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及策略

2022-03-18 04:55卢正梅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卢正梅

(贵州医科大学 神奇民族医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高校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思政课教师作为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引导者,是“铸魂育人”的实践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现状

高校思政教师有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有着培养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人才的历史使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担负着“讲好”思政课的重任。但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讲好思政课,思政老师一定要有大视野,必须具备“六个要求”和“八个统一”。但经调研发现高校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从教学效果层面就得到了很好的印证。[1]在授课过程中,这部分老师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只是搬书本,对于国家的新规政策不主动积极去深入了解。思政课一般来讲与常规的知识教育课程有一定区别,它不是聚焦在某一专业领域,思政课讲课需要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开放的思维。因此,一方面要求思政教师平时要多关心时事新闻,要重视历史知识,关注内容要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注意对包含思想性、政治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等方面的知识的收集,这样可以对课程的教学添加丰富生动的、具有时代性的资料。另一方面也要求思政老师增加学习和教学的积极性。更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思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也是制约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要有深厚的情怀,才会主动探索课程中的乐趣与创新教学方法,情怀的缺失会导致这部分思政教师没有积极性去创新教学思想和方法。

(二)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动性不强

思政课的教学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2]但调研发现有少部分的思政课教师的主动性不强,其中,主要集中体现在教师自身对思政课尤其是理论的主动学习和教学态度的主动性欠缺两个方面。在理论学习方面,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方面是对理论的学习力度、把握程度不够。理论素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讲起到基础的作用。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思政课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它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重要职责就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但从当前高等院校的师资情况来看,一些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不深、素养不高,制约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真正理解和阐释所授课程的内涵,更无法对现有知识进行深入拓展。导致学生无法在中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获取全新的理论知识,形成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一知半解的状态。在教学态度方面,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也并没有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经调研,在教学内容上、案例上,部分老师课堂案例比较陈旧,而针对思政课有很多时事事件是可以用作案例教学的;视频上,部分老师的视频存在内容较为死板、画质音质不清晰等现象。这些都说明了部分教师在备课中主动性缺失,对上好思政课的责任感欠缺。

(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创新性不足

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放在首位,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创新对于民族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思政课传输好党的精神至关重要。[3]在思政课的教学当中,部分高校教师创新性不足主要体现在:其一,大约52.2%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单调,大部分老师的教学停留在课本知识,对时事或者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收集甚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事论事、照抄照搬书本内容的较多,延伸拓展、丰富内容的较少。 其二,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通过听课接受知识。大部分思政教师授课内容以文字形式体现,在课件中配以少部分的图片和视频等来讲解课程内容。思政课虽然是理论性强的学科,但其内容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让其生动灵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尤其伴随着当今社会的信息发展,网络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移动端和PC端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将课堂引领到时代潮流之中。比如“微课”“慕课”等多种资源平台,都以全新的方式方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全新体验和感受。但高校对思政课的改革和重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特别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除了在教学工具上的创新外,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改善的空间。经调研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取填鸭式教学的方法,照本宣科,案例不精彩,视频未能说明讲课内容。对于理论课堂,老师一直讲授,授课内容与生活链接甚少,导致下面学生互动甚少,课堂枯燥无趣,很多学生打哈欠、跑神,睡觉、玩手机的现象频频出现,这也值得授课老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力建设的路径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创造性缺失三个方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加强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能力建设:

(一)从政治强、情怀深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性

思政课教师必须满足六个方面的要求,其中就包括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政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是大学生的领路人,自身要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要讲好思政课就要政治强、情怀深,思政老师以“立德树人”为育人根本任务,教学中要让大学生与党与人民同心同向。要学好国家政策和文件精神,用实际行动在教学中做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思政课教师的基本指导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而做到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大,要以大格局、大胸怀来看待世界。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局势纷繁复杂。教师授课过程中应把大的格局和胸怀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了解世界,关心世界。[4]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来看待问题,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授课,让学生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己任。作为思政老师要有“大思政课”理念,不断推动思政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课程定位融入大局、教育思路紧跟大势,真正把思政课办成学生成长的人生大课、各方协同的社会大课、常讲常新的时代大课。

(二)多措并举,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动性

思政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其师德师风、格局视野尤为重要。思政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指引人,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工匠”,应牢记初心使命,把思政课上得生动,需要打好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组合拳,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修养的传递者。因此,对于高校来讲,要不断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养和水平。一方面,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让教师接触到全新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强化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和考核力度,让师德师风真正融入教师的发展,让思政课教师真正成为授业解惑、师德引领的关键角色,充分发挥其主导性,不断引领大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思政治课教师的素养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他们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好思政课,就要思政教师提高素养,不断开辟自己知识的新境界、展现课堂上的新作为、新方法。思政课教师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贯者和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宣讲者,因此,思政课教师主动学习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大作用,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勇挑重担、成就大我。

(三)与时俱进,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造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不应再是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而新媒体技术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变化,并将其手段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正是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介入,让原本枯燥的理论课堂从形式上到内容上得到很大的改变。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工具,如微信、QQ、微博等,腾讯会议、超星尔雅等空中课堂开辟教学的新路径,创新教学的新模式。教师可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有效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网络时代的全新特征,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教育模式,推动教学改革的提升。比如:线上,布置同学们先对理论知识和概念性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线下即在课堂上,对同学们线上学习内容困难的部分进行讲解,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同时布置下一次的作业。另外,还可针对当前大学生广泛运用手机终端的实际,运用雨课堂等教学手段,通过在线点名、推送课件、在线考试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运用水平,做到课前真正预习、课中真正学习、课后真正复习,不仅提升现代教育教学水平,还可扭转学生沉迷于手机的现状,真正做到全方位传递知识,加强内容与新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更好地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过程中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2020年,一个特殊的年份,让教育行业做到真正的创新式教学。“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方式在全国得到推广,这就是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结合新融媒体在线上进行教学。思政课堂还成功打造了一批思政课在线开放课堂和思政课国家精品课程,这为全国的学生提供了网上学习名师讲课的平台,成功开辟出了空中课堂。空中课堂的成功实践,说明了在较为严峻的困难形式下教学依然坚持以学生为本,停课不停学,创新的教学方法做到了在特殊的困难面前不耽误任何一个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5]

三、结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建设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让高校思政课教师从整体性、系统性的高度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让理论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让理论深入学生内心,日后指导他们具体生活工作的实践。讲好思政课,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思政教师承担着铸魂育人的职责,引导学生立鸿鹄志的重大使命,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