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调定格:文言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以《答司马谏议书》为例

2022-03-18 03:54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司马定格王安石

方 明

(海门市四甲中学,江苏 南通 226100)

“识调定格”中“调”为基调、底色,“识调”指认识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基调、底色;“格”为规格、范式,“定格”是指确定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范式和操作路径。“识调定格”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设计时对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并明确课堂教学的范式和操作路径,以期保持文言文教学的本色,进而追求有格调的语文课堂。

一、识调:文言文教学的逻辑起点

笔者认为识调是文言文教学的逻辑起点,它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具体学情的把握、教学任务的优化等要素。教师只有根据具体学情来选择教学内容,并以此来设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任务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更高效并有格调。笔者以近期执教的南通市级公开课《答司马谏议书》为例谈谈如何识调。

(一)明确文章体例,依照体式选择内容

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是中国古代驳论文经典。司马光多次致信王安石,指责他变法中的错误及引发的后果。这篇文章是王安石针对司马光指出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项罪名的逐一反驳,同时也批评了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

这是篇典型的驳论文,教学重点就要落在驳论上。让学生通过《答司马谏议书》的学习能深度认识驳论方法,如直接反驳、举例反驳、史实反驳。此外,还要学生能学会反驳时的虚掩、相对等表达方式。

(二)了解学生情况,依照学情选择切点

这节课安排在乡村高中的美术班,学生语文素养相对较低,分析能力略有不足。鉴于此,就要找准既简要干练又贴合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展开教学。《答司马谏议书》是驳论文,特点之一是有强烈的理性和逻辑,这对于笔者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为此,笔者需要把这篇有强烈理性分析的文章变得感性,使学生更易接受。笔者利用学生的美术特长,让其通过绘画将抽象的说理化为具像的呈现,通过“画表情”“析表情”“戏表情”三个环节来了解历史人物,抓住人物的关键特征深入分析,并把人物还原到历史情境中去辩证考量,最终遇见个性、鲜活的“表情”。

(三)设定教学目标,依照目标选择方式

笔者在执教《答司马谏议书》时,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通过反复对人物“表情”的咀嚼、品味,深刻理解时代中的人物;二是通过分析感受驳论的魅力并把握驳论的艺术手法;三是通过“吐槽”体验吐槽语言的精准、诙谐、幽默。这三个教学目标分别对应核心素养的“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通过目标设定,《答司马谏议书》这节课选择了综合实践式、问题探究式、情境模拟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丰富的活动来达成本课的教学特色,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活动、体验获得,并培育其语文核心素养。

二、定格: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支架

笔者认为定格是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支架。《答司马谏议书》这节课选择了“表情”作为主支架,通过聚焦王安石的表情来透视其心理,深入揣摩其人,进而了解那个时代、那段历史。

(一)支架一:画出你所理解的王安石

本节课第一个支架是“画表情”,利用学生特长来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前教师发放《乌台诗案》《与王介甫书》《王安石变法》等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时代和人物,尤其了解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关系。之后让学生把《与王介甫书》和《答司马谏议书》对比阅读,完成两个活动:一是阅读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猜猜王安石读信后的表情;二是请画出王安石的表情包并说出理由。此设计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画表情”窥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在自娱自乐中完成对时代人物的理解,从而见到人物鲜活的个性。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基础性活动。

(二)支架二:分析你所透视的王安石

本节课的第二个支架是“析表情”,让学生相互观察发现大家所画的表情有差异,因为大家阅读时对人物的理解不同。因此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创作和文本相对应,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深刻理解王安石其人。课上让学生迅速画出《与王介甫书》和《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和司马光针锋相对的话语,体会两人在一问一答中情感的微妙变化及表情呈现。

此设计主要目的是通过“析表情”理解文本的驳论方式及对人物的主要情绪达成共识。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体验驳论的魅力、掌握驳论文的写作形式,尤其是语言表达的张力;用思维导图呈现分析流程,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从而让感性理解走向理性分析。这也是首个让理性分析走向感性理解的置换活动,这个环节可以让理解从表层的感性走向深层的理性分析,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终见内涵主旨。

(三)支架三:戏谑你所认识的王安石

本节课第三个支架是“戏表情”,通过前面所学,学生已经了解了那个时代、那段历史、那些人物。为验证学习效果及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这一素养,笔者模仿综艺节目《吐槽大会》设置了吐槽活动,本次班级吐槽大会历史篇选的是王安石和司马光,请学生用五分钟撰写吐槽稿并上台吐槽。为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活动,教师需要指导吐槽的相关知识,即明确吐槽对象:王安石、司马光;明确吐槽要点:找特点、找漏洞、设笑点;明确吐槽语言:幽默、犀利。此外,还播放《吐槽大会》相关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吐槽。知识最重要的是在获得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此活动就是运用再创造的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通过“识调”“定格”来建构,期待学生从知识层面获得分析人物的方法、驳论文写作的方式以及对相关素材的积累;从思维层面培养理性分析、辩证分析、历史观念等;在语言层面学习幽默、犀利的驳论文语言和吐槽语言。

猜你喜欢
司马定格王安石
北陂杏花
“司马”原来是官名
王安石修改过王籍的诗吗?
定格生死瞬间
“咔嚓”,定格的街景
幸福定格
王安石的坏习惯
“司马”原来是官名
“司马”原来是官名
司马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