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秦简书法风格探索

2022-03-17 13:52景德镇陶瓷大学
景德镇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里耶秦简简牍

汤 田 宋 宁 (景德镇陶瓷大学)

一、里耶秦简概述

(一)里耶秦简出土概况

2002 年,湖南湘西州龙山县里耶镇战国古城中的一号井出土了大量简牍,数量高达37000 余枚,内容极其丰富,依照学界惯例将之命名为“里耶秦简”。根据统计,以出土的简牍可辨识文字数量而言,里耶秦简是之前所有出土秦简的文字数量的十倍以上,共计20 余万字。通过一组各地秦简出土数量对比,我们能够清晰认识到里耶秦简出土规模之庞大(见表1)。

表1 20 世纪以来秦简出土情况一览表

(二)秦简书写工具

书写离不开工具对其的影响,细到笔画、结字,大到章法布局乃至书体的变迁都与书写工具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从目前出土的里耶秦简来看,皆是用毛笔墨书在竹简木牍之上。虽然里耶古城遗迹尚未发掘出完整可辨的毛笔,但我们可以根据整理里耶秦简书写年代前后的书写工具,来推断里耶秦简书写时所使用的工具。写手使用的毛笔与简牍影响了日常书写,而日常书写同时也影响了毛笔与简牍的制作工艺,三者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通过殷墟出土的龟甲兽骨上未刻的墨迹与朱迹,我们可以推断出毛笔或者是类毛笔的书写工具在商周时期便已经开始利用到日常书写当中了。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所出土发现的毛笔,笔杆为竹质,上端削尖,下端较粗,镂空成毛腔,笔杆长18.2 厘米、径0.4 厘米。毛腔里的毛长约2.5 厘米。这种做法使得笔杆与笔毫的链接更为稳定,增加了笔的弹性与蓄墨量。根据里耶秦简墨迹中的笔画形态,能够推断出里耶秦简所用毛笔与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毛笔相似。

墨子曰:“书于竹帛”,在纸张出现之前,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简牍和帛是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里耶秦简与其他秦系简牍不同,里耶秦简的书写材料主要是木牍,并且木牍的大小不一,每一片都不尽相同,所以写手们会根据所要书写的内容来选择木牍的大小。

二、里耶秦简书法风格特征

(一)里耶秦简与其他简牍对比

传统的观点认为,隶书由小篆发展而来。由于看到了20 世纪以来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资料,吴白匋认为:“小篆和隶书都是对秦统一以前的文字进行简化的结果。‘省改’和‘约易’从发展的方向说,是相同的。不同的之处在于:隶书比小篆简化得更大,更彻底。小篆还保存了象形的遗意,‘画成其物,随体诘诎’。隶就更进了一步,用笔画符号坏了象形字的结构,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以下就里耶秦简与时代先于其的楚简以及同时期的秦系文字作对比,目的之一在于通过对比分析,探析里耶秦简的总体风格特征,目的之二在于通过比较再次证明“古隶”的存在。需要说明的是,所举出的字例尽量选择各个简牍中高频出现的字,并尽量兼顾不同的字形。另外,由于写手众多,同一个字会有多种写法,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故选择写法更为普遍的字例。

表2 里耶秦简与其他文字对比

从上表我们能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点画形态上,里耶秦简温润、拙朴,郭店楚简更为尖利、爽劲;结字构型上,里耶秦简多纵向趋势,郭店楚简多取横势,里耶秦简的方正拙朴与郭店楚简的天真恣肆形成了较大反差。

2.作为日常书写的书体,各地出土的秦简墨迹虽然风格各异,在用笔与字势上有所不同,但在字形结构上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一点能够说明“古隶”是真实存在并被当时普遍接受并使用的。赵平安认为“战国中期到汉武帝,前后二百余年,是隶变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最能反映隶变的本质特点。”里耶秦简同时也是研究古隶到汉隶演变的重要佐证。

3.与云梦睡虎地秦简相比,显然里耶秦简的字势摆动程度更大,字形更为多样——纵长为主,方扁为辅;云梦睡虎地秦简则不随意外放与拉长笔画,笔画普遍集紧内实,字形以方正、扁平为主。

