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在线教学的新目标与实施策略

2022-03-18 17:56范斐然李子运
数字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在线教学主动学习实施策略

范斐然 李子运

摘 要:主动学习近年来演变为在线教学的重要议题,它为在线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研究从在线教学背景下主动学习的内涵与研究特征出发,首先提出了在线教学目标经历的嬗变,即信息由“自由渗透”到“自主重建”,认知由“洗耳恭听”到“自我调节”,行为由“约定俗成”到“躬体力行”,情感由“人造物”到“人”;其次检视了主动学习面临的困境,即师生角色模糊性、教学评价定式化、平台工具同质化、学习情境割裂性;最后从个体内部与外部的角度提出了主动学习的四大深化策略,即衔接动机行为模式、增强意志道德训练、建立群体知识结构、寻求人机交互环境。由此加强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主动学习效果。

关键词:主动学习;在线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2)01-0018-07

近几年,在线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成为了在线教学的关键因素。加之,互联网的发展推进了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进程[1]。因此,走向主动学习是现代化教学的诉求和要旨。

教育研究领域对于主动学习有不同的表述。大多数人认为,只要学习者内心富有主动、积极学习的意志,那他所做的一切行为就可以归为主动学习[2]。但这类表述对主动学习的解读仍停留在表面,并不能表征其属性。因此教学过程应该积极把握主动学习的内涵特征,激活学生个体内部的学习状态,并主动接近知识的本质,发展有意义的思想和行为。

一、在线教学背景下主动学习的内涵与研究特征

在线教学背景下的主动学习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学习从教室中“跃”了出来。但是目前被动学习仍主导着学习过程,主动学习浮于表面。让学习者脱离被动学习的定式思维进行主动学习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必须缄默于心并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主動学习的内涵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美国学者提出了提升本科教育的七项原则,其中就包括鼓励积极主动地学习[3];1991年,查尔斯.C.邦威(Charles C.Bonwell)等将主动学习定义为“学生行动和思考他们正在做的事情的一切行为”,并指出学生要主动参与,就须从事分析、综合和评估等高阶思维任务[4]。当时的主动学习行为仅仅停留在从事某种活动。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主动学习开始关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水平,梅耶认为学习者主动参与“选择”“组织”“整合”这三种认知过程推动了主动学习进程[5],他们需要自己从学习中建构意义。例如把输入的信息与知识融为一体、把输入的信息组织成连环表象形式等[6]。在主动学习中,有意义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反思等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学习者“正在做的事情”除了记忆、理解、应用,还有分析、评价、创新等。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主动学习紧扣两个要素:认知与元认知。认知是信息加工处理的系统,是对外在客观事物的理解。元认知是对认知的监控[7],表现为理解、评价、反思、洞察、调节自身内部活动。认知与元认知重点强调反省与思考。例如讨论、辩论、小组学习等活动可以驱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这与听读等被动接受模式形成了对比,更凸显主动学习的内涵。

主动需要产生于个体内部,表现了个人的意志。主动学习意味着不受外力推动,依靠个体内部认同的想法与意图自发进行的学习行为。通常认为“主动”与“被动”相对应[8],被动代表机械,主动代表了个体不受外界因素的桎梏,仅依靠内部意图推动,积极投入到目标事件中,完成主观设想。有学者提出,在精神自我之中会分出主动、纯粹的自我与被动、经验的自我,主动与被动相互转化过程中,人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发展[9]。当初始的主动被拖延磨灭,逐渐受到外力牵制,主动性就失去了活力,精神逐渐转化为被动;当人的意识被激发,朝着目标奋进,精神也逐渐转化为主动。在学习中拥有主动的自我调控行为能够更好地把握获取知识的时机。主动之人往往散发出自信向上的特质,拥有坚定清晰的方向目标,从而激励积极行为的发生。

(二)主动学习的研究特征

目前,在认知主义理论基础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众多学者开始研究支持主动学习的多元教学方法,包括利用电子交互白板、虚拟现实、可视化技术等新型手段进行教学,这些教学法的有效性也都得到了学界的认同。例如,有学者提出主动学习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一切教学方法[10];也有学者使用电子交互白板设计适合大学生的练习,并总结了小组活动和主动学习所带来的好处[11];国内学者周平儒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辅助学习者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12];赵慧琼等人利用学习分析技术挖掘教育大数据,能够发现潜在价值,并使其转换成有意义的教学信息,进而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13]。

