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唐山瓷业两大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022-03-18 04:35王洪涛
唐山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瓷业瓷厂唐山

鲁 杰,王洪涛,孙 静

(唐山博物馆,河北 唐山 063000)

唐山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清末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唐廷枢等人创办开平矿务局并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矿井——唐山矿。从此,唐山以煤矿为中心形成了铁路、机车、水泥、陶瓷、纺织等一系列工业企业,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第一桶机制水泥、中国第一件卫生瓷都诞生于此。唐山素有“北方瓷都”之称,其陶瓷历史悠久,并在近代形成了两大体系。一是“缸窑瓷业”,指分布在唐山缸窑一带的旧式窑业,它们与新兴工业联系在一起,依托开平矿务局获取资本积累,并拓展空间与天津的军用、民用工业相结合,不断发展壮大;二是“启新瓷业”,此体系以启新瓷厂为代表,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与技术,直接进入机械化生产模式,引领唐山瓷业发展方向。这两大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各具特色,开启了唐山瓷业工业化和社会化生产的新纪元,使并非传统窑口的唐山一跃成为中国重要陶瓷产区,从而在近代中国陶瓷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一、“缸窑瓷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唐山制瓷业始于明代初期,其源起之地被称为缸窑。明初洪武及永乐年间为恢复农业生产、开垦土地、增殖人口,朝廷在全国推行大规模移民运动,将地少人多的“狭乡”之民迁移到地多人少的“宽乡”之地。唐山地区为明之北疆,经过靖难之役,地广人稀、荒芜凋零,属于被移民的“宽乡”。唐山的移民主要来自山西介休、山东博山等地。介休、博山均为历史悠久的制瓷窑口[1],这两地的移民掌握制瓷技艺,他们定居后发现唐山拥有丰厚的制瓷原料和煤炭资源,便在耕作之余烧制日用粗瓷,这就是唐山制瓷业的肇始。这些从事陶瓷生产的移民家族主要有“田、范、秦、常”四大家族。秦家窑业日渐兴旺,至明嘉靖年间,秦宽、秦鸿才兄弟创建陶成局,由秦家独资,世袭继办[2]26。唐山陶瓷业虽红火兴起,但直至清末制瓷技术却一直不甚发达,产品以粗瓷的缸、碗、盆为主,未能脱离手工作坊的局面。洋务运动之后,开平矿务局的创办使陶成局获得了发展机遇。

(一)旧式窑业依托开平矿务局获取资本积累

开平矿务局创办后,清政府在唐山、林西(现位于唐山古冶区)等地先后开矿采煤。陶成局由秦氏家族后代秦履安经营,获取了开平矿务局烧制开凿矿井所用缸砖的订单。因此,陶成局在原有生产缸、盆等粗瓷产品基础上拓展业务范围,招收工人制作缸砖,添置制砖设备,采用机器生产,满足了矿井开凿的需要。后又在古冶、林西建缸砖厂,扩大生产规模,获益颇丰。然后用烧制缸砖获取的利润投资瓷业,添置制瓷新式设备,改变以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从而成为具有现代化经营模式的陶瓷企业。

