校毕业生更具有吸引力。因此,东北地区应该改革人才资源管理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第三,鼓励高技能中小创新型企业创业。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基础,政府以国有企业改革后废弃、闲置的厂房、设备对中小创新型企业进行参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此外,成立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中心,力求降低兴办企业的成本、保证创业的成功。

4.提高东北地区工资水平。首先,政府应当结合东北地区的经济消费水平适当调整基本工资水平及绩效工资的所占比重,鼓励盈利良好的工业中小型企业适度增加员工的基本工资及绩效工资比重,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和工业生产的积极性。其次,政府可以组织建立为中小企业就业提供服务的就业平台,明确规定当地用工的时间、价格标准,同时发布出准确的用工信息,让劳动者可以在有效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选择性,择优选择自己的工作。并在平台中组建一个工资集体协商团体,在政府的统一监管和调控下,实现工业中小企业的用工方和劳动者之间能够平等协商,改善用工条件,提高东北地区工资水平。

5.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支持力度。政府应该搭建中小企业与高校及其他科研机构连接的纽带,做好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将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借助中小企业高效执行与推广,转变为可利用技术。同时,政府可以对中小企业的科研技术、创新品牌给予评估,按照相应的评估水平给予对应的资助与扶持。

6.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行政负担。首先,在税收方面,为了提高东北地区的中小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精准性,政府应该加大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企业名录、详细了解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合理调整税制,做到普惠减税,而不是将减税政策局限于个别税种。其次,在行政事业收费方面,应该结合东北地区的特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全程电子化和自助化,简化企业的注册和缴费程序,节约企业办理业务的时间和成本,再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程序、提高事业单位的办公效率,减少行政事业收费。第三,在行政罚款方面,政府应该做到以管代罚,依法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引导。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和引导,加大舆论压力及促进中小企业党组织建设,鼓励中小企业诚信经营和创建自己的优势品牌,建立商标注册通道,保护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避免不必要的罚款,减轻中小企业的行政负担。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水平发展
张水平作品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