二、在线教学目标的嬗变

在教育发展与变革的进程中,教学方式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研究的进步,形成了具有科学性、技术性的学习手段,也产生了以学习者为主的“主动”话题。在线教学使学习方式多样化,其中突出表现为主动学习目标的嬗变,由此,可以直观地看到现代教育教学转换的需要。

(一)信息:由“自由渗透”到“自主重建”

信息是在线教学生根发芽的土壤,信息的掌握状况对主动学习具有深刻的影响。当前,信息虽然已经融入生活,无缝渗透进个体环境中,但是信息茧房的现象越来越严重[14],学习者习惯被“自我”所引导,偏安一隅,如同置身茧房中,不情愿接受不感兴趣的信息,缺乏多方位的信息接收。信息“自由渗透”进社会,最终达到饱和的状态,信息生态失去了平衡,学习也遇到了瓶颈。海量的知识信息成为了过眼云烟,难以发挥价值。因此,接收信息不能视为一个单方向传递过程,而是要依赖于一个社会化的网络关系。“自主重建”旨在打破后重新修复,“重建信息”关联了教师、学习者、社会、信息等多方面因素,促进学习者对知识信息有深层次的领会。例如,进行在线教学时,教师应该寻找适当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对信息的利用,注意信息之间的网络关系;学习者应该主动探索、整理需要的信息,合理构建知识体系,将“自由渗透”的信息重新构建,发挥其价值。

(二)认知:由“洗耳恭听”到“自我调节”

“洗耳恭听”是指在课堂中学生专心地听讲,课堂活动处于等候与听讲两种状态,学习总是被动等待教师的灌输。随着教育的变革,教师、学习者对主动学习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即依靠自身的积极付出开展学习,主动学习意识的薄弱会导致学习效果巨大的差异。因此,学习主体应该深刻认识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节,从各个方面为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从自我调节出发构建元认知是在线教学的重要议题[15],它包括根据新的或不断变化的任务需求改变认知技能和策略。线下教学可以直接监控学习者的活动情况,参与活动时得到教师一定的监督,从而集中注意力,创造优异的课堂效果。但是活动过后,学习者缺乏主动性,知识转瞬即逝,没有得到及时巩固,更难以进行自我认识与反思。如今,线上教学的学习评价、知识反馈、资源推荐等功能补充了线下自我调节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自我解释中采用内部调节的方法,改善学习策略。例如,在线学习平台的评价反馈功能及时评定学习中的错误,及时反馈,加强推送,在无意识中重复巩固知识, 以促进学习者自我评价,主动调整策略。因此,在线学习推动主动教学在于加速了“自我调节”进程:不断推送知识点与错题,并制订适合学习者特征的学习方案。线下活动中需要深度反思的学习问题通过在线平台能快速剖析呈现,直接减轻了学习者的认知负担。

(三)行为:由“约定俗成”到“躬体力行”

知道、记忆、背诵是学习中“约定俗成”的行为,但仅如此是无法判断、感受学习的过程的。主动学习要求学习者产生积极的行为,并理解自己的学习策略。因此,将知识与能力合二为一是重要路径。习得知识在于提升内在素养并娴熟地处理外在问题,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萌发出更深层次的认知,产生新的知识。但是如此被大众所熟知的行为却迟迟得不到良好的效果,根本原因还在于实践的缺位。知识是学习者对所认识事物的理解,进一步扩展知识不仅包括吸收進头脑中的文本语言,还包括实践中的活动与过程。当下,从“约定俗成”到“躬体力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互[16],实现教育文化重任,是学习的重要指向。

(四)情感:由“人造物”到“人”

“人造物”是为了特定目的而被人们有意向地创造或生产出来的对象[17]。课本、书籍、信息技术等“人造物”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是附加于人体之外的助力,提供辅助作用。当某一领域创造出神奇的“机器”时,其他领域也开始推广沿用并大肆鼓励宣扬,这导致社会将目光聚焦于产品,忽略了人本身。主动学习需要从个体内部着手,挖掘人的内部情感与潜力,从关注“人造物”转向关注“人”。人具有复杂性,在教育活动中,人的复杂性表现在每个个体都有它的独特性。教学中个体应该在群体中彰显自我,追求身心和谐,达到情感、思想的自由[18]。