秦履安之所以能够拿到开平矿务局的缸砖订单,除了陶成局本身具有窑业基础外,张佩纶起了关键作用。

张佩纶(1848-1903),直隶丰润县齐家坨人(今唐山丰润区齐家坨村),“其父张印塘曾任安徽按察使,与回乡兴办团练的李鸿章在战事中形成患难之交”[3]1。张佩纶是“清流”健将,政坛上的新生代,也是军机大臣李鸿藻的重要谋士。“张佩纶运用世交子弟的特殊身份,成为连接李鸿章和李鸿藻关系的联络人。”[3]4张佩纶原配夫人去世后,李鸿章将其女李菊耦嫁与他,于是张佩纶成为李鸿章的女婿。与李鸿章关系密切的唐廷枢是开平矿务局总办。李鸿章起用唐廷枢经营管理上海轮船招商局,之后又一起创办开平矿务局。在李鸿章的授意下,张佩纶的多个兄弟均到开平矿务局工作,唐廷枢皆给予关照。光绪五年(1879)十月九日张佩纶在致李鸿章的信件中写道:“胞兄佩经承夫子一言,矿局移请筹办水利,此尚士大夫乡居应为之事,虽为贫,犹不害于义,遂于九月下旬送胞兄佩经到局,携弱弟同去。衣食之谋,皆恃吾师煦育,任昉孤儿亦可愧矣。知蒙系念,琐屑布之,敬谢。”[3]9同年十月二十日李鸿章给张佩纶的回信中提及:“令兄由矿局移请筹办水利,讲求既熟,实系裨益民生之事,矧形势风土,素所谙悉,随宜措注,当可事半功倍。”[3]13

缸窑秦家为张佩纶姻亲。秦履安娶了张佩纶长姊的女儿谷氏。谷氏家族是丰润的名门望族。张佩纶的长姊嫁给了谷寿春,生了一子一女。《涧于日记》中有记载:“履安娶谷氏姊女,生四男,三世聚居,真率有味,令人深羡其人伦之乐,便觉桃源犹在人间。”[4]156当年,张佩纶回丰润时,曾数次到访缸窑秦家[4]97。由于有这层关系,当开平矿务局矿井需要缸砖时,秦履安顺理成章地获取了订单。

(二)以秦家三大瓷厂为中心,缸窑成为陶瓷企业聚集地

在秦履安之前,陶成局由其父秦继商和叔父秦继良经营。其父和其叔父分家后,秦继商一支继续经营陶成局,秦继良一支将分得的窑场更名为东陶成。秦履安有四子,并有四个孙子:长子秦艺林的三个儿子,即秦俊选、秦士选(字幼林)、秦万选(字子青);次子秦允恭的一个儿子,即秦幼泉。秦履安的企业由四个孙子继承。之后,秦幼泉成立新明瓷厂,秦幼林成立德盛窑业厂,加上秦继良后代秦宏绪经营的东陶成,缸窑一带拥有了三大瓷厂,而且以它们为中心形成了瓷业聚集地。

1.新明瓷厂

陶成局分家后,秦家后代秦幼泉继承陶成局老厂,更名为老陶成,独资经营。1920年,老陶成更名为新明瓷厂。后在老厂之外,建了新明二厂、三厂。20世纪30年代,秦幼泉因病迁居北京,经营权交给其长子秦焕然。秦焕然懂技术、善管理。此时新明瓷厂继续增添设备、建窑炉,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成绩斐然。1938年,该厂改用电力生产,产量剧增。为了扩大生产,又在原厂基础上新建了新明四厂,同时在秦庄南面购进一个窑厂改为新明五厂。1945年以前,“新明瓷厂鼎盛时最多曾雇佣职工500余名,在唐山陶瓷业中,职工人数和生产规模,仅次于德盛瓷厂,位居第二”[2]28。

2.德盛窑业厂

20世纪20年代末,秦家后代秦幼林成立德盛窑业厂唐山工厂,1930年投产。据《唐山陶瓷公司志》记载:“至民国十九年,因旧址不敷应用,又在唐山雹神庙旁购置新址,建筑楼房及新式瓷窑砖窑,并购置机器,改用电力……民国二十一年九月已在实业部注册,二十二年二月又在商标局注册……”(1)唐山陶瓷公司志编委会编:《唐山陶瓷公司志》,内部资料,1990年,第5页。德盛窑业厂唐山工厂为一分厂;与一分厂相邻的同昌碗厂(2)也有记载为“通昌瓷厂”。被秦幼林买进,开办了二分厂;又在胡家园购买土地建立三分厂。1943年,德盛窑业厂唐山工厂改名为德盛窑业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工厂。