总的来说,里耶秦简在用笔上比较丰富,结构上多取纵势,由于写手的不同,故兼具了工整潦草两种风格。

(二)里耶秦简书法风格特征详析

1、用笔

里耶秦简文字是隶变过程中的文字,兼具篆隶杂糅的特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里耶秦简中的用笔极为讲究,细致入微。这里以起笔与收笔为例,予以说明里耶秦简的用笔。

以起笔方式来说,就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逆锋动作,起笔的方式主要分为全逆锋式起笔与半逆锋式起笔。

全逆锋式起笔是指落笔后立即翻转笔毫已完成裹锋,随后向右行笔(此时笔锋处于中锋状态)。这种起笔方式写出来的线条显得厚重、粗细均匀,属于里耶秦简中的工整一路的书风。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有意识的起笔方式与后来的藏锋起笔方式大抵相同,我们有理由推断这是后人一直奉行的逆锋起笔的早期行笔状态,后来常说的藏头护尾中的“藏头”也有可能是对秦隶中全逆锋式起笔方式的继承与沿用(图1)。

图1 里耶秦简全逆锋式起笔例字

与全逆锋式起笔不同,半逆锋式起笔则是从斜侧方入笔,类似于侧锋起笔,落笔后再向右行笔。这一起笔方式使得笔画形态更为多样,侧锋写出的线条不如中锋写出的那般粗细匀称,常常会呈现出笔画头粗尾细或三菱形的笔触,或者形成向右弧的笔画。可以说半逆锋式起笔对全逆锋式起笔进行了精简,这与写手在书写时的状态有关(书写任务繁重,书写速度要求较高),在里耶秦简的一些简牍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尖收、拉长尾笔等字迹效果,这都是在半逆锋式起笔后再行笔而呈现出来的。我们有理由推断,汉隶典型起笔“蚕头”与之后的第一波折的雏形在里耶秦简中的半逆锋式起笔就已经出现(图2)。

图2 里耶秦简半逆锋式起笔例字

里耶秦简在收笔方式上大约可分为三种:回锋、出锋、戛止。

回锋:在一般的书写中,回锋这一笔法是被十分看重的。回锋在里耶秦简中是作为常见的收笔方式,能使得笔画更显得圆润,众多横竖以及向右下方延伸的斜线在收笔时都带有回锋动作。当然,回锋动作主要出现在里耶秦简工整一路风格当中,在较为潦草一路的风格当中,回锋动作就比较少见。

出锋:里耶秦简在收笔时的出锋动作通常出现在撇画与捺画当中,并且尖利的出锋方向多指向左下与右下,部分长横也有出锋的现象。虽然里耶秦简在收笔上也时有出锋动作,但对比上文提及的郭店楚简而言显得更为含蓄与节制(图3)。

图3 里耶秦简出锋收笔例字

戛止:里耶秦简工整一类风格当中,写手在书写时偶尔为提高书写速率,因此简略掉了回锋动作,这类动作常常成了“戛止”的收笔方式,即在收笔时既不做回锋或裹锋动作,也不扫尖出锋,而呈现出一种截断式的笔触感,这类笔画主要出现向右下延长的捺画之中(图4)。

图4 里耶秦简戛止收笔例字

2、结构

里耶秦简的总体结构特点可以概括为字形以纵长为主,方扁为辅,单字外轮廓富于变化而形态各异。秦国政府为了“书同文”,采取了线条弯曲环绕的方式使文字转变为具有美术化倾向的小篆文字,但这类文字在日常书写中并不方便。因此,里耶秦简的写手们从日常书写的方便角度出发,出现了与之前不同的便捷式书写模式,主要是削弱了弧线的弧度,改变了笔势,从而影响了字形结构,而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向左环抱的弧线笔画,写手在书写转折处时大都化方为圆,加快了书写的速度,极大地简化了秦系小篆的字形,为“今隶”字形结构的定型奠定了基础(图5)。

图5 削弱弧线的弧度字例

3、章法

纵观里耶秦简,无论是在单行书写的简牍上还是在多行书写的简牍之上,左右会留下较宽的边距,几乎看不到文字撑满简牍的现象,其总体布局宽松疏朗,与其他简牍中文字撑满整枚简牍,左右边距极小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里耶秦简的简牍由于篇幅比较大,秦文书系统有其固定的行文格式,因此布白在里耶秦简里十分常见且重要。