主动学习是在线教学所需的变革目标。随着教育逐渐走向生命化,我们提倡从思想和行为上全面培养人才,尊重个体价值,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促进学习者主动、个性化的学习。在此过程中,从培养学生主动性入手,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联动发挥作用,从而系统解决部分特定问题。

三、主动学习困境的检视

主动学习的目标在过去很多年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转变过程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动学习的达成仍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挑战。

(一)师生角色模糊性

人生来拥有一定的本能,但是由本能维持的主动性不足以支撑长久的动力。后续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拥有深刻的影响力。但主体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了师生之间角色的模糊性。

师生角色的模糊性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师生主体的模糊性。信息时代下,教师在学习者心目中的权威印象不复存在,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在鼓励学习者觉醒主体性的同时强化了学习者的地位,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更加颠覆了往日的思维。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此产生的主体混淆对主动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学习者既是主导者又是被主导者,他们习惯被主导,习惯教师的监督检查,在拥有主体自由的同时也会引发混乱。教师也在时刻反省一言一行,不敢僭越。其二,师生主体边界的模糊性。教师是“友”还是“师”,学生是“生”还是“主”,难以划界。师生同为主体,但仍存在层级关系,拥有不同的社会属性,主体认知不明确导致了师生角色的模糊性。

(二)教学评价定式化

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平台、地点的转变,而是学习内部过程的转变。大部分在线教学将课堂学习模式照搬到线上,依旧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长期以来,不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课程资源大都由学校统一提供,在线教学中的教具仍采用课本以及学校供应的习题资料,师生不适应网络互动方式,仍无法与实体书本分离。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一种活动,是用来考证哪一种教学是有效果的。线上教学为了更好地表现教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通常使用间接的方式,线上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评价工具和评价体系,从教学前、中、后,科学性地检测教学方法。但学情分析、线上测验、家校本等方式贯彻不严谨,教师难以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大部分教师仍以成绩衡量学习效果,学生学习也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19]。评估体系不完整、学习者检测结果差别巨大,这并不能达到良好的认可程度。

(三)平台工具同质化

平台工具同质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技术无法深入认识教育的过程与目的。平台工具极尽复杂的功能并不实用,大部分软件技术经过大浪淘沙,淡出教育视野,最后留下的只是单一、表面化的辅助性工具,无法深入到教育教学中。目前各级学校大部分使用视频会议、直播等互动课方式,教学缺乏临场感,隔着电子屏幕的情感交流变得机械、僵硬,难以形成真实的学习体验。其中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教学方式仍旧是简单的呈现,缺乏关联性。另一方面,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相生信息传递给教育一种现象:技术本就理应与教育结合。蜂拥而起的教学技术手段,如实验操作、模拟演练等仍难以满足信息双向流动。信息技术作为特殊的工具,代替人类完成某些操作,这是客观事实,但究其本质而言,依然是按照人的意志而动,是在执行人类编制的指令集,与人类的智慧有着本质差异[20]。在同质化的致命牢笼中,社会的意识形态也在向技术倾斜,技术用它的强大威力构建教育。为了达到主动学习的目标,教育领域需要筛选适合的工具构建课堂教学,走向“去同质化”。

(四)学习情境割裂性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学习情境的重要性。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21],为主动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学习情境依附于两方面:其一,学习情境依附有形的物质实体。例如,设备、机房、教室空间等。其二,学习情境依附无形的学习环境,例如情感学习空间等。优良的学习情境总是为学习者提供主动、开放的环境,解放天性、发展自由。所谓主动学习, 其实是把犯错的权利还给学生[22]。学生在成长中需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内心的声音做出回应。在线教学中,存在学习情境与教学目标要求不符、学习情境与讲授内容不匹配,讲课缺乏相应典型案例的情况。为了改变这一点,学习情境需要合理运用工具设备,将自身与教育融合,避免割裂。

四、主动学习策略的深化

不论从主动学习的内涵来看,还是从主动学习可发现和可预见的困境来看,推动学习者从个体内部成长为主动积极的人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也是当代在线教学建设的重要目标。为此,当代教学要肩负起这样重要的时代责任,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主动学习面临困境的应对策略。

(一)内部引导

1.衔接动机行为模式

高级思维活动的起点在于激活学生内部动机。动机具有指向性等功能特点,契合了主动学习的内涵,积极的动机将激发勉励学习者的行为。主动学习应从动机着手,长期坚持面向学生的心理状态。动机包括基于兴趣、信念、归因、目标、社交伙伴的动机[23]。