3.东陶成

继秦继良之后,其子秦柏川继续经营东陶成。东陶成建了一厂、二厂、三厂。一厂主要生产粗瓷,二厂生产细瓷,三厂既生产粗瓷也生产细瓷。东陶成的生产设备和规模次于新明瓷厂和德盛窑业厂。秦柏川有三子,长子、三子不善经营,东陶成由其二子秦宏绪全面负责管理。1945年后,因弟兄三人分家,改一厂为东陶成信记,秦宏绪任经理;二厂为东陶成义记,秦嘉福继承;三厂为东陶成东记,秦嘉禄继承(3)秦嘉福、秦嘉禄为秦柏川之孙。。

20世纪20-40年代,在缸窑一带,秦家三大窑厂成为唐山陶瓷企业龙头,“资本总额、生产规模和用工人数及产品产量,可占唐山整个陶瓷工业的百分之七十以上”[2]32。另外,此地还有近百座小型窑场从事陶瓷生产,通过对《唐山陶瓷公司志》以及唐山博物馆收藏、私人收藏的各类老字号瓷器的落款进行梳理,获得了1949年以前这些窑场的名称,现列举如下:义盛局、德顺隆、公聚成、庆和成、真成局、三合义、三成局、建兴、裕发成、裕成局、泰成局、峻成局、同成、天德、谦益恒、世和顺、裕兴成、辅顺、瑞兴、振义、永立、天兴成、德顺局、德顺兴、新华、裕成隆、合成、祥瑞增、西裕成、华兴、益顺成、峻成局、同城局、万和局、广泰成、益顺兴、广裕兴、公益、义源、劳工、工民、义和成、公巨成、复生一厂、克田、一志、德华、公利、建华、兴华、本茂局、德盛成、农民、东来局、双义成、工农、农工、合记、汉记、鸣远、声远盆厂、复盛局、文记磁厂、天义成、宝善兴、致远成、广裕昌、忠义、顺兴、良辅、祥泰成、李鹤龄、王栋臣。其中义盛局、公聚成、德顺隆规模相对较大。

二、“启新瓷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启新瓷业”体系以启新瓷厂为核心。启新瓷厂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由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使之后来者居上,产品精良,质量上乘,以至于今天一提到唐山瓷,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启新瓷”。

(一)启新瓷厂的建立

启新瓷厂从启新水泥厂派生出来,最初是为了水泥的副产品——水泥花砖的生产需求而成立。据《周学熙自述》记载:“因洋灰本制花砖,如考求挂柚(釉)之法,亦可烧制各种瓷器,以之改良瓷业,开辟利源。”[5]清末洋务运动的兴起使各类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工矿企业及军事工程蓬勃发展,水泥需求日益增多。1889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筹建唐山细绵土厂(4)细棉土是英文水泥cement的音译。,1891年建成并投入生产。后因亏损,1893年停办。光绪二十六年(1900)清政府续建京奉铁路和兴建军事要塞,需大量水泥,周学熙、李希明在原细棉土厂旧址着手恢复水泥生产,并聘用德国人汉斯·昆德为总技师,帮助建设唐山细棉土厂。在唐山细绵土厂的基础上,1906年启新洋灰公司成立。“1907年启新甲厂建成,原细棉土厂除继续烧制灰块外,同时制作砖瓦等建筑材料,1909年改称为‘西分厂’,不再烧制水泥,在启新洋灰公司理事决议下建立了瓷厂。”(5)余同昌主编:《唐山陶瓷厂厂志》,内部资料,1991年,第2页。“1914年初具瓷厂规模,开始先后制作日用瓷、小缸砖(马赛克)、红铺地砖,由汉斯·昆德兼管制瓷。”(6)同上,第2页。《启新水泥厂史》记载:1917年“启新公司西分厂改产陶瓷器皿等”(7)李久生主笔:《启新水泥厂史》,内部资料,1989年,第277页。。1925年7月1日,启新瓷厂正式定名(8)《唐山陶瓷厂厂志》记载启新瓷厂定名时间是1924年7月1日,但《启新水泥厂史》记载是1925年,同《滦县志》记载一致,本文采用1925年。。《滦县志》记载:“议决瓷厂与洋灰公司脱离关系,由昆德一人包办。于民国十四年七月一日成立。租借厂址器具,契约限期十年,所有一切产业估洋十六万元。按月一分纳租,命名曰启新瓷厂。所有职员均由昆德聘任。”[6]

