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工坊”政校企多元职教合作运营模式探究

2022-03-18 01:47胡华平
科海故事博览 2022年25期
关键词:乌干达鲁班工坊

姜 兰 胡华平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实施,中国职业教育配合国家战略“走出去”,自2016 年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设立海外首个“鲁班工坊”以来,截至2021 年12 月底,国内近70 所高职院校先后在海外设立了办学点。高职院校在境外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支点、新名片,起到了对外传播中国技术与中国标准,助推中国制造全球化布局的作用,有助于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作者通过对国内多所高职院校开办的“鲁班工坊”办学点的调研和学校自身多年从事援外培训积累的办学经验,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海外办学不可控因素对于“鲁班工坊”建设工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为目标,按照“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紧密合作、多方共赢,初步形成了“政校企多元职教合作运营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鲁班工坊”建设现状

在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培育一批“鲁班工坊”之前,国内高职院校在海外开设办学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时,没有统一的学校名称,主要以以下几种命名方式和合作方式开展工作:

1.1 以“鲁班工坊”命名

它是天津率先主导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自2016 年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大成技术学院设立海外首个“鲁班工坊”以来,截至2022 年1 月,天津地区高职院校先后在泰国、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柬埔寨、葡萄牙、吉布提、南非、科特迪瓦和肯尼亚等17 个国家建成18 个鲁班工坊。[1]

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关于推进我市职业院校在海外设立“鲁班工坊”试点方案的通知》,天津地区高职院校在海外开设“鲁班工坊”办学运营方式有以下几种:依托校际合作建设“鲁班工坊”,以天津职业院校国际合作办学、对外合作交流为基础,选择海外合作院校共同建设“鲁班工坊”;依托校企合作建设“鲁班工坊”;与承揽海外工程或在国外办厂、收购的中国企业合作,在国外的适宜职业院校或机构共同建设“鲁班工坊”;依托政府合作建设“鲁班工坊”。结合国家外交和地方政府间合作战略规划,融入对外人文交流机制,中外双方共同建设“鲁班工坊”。

1.2 以“亚龙丝路学院”命名

它是由浙江省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高职院校海外办学项目。如柬埔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亚龙丝路学院、柬埔寨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亚龙丝路学院、柬埔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亚龙丝路学院、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泰国格乐大学亚龙丝路学院等。

这类海外办学运营的方式主要是国内高职院校和浙江省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的衍生品。高职院校在国内与浙江省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购买浙江省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训设备用于国内实训教学活动。[2]同时,浙江省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帮助高职院校在海外建立办学点,并免费为这些办学点提供满足日常教学需要的基础的实训设备,海外合作院校负责提供办学地点和生源。

1.3 以“海丝学院”命名

主要集中在我国福建省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也是全国重点侨乡,有1000 多万闽籍乡亲分布在世界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地区高职院校在海外办学时统一选取“海丝学院”命名,如中国黎明职业大学与印尼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合作举办的黎明(印尼)海丝学院、与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成立的黎明(马来西亚)海丝学院、与瑞基(瑞逸)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黎明(柬埔寨)海丝学院、与双喜制衣有限公司联合成立黎明(缅甸)海丝学院等。

类海外办学运营的方式以服务海外华人华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际产能合作为宗旨,以中外双方共商共建为运行机制,以培养、培训“汉语+技术技能”的亲华友华本土人才为主要内容,以“海丝学院”为载体,由国内高职院校提供师资、专业建设,依靠海外华侨捐助海外办学点的建设资金、教学仪器设备,海外合作院校负责提供办学地点和生源,并且这类学校的生源也以海外华侨为主。

1.4 以“培训中心”或“分院”命名

如“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乌干达培训中心”“淄博职业学院柬埔寨职业教育中心”“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泰国分院”“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曼谷分院”等。

这一类海外办学合作方式呈现多样性。其中作为高职院校海外建校排头兵的山东省教育厅也在2021 年3 月出台了《关于申报参建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和校区的通知》,推进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赋能“走出去”企业,宣布将拟遴选20所左右优质高职院校优质职业院校,与10 家“走出去”中国企业合作,在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13 所以混合所有制为特征的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和校区。文件还明确提出了海外中资企业主要职责是办理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土地审批、基础设施建设、审批办学资质、招聘当地教师、后勤保障等相关工作。国内职业院校主要职责是制定专业标准、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研究、选派专业教师赴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和校区任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训设备采购等相关工作。其中潍坊职业技术学院乌干达技术培训中心就是由国内高职院校提供师资和部分满足基本实训教学要求的旧仪器和设备,海外中资企业(创造太阳乌干达石油学院)提供部分仪器设备和教学场所,乌干达布卡拉萨农学院则提供部分办学场所和生源。