理性工稳是里耶秦简章法布局的整体特点,主要呈现出纵成行、横无列的书写布局方式。虽然形制大小各有差异,但写手在日常书写中仍然力求保持章法布局的相对平衡。里耶秦简与其他的秦系简牍相比,书写材料大多是木牍,在章法布局上有其独特之处。之前青川木牍2 枚、龙岗牍1 枚等都只是零星出土,其大多章法布局只是单片竹简单一行款,而里耶秦简由于出土牍片数量众多,形制上也不尽相同,写手们会根据书写内容的多少来选择不同形制的牍片,因此可以从里耶秦简上看到不同于其他简牍的章法布局,如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关系更加自然得当,行距变化错落有致等,有时单片牍片上书写的文字多达五、六行,洋洋洒洒数百字。

三、里耶秦简在当代书法创作中的体现

里耶秦简在书法史与书法艺术上的价值与意义是巨大的,里耶秦简与其他秦简比较,有着风格多、规律强、出土规模大、艺术性丰富等特征,是书法学习临摹的上佳范本。当代书法创作者充分汲取其艺术营养,辅之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临摹到集字创作,从对字形章法的模仿,再到对笔法、笔意的追求,引发了书法界取法简牍的创作热潮,创作出许多以里耶秦简为创作元素的佳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类作品也开始经常亮相在全国各类展览比赛当中,第五届正书展、第四届隶书展、中国书法临书大会、第十届国展、第十一届国展、第十二届国展、第七届兰亭奖、第五届正体展等多项展赛中都出现了不少简牍书法风格的作品。现将近5 年来展赛中入展的简牍隶书作品数量列表如下(表3):

表3 近5 年展览简牍风格入展作品数量概况

而这些展览作品所呈现的形式,大部分还是以复原简牍纵成行、横无列的行制章法为主,用细长的仿简牍纸条书写。

当代众多隶书名家都将里耶秦简作为取法对象,现主要对鲍贤伦的隶书取法进行简要分析。鲍贤伦的隶书主要取法里耶秦简与云梦睡虎地秦简,颇具隶书的古艳之美。鲍贤伦的隶书在字形上参考了里耶秦简的纵长字形,大尺幅作品的章法也采取了里耶秦简有纵无行、疏密得当的章法布局,在字势上则采用了云梦睡虎地较为内敛的字势,给人以工稳、内蓄的感受。但如果没有适当的调节云梦睡虎地秦简内收的字势,就有可能造成观者视觉上的紧张感,因此鲍贤伦将里耶秦简中的长笔画适当融到书作之中,以此来缓解内收字势放大后所造成的紧结,使得字形显得更为放松,激活了秦简隶书的书写性,增强了作品气息的贯通。贤伦善于将不同的书法资源进行整合并能呈现出稳定风格的隶书形式,这种创作方法值得大多数书法学习者去借鉴以及学习的。

四、结 语

里耶秦简是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批简牍,一经挖掘发现开始,国内外学界都争相对其进行研究,只是关于其书法价值的研究较少。本文谨在之前的研究成果之上,结合当代书坛的创作应用,力求客观理性地对里耶秦简的书法艺术进行解析探索。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强调,习书法者,需“上通篆分而知其源,中用隶意以厚其气,旁涉行草以得其变,下观诸碑以借其法,流观汉瓦晋砖而得其奇,浸而淫之,酿而酝之,神而明之”,而里耶秦简则是兼具康有为所言“源、气、变、法、奇”五大要素之艺术瑰宝,充分继承和开掘这笔尚未很好利用的珍贵遗产,在其基础上发展创新是当代书者的使命。若能充分探索它的研究价值与利用它的借鉴意义,一定会极大地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里耶秦简简牍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里耶秦簡“遷陵以郵行洞庭”新解
受令簡和恒署書:讀《里耶秦簡(貳)》札記兩則
《里耶秦簡(貳)》校釋五則
云梦睡虎地秦简,让秦史“活”起来
简牍文献中秦及汉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里耶秦简文字考释五则
秦简“识劫 案”发微
送你一片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