(二)汉斯·昆德父子经营启新瓷厂30余年

启新瓷厂开办后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乃至启新洋灰公司决定停止瓷业。汉斯·昆德对唐山本地陶瓷原料进行了考察化验,认为唐山有着丰富的陶瓷原料,陶瓷生产在华北尚能发展,他提议继续进行生产。汉斯·昆德从德国进口制瓷设备,使启新瓷厂快速进入了机械化制瓷生产模式,同时引进的西方贴花装饰技法比传统手工绘瓷更加便捷,提高了产量。20世纪20-30年代,启新瓷厂聚集了一大批瓷绘艺人,他们拥有高超的绘画技艺,使启新瓷厂“中式”产品的绘瓷水平明显高于缸窑一带的瓷厂。此外,汉斯·昆德在管理启新瓷厂期间,生产出了中国最早的卫生瓷。《唐山陶瓷厂厂志》记载:启新瓷厂建厂之初,生产杯盘器皿、卫生器具、恭桶脸盆及小缸砖、电瓷等;1917年,由德国购置磨泥、压泥以及制瓷转盘机械设备;1919年,从德国购进搅泥机、球磨机、单缸泵等大型机械;在“1921年,制造成瓢式脸盆、高水箱等卫生瓷”(9)余同昌主编:《唐山陶瓷厂厂志》,内部资料,1991年,第26页。。

汉斯·昆德去世后,1937年,其子熬特·昆德接收启新瓷厂。虽然当时他只有20岁,但术业有专攻,利用其所学德国窑业专业对瓷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第一,改变原料配方。以本地矸子同进口德、英等国矸子配合使用,提高了瓷器质量。第二,更新产品品种。试制卫生瓷、高低压电瓷、化学瓷、铺地砖等。特别是电瓷,与西门子公司合作,把生产的电瓷贴西门子商标,交由西门子销售,获利颇丰。第三,确保产品质量。为维护产品信誉,只卖一等品的产品。

(三)启新瓷厂引领唐山瓷业潮流

1.启新瓷厂是中国最早引进国外机械化制瓷设备的瓷厂之一

据《唐山陶瓷厂厂志》记载:“1923年,启新瓷厂为提高生产效率,由德国引进球磨机、泥浆泵、选磁机、电磁压机等陶瓷生产机械设备。”(10)同上,第2页。启新瓷厂率先从德国引进机械制瓷设备,打破了唐山传统制瓷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在对原料处理方面采用了球磨机、压滤机、挤泥机进行加工。随即,缸窑一带的瓷厂利用仿制启新瓷厂的设备,也进入了机械化制瓷阶段。“1926年,德盛、新明开办了新明铁工厂,仿制启新瓷厂进口的德国机器设备,造出了轮碾粉碎机、搅泥机、滤泥机、球磨机等,装备当地厂家。”[7]