2 “鲁班工坊”建设中面临的困难

由于中国高职院校在境外整体认知度和传播力不高,“鲁班工坊”所在国尚未完全体验到中国职业教育的价值。不论是“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乌干达培训中心”成立以来的实际运营情况,还是前期在国内多个举办“鲁班工坊”高职院校的调研中,不难发现,目前已建成的“鲁班工坊”,主要是以国内高职院校作为办学主体,提供办学资金、师资和购买教学仪器设备,国外相关院校仅提供办学场所和本校生源为辅;或者国内高职院校作为办学主体,提供办学资金、师资,由境外中资企业提供办学场所(企业自建或与当地学校合作)及简易的教学条件和实训仪器设备,招募当地青年人作为培训对象。[3]不论是哪种方式,就目前调研看,国内高职院校对于“鲁班工坊”积极性远大于境外学校、境外中资企业。这也就使得国内高职院校在“鲁班工坊”办学过程中,要保持海外长期和稳定办学行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鲁班工坊”所在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诸多不稳定因素、境外中资企业资金支持和参与运营的力度、教学尤其是实训教学场地建设资金和设备投入、海外院校支持的力度、招生渠道、高职教育“走出去”,特别是在海外投建项目,虽然有国家宏观政策支持,但在操作层面还缺乏相关细则规定,如国内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审批政策、经费投入政策、相关人员的外事政策、设备投入政策、“鲁班工坊”所在国办学准入制度、职业培训制度、居留规定、援外师资队伍建设等还有许多空白,这些都严重影响到“鲁班工坊”的生存与发展。[4]

3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乌干达培训中心”政校企多元职教合作运营模式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作为一所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武汉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高职院校,从2016 年开始,借助武汉市和乌干达恩德培市缔结友好城市的平台,连续四年承办武汉市人民政府援外培训项目——“中国武汉-乌干达恩德培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学校始终贯彻“因人施教”“因地施教”的教学方针,突出“实效、实用”原则,采用“理论培训和动手能力培训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精心确定培训课程、遴选工匠级授课专家、组织专业教师编撰中英文对照的教材和讲义,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聚焦受训学员的能力养成和自我发展潜力培养,注重素质能力的提升和新思想新观念的更新,作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重要举措,每年投入专项经费为乌干达恩德培市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每期培训30 天,参训学员来自乌干达职业院校师生、企业高管、专业技术人员等各行各业。培训项目从最初的学前教育、旅游服务技能、手工艺产品研发设计、电子信息技术、木工技术、汽车维修等逐步拓展至工程测量、太阳能发电(保养和维修)、电子商务等20多个领域,4 年来累计培训乌干达恩德培学员79 人。2017 年12 月7 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南南人权发展新机遇”为主题,综合报道了我国为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脱贫经验和技术支持,帮助其保障生存权、发展权的成功做法,就包括2016 年培训学员珍妮特,她通过推广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习的食用菌栽培技能,发动村民成立合作社,教授村民蘑菇种植技术,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脱贫致富,也帮助村民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

2019 年5 月,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在乌干达恩德培市政府和在乌中资企业(乌干达华测岩矿工程有限公司)大力支持下,在乌干达设立了“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乌干达培训中心”。乌干达恩德培市时任市长文特森先生出席中心揭牌仪式暨2019 年“中国武汉-乌干达恩德培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开班仪式时,对武汉市在恩德培城市建设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给予高度赞扬,对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连续三年成功承办武汉市人民政府援外培训项目“中国武汉-乌干达恩德培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表示衷心感谢:“他们在武城院学到的技术是领先的、当地没有的!”

通过对国内多所高职院校开办的“鲁班工坊”办学点的调研和学校自身多年从事援外培训积累的办学经验,最大程度降低海外办学不可控因素对于“鲁班工坊”建设工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乌干达培训中心”,按照“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紧密合作、多方共赢,初步形成了“政校企多元职教合作运营模式”:

政——武汉市政府与乌干达恩德培市政府将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与乌干达恩德培市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作为双方友好城市建设重点工作之一。武汉市财政局、市外办、市教育局分别在经费、外事政策、人员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乌干达恩德培市长作为乌方项目负责人,安排专门政府部门官员负责为办学点提供办学条件保障和培训学员选派工作。

校——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负责课程开发、培训实施和考核评价。同时联合学校主导成立的武汉学前教育职教集团、武汉汽车职教集团、武汉城市建设职教集团等职业教育集团,参与培训方案制定和课程开发,并选派“双师双语”教师队伍赴“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乌干达培训中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企——在乌中资企业(乌干达华测岩矿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提供满足基本需要的教学场所和简易的实训教学设备。“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乌干达培训中心”每年也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帮助在乌中资企业培训急需的当地员工,解决在乌中资企业人才短缺燃眉之急。

今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乌干达培训中心”还将拓展非学历职业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项目数量,扩大培训学员规模。待条件成熟,经中乌两国相关部门批准后,以进一步扩大武汉市和恩德培市友好城市间合作范围和领域为目的,招收以乌干达恩德培为主,辐射东部非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学员并开展包括学历层次在内的办学活动。

猜你喜欢
乌干达鲁班工坊
中国海油助力乌干达首个油田建设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聪明的鲁班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鲁班造伞
中国资助乌干达农业交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