主动学习在于发展思维、脱离传统思维的控制。创造与建设是学习者们“顺其自然”的产物。儿童游戏的基础是孩子们有一定的自然冲动,没有动机就没有行为,动机与行为休戚相关。通常,许多教师都倾向于使用外部的干预来刺激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短暂的干预激发了学习者的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许多教学方法的创立不仅使教师眼花缭乱,学生也感到手足无措,一些在传统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无法适应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存在动机,却不能转化为行为。部分传统学习中表现不佳的学生也会因为审视疲劳而失去动力,既无动机也无行为,结果导致知识混乱。更有效的方法是鼓励学生深入理解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主动、自愿地参与进来,将动机转化成具体的行为。

2.增强意志道德训练

学生的意志真正支配了主动学习的进程,意志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行为状态,是持续学习的动力,以实现目标为标准。意志是自愿的、顽强的,它与“被动”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整个学习进程之中,外力的作用影响占比较小。由外部事物推动的“主动”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主动,外力推动学生听讲、记忆,无视了学习者的自身意愿。主动学习必须是自愿、持久的。

道德训练可以培养优秀、健康、坚韧的品质。一般的道德教育目的针对个人或者社会,于个人而言,个体品格丰富了精神思维,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价值;于社会而言,培养面向具有特定素养的人才,弥补社会发展各方面的短板。道德的训练从学习者的兴趣出发,满足其知晓各类事物的欲望,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明晰有关问题的本质。即使在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学也难以通过趣味永久支撑多样化学习,教学方式会存在倦怠感。兴趣是学生突然闪现的想法或行为,主动学习从兴趣开始,但兴趣不可能长期存在。最初迸发的兴趣并不成熟,需要通过某种途径将兴趣导向为科学、勤勉的学习研究。学习者透彻理解学习知识的价值,遵循正确的引导路径,最终形成“知识信仰”,即面对困难疑惑有正确的处理态度。主动学习从刺激兴趣的产生开始,兴趣经过打磨后逐渐演变为个人的意志目标,从而伴随学习终生。如此,教育者和学习者对主动学习的内涵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外部联动

除了激发内部的自我认知,外部个体间的对话也会促进知识构建。在主动学习中,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交流和分析自己所学的知识,而这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能實现。

有效的实践协作可以营造积极的共享学习环境。协作学习指由一个小组独立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或项目,目的是促进生成认知加工。协作学习包含着数据和信息的共享,致力于摆脱个体间知识孤立的状态,学习者不仅可以了解他人的知识、观点,也可以了解他人得出这些观点的途径,体会明晰别的学生的认知过程,了解他人主动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可以使自己得到进步。仅仅通过自己的学习无法充分实现理想的效果。协作学习需要建立扎实的知识,这包括构建学术共同体、学习空间和深刻广泛的主题。

1.建立群体知识结构

人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社会属性。良好的群体知识结构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它要求学习者从个体内部认清、辨别反思所学习的知识,运用提供的材料,通过构建群体知识结构并得到反馈来衡量学习。建立群体知识结构为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学习者之间有意义的群体学习对知识学习至关重要。群体学习是学习由被动走向主动的生成过程,是实现知识融会调节的转换,是学习者发展的有效过程。它的核心环节是互动,互动延长了记忆,加深了理解力,建立起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学习者内部的主动情绪是学习的持续动力,而外部群体间的互动是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互动指社会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发生影响的方式和过程[24],互动的本质是增强主动学习过程的体验,包含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人与人之间的交互通常采用对话、同伴互评等方式,例如经过多名同学的匿名评价反馈,增强了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消除了孤立感。学习者获得了支持感,由此促进了学习。讨论是课堂中常见的互动方式,由学生主导的讨论型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群体空间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活动,将具有独特思维方式的学习者召集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积极、友好、热情的学习环境空间。有意义的学习能够自发进行,整个学习活动过程更加舒适,知识的交流传播更加自然。这既可以实现社会性价值,也可以实现内在价值。

2.寻求人机交互环境

当今在线学习环境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完全摒弃智能技术与过度依赖智能技术都是不成熟的做法,我们需要做的是尽最大努力挖掘现代技术的价值功能,扫除技术阴霾,找寻最适合的人机交互方式。