2.启新瓷厂是中国最早使用倒焰窑的瓷厂

在陶瓷生产中,窑炉极其关键。启新瓷厂在中国最早建成倒焰窑。相较直焰窑,倒焰窑热利用率高,温度分布比较均匀,烧成周期短,有益于提高产品质量,尤其适合小件产品的烧成。据《唐山陶瓷厂厂志》记载:“启新瓷厂远在建厂时即使用倒焰窑烧成,在唐山乃至全国使用最早。”(11)余同昌主编:《唐山陶瓷厂厂志》,内部资料,1991年,第72页。之后唐山其他瓷厂纷纷仿效。《唐山陶瓷公司志》记载:“20世纪20年代启新瓷厂率先使用倒焰窑……1927年新明瓷厂建成倒焰窑三座,到40年代(在唐山)已较普及。”(12)唐山陶瓷公司编委会编:《唐山陶瓷公司志》,内部资料,1990年,第81页。1937年4月,在山东淄博“建立山东省模范窑业厂,采用机械设备和新式倒焰窑试产细瓷,产品有日用瓷、电瓷、卫生瓷等约40余种”[8]在景德镇地区倒焰圆窑成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主流的烧瓷热工设备”[9];彭城(邯郸)“1948年10月……试建了第一座倒焰圆窑……1953年又建造了5座长方形倒焰窑”(13)邯郸市陶瓷总公司编纂:《邯郸陶瓷志》,内部资料,1990年,第131页。;湖南醴陵近代主要使用日本间隔串窑和景德镇镇窑,后取二者之长进行窑炉改进,出现了“醴陵窑”。这些资料显示,唐山使用倒焰窑早于我国其他陶瓷产区。

3.启新瓷厂创新装饰技法

近代中国陶瓷发展过程中,釉下五彩和花纸贴花属于新型装饰技法。前者于1905年由醴陵“湖南瓷业公司”创烧。启新瓷厂学习醴陵的这一工艺,在20世纪20年代生产了大批釉下五彩产品。从目前唐山博物馆及私人收藏情况看,这些产品集中在乙丑年(1925年)至壬申年(1932年)期间。花纸贴花工艺是随着印刷工艺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陶瓷装饰工艺,其过程是将陶瓷图案印制在纸上,然后再转移到瓷面上。此工艺的特点是花纹细致、风格多样、规整一致、使用方便、便于大批量生产。《唐山陶瓷公司志》记载:“20世纪30年代,(启新瓷厂)从国外引进新型贴花工艺。20世纪40年代初,德盛、新明等厂也开始采用贴花装饰,但比重不大。”(14)唐山陶瓷公司编委会编:《唐山陶瓷公司志》,内部资料,1990年,第96页。

三、两大体系的比较

(一)两大体系均受益于唐山近代工业的发展

1.电力为唐山瓷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唐山是中国最早用电的地区之一。早在1907年,“林西矿自备发电厂投入运行,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煤矿自备发电厂,也是当年全国唯一的25周波发电厂”[10]。启新瓷厂最初使用的是开滦供给的电力。1925年,开滦供给启新瓷厂的电力价格提升。启新洋灰公司遂在甲厂引擎发电机房旁新建一座机房,安装一组德国西门子4 800千瓦、2 200伏、25周波汽轮发电机组,由三台德产立管式锅炉利用窑尾余热供汽,利用余热发电。投入运行后,电力成本大幅度下降(15)李久生主笔:《启新水泥厂史》,内部资料,1989年,第30页。。启新瓷厂的电力问题就此解决。缸窑一带瓷厂的制瓷机器最初靠柴油机提供动力,1931年开始从开滦马家沟矿引进电力,1932年用电动机取代柴油机。当唐山发电厂建成后,陶瓷工业的机器设备都有较多改善。

2.机械化改变了瓷业的生产方式

20世纪20-30年代,唐山诸多窑场开始进入机械化制瓷阶段。“合泥之磙子,以机器代之。此类机器共有两种:一种以十马力之油机推动之;一种以十二马力者推动之。凡用此种机器合泥者,其原料(黏土)可无庸过筛。以自动机推动之轮盘,亦有安设者,其推动机为二马力。据调查同一之工作,因使用机器之故,其生产费较之用人工者,约低贱一半。其数目字可于下表观之。计所列各生产费数目,除骡队、画工及烧窑各费外,所有其他各项费用,自合泥以至烧窑,悉在计算之内。惟原料价格及职员薪水则概未列入。只于计算唐山用机器生产之费用时,加入百分之十机器贬值,及百分之三十之投资利息耳。”[11]50机器生产节约了人工投入资金,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改善了工人的工作条件。“唐山自采用机器后,劳工生活因亦改进。盖前此之时,唐山瓷业工人无论工作、休息、饮食、住宿,悉居于一室。其生活状况,较之彭城殆尤龌龊。今则情形改良甚多。居室之空气阳光,皆视前为考究。地板用洋灰制成,对于室内温度,亦加以相当之调和。凡各种工作,皆有特设之房屋备用。”[11]50

机械化导致分工越来越细。缸窑一带瓷厂产生了“大碾、大磨、白泥、托货、彩绘、做缸、做碗、打管子、轧砖等生产班组”(16)唐山陶瓷公司志编委会编:《唐山陶瓷公司志》,内部资料,1990年,第232页。。小组与小组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启新瓷厂“按产品和工序分工设置的十个部三个房”来组织生产(17)余同昌主编:《唐山陶瓷厂厂志》,内部资料,1991年,第150页。。十个部为大磨部、电瓷部、便桶部、压砖部、镟活部、注活部、大套部、大盖部、炉盆部、推煤部;三个房是釉子房、模子房、机器房。各部房又按生产规模设一名大工头和一至两名二工头。

3.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为瓷业拓广了销售范围

在唐山近代工业发展历程中,铁路的修建极其关键。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唐山至胥各庄)于光绪六年(1880)建成。正是以这段铁路为基础,形成了后来的京奉铁路、北宁铁路。铁路的通行,使近代唐山陶瓷的销售范围拓广了。“自铁路通行迄今,唐山瓷器之市场更形扩大,出品之行销区域,东北至哈尔滨,西北销张家口以北,沿津浦路则南抵德州,沿平汉路则直隶保定。而唐山启新瓷厂,更于天津、北平、北戴河、上海、沈阳、保定、哈尔滨、汉口等埠,皆设批发所,推销出品。”[11]56

(二)两大体系均与天津紧密相连

1.“缸窑瓷业”体系依托洋务派企业,向天津拓展

除依托开平矿务局的缸砖订单获取巨额利润外,新明、德盛、东陶成等瓷厂还从天津的工业企业中谋求利益。例如,陶成局为天津北洋机器局大沽造船所提供产品,并且得到李鸿章的特奖。《唐山百年纪事》中记载:“至光绪四年(1878)开办开平矿务局时,因开凿矿井需用强度良好的缸砖,曾聘该厂厂主之先辈秦履安设计烧造。秦履安借鉴烧制缸盆的材料、技术与烧成温度烧出矿井用缸砖。以后又在古冶、林西等处分设缸砖厂,由秦履安之子秦鹤良等经理此事,产品质量越来越好,其后及自行设厂制造缸砖、缸管,供应天津北洋机器局大沽造船所,曾得到前清大臣李鸿章的特奖。”[12]

此外,随着陶成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1899年秦履安在天津娘娘宫东口沿河马路开设德盛缸店,经营批发陶成局产品。1900年秦幼林接管德盛缸店,除经营批发陶成局及唐山各瓷厂的产品外,还兼营缸砖、耐火砖、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批发业务,并在天津家沟开办焦炭厂供应天津造币厂,获利丰厚。1932年,天津德盛缸店改称德盛窑业厂总事务所,为总批发处。

2.“启新瓷业”体系间接由天津的直隶总局促成

启新瓷厂由启新洋灰公司派生出来,而启新洋灰公司的成立则受益于直隶工艺总局。为切实提倡和保护奄奄一息的民族工业,袁世凯决定建立直隶工艺总局。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九月直隶工艺总局在天津设立,周学熙任总办。启新洋灰公司也是由周学熙创办。因此,直隶工艺总局对启新瓷厂的成立有间接的促成作用。此外,启新瓷厂也在天津设有办事处,一张1936年4月16日的启新瓷厂的收款单可以证明此事。此收款单上有中英文对照的产品广告,内容为:“专制各种陶器、卫生器皿、应用各样隔电磁、铺地砖、釉子砖以及磁业用品,无不硬固精良。货物批发处:天津特别三区七纬路三号,北平崇内大街甲十二号,上海江西路一百七十号。”(18)此收款单,私人收藏,长 21 厘米,宽 14厘米。在销售方面,启新瓷厂的产品一度由天津德国人开办的洋行“美最时”包销,行销到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南洋群岛、暹罗等地。