人机交互是通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 以有效的交互技术实现人与计算机的互动[25]。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基于计算机设备利用新兴的在线教学技术促进人机之间的交互。在线教学离不开机器平台,学习者与机器之间会产生信息传递活动,信息交换与升级一方面有益于学习者认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为提升机器服务水平提供了机会。利用智能技术时首先要明确信息技术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创新型人才的核心要素是创新思维,新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了各学科的深度融合,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多元化,新颖多样的知识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思维萌芽的关键。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营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在学习中发展创新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寻找最为匹配的人机学习模式,合理利用人工智能。

五、结语

如今,在物质环境与道德环境的不断进步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各行各业的优秀成果,包括方法、工具、手段等运用到教育教学中[26][27],以期望达到理想的效果,但重点仍在于激发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在线教学应该延续线下课堂的优点,以主动学习为标准,查缺补漏,循序渐进,在合理的情况下逐步引导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1-12-24].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2][4]BONWELL C C,EISON J A.Active Learning: Creating Excitement in the Classroom[M].Washington:ERIC Clearinghouse on Higher Edu-cation,1991.

[3]CHICKERING A W,GAMSON Z F.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J].Biochemical Education,1989,17(3):140-141.

[5][23]梅耶.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M].盛群力,丁旭,钟丽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6]陈和祥,董海青,赵春宝.新建构主义视角下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9):63-67.

[7]丁家永.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与教学观念更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18(4):53-56.

[8]余文森.论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1):38-41.

[9]王启康.论自我意识及其与自我之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1):124-133.

[10]KEYSER M W.Active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 and Using Both Styles Effectively[J].Research Strategies,2000,17(1):35-44.

[11]SCHROEDER R.Active Learning with Interactive Whiteboards: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 Case Study for College Freshmen[J].Communi-cations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2008,1(2):64-73.

[12]周平儒.利用現代教育技术促进中师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0(4):28-30.

[13]赵慧琼,姜强,赵蔚,等.基于大数据学习分析的在线学习绩效预警因素及干预对策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62-69.

[14]张敏,王朋娇,孟祥宇.智能时代大学生如何破解“信息茧房”?——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1):19-25.

[15]蒋艳双,乜勇,崔璨.元认知与探究社区模型的关系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93-99.

[16]严孟帅.交互参与: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之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3):7-10.

[17]黄翔.作为认知人造物的信息技术:一种技术哲学的反思[J].哲学分析,2017,8(4):43-53,198-199.

[18]胡金木.规范与自由:关怀生命的道德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1):39-42.

[19]赵明仁,王嘉毅.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10):41-44.

[20]李子运.关于“智慧教育”的追问与理性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8):5-10.

[21]李芒,李子运.“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1-17,50.

[22]刘良华.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J].全球教育展望,2008,37(5):37-42.

[24]何尚武.論教学互动基态应力场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4(5):68-70.

[25]陈靓影,王广帅,张坤.为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互动能力的人机交互学习活动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5):106-111,117.

[26]朱龙.设计思维:一种面向21世纪教育创新的实践框架[J].数字教育,2020,6(1):32-35.

[27]王永花,殷旭彪.基于反思日志培养大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研究[J].数字教育,2019,5(6):66-71.

(责任编辑 王策)

Active Learning:The New Objectives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Online Teaching

FAN Feiran,LI Ziyun

(School of Wisdom Education,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Jiangsu,China 221116)

Abstract: Active learning has evolved into an important issue of online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and it has provided a new angle for online learning.This research starts from active learnings connotation and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nline teaching.It firstly puts forward the transmutation online teaching objective has experienced,that is,information from “free permeation” to “free reconstruction”,cognition from “cocking ones ears to listen” to “self-regulation”,behavior from “adopting the established popular names” to “attending personally”,emotion from “artificiality” to “human”.Secondly,it examines the dilemma active learning facing,that is,ambigu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roles,formulary of teaching evaluation,homogenization of platform tools,separation of learning situations. At last,it puts forward four deepening strategies of active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interior and exterior,that is,connecting motivation behavior mode,strengthening will morality training,establishing group knowledge structure,seeking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environment,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active learning and the effect of it.

Key words: active learning;online teaching;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猜你喜欢
在线教学主动学习实施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浅谈基于Web试题库系统的设计
浅谈基于Web在线教学系统设计
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