(三)两大体系的瓷产品各具特色

近代唐山瓷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产品种类齐全。日用瓷、卫生瓷、工业瓷、建筑瓷在“缸窑瓷业”和“启新瓷业”中均有生产。此处仅以日用瓷和陈设瓷作为两大体系的产品代表进行比较。

1.“缸窑瓷业”的产品以“中式”风格为主,趋于传统

新明瓷厂、德盛窑业厂、东陶成等瓷厂通过学习景德镇、彭城等地制瓷技术,开始生产各式日用瓷和陈设瓷。据《唐山陶瓷公司志》记载,20世纪20年代新明瓷厂“见同业兢起,自知不力谋改进则难以立足。遂去江西景德镇、河南彰德、山东博山、河北彭城以及大连等地考察瓷业,陶瓷知识日渐丰富,并以高薪聘请了启新瓷厂的技术工人……使细瓷制作技术打破了启新一家垄断的局面”(19)唐山陶瓷公司志编委会编:《唐山陶瓷公司志》,内部资料,1990年,第121页。。同时有景德镇、彭城等地的画师来到唐山从事绘瓷工作,提升了唐山瓷业的绘瓷水平。纹饰内容方面以传统的“欢天喜地”“三娘教子”“桃园问津”为主,就整体而言,山水纹饰少见,花鸟纹饰较多。在装饰技法方面,德盛的粉彩釉、胭脂红釉、白釉及绿釉产品较多见,还有极少釉下五彩产品。“缸窑瓷业”产品用国产色料,色彩对比鲜明,但常常大红大绿,颜色缺乏过渡。

2.“启新瓷业”的产品风格以“中西结合”为特色

民国时期,“启新瓷业”中一部分产品用于内销,以中国传统造型为主;另一部分为国外订制,造型上与国外销售地的审美取向相结合。西式造型受欧洲及日本影响,主要有西式盘、碗、咖啡壶、花浇、品锅、皂盒、钟表、奶缸、烟灰缸等。“启新瓷业”的“中式”瓷器也主要是嫁妆瓷,以釉下五彩产品居多,使用的是进口色料,色彩格外柔和、雅致,且画工精美,与流行于晚清和民国初年的浅绛彩在呈色及绘画风格上极其相近。瓷器的纹饰题材广泛,人物纹饰主要有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戏曲小说人物、仕女戏婴等;花鸟纹饰以浭阳居士的“富贵白头”作品为代表;山水纹饰画面深远,多为远山近水,画风与“四王”(20)清初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为文人画家,画风接近,而且将中国画的笔墨水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四王”画派,当时以正统地位雄踞于画坛。近似。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唐山瓷业两大体系均摒弃守旧观念,在近代中国陶瓷史上走在改革创新的前列。缸窑旧式窑业适时抓住发展机遇,在近代工业的大潮中勇往直前;“启新瓷业”则以崭新的姿态横空出世,产生于近代工业,融入于近代工业,发展于近代工业。

猜你喜欢
瓷业瓷厂唐山
江西景德镇御窑厂遗址
景德镇“十大瓷厂”产品特色研究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影青留芳 手作千年
唐山香酥饹馇圈
余效开藏品精选
五六七瓷 时代的印记
近代醴陵瓷业自适应发展及其产教融合模式建构
大国工匠与历史的“对话”
——走进景德镇 “皇家瓷厂”
明清瓷业宗教信仰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